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建设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三期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2430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5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天建设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三期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天建设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三期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天建设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三期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天建设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三期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天建设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三期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天建设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三期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中天建设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三期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天建设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三期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天建设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三期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中天建设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三期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三期工程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人:

校对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一、编制依据

1、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二期工程施工图

2、《南宁碧桂园·天玺湾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6、《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9、《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3)

10、《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

二、工程概况

南宁碧桂园·天玺湾工程由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位于南宁市良庆区凤凰路与玉象路交叉口南侧。

本工程由地下二层、地上由6栋高层建筑组成。

总用地面积:

6742.37m2总建筑面积:

111381.36m2地上建筑面积:

111381.36m2,地下建筑总面积:

40142.5m2,商用地上面积:

6053.57m2,商用地下面积:

1022.54m2,

高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为框架结构。

8#楼地下2层,地上45层,建筑总高度138.6m,底层为4.1m,1层5.1m,16层、30层3.56m,标准层3m,15层、29层3.04m,45层3.34m。

10#楼地下2层,地上30层,建筑总高度93.4m,负2层3.5m,负一层4.98m,一层5.86m,标准层3m,6层3.6m,29层3.3m,30层3.4m。

11#楼地下一层,地上32层,建筑总高度99.6m,负一层4.7m,一层6.1m,标准层3m,6层3.6m,31层3.3m,32层3.34m。

12#楼地下1层,地上25层,建筑总高度为77.3m,一层5.74m,标准层3米,25层3.34m,13#楼地下2层,地上32层,建筑总高度98.9m,负二层3.5m,负一层4.65m,一层5.56m,标准层3m,6层3.6m,32层3.34m。

14#楼地下1层,地上25层,建筑总高度77.3m,地下1层4.7m,一层5.56m,标准层3m,25层3.34m。

本工程高层部分基础采用管桩+筏板基础,8#楼为旋挖桩基础,纯地下室和商业为独立基础,±0.000相当与绝对标高96.5m。

本建筑工程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结构形式为:

8#、10#、11#、12#、13#、14#楼住宅楼为剪力墙框架结构。

钢筋规格统计表

结构部位

主筋

箍筋(或拉结筋)

主筋

接头形式

承台

B20、B22、B25

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8的采用直螺纹连接,小于18的钢筋采用搭接。

地下室墙、柱

B12、B14、B16、B18、B20、B22、

B10(墙拉筋)、B12

地上部分墙、柱

B14、B16、B18、B20、B22、

B10、B12

框架梁

B12、B14、B16、B18、B20、B22、B25、

B8、B10

楼板

B6、B8、B10

注:

钢筋符号表示:

A——HPB300,B——HRB400)。

三、施工部署

(一)施工准备

一)测量准备

根据平面控制网线,在垫层上放出承台及柱位置线,柱混凝土浇注完成,放出梁控制轴线,梁板混凝土浇筑后在板上放出该层平面控制轴线。

待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每层竖向钢筋上部标出标高控制点(用红油漆作标记)。

二)钢筋加工场地准备

1、钢筋加工棚及钢筋堆放区布置在现场东北侧。

电源从临近配电箱引出。

钢筋加工场地包括:

钢筋加工棚,主要进行钢筋的成型加工;钢筋拉直区,进行盘条钢筋拉直;成品堆放区;下脚料堆放区。

钢筋加工场地的钢筋机械要标明其操作规程和钢筋加工质量标准。

2、钢筋堆放场地需用C15混凝土(厚度100mm)硬化,平整度要好。

钢筋下部用定型化堆放支架,钢筋距两端1/6长度垫起(雨天用塑料布遮盖),防止锈蚀。

3、设专人负责钢筋堆放和标识工作,堆放应分规格、分类型集中堆放。

钢筋堆放要进行挂牌,标明使用的部位、规格、数量及安全质量等注意事项,并标明其所处的状态(如已检、待检)。

钢筋原材标识牌示意图成品钢筋标识牌示意图

名称

钢筋

名称

钢筋

生产厂家

钢筋规格

钢筋型号

钢筋简图

进场日期

使用部位

试验状态

受检状态

三)技术准备

1、认真领会设计意图,编制施工方案并进行逐级技术交底。

实行三级交底制,即:

技术部对项目部有关人员、班组技术人员进行方案交底;工程部对班组工长、班组长进行交底;班组工长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组织操作人员熟悉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和工艺要求,进行岗前技术培训。

3、复杂部位的钢筋需放样施工,并应建立样板制施工。

钢筋放样人员必须熟读11G101图集和抗震构造图集11G329-1,放样要优化设计,避免浪费材料。

4、了解和掌握新工艺、新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规范。

尤其在直螺纹的加工及材质上要严格把关。

有关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四)机具准备

机具设备一览表

序号

机械名称

类型型号

需要量

备注

数量

单位

1

钢筋切断机

40型

2

2

钢筋弯曲机

40型

3

3

钢筋调直机

GW6-12

1

4

钢筋套丝机

GGZ40型

5

5

无齿锯

1

五)人员准备

1、劳动力计划

劳动力计划表

钢筋加工组

现场施工组

组长

1人

组长

1人

自检员

1人

自检员

2人

钢筋工

30人

钢筋工

45人

共计

32人

共计

48人

2、劳务层职责

(1)按照总包方所提供的技术交底进行钢筋的加工、绑扎。

(2)积极配合单位试验人员进行钢筋原材、钢筋接头的现场取样。

(3)进行钢筋绑扎、钢筋接头的自检和交接检工作,提供自检交接检记录。

3、现场所有钢筋工应具备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电气焊工必须具备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书(在有效期内)。

钢筋机械连接及加工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执证上岗。

未经培训的人员严禁或操作设备。

六)材料准备

1、项目经理部根据图纸进行钢筋配料,提前15天向物资部提出钢筋需要量计划。

钢筋进场时应严把钢筋进场关。

钢筋材质证明随钢筋进场而进场,材质证明上必须注明钢筋进场时间、进场数量、炉批号、原材编号、经办人。

无钢筋材质证明,物资部门有权拒收。

按工长所提钢筋计划提前七天组织钢筋进场。

2、施工前,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配备材料,并运到现场进行加工。

钢材管理应有入库、出库台帐。

钢筋进场后,要严格按分批级、牌号、直径长度分别挂牌摆放,不得混淆。

3、加强钢筋的进场控制,时间上既要满足施工需要,又要考虑场地的限制。

所有加工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且必须进行复试(包括三方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配料。

4、进行机械连接的接头在施工前要进行型式试验和工艺检验。

操作人员均需有上岗证。

(二)钢筋原材的检查与验收

进场钢筋应按照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一)检查

进场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单)及材质证明,每捆(盘)钢筋均有标牌,验收人员应把标志牌上的钢筋炉罐(批)号标在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上,并检查其含碳、锰量是否符合规定。

二)钢筋外观检查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进行外观检查。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

钢筋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

钢筋每1m弯曲度不应大于4mm。

现场钢筋按实际重量交货,应随机抽取10根(6m长)钢筋称重,如重量大于允许偏差,则应与生产厂家交涉,以免损害我方利益。

(三)施工组织

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部署、流水段划分(详件附图)合理组织施工,钢筋现场集中配料,实行流水施工,双班作业。

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钢筋主要工程量和劳动力计划,合理组织人员进场。

设一个施工组,设一个加工组,每组人员分为两班,实行双班作业。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

(一)钢筋工程施工程序

钢筋配料单→配料单审核→钢筋需求量计划→钢筋进场→钢筋材质、规格、数量验收→取样送检→钢筋加工→加工验收→吊运至作业层→钢筋绑扎、机械连接→机械连接接头试件取样、送检→钢筋隐蔽验收→下道工序施工。

(二)配筋及相关要求

一)钢筋放样

钢筋加工前,由抽筋人员依据结构施工图、规范要求、施工方案及有关变更、洽商对各种构件的每种规格钢筋放样并填写《钢筋配料单》。

《钢筋配料单》经项目技术部负责人审核签字认可后,开始加工。

1、钢筋放样原则

(1)钢筋按以下接头形式放样:

钢筋直径大于等于22mm的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采用Ⅰ级接头;小于22mm的钢筋采用搭接的方式。

(2)本工程板钢筋考虑9m、其余部位全部考虑9m原料为翻样基准。

翻样时在保证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兼顾原料长度,减少加工使用中的浪费。

(3)钢筋配料时,首先要熟悉图纸中有关钢筋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的规定,要计入钢筋弯曲及弯钩的长度,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钢筋配料时,还要考虑附加钢筋,如基础双层钢筋网中采用的钢筋马凳,墙、板双层钢筋网中采用的钢筋撑铁,钢筋骨架中用于临时加固的斜撑等。

(4)钢筋放样时,根据构件配筋图及钢筋定尺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钢筋配料单》。

2、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弯钩增加长度-保护层厚度-弯曲调整长度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3)箍筋下料长度=2*(长度-2*保护层)+2*(宽度-2*保护层)+2*弯钩长度

其中: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钢筋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钢筋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

二)钢筋代换

当施工过程中遇到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不全,且因工期紧需进行钢筋代换时,需与设计研讨,必须经设计同意后方可进行钢筋代换。

不同种类钢筋按等强度原则进行代换,相同种类钢筋按等面积原则进行代换。

钢筋代换有如下要求:

1、钢筋代换后,必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钢筋最小直径要求、最大间距要求、最小根数要求等。

2、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应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5mm),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3、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

4、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替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

5、重要受力构件中钢筋不可用HPB235级钢筋代换。

三)钢筋加工

1、在现场设钢筋加工场。

根据钢筋工程量及钢筋加工能力配备加工机械,钢筋加工棚内设操作工艺牌及钢筋下料指示牌,并设专职钢筋工长进行半成品钢筋的质量控制,对半成品钢筋的验收作到逐型号、逐规格的检查,不合格的半成品钢筋不得下线。

加工成型且验收合格的钢筋要分类堆放、挂牌标识,以免混用。

2、钢筋的调直

(1)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钢筋,选用适当的调直块、拽引轮槽及传动速度。

调直块的孔径应比钢筋直径大2~5mm,曳引轮槽宽与所调直钢筋直径相同。

(2)调直块的调整。

一般的调直筒内有五个调直块,第1、5两个调直块须放在中必线上,中间三个可偏离中心线。

先使钢筋偏移3mm左右的偏移量,经过试调,如钢筋仍有慢弯,逐渐加大偏移量,直到调直为止。

(3)切断三、四根钢筋后需停机检查长度是否合适,如有偏差,可调整限位开关或定尺板,直至适合为止。

3、钢筋的切断

(1)钢筋采用钢筋切断机进行切断加工,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2)断料时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的挡板,保证钢筋长度准确。

(3)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4)钢筋的长度应准确,其允许偏差10mm。

(5)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必须切除。

(6)定位筋与需套丝的钢筋必须用无齿锯切割。

4、钢筋的弯曲

钢筋的弯曲应按划线→试弯→弯曲成型的顺序进行。

钢筋弯曲前,要根据钢筋料牌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

划线时要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度扣除弯曲调整值,扣法是从相邻两段长度中各扣一半。

钢筋端部带出圆弯钩时,该段长度划线时增加0.5d,划线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

弯曲分布钢筋、箍筋时,应在工作台上按各段尺寸要求钉上若干标志,按标志进行操作,以确保钢筋弯曲形状正确。

第一根钢筋弯曲成型后,要与配料表上标明的形状尺寸进行复核,符合要求后再成批生产。

如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新进行调整,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钢筋成型后,要求其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

5、钢筋的弯钩、弯折

(1)Ⅰ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Ⅱ级、Ⅲ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弯折时,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

(4)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

(5)箍筋:

箍筋平面无翘曲、扭曲变形,四角在同一平面。

末端弯钩应保证135°,其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d的10倍(不宜大于10d+10mm,避免浪费),且两个弯钩平直段相互平行。

6、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弯起点高度

±5

箍筋内径尺寸

±5

四)钢筋锚固和搭接要求

1、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2、钢筋连接的规定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钢筋不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1)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要求

1)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2)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

3)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且大于500的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域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规定:

a.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b.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c.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及接头面积百分率

(2)钢筋机械连接的要求

1)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2)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b.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三)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1、施工机具:

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核对成品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3、铁丝:

采用20、22号铁丝(镀锌丝),其中22号铁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

铁丝长度可参见下表:

钢筋绑扎铁丝长度参考表(mm)

钢筋直径(mm)

6-8

10-12

14-16

18-20

22

25

6-8

150

170

190

220

250

270

10-12

190

220

250

270

290

14-16

250

270

290

310

二)独立基础、筏板基础及防水板的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放线→验线→画分档线→绑独立基础下网钢筋→绑筏板及防水板下网钢筋(满足图纸设计的锚入独立基础的长度)→绑独立基础、筏板基础及防水板的上网钢筋(满足图纸设计的锚固及搭接长度)→插墙柱钢筋。

2、在垫层上弹出轴线及墙、柱、独立基础位置线,并用红油漆标明柱钢筋的位置和钢筋的根数,根据钢筋的间距弹线(注意钢筋绑在弹线的同一侧),以保证钢筋位置和间距的正确。

3、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摆放钢筋,绑扎钢筋。

4、钢筋绑扎时,所有钢筋交错点均绑扎,且必须牢固。

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扣呈八字形,朝向混凝土体内部,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

5、靠近底板边的钢筋离底板边缘为5cm;钢筋接头数量保证同截面不超过50%。

6、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双层钢筋网中间设置钢筋马凳,之后即可绑扎上层钢筋,绑扎方法同下层。

下层钢筋弯钩朝上,不得倒向一边,上层钢筋钩要朝下。

7、下层钢筋保护层采用花岗岩或水磨石垫块,间距800mm梅花型布置。

8、墙柱插筋位置要正确,钢筋下端用90°弯钩与基础钢筋进行绑扎,绑扎要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在浇捣混凝土时也要随时注意校正。

插筋的锚固和预留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框架柱的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搭设柱筋支撑脚手架→套柱箍筋→连接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2、搭设柱筋支撑脚手架:

柱筋支撑架采用脚手架钢管搭设,操作面四周铺跳板,并挂安全网。

3、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钢筋上,然后绑扎定位钢筋,立柱子钢筋。

4、受力钢筋位置控制:

内控措施采用螺纹25钢筋焊接定位框,;外控措施采用在模板上口钉同保护层厚度的多层板条进行控制。

5、框架柱钢筋接长后,在立好的柱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划出箍筋间距线,第一根箍筋距楼面不大于50mm。

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采用缠扣绑扎。

箍筋不得绑在直螺纹接头上,直螺纹接头部位箍筋可适当加密进行调整。

6、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搭接部位应制作双主筋箍筋,箍筋弯钩应将两根主筋全部钩住。

箍筋如设拉构筋应将箍筋钩住,墙体如设置拉构应将水平筋钩住。

7、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箍筋的间距均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柱端与梁交接处箍筋加密,其间距应≤100mm,加密区长度应符合:

底层柱根≥1/3柱净高;其他层≥柱边长尺寸(圆柱直径),≥1/6柱净高,≥500,取其最大值。

8、根据柱边线检查预留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有偏差或柱上下层变截面时,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将下层柱筋露出的搭接部分按1:

6比例在梁高内进行调整。

9、柱主筋封头处理见下图:

10、为了保证柱筋的保护层厚度,采用在柱纵筋外侧卡上塑料卡,间距800mm。

四)框架梁的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在梁底模上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下部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次梁下部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架立筋及弯起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牢→穿次梁上层纵向筋→按箍筋间距绑牢。

2、梁、柱交接处核心区箍筋绑扎前,应先熟悉图纸,在绑梁钢筋前先将柱箍筋套在纵筋上,穿完梁钢筋后再绑扎。

3、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箍筋弯钩叠合处,应交错绑扎。

4、主次梁交接处箍筋加密,其间距应≤100mm,加密区长度应符合:

≥500,≥1.5倍梁高(二级抗震)。

该箍筋的第一道距柱边50mm,每侧共三道。

5、梁的上部纵向钢筋接头应设在梁中部三分之一跨度范围内,梁的下部纵向钢筋接头应设在梁支座两侧三分之一跨度范围或直接锚入支座。

悬臂梁的上部纵向钢筋不应设接头。

6、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塑料卡子,间距800mm,双排布置,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纵向受力筋为多层和多排时,层间的排间垫以短钢筋保证其间距。

7、钢筋节点处理: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钢筋较多,钢筋布置原则:

①对上部钢筋从上到下钢筋的顺序依次为板的上筋,次梁的上筋,最下为主梁的上筋;②对下部钢筋则为主梁的下筋在次梁的下筋之下,即优先保证主梁的钢筋保护层。

③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大于或等于30mm,以利混凝土浇筑。

五)楼板的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层钢筋→绑上层钢筋

2、清扫模板上刨花、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

放出轴线及上部结构定位边线。

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依线绑筋。

3、按弹出的间距线,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4、板内的通长钢筋,其板底钢筋应在支座处搭接,板上部钢筋应在1/3范围的跨中搭接,钢筋搭接长度按规范要求。

5、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板钢筋为双层双向筋,为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在两层钢筋间加设钢筋马凳。

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6、每根钢筋在搭接长度内必须绑扎三扣。

用双丝绑扎搭接钢筋两端头30mm处,中间绑扎一道。

7、板筋保护层垫块梅花形布置,间距1000mm,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8、板上洞口应预留,预留洞口部位加强钢筋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六)楼梯的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在楼梯底模画位置线→绑平台梁主筋→绑踏步板及平台板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安装踏步板侧模→验收→浇筑砼

2、在楼梯段底模上画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3、楼梯为板式楼梯。

楼梯钢筋绑扎与楼梯间剪力墙钢筋绑扎同时进行。

4、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5、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

6、为保证保护层厚度用塑料卡卡住板下铁。

七)混凝土墙的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墙边线放线、验线、清理→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2、依据墙柱位置线对钢筋预留插筋进行检查,对移位的钢筋按1:

6的坡度上弯调整,并把钢筋上的水泥浆用钢丝刷、棉丝清理干净,钢筋绑扎前搭好操作架。

3、所有墙体钢筋均为竖筋在内,水平筋在外。

墙体水平筋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