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48分)
24.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
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
这一变化根源在于()
A.礼乐文明崩坏B.井田制度瓦解
C.分封制度崩溃D.铁器牛耕使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目可得出,西周的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得到了瓦解,表现是礼乐制度的崩坏,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随着封建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的发展,加速了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礼乐文明崩坏是表现,不是根源,故A项错误;井田制瓦解也是经济表现,不是根源,故B项错误;分封制瓦解是政治表现,不是根源,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D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
25.819年,唐朝刑部侍郎韩愈冒死上奏《谏迎佛骨表》,反对朝廷推助佛教在中原的传播。
险被唐宪宗处死,宰相极力劝谏,才免了韩愈死罪,贬他到南方潮州做刺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佛教一度成为唐朝统治思想B.韩愈视复兴儒家文化为己任
C.此抗争恢复了儒家主导地位D.唐朝时儒家地位一直不稳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表述佛教和儒教传播之争,A项错误;唐朝中期,面对佛道的挑战,韩愈以复兴儒学为己任,从材料中他冒死上奏可以看出他反对佛教,并视复兴儒家文化作为自己历史责任,B项正确;儒家主导地位的恢复是在南宋后,C项错误;唐朝虽实行尊道、礼佛、崇儒思想,但在唐朝道教和佛教的地位不是稳固,儒家思想地位相对稳定,D项错误。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韩愈的思想
26.明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
栽桑以四年起科。
不种桑,出绢一匹。
不种麻及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匹”。
明太祖这一规定客观上()
A.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B.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
C.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D.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明太祖的这一规定,使农户不得不从事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
桑、麻的大量种植,使更多的剩余产品被投入了市场,增加了商品的数量,同时又使手工业获得了丰富的原料,使更多的手工业产品被制造了出来并投入市场,加速了商业的发展。
故选A项;材料中只是提到对桑、麻、木棉的征税,难以体现农业税繁重,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D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代商业的发展
27.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
“(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
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
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政策的重要性B.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D.国家前途的预见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等信息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强调的是土地归农民所有,还是归地主所有会影响国共两党乃至中国的命运,即土地改革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28.查士丁尼皇帝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
“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
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国家都采用它。
”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国际法应适用于所有国家B.强调一切国家应受法律和习惯统治
C.以民族法律解决民事纠纷D.强调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指出“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
国际法蕴含了自然法的原则,即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理性追求,而不是适用于某个民族的民事法律,故选C。
AB两项说法绝对;C不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9.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
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上述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答案】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
30.阅读下表,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比重,可以得出的完整认识是()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成品
出口
7%
8%
85%
进口
61%
33%
6%
A.英国通过关税壁垒来保护民族工业B.是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的有力体现
C.英国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模式D.有利于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提及的是英国进出口贸易比重,没有涉及税率,排除A;第二次工业后,英国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B;题干反映了英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紧密,C正确;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排除D。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英国的经济模式
3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
下列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的这些历史学家在研究美国和巴西19世纪经济发展时采用的是全球化的视角,认为两个国家产生巨大差异是因为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与此视角相同的是D项,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
A项体现的是近代化史观,B项体现的是社会史观,C项体现的是革命史观。
答案选D。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背景
32.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
罗伯斯庇尔说:
“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
”这一主张()
A.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
C.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D.蕴含了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司法本身受到制衡,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故B项错误;“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故C项正确;这一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不符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法国大革命
33.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
在工业品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呢绒、食盐、食糖、煤炭、石油等7种商品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的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
这一规定有利于()
A.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B.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减少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当时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主导,还没有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故A项错误;因此也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地方政府的调整会带来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故D项错误。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58年经济调整
34.199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估计超过2.5万亿美元,其中世界100家最大跨国公司占1/3;有90%的国家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都低于跨国公司的销售额;世界最大的100个经济单位中,51个是企业,只有49个是国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职能在经济全球化中逐渐被边缘化
B.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D.跨国公司是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经济实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1998年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中,世界100家最大跨国公司占1/3,当时世界最大的100个经济单位中跨国公司占了半数以上,说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故选B项;A项错误,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仍发挥主导作用;C项从材料信息难以看出;D项错误,因为跨国公司难以独立于国家之外。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
35.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排除A;题干中英国女王干预议会中两党的权利安排,说明女王还有一定的权力,而非“统而不治”,因此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B项正确;英国内阁制度于1721年后开始逐渐形成,排除C;《权利法案》没有剥夺国王的行政权,因此女王的做法没有违背该法案,排除D。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特点
二.非选择题(52分)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亚洲签订的部分条约一览
1951年8月,与菲律宾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1951年9月,与日本签订《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1953年10月,与韩国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1954年12月,与台湾国民党势力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根据上述条约,缔约国(地区)给予美国在其领土设置军事基地、驻扎军队等权利,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应对外来干涉或武装进攻等。
如:
《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规定,“为了对日本国的安全及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允许美国的海、陆、空三军使用日本国内的设施及区域。
”《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规定,缔约双方通过共同磋商,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制止武装进攻。
——摘编《冷战时代美国的亚洲政策》
材料二1989年11月,包括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东盟六国等12国在内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地区加入该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壁垒。
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
二十多年的实际经历表明,“APEC方式”在维护各成员利益方面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以及渐进发展等原则,不仅维护了发展中成员的利益,也同样让发达成员受益。
——摘编自《APEC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美国加紧在亚洲缔约应与哪一事件直接有关?
试概括美国与缔约国(地区)的关系特点。
(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亚洲政策的主要目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美菲、美日、美韩结盟相比有哪些不同?
(9分)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怎样的发展趋势?
(4分)
(3)文明史观认为人类文明发展是多样性的统一,倡导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明成果。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尊重文明发展多样性”的认识。
(4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1)事件:
朝鲜战争。
(2分)
特点:
美国主导的军事政治同盟。
(2分)
目的:
遏制中国(对中国形成军事包围),抗衡苏联,(2分)建立亚太地区霸权。
(2分)
(2)不同:
突破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界限,由亚太地区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构成;不再是大国主导下的控制与依附关系,成员国之间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共同受益;不具有军事政治性,属于论坛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以第三方为敌对,旨在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9分)从成员构成、相互关系、组织性质、宗旨目标等角度分析作答)
趋势:
冷战结束,国际形势总体上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2分)经济全球化加快,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2分)
(3)评分说明: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三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观点如:
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和平与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一可知,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与菲律宾、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军事同盟性质的双边条约。
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结束。
因此美国加紧在亚洲缔约与朝鲜战争密切相关。
这一时期美国与亚洲国家签订的条约都具有军事同盟性质,这表明美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军事政治同盟。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试图称霸世界。
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材料一可知,与美国缔约的主要是日本等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由此可见,美国是为了对新中国进行包围威胁,建立亚太地区的霸权,加强同苏联的对抗。
(2)由材料二可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既包括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包括东盟六国等发展中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各成员国之间地位平等,协商一致;不再是大国主导的军事同盟,而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其宗旨是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性组织性质和宗旨的变化说明,国际局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深入发展。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强调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
考生应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人类文明演进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证。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
(12分)(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①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2分)西方文艺复兴时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也冲破中世纪的黑暗获得较大发展;宋代具有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许多特征。
(3分)经济方面:
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海外贸易活跃。
(3分)思想文化方面:
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2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2分)
②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
(2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5分)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人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但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5分)
③赞成材料中的两种观点。
答案为参考答案一和参考答案二的综合。
(评论宫崎市定的观点给6分,评论钱穆的观点给6分)
④不赞成材料中关于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观点。
(2分)西方文艺复兴时代,西欧国家在非洲、亚洲、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2分)同时,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反封建、反教会,建立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总之,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的时代。
(2分)而宋代虽然商品经济获得突破性发展、儒学复兴、文学艺术和科技也有极大发展、海外贸易兴盛,(2分)但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不具备社会转型的特征。
(2分)
⑤不赞成宋代积贫积弱的观点。
(2分)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束了自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宋代自960年建立到l279年灭亡,历时300多年;(2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2分)宋代与亚洲、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商税收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2分)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2分)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特点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城市之羞》是“黑幕揭发运动”中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作者是被誉为“耙粪”英雄的林肯·斯蒂芬斯,1901年他受邀担任《麦克卢尔》总编辑,在1902~1903年间,实地调查了圣路易、明尼阿波利斯、匹兹堡、费城、芝加哥和纽约等地的政治状况,残酷的现实触痛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他连续在《麦克卢尔》发表了六篇文章,这一系列文章在1904年汇总,以《城市之羞》为名结集出版。
《城市之羞》把矛头直接指向政治腐败,对政党党魁和企业主勾结控制政府、行贿受贿、践踏民主、甚至有组织犯罪等现象予以曝光。
文章材料丰富详实,而且“指名道姓、写出具体日期、贿赂的金额、讨价还价和最后分赃的数额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呼唤公民自身,拯救道德沦丧”,“为自治而斗争”。
这部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美国城市的政治改革和市政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城市之羞》对哪些政治腐败现象予以曝光?
(6分)
(2)《城市之羞》是“黑幕揭发运动”中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黑幕揭发运动”有何影响?
(9分)
【答案】
(1)思想:
天赋人权思想;法治思想;平等思想。
(6分)
(2)原因:
革命前法国因封建等级森严而缺乏社会平等;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人权平等思想的影响;法国革命是反封建专制、追求民主平等的革命。
(9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环境。
现象根据材料“《城市之羞》把矛头直接指向政治腐败,对政党党魁和企业主勾结控制政府、行贿受贿、践踏民主、甚至有组织犯罪等现象予以曝光。
”等内容进行概括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黑幕揭发运动”的影响。
根据材料“指名道姓、写出具体日期、贿赂的金额……这部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美国城市的政治改革和市政改革”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黑幕揭发运动”•《城市之羞》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
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
——贝文•亚历山大(美)《朝鲜:
我们的第一次失败》
材料二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这个策略(将战事从朝鲜扩大到包括中国本土)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雷1951年5月15曰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的声明
(1)据材料一,“历史上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是指什么?
(9分)
(2)据材料二概括布莱德雷的主张,并简述其理由。
(6分)
【答案】
(1)因素:
两大阵营的对峙;朝鲜半岛成为美苏对峙的前沿;朝鲜战争的爆发。
(9分)
(2)主张:
不想与中国开战。
(2分)理由:
中国对美国争霸世界构不成威胁。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如果世界上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从历史上和地理上概括偶然因素。
(2)第一小问,主张结合材料二“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可知布莱德雷不想与中国开战。
第二小问,理由根据“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概括回答。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46.(15分)
材料王充(公元27—约97年),东汉人,家境贫寒,青年入太学读书,在地方做过小官,30岁后辞官家居,潜心著述。
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说甚嚣尘上之时,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刘邦的传说大胆提出异议。
他强调“人之所以生者,静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只有“明死人无知”,才能定“厚葬无益”。
王充很少偶像崇拜。
为了求真求实,他把质询的矛头指向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
在《问孔》中,他揭示出孔子学说中的多处矛盾。
但王充在人的穷通祸福和社会的治乱兴衰上,说人“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懂得在社会本身寻找原因,这是王充思想的最大弱点。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充的主要思想。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充的思想。
(6分)
【答案】
(1)思想:
天地自然无为(自然界运行有其规律性);抨击天人感应学说;从形神关系上论证无神论(主张唯物论,反对有神论);反对厚葬,提倡薄葬;反对偶像崇拜;人的生死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相信天命论)。
(9分,答到其中3点得9分)
(2)评价:
挑战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开创了朴素唯物论发展的新阶段,为后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带有宿命论的局限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说甚嚣尘上之时……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刘邦的传说大胆提出异议。
”得出天地自然无为(自然界运行有其规律性);抨击天人感应学说;根据材料““人之所以生者,静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得出从形神关系上论证无神论;根据材料“明死人无知”“厚葬无益”得出反对厚葬,提倡薄葬;根据材料“王充很少偶像崇拜”得出反对偶像崇拜;根据材料“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得出人的生死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
(2)对王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