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力分析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98263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能力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知识能力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知识能力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知识能力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知识能力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能力分析题.docx

《知识能力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能力分析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能力分析题.docx

知识能力分析题

教育知识能力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迁移的种类。

  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3.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4.简述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年级上册第34页《跳绳》(8和9的加减法)的主题图上有:

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问题是“说一说”。

下面是教师按教材教的教学片断:

  ①出示挂图。

  ②提问题。

  师:

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我看见了房子。

  师:

你真棒。

  生2:

我发现了红旗。

  生3:

我发现了树木。

  生4:

我发现了小朋友在跳绳。

  生5:

我发现了地上有小草。

  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

过了5分钟,教师急忙抛出:

“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

  问题:

试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此案例。

  2.师:

同学们,你们能用呼啦圈进行各种跳跃的练习吗?

  学生合作用呼啦圈创造各种跳跃的游戏,如各种拼图的跳跃游戏、造房子等。

师:

在跳圈的基础上我们能用呼啦圈进行各种跑的游戏吗?

  学生的兴趣又一下被调动了起来,他们开动脑筋又玩出了带圈跑、障碍跑、接力跑等。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进行跑跳游戏综合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小组设计的是飞跃水潭,用呼啦圈做小河,跨过去、跳过去……有的小组设计的是穿越小树林,用呼啦圈做标志进行“S”练习……还有的小组进行跑跳障碍的接力等。

  在学生综合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设计了跨越小河——穿越森林——钻过山洞的游戏,在这些一定的情境的激发下,学生积极思维得到了激发,学生能及时调整呼啦圈,开展各项体育基本活动的锻炼。

  问题:

结合上述案例,谈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设计题(本题20分)

  材料一:

“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8—81页]材料二:

“位置上下的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材料三:

“Let’Slearn——Jobs”[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EP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5Whatdoesshedo?

B部分]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人、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二、简答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迁移的种类”。

  【参考答案】

(1)根据迁移的性质的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学习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学习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5)从迁移的方向来看,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参考答案】

(1)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2)注重对教师创造性人格的培养;(3)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4)鼓励教师身体力行,知行统一;(5)促进科研,发展教师的批判思维;(6)加强自我教育,形成反思意识。

  3.【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德育的方法”。

  【参考答案】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有:

(1)说服法;

(2)角色扮演法;(3)情境体验法;(4)合作学习法;(5)榜样示范法;(6)实际锻炼法;(7)品德评价法;(8)修养指导法;(9)表扬与批评;(10)奖励与惩罚。

  4.【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

(1)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有耐心,结合具体事例,引导他们认识真、假、善、恶、美、丑,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心灵美,从而立志做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2)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玩”中学。

(3)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规范小学生的言行,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

  (4)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5)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以班集体带动学生个人的发展。

(6)建立班级核心力量,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7)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在对待学生方面,要做到公

平公正,赏罚分明,对学生一视同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三、材料分析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问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参考答案】广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出大量的开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存在着目的性不强、答案不着边际的弊端,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答案,老师对他们的回答只能作出一些合理性的评价,但是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评价使得数学课堂离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却越来越远。

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充分考虑问题的开放性,更要考虑设计问题的目的性,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可测,大部分学生能寻求到比较正确的答案。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答案】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就是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学练、自主创新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加强合作交流、研究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个体、小组、团队活动中,实现充分感悟、充分体验、充分锻炼,而不是单一的教师令行禁止。

  本案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玩一玩、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转一转、搭一搭等,以乐增趣,以情激趣,体验玩圈的乐趣;并引导学生分组学练、合作探究,创新设计跨越小河、穿越森林、穿过山洞、“S”形跑等各种小游戏,在游戏中唤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时时产生新鲜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在玩中练、玩中乐、玩中育。

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真正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会学习、会锻炼,从而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四、教学设计题

  【考查要点】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参考答案】

  Let’slearn——Jobs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听、说、读、写职业词engineer、accountant、salesperson、policeman和cleaner。

  

(2)能够听、说、认、读Howdoeshegotowork?

Hegoestoworkbybus.

  并能在情境中运用。

能运用句型Whatdoesyour...do?

My…isa/an…介绍人物的职业。

  2.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运用自学讨论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能利用网络学习、掌握和运用英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

  讲授新知:

  T:

Iloveallmyfamilies.Letmetellyoutheirjobs.Pleasecometo“Newwords”.(打开课件中学单词界面,课件给学生提供单词的读音)。

  S:

(戴耳机在课件中自己点击,听、读)。

  T:

Pieasechoosethewayyouliketolearnthewords.你们可以借助课件中提供的与新词有相同发音的旧词或根据单词音标进行学习,也可以在提供的网站中学习。

(如提供pen、giraffe和beer的发音,帮学生学习engineer的读音)

  S: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向同伴请教等方式学习,并完成任务表格)。

  T:

Whathaveyoulearned?

  S:

Newwordsreading,way storemembermeaning.

  T:

Whatelsehaveyoulearned?

  Whichwordhaveyoulearned?

  How doyourememberthewords?

  Canyoureadtheword?

  Whatabouttheirmeanings?

  S1:

从teacher、worker等带有后缀er的单词知道cleaner的发音。

  S2:

从accountant中的count猜出是专门数数的人,应该是会计员。

  S3:

从salesperson中的sale得知与卖东西有关的人是售货员。

  S4:

把policeman分成police+man来记忆。

  引导学生小结学法,如后缀法、联想法、推测法等。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2.简述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

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

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

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

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

r=d/2。

  师:

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

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

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师: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

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问题:

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试分析两教法并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2.画月亮

  师:

看来,大家对月亮还挺熟悉的呢!

那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生都举起了手)

  师:

现在啊,老师不要你们说了,想让你们把心中的月亮画出来,行吗?

(生:

行!

  师:

在下笔之前,听听老师的建议,也许对你们画月亮有所帮助!

在每张纸上画一个月亮,想怎样画就怎样画。

别忘了,要把月亮画得大大的!

明白了吗?

(4人一组,每组有10张24开的白纸)(生:

明白了)

  师:

好,那么我们快来画月亮吧!

(生动笔画)说月亮师:

一眨眼工夫,一个个月亮在我们手中诞生了!

哎呀,画得多美呀!

谁能拿自己画的月

  亮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生:

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橘黄色的,这是月中时候的月亮,很亮很亮的。

……

  师:

还有谁画的月亮与众不同?

  生:

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

……

  生:

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扁扁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

……

  生:

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

  师:

真好,我们好像看到了她画的月亮在对我们微笑呢!

……

  排月亮

  师:

我们的面前出现了这么多的月亮,同组小朋友互相看看,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

我画的月亮是满月,他们画的月亮有的是细细的,……

  师:

是啊,大家妙笔生花,画了这么多好看的月亮。

……

  师:

你们刚才画了这么多不一样的月亮,老师看得真有点眼花缭乱,那我们能不能按月亮样子的变化顺序来给它们排排队呢?

  (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有不同的意见)看月亮

  师:

刚才,你们组说得头头是道,其他组的反驳也有根有据,那老师该相信谁呢?

怎么办?

大家出出主意吧!

  生:

做实验!

  师:

怎么做?

是模拟实验还是……

  生:

实际看一看。

  师:

好,大家再讨论讨论:

怎么看?

晚上出来看月亮不害怕?

怎样克服害怕黑暗的心理?

看多长时间?

能不能坚持到底?

怎么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几个问题都落实了,下课)

  问题:

以上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看月亮》中的一个片段实录,说说这一课使用的教学策略,并谈谈你对教学策略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教学设计题(本题20分)

  材料一: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2一24页]

  材料二:

“一去二三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

  材料三:

“分数的意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0一62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二、简答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

  

(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3)教师通过反思可以缩短其专业化成长时间;

  (4)通过反思可以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神圣感,形成高尚的师德。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的学习指导”。

  【参考答案】

  

(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参考答案】

  

(1)专业学习。

主要目标是掌握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并初步形成教师专业情意;

  

(2)专家引领。

既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又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

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等,对教师帮助最大;(3)同伴互助。

这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实质是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助合作。

互助形式有:

帮扶式、谈话式、研讨式、理论学习式等;

  (4)个人反思。

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根本性动力因素,反思内容包括:

教育事件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风格反思,心智模式反思等。

  4.【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参考答案】

  

(1)灵活性。

不受课程标准的约束,可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们的实际要求而定,在活动的广度、深度、次数和内容等问题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如课外、校外活动在内容上多种多样,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大型群众性集会,也可以是个体性活动;在要求上也是多种多样的。

  

(2)综合性。

以活动为中心,要注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

课外、校外活动中,学生可加深知识的理解,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智力、体力,形成良好的品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自主性。

学生自由选择参加,一般由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由学生自己计划、组织、动手操作,强调学生的独立活动,教师处于指导和辅导地位,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才能。

  (4)兴趣性。

组织活动时,要注意小学生的广泛兴趣,活动富有知识性,寓教于乐,使学生乐于参加。

  三、材料分析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评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

  【参考答案】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

B教师的设计是不断激活学生“内存”的过程。

建构主义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

很明显,B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

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了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了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而这些都是A教师的教学设计所缺乏的。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认识”。

  【参考答案】

  

(1)这一课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师的提示指导、学生的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及讨论交流来学习。

学习的途径:

回忆自己生活经历中对月亮的认识一画出记忆中的月亮(画月亮)一在讨论交流中表述自己画出来的月亮(说月亮)一按记忆和逻辑顺序把画出来的不同的月亮排起来(排月亮)一寻找解决“不同排列的正误”的依据一观察模拟的月相一观察真实的月相(看月亮),即采用了“学生对月亮的认识从记忆中的月亮向现实中的月亮发展的过程,过程的每一步都经过观察(或实验)讨论交流”这样的教学策略,结合实际生活并且是从生活出发达到科学观察的结果,完成教学目标。

  

(2)对教学策略的新认识

  ①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已经设计好了。

  ②教学策略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

也就是说,要指向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目标。

  ③教学策略包含一定的教学理论成分,是对一定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受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支配和制约。

这一具体化以教学模式为中介。

  ④教学策略的选择要基于对现实的教学活动的认识。

因此人们认为它是对教学活动的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教学进程的反思性认知。

  ⑤教学策略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进行推进的措施。

因而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⑥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四、教学设计

  【考查要点】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参考答案】

  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会5个生字,认识4种笔画“横折钩、竖弯钩、点、捺”。

  2.准确地朗读课文。

  讲授新知:

  1.美丽的小村庄里,有5位小朋友要到我们班做客,看同学们能否找出它们,在生字下面点上小点。

  卡片出示生字:

二、四、六、八、十。

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谁发现了,我们读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2.同学们读得真好,这5位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4件礼物,你们想看看吗?

“(横折钩)、(竖弯钩)、(点)、(捺)”,呵!

原来是四种笔画,这可是组成汉字的法宝啊,我们可得记住它。

生读——书空——桌书。

  3.指导写。

下面我们把5位小朋友请到明亮干净的客厅里,请同学们拿出田字格。

指导写“

  二、四、六、八、十”。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2.简述教学反思的类型。

  3.简述小学生情感意志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4.简述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教学一:

  徐老师课前自己采集了三个典型的土壤样本(壤土、黏土、沙质土)装在塑料袋里,以保持适当的水分。

上课时,为了不让泥土弄脏课桌,徐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旧报纸,然后把土壤分给各小组,同时为他们准备了烧杯、酒精灯等实验器具。

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比较观察三种不同的土壤,学生们通过“看”、“摸”、“闻”,认识了三种土壤不同的颜色、质感、气味,观察结束后教师及时地组织了反馈。

然后学生们又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实验。

实验一:

把土块放入水中,看到冒出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实验二:

把少量的黑土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看一看、闻一闻加热后的黑土,学生都说土壤变白了,还可以闻到一股臭味。

教师指出:

这说明土里有腐烂物。

完成实验二时,出现了两个意外,一是教师发现,土在水中搅拌后,浑浊物一下子很难沉降下来。

为了节约时间,老师请学生将烧杯暂时置于一旁,等第三个实验完成之后,再请学生观察沉降现象。

二是由于沉降现象并不像书中讲的那样明显,各小组陈述的结果大多与教师的意图有出入,教师为此很着急,不得不细加提示,终于得出了土壤之中有沙和黏土的结论。

最后,教师留出五分钟时间,完成书面作业练习。

  教学二:

  刘老师进行《土壤》的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学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由野外考察土壤和课内分析土壤两部分构成。

  第一课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带上学生自备的用于翻土、取土的工具(如:

小锄头,铁铲子、削好的竹木棍等)和老师提供的塑料袋、放大镜以及准备记录用的本子,来到学校附近一块暂时闲置的耕地上。

这一次主要是要求学生用感官直接感知农田土壤的颜色、气味、手感,初步认识土壤之中会有哪些东西。

所以在真正的田地里取材,进行现场观察非常合适。

刘老师指导每一小组自己选择一块两张试卷大小的地面,先清除上面的杂草,然后自上向下逐层观察。

对现象和问题要认真记录。

内容为:

  

(1)比较干土与湿土在颜色、手感、气味上有哪些不同?

  

(2)土壤中可以发现些什么?

  (3)观察活动中产生哪些问题?

明确了活动目的后请各小组自由行动。

  随后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一次“考古发掘”,不时传来惊异的叫声,“蚯蚓!

蚯蚓!

”“怎么会有瓶子呀?

”“牛奶包装袋!

”。

各小组相继发现了土壤之中还有小石头、瓦片、碎树叶、草根、小虫、棉线等;学生还发现,虽然上面土是干的,但是下面依然潮湿;有的小组挖得深,发现黑土下面是黄土,黄土很纯。

他们都认真地把小组的发现和心中的疑问一一记录下来(学生能在田地里学习,获得了一种与在教室里学习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既兴奋又充实;身临其境,真正享受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活动结束前,老师引导学生取一些自己认为不同的土样装进塑料袋带回去用于下一节课的研究。

  问题:

对以上《土壤》的两种教学方案,从探究教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2.1、5的认识片段:

  师:

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