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1431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专题03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专题03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专题03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专题03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3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docx

《专题03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3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docx

专题03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

2019年考试大纲解读

遗传与进化

与2018年相比,2019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考试范围与要求”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考纲制定的稳定性。

考纲是命题的依据,预计2019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引导高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

知识内容

要求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1)细胞的减数分裂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3)动物的受精过程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基因的概念

(4)DNA分子的复制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伴性遗传

2-4生物的变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2-5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2-6生物的进化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遗传与进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

专题01遗传的细胞基础、专题02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03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题04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在高考卷中大约占20分,现分别对以上专题进行解读。

专题01遗传的细胞基础

本专题包括

(1)细胞的减数分裂,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3)动物的受精过程。

命题规律:

此专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常结合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一并考查,在2017年新课标I卷的第6题和新课标II卷第1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纵观近五年的全国卷,高考对遗传的细胞基础的考查频率增多,此部分内容可能成为2019年高考的重要命题点,考生予以重视。

命题趋势:

预计2019年高考对于遗传的细胞基础考查,有可能以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坐标曲线图等为着眼点考查基础知识或结合突出成就或热点问题进行命题。

1.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某种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

下列关于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B.两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片段互换

C.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发生在两图所处的分裂时期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2是卵细胞,则图1是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D

【试题评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类型,内容涉及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配子的数量和类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在变异方面的联系和区别等内容。

试题设计新颖,B选项巧妙地考查了交叉互换,体现了生物学的生命观念和理性思维等核心素养。

应对这类试题,考生需在准确识记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掌握各种变式,以达到全面、综合理解细胞分裂过程的目的。

2.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或极体)形成过程中

【答案】D

【解析】图①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即将进行分离,因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因此有4对染色单体,A错误;图②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图③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其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图③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则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C错误;④无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是分裂完成的配子,由分析可知,排序可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或极体)形成过程中,D正确。

3.如图甲、乙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丁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DNA分子的相对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所示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

B.甲、乙两图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BC段和DE段

C.图丁中a时期可对应图丙的DE段,图丁中b时期的细胞可以对应图乙所示的细胞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均可用图丙表示

【答案】C

【解析】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

图丙中BC段的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与图甲对应,DE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与图乙对应,B正确。

图丁中a时期DNA和染色体数目相同,相对含量都为4,对应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图丙的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可对应图丁中a时期;图丁中b时期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说明一条染色体上含2条染色单体,可对应图甲细胞,C错误。

图丙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曲线既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也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D正确。

学-科网

4.图甲、乙分别表示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基因示意图和配子形成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依据图乙,写出该种生物细胞减数分裂时,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

该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分别为________对。

若1号染色体表示X染色体,则2号和4号染色体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4)图乙中的横坐标各数字中,__________表示基因b与b分开的时期。

(5)请绘出与图甲的发生相对应时期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细胞图像。

【答案】

(1)6→12→6→3 

(2)第一极体 0、0 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

(3)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8~9 

(5)如图

【试题评析】本题以细胞分裂图像为载体,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其本质是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差异,同时还涉及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综合考查了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试题难度中等。

关于减数分裂的考查角度很多,比如雌雄配子形成过程的差异与类型、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如基因定位)、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分裂图像的区分、各种曲线图的分析等。

考查形式灵活多变,需要考生足够重视、备战充分。

专题02遗传的分子基础

本专题包括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3)基因的概念,(4)DNA分子的复制,(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命题规律:

此部分内容几乎每年必考。

预计2019年三套课标全国卷中会有两套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一套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整体难度不会太大。

考查的知识点包括:

遗传物质发现的科学史及相关实验;核酸的元素组成、结构及相应的功能;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和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等。

相关试题侧重考查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需要考生全面而细致地复习此部分内容。

命题趋势:

预计2019年对遗传的分子基础的考查以遗传物质的发现实验、核酸的元素组成、结构、分布、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同时侧重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5.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C.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成功,与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与DNA分开进行研究有关

【答案】A

【解析】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及现象

结论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体内转化

1.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

2.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正常。

4.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体内,引起R型菌稳定的遗传变异。

体外转化

1.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将提纯的DNA、蛋白质、糖类、DNA+DNA酶分别加入到含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

2.加入DNA的培养基中含有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其余培养基中均只含有S型细菌。

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用放射性元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32P

DNA是遗传物质。

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没有证实其化学本质,A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加入S型菌的DNA的培养基出现R型菌和S型菌,其余培养基中均只有R型菌出现。

因此,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

因此,可以采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正确。

【试题评析】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史料,常作为高考命题素材,如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融等。

本题从教材知识入手,以多个科学史料和生物学研究方法作为备选,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这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要方法相结合的考查形式一直备受高考命题人青睐,相关试题渗透着生命观念等生物学核心养的考查。

2019年高考有可能沿用这种命题方式

6.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分别独立观察其作用

【答案】D

【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以小鼠、R型细菌和S型细菌为实验材料,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以R型细菌和S型细菌为实验材料,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材料是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其中大肠杆菌、R型细菌和S型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小鼠是真核生物,T2噬菌体是一种病毒,A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分别独立观察其作用,C错误,D正确。

7.甲、乙图表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答案】D

【解析】甲过程表示多起点的DNA的半保留复制,合成的产物是双链DNA分子,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乙过程为转录,合成的产物为单链RNA分子,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乙可起始多次;DNA复制和转录均需解旋,甲过程利用解旋酶,乙过程利用RNA聚合酶解旋。

【试题评析】将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分裂等知识综合考查,不仅兼顾了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两个方面,同时关注了两个层次的内在联系。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细胞分裂时期的判断,需要考生分析题图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题。

8.研究表明,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表达与昼夜节律有关,其表达产物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如图为相关过程。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ER基因只存在于下丘脑SCN细胞中B.图1过程①的原料为脱氧核苷酸,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C.图2中DNA模板链中一个碱基C变成了T,则mRNA中嘌呤与嘧啶比例不变

D.图3中mRNA沿着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

【答案】C

【解析】PER基因存在于所有组织细胞中,只在下丘脑SCN细胞中表达,A错误;过程①是以PER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转录过程,原料为核糖核苷酸,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B错误;图2中DNA模板链中一个碱基C变成了T,则mRNA中相应位置的碱基由G变成了A,因此嘌呤与嘧啶比例不变,C正确;在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向终止密码子的方向移动,因此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D错误。

【试题评析】这一试题知识和能力并重,综合性较强,不仅需要明确3种RNA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协调、配合,还需要在识图的基础上明确多聚核糖体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准确判断翻译方向,理解该过程的生物学意义。

另外,本题还涉及DNA分子复制、转录的场所。

从能力角度来看,突出了对考纲中要求的识图能力(重点是图例的拆分和组合能力)、结合情境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只有对遗传物质的功能以及基因表达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才能从容应对。

试题难度中等。

9.下图中的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消耗的有机物是ATP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a链形成后,通过____________进入细胞质中并与核糖体x结合。

(3)已知过程②的a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a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0%和20%。

则与a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

(4)过程③中,y转运氨基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

若合成蛋白质b的基因含有600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最多由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5)在一个细胞周期,过程①中经历起始点的次数是____________次。

过程①②③都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其中配对方式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___过程。

【答案】

(1)脱氧核苷酸

(2)细胞核核孔

(3)25%

(4)GUU20

(5)一②

【解析】

(1)过程①表示DNA复制,需要模板(亲代DNA的两条链)、原料(脱氧核苷酸)、能量(直接由ATP提供)和酶等基本条件,所以过程①消耗的有机物是ATP和脱氧核苷酸。

(2)过程②表示转录,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形成的a链为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并与核糖体x结合。

(3)过程②(转录)中的a链为mRNA,其中G+U=54%,G=30%,U=54%-30%=24%,则其模板链中,A=24%,C=30%;已知模板链中G=20%,则T=100%-24%-30%-20%=26%,所以与a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A=(24%+26%)÷2=25%。

(4)过程③为翻译,y所示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CAA,因翻译时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它所搬运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y转运氨基酸的密码子是GUU。

若合成蛋白质b的基因含有600个碱基对,依据“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基因中的碱基数∶mRNA分子中的碱基数∶多肽链中氨基酸数=6∶3∶1”可知:

该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为100个,最多由20种氨基酸组成。

(5)在一个细胞周期,DNA复制发生在间期,因此过程①所示的DNA复制中经历起始点的次数是一次。

①所示的DNA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T、C—G,②过程所示的转录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C—G、T—A,③所示的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C—G,所以过程①②③中配对方式种类最多的是②。

【试题评析】遗传信息及其表达属于中心法则的重要内容本题信息量较大,既涉及了围绕DNA和RNA命题时常涉及的胸苷和尿苷等原料又涉及了DNA和RNA在道传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差异,重点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

从生物结构到功能,从获取信息到逻辑推理,从实验探究到学科素养等都可能成为高考考查的方向。

备考时,考生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加强对理性思维的培养。

转录过程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有可能成为出题的素材和背景资料,因此备考时考生应足够重视。

专题03遗传的基本规律

本专题包括本专题包括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4)伴性遗传。

学科——网

命题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每年必考且常考常新。

这部分内容在2019年高考中可能以以下几种题型呈现:

①遗传规律相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及实验思路的设计和分析,也可能有简单的遗传概率的计算。

②结合减数分裂考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本质。

③结合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或借助于新情境下的新成果考查遗传规律。

常考查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概率的计算、遗传图解的书写、遗传定律的判断等,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是高考的必考点。

命题趋势:

预计2019年高考也不例外,依然会对其进行考查,题型可能是实验设计和分析题,有可能与孟德尔遗传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即假说—演绎法相结合,综合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还可能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显隐性性状的判断等,遗传实验设计题和遗传系谱图题的难度偏大。

对遗传的基本规律的考查都是以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为前提,集中考查考生的以下四种能力:

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从新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探究能力等。

此类试题在生物试卷中有一定的区分度,一般为中等以上难度,积极备考方能迎刃而解。

10.下列有关“假说一演绎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内容B.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和“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假说内容基本相同C.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没有演绎推理的过程

【答案】B

【解析】“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即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A错误;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和“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假说内容基本相同,B正确;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

【试题评析】科学实验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科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孟德尔成功揭示遗传规律的关键是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该方法是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等多项研究中科学家所采用的严谨而科学的方法,也是考生分析和解答开放性实验试题的一个重要参考。

本题从假说一演绎法的核心内容入手,侧重考查考生对该方法的理解。

这类重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的试题在近年课标全国卷中经常出现。

11.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节瓜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1/9

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

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节瓜存在雌雄花都有的正常株,则该植物不存在性染色体,根据实验一F2中正常株∶全雌株∶全雄株≈10∶3∶3,节瓜性别应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实验一中F1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F2中全雌株、全雄株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_(A_bb),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和aabb,由此推测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实验一中F1(AaBb)测交,即AaBb×aabb,后代为1全雌株(Aabb或aaBb)∶2正常株(AaBb和aabb)∶1全雄株(aaBb或Aabb),选项D正确。

实验二中,根据F1中全雌株∶正常株≈1∶1、F2中正常株∶全雌株≈3∶1,推测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为纯合一对基因为杂合,则亲本中全雌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正常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故F1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C选项正确。

12.下列关于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B.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

【答案】A

【试题评析】本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需要正确写出基因型和其对应的表现型,同时需要科学的推理过程,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对此部分内容,近年高考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考查,旨在考查考生逻辑分析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13.某种小鼠的毛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

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

其尾长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另一对基因控制的。

(1)现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的小鼠,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繁殖后,子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______。

(2)若不考虑毛色性状的遗传,在研究中发现,一对长尾的小鼠生出了一定数量的短尾小鼠。

为了研究短尾小鼠的产生是因为“它的双亲都是短尾基因的携带者”还是由于“在亲本繁殖过程中发生了显性突变”,请你来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Ⅰ.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双亲都是隐性短尾基因的携带者。

Ⅱ.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短尾小鼠的出现是由于在亲本繁殖过程中发生了显性突变造成的。

【答案】

(1)31/2

(2)将短尾的雄鼠与短尾的雌鼠交配并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Ⅰ.子代全为短尾鼠

Ⅱ.子代出现长尾鼠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控制某种小鼠的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黑色的基因型为B_C_,褐色的基因型为bbC_,白色的基因型为cc__。

(1)根据题意分析,基因型为BbCc的雌雄小鼠体随机交配,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_C_:

B_cc:

bbC_:

bbcc=9:

3:

3:

1,其中bbC_和bbcc表现为白色,因此白色的基因型有3种;能够稳定遗传的白色的基因型为bbcc和bbCC,占白色鼠总数的1/2。

(2)实验思路: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尾长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另一对基因控制的,且一对长尾的小鼠生出了一定数量的短尾小鼠,该现象可能是因为双亲都是短尾基因的携带者导致的,也可能是亲本在繁殖过程中发生了显性突变,可以通过短尾雌雄属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