重庆高职单招语文试题知识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2430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高职单招语文试题知识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高职单招语文试题知识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高职单招语文试题知识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高职单招语文试题知识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高职单招语文试题知识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高职单招语文试题知识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docx

《重庆高职单招语文试题知识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高职单招语文试题知识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高职单招语文试题知识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docx

重庆高职单招语文试题知识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

2016重庆高职单招语文试题知识点:

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左传》和《国语》的区别是:

A、《左传》侧重于记事,《国语》侧重于记言。

B、《左传》多为零碎的片段史料,《国语》系统完整。

C、《左传》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国语》的作者是刘向,《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

2:

以下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准确的一项是(2分)

A、《陈情表》中李密自称“密”,《滕王阁序》中王勃自称“勃”,皆有自谦之意。

B、古代女子满十三岁,称“及笄”。

笄,是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

C、古人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望日”,如“丁卯三月之望”,就是指丁卯年三月初一。

D、史传类作品当中经常有关于官职变动的词语,常见的“拜”、“除”都是任命官职的意思,而直接含有升迁之意的词语有“陟”、“升”,含有贬谪之意的有“擢”、“黜”。

3:

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是干宝的《搜神记》。

B、魏晋南北朝轶事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品是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

C、唐人小说称为“传奇”。

李朝威写的《柳毅传》和《莺莺传》是唐传奇中的代表作品。

《柳毅传》是具有神怪色彩的爱情小说。

《莺莺传》写的是“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

D、《错斩崔宁》是宋元话本小说。

“话本”,就是说话人所用的故事底本。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拟话本小说。

“拟话本”,就是文人摹拟话本体裁来写故事。

4:

下列对联或诗词内容所对应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3分)

①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②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③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④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A、司马迁李白曹操文天祥

B、屈原陶渊明曹操文天祥

C、司马迁陶渊明诸葛亮岳飞

D、屈原李白诸葛亮岳飞

5:

下列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大学》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晋灵公不君》一文中,晋灵公不君就表现在“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以观其辟丸”,和虐杀厨师三件事上。

C、孔子撰《春秋》,在语言平面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平面上,自能见其“微言大义”,后人就称这种手法为“春秋笔法”。

D、《南能北秀》一文对南北二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他们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而众生因迷妄颠倒不能觉悟。

而从悟道方式上看,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互为补充的。

6:

填空,补充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

 ① ”,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②     ”。

(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    ③            ”,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     ④    ”。

(3)雨果是19世纪  ⑤  (国别)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我国现代小说中,祥林嫂、翠翠、方鸿渐依次是《祝福》《边城》《  ⑥  》中的主人公。

7: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放翁:

           南渡:

           靖康北狩:

             燕云:

        

8:

解释下列元杂剧中的角色。

(3分)

(1)卜儿:

          

(2)外:

           

(3)净:

           

(4)正旦:

           

(5)正末:

           

(6)丑:

           

9: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

⑴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

(《荀子·劝学》)

羁鸟恋旧林,                    。

                ,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⑵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杜甫《登高》)

                ,荒于嬉;行成于思,                。

(韩愈《进学解》)

10:

填空题(共36分,每空2分)

(1)汉字主要有“           ”“           ”“会意”和“          ”这四种造字方法。

(2)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是指“普通话”,即“以            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               以                        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3)现代汉语可以分为      ,      ,     ,       ,       ,赣方言,闽方言等七大方言。

(4)各种动物的“叫”由于动物的特性不同和人们用词的习惯,往往用不同的动词来表示。

请你写出表示下列动物“叫”的动词。

注意不要重复用词。

(1)蝉    

(2)狮      (3)虎

(4)马嘶 (5)犬    (6)猿啼

(5)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句两句叫“            ”,第三、四句两句叫“            ”,第五、六句两句叫“          ”,第七、八句两句叫“尾联”。

11:

阅读《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才也已。

”(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

“中①也养②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③。

”(《孟子·离娄下》)

[注]①中:

合平中道的人。

②养:

教育,熏陶。

③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意为贤能的人如果不教育、熏陶不肾能的人,那么就违背了中道,有伤德行,与不贤能的人有什么区别了。

【小题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分)

【小题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述。

(4分)

12: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①子曰:

“侍于君子有三愆: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季氏》)

②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

③子曰: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

④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⑤子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1)“侍于君子”的人说话应注意什么?

请概括回答。

(2分)

答:

                                                                                      

                                                                                      

(2)孔子认为“言”与“行”的关系如何?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3: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相应的题目。

(9分)

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

“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

“为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

”曰:

“是也。

”曰:

“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

“子为谁?

”曰:

“为仲由。

”曰:

“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

“然。

”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小题1】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3分)

                                                     。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3分)

                                                     。

【小题2】全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3分)

                                                                            。

14: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

孟子曰:

“世子疑吾言乎?

夫道一而已矣。

成覵①谓齐景公曰: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颜渊曰:

‘舜,何人也?

予,何人也?

有为者亦若是。

’公明仪②曰:

‘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

’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书》曰:

‘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

《孟子·滕文公上》

注解:

①成覵:

齐国勇士。

 ②公明仪:

曾参弟子。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孟子第二次见到滕文公时说“道一而已矣”,意思是道理就这一个而已。

简要谈谈孟子所说的“道”的具体内容。

(3分)

A、在这一章的内容,滕文公与孟子见面两次,有两次交谈。

B、孟子认为,像滕国这样五十里见方的国家,如果可以推广善心,实行仁政,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好国家。

C、孟子自知说理已很难说服滕文公,于是改而举了三个例子来力劝滕文公。

D、引用《尚书》的话,孟子是想要劝诫滕文公,治理国家要下猛药,用猛力,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15: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曰: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大宰问于子贡曰:

“夫子圣者与?

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

“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

“大宰知我乎?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论语•子罕》)

【小题1】结合文段概括孔子认为学习《诗经》的目的是什么。

(2分)

【小题2】结合文段谈谈孔子对太宰的“夫子圣者与?

何其多能也”所持的态度。

(4分)

答案部分

1、A

B项,《国语》多为零碎的片段史料,《左传》系统完整。

C项,《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项,相传《国语》和《左传》的作者都是左丘明

2、A

试题分析:

本题实质考查识记古文化常识。

B项中“及笄”指女子15岁;C项中“望日”是十五;D项中“擢”是升迁。

类似知识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

考点:

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与作家作品。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C

《莺莺传》是元稹写的。

4、B

试题分析:

①有招魂,有香草,有湘流,有九歌,自然指屈原。

②就单看“樽中酒,篱下诗”就指陶渊明。

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

文学常识虽然最近几年考得不多,但是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一定要求学生读,该记忆的也要背过。

5、B

晋灵公不君不但表现在“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以观其辟丸”,和虐杀屠夫三件事上,还表现在不听大臣劝谏,甚至多次向追杀谏臣两件事上。

6、⑴郁乎苍苍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⑵焚百家之言多于南亩之农夫⑶法国⑷《围城》

这些名句名篇都是课本应掌握的内容,以及中学生必读篇目,必须扎实掌握。

7、放翁:

陆游,号放翁

南渡:

指北宋灭亡后,朝廷和大量北方人向南逃亡之事。

(意思对即可)

靖康北狩:

指北宋末靖康年间,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获押解北上之事。

(意思对即可)

燕云:

地名,古有燕云十六州之说。

在今京津晋冀一带。

(只要答出地名即可)

这是有关对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考查。

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考查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了解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还应了解古汉语的文化知识。

8、卜儿:

老年妇人

外:

老年男子

净:

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

正旦:

女主角

正末:

男主角

丑:

扮演滑稽人物

9、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功在不舍。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⑵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潦倒新停浊酒杯。

业精于勤,毁于随。

选材有两个特点:

一是内外组合,课内与课外均有,以内为主;二是基本上出自基本篇目的要求背诵篇目。

故对2010年高考备考有明显指导作用。

10、

(1) 象形、指事、形声

(2) 北京语音、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3)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

(4) 蝉鸣 狮吼 犬吠 虎啸

(5) 首联、颔联、颈联

11、

【小题1】要推己及人(或:

要行恕道)。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孔子的话的侧重点是,推己及人是行仁的方法。

孟子的话的侧重点是,贤能的人很有必要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或:

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是贤能的人的道德责任)。

(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

第一个文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第二个文段“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都体现了由己及人的观点。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

①孔子说:

“作为仁人,自己想要立身,就要帮助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②孟子说:

“合乎中道的人要教育、熏陶不合乎中道的人,有才能的人要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们都乐于有贤能的父亲和兄长。

如果合乎中道的人鄙弃不合乎中道的人,有才能的人鄙弃没有才能的人,那么贤能的人与不贤能的人之间的距离,就近得不能用寸来度量了。

”由此可见,二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

(1)“侍于君子”的人说话要沉稳、坦诚、观颜察色。

(2分)

(2)孔子认为言行要一致,要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2分)人要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因为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1分)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多说少做,夸夸其谈,言过其实。

(1分)

试题分析:

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结合《选段》内容,联系句子含义,判断相关问题的答案。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

“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

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②孔子说:

“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③孔子说:

“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④孔子说: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⑤孔子说:

“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3、

【小题1】

(1)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避(与自己志趣不同的)人的人,哪里比得上跟随躲避乱世(出世隐居)的人呢?

(2)我们人不能跟鸟兽同群,(既然这样)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能跟谁在一起呢?

【小题2】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

试题分析:

【小题1】翻译这两个句子要注意句式和句中的关键词。

句一“与其…岂若…”是表示在反问中有比较而抉择(肯定)其中之一的固定结构,可用现代汉语“与其…不如…”或“与其…怎么(哪里)赶得上(比得上)…”;句二“鸟兽不可与同群”,即不可与鸟兽同群;“而谁与”宾语前置,即与谁。

另外,而,同“尔”,第二人称代词,你;与,一道,在一起。

【小题2】桀溺问子路说,天下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

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

“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

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可见,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政治态度。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点评:

对经典传统文化的理解,需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上。

紧紧依靠语段的语言环境,理解其中的深刻内家涵。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

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

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14、

(1)C

(2)孟子所说的“道”,包含了“道性善”与“称尧舜”两个方面。

(1分)首先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仁义是人天生的禀赋。

(1分)同时推广善心,实行仁政,以尧舜的“王道”治国。

这样就能治理好一个国家,成就一番事业。

(1分)

(1)(举例例证是孟子常用的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说理方法,并非说理难以服人。

(2)略

15、

【小题1】孔子认为要学以致用(2分)。

(帮助人们更好的从事政治,学会为人处世 1分)

【小题2】孔子不赞成太宰的看法(1分),他认为太宰并不了解自己,自己会很多方面的技能是因为年少家贫才学会的,不是因为天生就会的(2分)。

太宰认为圣人会很多技能,而孔子认为君子并不需要掌握很多做具体事物的才干(1分)。

试题分析:

【小题1】孔子对学习《诗经》目的的看法主要表现在反问句中:

虽多,亦奚以为?

显然,多不是目的,用才是终极的目的。

【小题2】孔子对太宰的惊讶表达了三层意思:

一、太宰不了解自己;自己的具体才能(技)是贫困生活的产物;君子更应该懂的是“道”而不是具体的“技”。

考点:

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中观点的概括。

点评: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不但要正确理解原文,还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

如第二个小题,要概括出三个小点,学生可以在《论语》《孟子》的经典阅读的时候,注意有意识训练自己的概括能力。

【参考译文】

孔子说:

熟读《诗经》三百首,让他去处理政务,却不能胜任;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的应对交涉;即使是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大宰向子贡询问:

“孔先生是一位圣人吧?

他竟有这么多才干呢?

”子贡说:

“这是天要让他成为圣人,并且具有多方面的才干。

”孔子听到这段话时,就说:

“大宰了解我吗?

我年轻时贫困卑微,所以学会了一些琐碎的技艺。

君子需要具备这么多才干吗?

不需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