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通用版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22562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Word版含答案.docx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通用版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Word版含答案.docx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Word版含答案

第19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资源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一直是高考中经常涉及的问题。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十分巨大,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突发的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是高考中命题的重点。

一、自然资源

1.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生产力水平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较强

减弱

自然资源的

开发利用范围与规模

利用方式

单一

中等

多样化

利用率

自然资源对

产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

2.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问题及对策

类型

特点

分布

问题

对策

水资源

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惊人 

①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③节约用水;

④防治水污染

土地资源

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多草地,东北、西南多林地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森林减少;草场超载

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②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③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森林资源

①地区分布不均;

②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

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森林遭破坏严重,覆盖率低

①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

②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矿产资源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铁矿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四川等地;有色金属南方居多;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石油主要分布aw在东北、西北、华北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①开采时注意不要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②利用时要做到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不浪费;

③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3.我国能源问题及对策

对于我国能源问题的掌握和分析,应着眼于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

(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

②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

③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

④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产生的原因

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②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

③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④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3)解决措施

①开源:

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②节流:

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流,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③国际协调:

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

以水资源问题为例的资源问题分析

1.概况

(1)含义:

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衡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2.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1)原因:

①自然原因:

淡水总量有限,季节变化大;水资源分布不均。

②人为原因:

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增;水体污染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人对水资源的浪费严重。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措施(一般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1)开源措施包括:

①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配;②跨流域调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调入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③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④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2)节流措施包括:

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②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③加强工业用水的利用率。

[例1](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

(1)~(3)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D )

A.递减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C )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知,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故D正确。

(2)题,此时为夏季,长江径流量较大,泥沙在河口附近淤积较少,冲入外海的泥沙较多,挟带至外海的营养盐类也较多,所以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受水体含沙量影响较大,故C正确。

第(3)题,从题中信息可知,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与夏季相比,冬季水温低,浮游植物的数量会减少。

冬季长江径流量减小,江水含沙量由长江河口向外海递减,故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移,故A正确。

二、中国的自然灾害

1.中国的地质灾害

多发的原因

特点

分布

灾情

地震灾害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的边界

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烈度较高

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地区

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地震灾情最严重

滑坡和泥

石流灾害

山地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夏季多暴雨等

分布广泛,类型齐全,暴发频繁,规模巨大

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地域上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西南地区为重灾区

2.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狂风暴雨

及时预报,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等

寒潮

青藏高原、滇南、台湾、海南以外的广大地区

冬半年,以春秋两季最严重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春秋季节危害最大

加强警报,做好防寒准备

春旱

华北

3~5月

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

引水灌溉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月

梅雨过后,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会缓解旱情

风沙

天气

东北、华北、西北

冬春两季,以春季最严重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倒春寒

东部季风区

3~5月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风雪天气

地膜覆盖等

3.中国的主要洪水灾害

时空分布

成因分析

影响

暴雨洪水

4~9月。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

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易导致涝灾发生

融雪洪水

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

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对农业影响较严重

冰凌洪水

初冬和初春。

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口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对交通影响较严重

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分析思路

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的答题方法

1.自然灾害的分布

分析角度

答题方法

空间分布

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

时间分布

主要发生在……季节,……季节多发,……季节较少

2.自然灾害成因

分析角度

答题方法

自然原因

地形复杂,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久旱或持续性降水)

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

3.防灾措施

分析角度

答题方法

非工程措施

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

工程措施

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建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

[例2]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下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双选)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AC )

A.甲  B.乙

C.丙  D.丁

(2)(双选)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BD )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距离此次沙尘暴发生地太远,B项错误;从图中沙尘暴的分布范围可知,此时盛行风向最可能为偏西风、偏北风,故其沙源最可能来自甲地和丙地;丁地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D项错误。

(2)题,扬尘、沙尘暴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加重大气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流感病毒传播与扬尘天气无关,A项错误;扬尘及沙尘暴中的颗粒物呈碱性,可以中和大气的酸性,降低酸雨危害,C项错误。

资源评价就是对拟开发利用资源的合理性、可利用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进行评价。

读我国各省区(不含港澳台)资源条件评价示意图,回答1~3题。

1.在沿海省区中,资源条件最差的是( B )

A.吉林省B.江苏省

C.浙江省D.广东省

2.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资源条件最好的省区之一,其优势是自然资源有( A )

A.草场、煤炭、稀土  B.煤炭、石油、天然气

C.风能、水能、生物能  D.乳品、土地、有色金属

3.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 D )

A.重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B.大力发展种植业

C.开垦荒地,增加播种面积D.突出畜牧业的优势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在沿海各省区中,江苏省的资源条件最差。

第2题,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资源条件最好的省区之一,该自治区有广阔的草场资源,同时还有丰富的煤炭和稀土资源。

第3题,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不适合大力发展种植业,但草场资源丰富,可以突出其畜牧业的优势。

4.下图示意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

该气旋( D )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解析 一个气旋的发生,不能代表该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气旋不会诱发赤潮灾害,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所形成的灾害;用来监测气旋所造成灾情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RS),不是GPS;因该气旋途经瓦努阿图时变为强热带气旋,风力最大,所以对瓦努阿图的影响最大。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江流域1956年兴建了杜家台分洪区,1958年又动工修建丹江口水利工程。

(1)汉江在历史上曾经是长江支流中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流,试分析形成的原因。

(2)近几十年,汉江水患已基本解除,据图说出治理汉江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

(1)题,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考虑。

自然原因可以从气候(降水),地形地势,河道状况,流域面积等方面回答问题;人为原因可以从植被破坏,泥沙淤积,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河流规划与开发等方面回答。

(2)题,治理河流洪涝灾害可以分河段叙述,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中游退田还湖,裁弯取直;下游疏浚河道,建分洪区,开挖入海新河。

答案 

(1)汉江流域降雨集中,支流众多,水量大;上游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中下游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抬高河床,河道弯曲,人工大堤束水,汛期又受到长江洪水顶托,洪水宣泄不畅,经常决堤成灾。

(2)在干流上兴建了丹江口水利枢纽,支流建设的大量水库与杜家台分洪区相配合,基本解除了汉江下游的洪水威胁。

课时达标(十九)

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

波浪能发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

右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D )

A.MB.N

C.QD.K

2.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B )

A.MB.T

C.SD.Q

3.推测未来波浪能发电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是( A )

A.可再生,蕴藏量大B.稳定,无污染

C.目前利用率高D.分布广,易开发

解析 第1题,图中K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最大,故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

第2题,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受盛行风影响,在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岸,海浪较大,陆地的东岸为背风岸,风浪较小,T海域位于西北岸,故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

第3题,波浪能清洁、蕴藏量大、可再生,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足之处是不稳定、开发难度大;材料中提及当前处于试验阶段,故目前利用率低。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

据此回答4~5题。

4.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A )

①国土面积狭小 ②降水丰富 ③干旱少雨 ④污染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 )

①节约用水 ②国内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雨 ④循环用水

⑤从邻国调水

A.①④⑤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④

解析 第4题,根据题意可知,该岛国面积较小,淡水供应不足。

地下水库的水来自雨水和地表径流,可判断岛国降水丰富。

第5题,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可采取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等措施;从邻国调水也是很现实的选择;该国是面积较小的岛国,人工降雨受大气运动的影响,很难控制降在本国;该岛国内部淡水资源不足,不宜国内跨流域调水。

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多为丘陵地形,每年有百十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

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

读图回答6~7题。

广西梧州市地质灾害与月平均降雨量关系

6.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义是( C )

A.滑坡、降雨量、崩塌B.崩塌、滑坡、降雨量

C.降雨量、滑坡、崩塌D.降雨量、崩塌、滑坡

7.关于该市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图示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

B.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

C.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D.海拔高处滑坡多,海拔低处崩塌多

解析 第6题,广西地区多为季风气候,降水充沛,由图中曲线及降雨量坐标数值可知a曲线应为降雨量。

梧州市多为丘陵地形,海拔较低且地形坡度不大,可知滑坡的频次应高于崩塌,则b、c曲线分别应为滑坡和崩塌,故选C。

第7题,由图可知,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时间上(季节性)和空间上(不同海拔不同坡度多发的地质灾害种类不一样)都呈现不均衡性;由图可知,地质灾害集中于降雨量大的季节,可推知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但并非所有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故选B。

干旱是我国普遍存在的气象灾害。

下图是我国某省区轮廓图及图中楚雄常年逐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图。

读图回答8~9题。

8.楚雄最严重的旱情多发生在( A )

A.冬春季节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D.秋冬季节

9.导致图中蒸发量最大季节出现在该时段的主要原因是( B )

A.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少,海拔高,地表植被差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多,风力较强

C.北方冷空气势力强,辐射弱,降水少,日较差大

D.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易漏水,径流少,地表干燥

解析 第8题,图中显示楚雄冬春季节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最严重的旱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第9题,气温高和风力强是蒸发强的主要原因。

楚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云贵高原上,纬度低,受冬季风影响小而冬春季节气温较高,从而蒸发强,加剧了干旱。

下图为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两侧为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观。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雪壁公路”可能为( A )

A.3月 日本海沿海公路

B.1月 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公路

C.7月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侧沿海公路

D.12月 中亚“丝绸之路”公路

11.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B )

A.滑坡灾害B.洪涝灾害

C.低温冻害D.沙尘灾害

解析 第10题,日本是东亚岛国,3月受冷空气影响,日本海有丰富的水汽,降雪量大,有可能在日本海沿海公路形成雪壁公路,A项正确;1月为南半球夏季,阿根廷大西洋沿海不会形成大规模降雪,B项错误;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侧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7月为冬季,但不会形成大规模降雪,C项错误;12月为中亚地区冬季,气温低,但是水汽含量少,也不会形成大规模的降雪,D项错误。

第11题,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冰雪融化,形成的次生灾害为冰雪融水形成的洪涝灾害,B项正确。

12.能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能源构成图(图Ⅰ)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图Ⅱ)。

材料二 我国风能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指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2)结合材料二,简述我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3)我国已把风能作为新能源的开发重点,并确定河北、上海、福建、广东为风能的重点开发区域,分析重点开发这些区域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材料一中反映了能源消费比例,及其产生的主要问题;能源生产与消费倒挂,产生能源短缺问题。

(2)题,由图中可知,我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

第(3)题,风能资源的开发主要从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答案 

(1)能源结构不合理,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费大于生产,能源短缺。

(2)东北、内蒙古,到河西走廊及新疆一带的广阔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南方内陆地区风能资源较少。

(3)风能资源丰富;当地缺乏常规能源;人口稠密,工业生产能耗大,需求量大;科技发达,经济水平高,有利于开发风能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

13.读中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我国小麦和柑橘严重冻害区的范围,并分析这些区域冻害严重的原因。

(2)指出小麦、柑橘冻害分布的共同特点。

(3)四川盆地是我国柑橘的重要产区,但无冻害,其原因是什么?

(4)说明北疆地区成为小麦严重冻害分布区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识别冻害严重区的图例,并在图中找出相应分布范围。

冻害严重的原因可从地理位置、地形、冬季风的强弱等方面分析。

(2)题,主要考虑冻害的地理位置、冻害面积、冻害程度的空间差异。

第(3)题,结合区域地理相关知识,从盆地地形对寒潮的影响分析。

第(4)题,北疆地区小麦冻害严重主要从冬季风的影响范围及活动规律考虑。

答案 

(1)小麦严重冻害区位于新疆北部(或天山以北地区,北疆地区)。

原因:

这里纬度高,春季气温低;距冬季风源地近;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口,风力大。

柑橘严重冻害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东部,长江、淮河之间)。

原因:

这里地势低平,冬春季节寒潮能够长驱直入,低温冻害影响柑橘生长。

(2)冻害程度随纬度增加而加重,地势第二、三级阶梯是主要的冻害分布区。

(3)四川盆地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4)纬度高;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口,风力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