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善一中届高三九月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9854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永善一中届高三九月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届高三九月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届高三九月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届高三九月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届高三九月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永善一中届高三九月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永善一中届高三九月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永善一中届高三九月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永善一中届高三九月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永善一中届高三九月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12月19日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2018届高三九月份考试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1978年2月,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国家计委提出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提出到2000年以前,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许多省的工业水平将赶上和超过欧洲的某些工业发达国家。

这表明(  )

A.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向经济建设的转移

B.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克服

C.思想解放大大调动了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D.党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认识脱离实际

2.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

“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

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还有一个部分…。

”与“还有一个部分”最相关的是(  )

A.欧共体B.欧盟C.不结盟运动D.日本

3.余英时认为:

“……英国自从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后,再没有别的暴力革命。

美国除内战外,后来也没有再发生大的流血革命。

”英美之所以能够避免暴力革命,是因为(  )

A.民主体制的建立与完善B.专制制度的推翻

C.人民对暴力革命的反感D.人民对民主的向往

4.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

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5.《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句话表明(  )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6.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洋军阀将领徐树铮送了一副挽联:

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对该联的理解适当的是(  )

A.该联反映出北洋军阀对国民大革命的恐惧

B.北洋军阀统治独裁专制,所谓“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是言不由衷

C.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

D.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维护民主共和中的重要作用

7.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8.“从1950年开始,苏联给中国大概40亿美元的信贷,包括291个工业项目……俄国提供了中国所有的喷气式飞机,大多数军事设施,即使现在中国购买的几乎所有的航空燃油都是从苏联通过铁路运来的。

”这主要由于新中国当时(  )

A.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原有外交关系

B.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C.奉行结盟苏联的“一边倒”战略

D.重返联合国提高了自身国际地位

9.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

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

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10.有学者认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

"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消除了世界各国问的矛盾

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

11.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12.罗马法规定结婚的方式分为“有夫权”(包括买卖婚等)和“无夫权”两类。

结婚的条件如下:

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家长的允诺;结婚证书。

这说明罗马法(  )

A.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规定严密且实用有效

C.是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D.平衡贵族和平民利益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的崛起的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

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材料二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以上材料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荷兰、英国和美国三国对市场经济是怎样创新和发展的。

结合16至18世纪英国相关史实,从“虔诚、商业和自由”三个方面分析其创新的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开创的新模式对美国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

依据所学知识,概要评述这种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

(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有哪些创新性史实。

综合上述,概括各国创新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14.(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豺狼。

……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倬之人,或可与法相遁。

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宪非其君之所立也,其民既立之,或君民共立之,而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

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王拭主编《严复集·按语》

材料二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严复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的这一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

(2)在汉代与魏晋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又是怎样的?

其选官依据是什么?

(3)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

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

——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在英国议会中的讲话(1935年)

材料二 我们强烈希望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友好地解决问题,但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

——霍尔(英外交大臣)在下院的讲话(1935年)

材料三 双方一致同意,排除实行(对意大利的)军事制裁,不采取任何海上封锁措施……——英法两国1935年9月公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出哪两个国家在进行什么交易?

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三的观点造成了什么后果?

(3)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问题解决后,英国、法国的“当务之急和首要目的”达到了没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

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

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没有横向比较,不能得出国家的经济重心在经济建设上,故A项错误;“2000年以前,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许多省的工业水平将赶上和超过欧洲的某些工业发达国家”体现出了一种激进,故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出思想解放,故C项错误;题干表现出了激进,但不能说脱离实际,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题干中所提到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分别是指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第三世界国家,欧共体属于资本主义阵营,是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故A项错误;欧盟是欧共体组织发展演变而来,所以同样是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是由第三世界的国家发动兴起,不属于美国和苏联领导,故C项正确;日本仍然是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故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英国、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此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的政治权利,缓和了阶级矛盾,因此后来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革命,故A项正确;美国没有推翻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民对暴力革命的态度,故C项错误;对民主的向往与避免暴力革命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可知其强调的是太平天国对于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影响,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与促进中国近代化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虽然曾制定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并没有真正实施,所以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没有起到明显作用,故B项错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与促进中国近代化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由于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汉族士大夫开始实施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的行动,与中国近代化联系紧密,故D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罗马皇帝用法律巩固统治、治理国家,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挽联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A项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百年之政,孰若民先”赞扬的是孙中山重视“民心”“民意”,与北洋军阀统治无关,故B项错误;上联赞扬孙中山以建立平民政治为目标,创立的思想、政党都带有“民”字,下联称赞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也可理解为孙中山结束了封建帝制的伟大功绩,C项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结合以上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的中书、枢密院、三司权力分立与制约,具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作用,故C项正确;A项“扩大”说法错误,应是“缩小”,故A项错误;标志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是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故B项错误;题干涉及的是中央官制,并没有涉及地方官制,D项说法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旧的国民党政府,故A项错误;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反映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给中国提供大量信贷、工业项目、军事设施等,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与苏联建立友好同盟关系,故C项正确;重返联合国是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世卿世禄制被打破,贵族地位开始下降。

10.【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世界的影响,A,B项表述的是对中国的影响,故A,B项错误;而各国间的矛盾是不可能消除的,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11.【答案】A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皇的权威,故选A项。

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与题干材料相悖,排除;D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12.【答案】B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在结婚时的平等与否,而是强调结婚的方式和条件,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罗马法规定在结婚方式上和结婚条件上都有严格的要求,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针对结婚的问题进行的规定,并不能单独依此来断定罗马法是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在规定结婚的方式和条件时并没有涉及贵族和平民的利益问题,所以也不能体现平衡贵族和平民的利益,故D项错误。

13.【答案】

(1)创新和发展:

荷兰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条件:

宗教改革有利于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活动和海外贸易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和完善,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影响:

缓和了危机,促使经济复苏和发展,成为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变,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为二战后成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奠定了基础;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某种阻碍作用,如巨额税负导致需求减少,巨额财政赤字会引起通货膨胀,国有经济效率较低等。

(2)列宁: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

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评价:

这一模式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3)史实:

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实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施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等。

启示:

必须符合本国国情;要与时俱进,适时改革创新;要善于学习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又要保持自己的传统特色,走自己的路。

【解析】

(1)第一、二小问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归纳能力,直接依据材料信息回答即可。

第三小问考查历史的评价能力。

(2)第一小问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涉及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归纳能力,设问关键信息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

(3)第一小问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设问时间限定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内容限定词为“在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的创新性史实”,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分析。

第二小问考查探究与讨论能力,同时涉及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归纳能力,联系材料一荷兰、英国和美国,材料二苏联,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可得出必须符合本国国情,要与时俱进,适时改革创新,要善于学习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又要保持自己的传统特色,走自己的路。

14.【答案】

(1)观点:

中国古代法律是专制之法,具有不平等性。

近代西方的法律是君民共守之法,西方国家因立宪而强。

背景:

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导致近代中国落后;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初步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成果的逐渐传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任答三点即可)

(2)不同:

20世纪50年代,侧重于批判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虚伪性;21世纪初,从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了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历史意义。

原因: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21世纪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了两国联系全面加强;思想解放,意识形态的影响日渐淡化,因此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

【解析】

(1)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中“(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等关键信息,从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两个角度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背景,首先要紧扣严复的身份是维新思想家,以此为思维展开的立足点,从材料一中“英国以富而为强者……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蕴藏的“富、强、立宪”这一信息出发,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上旧体制的束缚、近代民族危机、经济基础的变化、新兴阶级力量的崛起和诉求等角度进行归纳。

(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概括出两个时期分别以阶级史观和文明史观评价的事实;第二小问原因,从评价的时间出发,综合考虑两个时期中美之间的关系、中国国内影响历史评价的思想意识因素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即可。

15.【答案】

(1)科举制度。

(2)制度:

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

选官依据:

察举制:

德才;九品中正制:

门第。

(3)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6.【答案】

(1)英意在进行交易。

英国以牺牲埃塞俄比亚的方式换取意大利对英国的支持,实质上是英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绥靖政策。

(2)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

(3)没有。

因为1937年意大利与德、日结成了法西斯同盟,它们要挑起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的战争。

【解析】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意大利为侵略埃塞俄比亚,在外交上依托德国向英法施压,而英法由于经济实力下降,实施避战自保,从而采取了绥靖政策。

17.【答案】

(1)基本特征:

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

(2)实践:

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

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主张及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等相关历史知识。

(1)问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的、关键的信息,即“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计划协调”“工业”及“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挖掘其内涵。

(2)问应注意将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即“50年代”,由此可组织答案。

第(3)问解答应从材料出发,要注意的是答案应具有概括性、精炼性。

第(4)问设问开放,但组织答案要依据材料反映的历史知识进行理论的提炼和概括,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