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主古诗鉴赏讲座完整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17413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主古诗鉴赏讲座完整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雪主古诗鉴赏讲座完整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雪主古诗鉴赏讲座完整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雪主古诗鉴赏讲座完整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雪主古诗鉴赏讲座完整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雪主古诗鉴赏讲座完整稿.docx

《雪主古诗鉴赏讲座完整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主古诗鉴赏讲座完整稿.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雪主古诗鉴赏讲座完整稿.docx

雪主古诗鉴赏讲座完整稿

2015年10月14日星期三语文教学研究室陈雪帮主古诗鉴赏讲座资料整理稿

 诗词鉴赏--高考中表达技巧常用关键给分词及其表达效果攻略

第一部重要修辞方法全攻略

00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作用】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感人。

00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003.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004.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005.乐景与哀景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00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00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

【作用】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形式看);意义集中含蓄(从内容看)。

007.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008.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作用】

⑴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⑵使诗歌语言精炼,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⑶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⑷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提示】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009.点化(化用)――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

可分3种:

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010.反复――叠字叠词叠句:

【作用】⑴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

⑵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011.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012.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001.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002.间接抒情: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004.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情景交融包括3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005.乐景与哀景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006.渲染与烘托:

渲染与烘托本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渲染是指国画中,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样一种加浓形象的手法。

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007.衬托与对比: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

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008.虚实结合:

【定义】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3类:

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二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2种:

一是遥想,二是梦境。

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009.动静结合:

这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动静结合:

这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010.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011.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

012.细节描写:

诗歌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提示】观察角度的变化――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013.白描工笔: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014.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了解即可】以少总多应具有以下特征

概括性:

所表现的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必然性,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

具体性:

指所表现的事物具有个性、偶然性,体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读者的联想。

015.诗中有画:

就是在写景诗歌中,运用工笔手法,描写出一个个画面,表现一种意境。

苏东坡称道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这评语十分中肯。

【例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总是勾勒一个画面,透着一股空灵微妙的意蕴。

016.比兴手法: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

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017.铺陈: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018.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019.联想和想象: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例1】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

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

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如李白的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例2】李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020.抑扬关系: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020.抑扬关系: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021.似贬实褒:

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022.似褒实贬:

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022.似褒实贬:

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023.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023.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024.托物言志

第二部分高考中常见意象(列举20例)

【草木类】

00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解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例1】宋人陈亮《梅花》:

“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00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解析】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00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解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例1】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例2】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竹径通幽出,禅房花木深。

00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解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例1】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例2】唐人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雪帮:

是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例1】孟浩然《过故人庄》: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例1】孟浩然《过故人庄》: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00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例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005.草——随事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例1】《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00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例1】苏轼《水龙吟》:

“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00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例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例2】“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00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例1】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010.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直失意者

【例1】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

【动物类】

01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例1】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宋〉陆游。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例2】韦应物的《闻雁》: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诗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例3】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例4】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北宋晏殊《清平乐》这里是鸿雁传书。

01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例1】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另外,因为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例2】宋人贺铸《忆秦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例3】唐李商隐也在《锦瑟》中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来抒写诗人内心极度的哀怨。

01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例1】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借酒表达了深厚的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

016.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妇思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

【例1】李白《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气象地理类】

017.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例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例2】王维的《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013.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例1】唐人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01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提示】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018.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谊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例1】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例2】五代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019.秋:

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例1】徐再思的《水仙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秋日的意象来诉说离情。

【例2】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借秋天描写开阔壮观之景。

020.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接古今,连接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例1】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例2】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

第三部分一些关于分析各种表达技巧的事项

001.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002.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002.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003.选材方面的反衬:

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

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005.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

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004.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

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006.结构方面的对比:

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007.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008.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009.试题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

   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相生)、远近上下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其它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白描、对比、渲染、烘托、反衬、借古讽今、联想与想象、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等

篇章结构: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首尾照应、先总后分、铺垫等等

【破釜沉舟】诗歌鉴赏挑战11分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类答题】

【技巧点拨】其实在高考诗歌鉴赏中作者常常所要表达的情感主要有:

孤独、寂寞、忧愁、惆怅、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忧国伤时类】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重点举例说明】

001.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例如】杜甫《兵车行》

00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例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003.反映离乱的痛苦。

【例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004.同情人民的疾苦。

【例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0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例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解析】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建功报国类】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重点举例说明】

001.建功立业的渴望。

【例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002.保家卫国的决心。

【例如】王昌龄《从军行》

003.报国无门的悲伤。

【例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004.山河沦丧的痛苦。

【例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00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例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类】思亲念友;边关思乡;羁旅愁思;闺中怀人。

【重点举例说明】

001.思亲念友。

【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002.边关思乡。

【例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003.羁旅愁思。

【例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

004.闺中怀人。

【例如】王昌龄《闺怨》

【生活杂感类】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重点举例说明】

00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例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002.昔胜今衰的感慨。

【例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003.借古讽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