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0836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docx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docx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

第111号元素(英文名称为roentgenium,符号为Rg)的中文名称为(读音同伦)。目前,这一定名已经得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已知Rg某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72。下列关于Rg元素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11

B.1mol

的质量约为111g

C.第111号元素和第110号元素互为同位素

D.

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差为50

解析:

中子数为272-111=161,其核外电子数为111,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差为50。

答案:

D

2.(2010·浙江卷)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

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由于W、Z、M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C.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

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化合物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知识面。本题的突破口在Y上,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熔点高、硬度大的半导体材料是硅,由此可推知X、Z、W、M分别是Na、S、Cl和O元素。A项钠和氧可形成Na2O和Na2O2两种化合物,不正确;B项因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沸点却最高,不正确;硅单质是原子晶体,硫单质和氯气是分子晶体,C项不正确;氯气和臭氧都可以用作水处理中的消毒剂,D正确。

答案:

D

3.X、Y、Z三种主族元素,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Y-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生成YZ^-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X+>Y-

B.X、Y、Z均属于短周期元素

C.化合物XYZ的溶液具有漂白性

D.Y属于第ⅤA族元素

解析:

由X+和Y-知,X、Y分别是ⅠA、ⅦA族元素,由YZ^-_3知,此时Y为+5价而Z为-2价,再结合Z、Y核内质子数关系知Y是Cl、Z是O,进一步推知X是K。

答案:

C

4.X、Y、Z、R是1~18号元素中的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以下特点:

①元素X原子的M层比L层少3个电子;②元素Y的2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③元素Z原子的L层比M层多5个电子;④元素R原子的L层比K层多3个电子,其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XB.Y

C.ZD.R

解析:

K层最多排2个电子,L层最多排8个电子,排满K层才排L层,排满L层才排M层,推出X为磷元素,Y为氧元素,Z为铝元素,R为氮元素。

答案:

C

5.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若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5,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A>D

B.B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常温下都是气体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D>C

D.阴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C>D>B

解析:

根据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5,可知C为S,从而可以确定A为N、B为O、D为Cl。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Cl>NH3,A错;O元素有O2和O3两种同素异形体,常温下均为气体,B对;非金属性:

Cl>S,因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ClO4>H2SO4,C对;O2-核外有两个电子层,S2-、Cl-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离子半径大小为S2->Cl->O2-,D对。

答案:

A

6.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④>③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③大于⑥,与氢键无关

C.元素⑤的单质与元素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时,参加反应的⑤单质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

D.元素④、⑦、⑨的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解析:

A项中原子半径应该是O大于F;B项,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增大而增强,与分子间存在的氢键无关,正确;C项,Al与HNO3的反应极其复杂,如果是浓HNO3则常温下不会反应产生气体,如果是稀HNO3则反应生成的不是氢气,而是NO;D项,F2、Cl2、Br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答案:

B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常温下呈气态的有5种

B.ⅦA族元素的原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C.主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D.所有主族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它的族序数

解析:

A项,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常温下呈气态的有8种;B项,正确;C项,一般主族元素的阳离子与上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项,有的主族元素有多种正化合价。

答案:

B

8.下列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元素原子强的是()

①氯化氢在水中溶解度比硫化氢的大②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H2S)的酸性强③氯化氢的稳定性比硫化氢的大④还原性:

Cl-

⑧在元素周期表中,氯处于硫的右侧⑨盐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⑩SCl2中的硫为+2价,氯为-1价

A.①④⑤⑧⑨B.②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⑧⑨D.③④⑥⑦⑧⑩

解析:

氢化物溶解性是物理性质,与原子得电子能力无关,①错;不能根据无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②⑤错;只能根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⑨错。二氧化硫中氯为负化合价,硫为正化合价,说明硫、氯形成化学键时,氯吸引电子能力强于硫,⑩能证明氯比硫得电子能力强。

答案:

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CS2、H2O、CH4都是非极性分子

B.SiO2、CsCl、HCl、HF四种晶体的熔点逐渐降低

C.CO2、PCl3、CCl4、CH4四种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D.由原子序数为1和8、1和6的元素,可分别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

1的化合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结构的相关内容,较易。A项中水为极性分子。B项涉及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常用规律有:

①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规律: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②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

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晶体的熔沸点越高;③分子晶体: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但若含有氢键则要特殊处理,例如HF>HCl,NH3>PH3,H2O>H2S。B项的错误就在于忽略了HF中氢键的存在。C项中CH4中的氢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D项正确,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

H2O2、C2H2或C6H6。

答案:

D

10.(2010·江苏卷)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

B.一定条件下,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

D.化合物AE与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推断能力。根据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可知B为C元素;A为原子序数最小的主族元素且单质常温下呈气态,则为H元素;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且为短周期元素,则D为Al元素;元素C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则C为Na元素;E的原子序数最大,且单质常温下呈气态,则为Cl元素。A项,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可能呈气态(4个碳以下),可能呈液态(5~16个碳),也可能呈固态(17个碳以上),故不正确;B项,正确,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铝可以反应;C项,Na、Al、Cl的单质常用电解法制备,正确;D项,化合物AE(HCl)是共价键,而化合物CE(NaCl)是离子键,故化学键类型不相同,不正确。

答案:

BC

11.元素X的某价态离子Xn+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两个电子层,它与N3-形成的晶体结构单元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一主族

B.该晶体的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3:

1

C.X3N水溶液呈碱性

D.晶体中每个N3-被6个等距离的Xn+包围

解析:

晶体结构单元中,N3-的个数为8×1/8=1,Xn+的个数为12×1/4=3,则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3:

1,该晶体的化学式为X3N,X显+1价,X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主族序数应用罗马数字表示;晶体中每个N3-的上、下、前、后、左、右等距离的Xn+有6个。

答案:

A

12.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如图所示),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烯、石墨、金刚石、C60互为同位素

B.石墨烯中碳原子个数与碳碳键数目之比为2:

3

C.石墨烯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D.石墨烯的熔点比C60的熔点低

解析:

A项,四种单质都由碳元素组成,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A选项错误;B选项,选取一个正六边形,一个点(碳原子)被3个正六边形分摊,一条边(一个碳碳键)被2个正六边形分摊,即一个正六边形净占:

N(C)=6×1/3=2,N(碳碳键)=6×1/2=3,碳原子数与碳碳键数之比为2:

3,B选项正确;石墨烯中只含非极性键,C选项错误;石墨烯熔化时破坏共价键,而C60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石墨烯的熔点高于C60的熔点,D选项错误。

答案: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3分)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及B、D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B、D两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两倍,又知四种元素的单质中有两种气体、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D在周期表中同处在第________族,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下列可以验证B与D两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事实是________。(填写编号)

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B.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

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与氢化合的难易

(2)写出两种均含A、B、C、D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间发生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A、B、D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D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D的单质。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设条件可推知A为H、B为O、C为Na、D为S。

(1)选项A,沸点是物理性质,不能用来比较O、S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选项B,O、S同主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得电子能力越弱。选项C、D,氢化物越稳定,越易与H2化合,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原子得电子能力也越强。(3)甲为含有18个电子的HS-,乙为含有10个电子的OH-,二者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HS-+OH-=S2-+H2O。(4)根据2H2S+SO2=3S↓+2H2O,H2S为还原剂,对应产物S为氧化产物,SO2为氧化剂,对应产物S为还原产物,再结合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可得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2:

1。

答案:

(1)ⅥA

BCD

(2)

+H+=H2O+SO2↑

(3)HS-+OH-=S2-+H2O

(4)2:

1

14.(13分)

(1)请在下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用实线画出主族元素的边界。

(2)元素甲是第三周期ⅦA族元素,甲元素与另两种非金属元素可组成离子化合物A。写出A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所有的气态氢化物中,元素乙的氢化物最稳定,写出元素乙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元素丙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溶液常用于检验CO2,则元素丙的简单离子与元素甲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元素丁的原子序数比丙小8,写出元素丁的单质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戊是第三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写出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2F2+2H2O=4HF+O2

(4)r(Ca2+)

2MgO+C

(5)Al3++3OH-⇌Al(OH)3⇌

+H2O+H+

15.(12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A、D、E、G、Q、M、R、T分别代表某一种化学元素。请用所给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某些元素的原子可形成与Ar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简单离子,这些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离子符号)________。

(3)M、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其分子是(填“极性”或“非极性”)________分子;A分别与D、E、R形成的分子中,分子间存在氢键的是(填分子式)______;A与D形成的分子的空间结构可能是(填序号)____。

(4)由表中所给元素组成反应物,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元素M、R的非金属性强弱:

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周期主族元素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如图所示,“1”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7”所对应的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

解析:

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得A为H,D为C,E为N,G为Na,Q为Si,M为S,R为Cl,T为Fe。

(1)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的元素为Na,Na原子的11个电子分2、8、1三层排布,据此可写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2)S2-、Cl-电子层结构与Ar相同,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原子序数越小,其微粒半径越大,故微粒半径:

S2->Cl-。

(3)S、C之间以极性共价键结合形成结构对称的非极性分子CS2。c可代表CH4的球棍模型图,d可代表C6H6的球棍模型图。

(4)通过置换反应可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

H2S+Cl2=S↓+2HCl。

答案:

(1)

(2)S2->Cl-

(3)极性共价键非极性NH3cd

(4)H2S+Cl2=2HCl+S↓

(5)Cl2原子晶体

16.(14分)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乙、丙、丁的位置未标出),已知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6,乙的原子序数与甲、丁原子序数之和相等。

(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2)丙、丁可形成AB2型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____。该分子是________(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3)丙是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则丙是________(填名称),其单质与甲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甲、乙、丙、丁四种元素两两化合时,丁与其他三种元素得到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则丁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写出这些化合物中任意两种符合以下条件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①原子个数为1:

2;②分子中价电子总数为偶数)。

解析:

设甲的原子序数为n,则(n-1)+n+(n+1)+(n+8)=36,解得n=7。故甲为N,则乙、丙、丁是C、O、P中的一种。由于乙的原子序数是甲与丁的原子序数之和,故乙为P,丁为O,则丙为C。

(1)甲为N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ⅤA族。

(2)AB2即CO2,电子式为

属于非极性分子。(3)在加热的条件下,炭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4)O与C、N、P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

2的化合物有CO2、NO2、N2O、N2O4,其中NO2的价电子总数为奇数,不符合题意。

答案:

(1)第二周期ⅤA族

(2)

非极性分子

(3)碳

2↑+4NO2↑+2H2O

(4)OCO2、N2O、N2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