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9414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docx

《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docx

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

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

1高炉炼铁是以精料为基础

高炉炼铁应当认真贯彻精料方针,这是高炉炼铁的基础。

精料技术水平对高炉炼铁技术指标的影响率在70%,高炉操作为10%,企业现代化管理为10%,设备运行状态为5%,外界(动力、原燃料供应、上下工序生产状态等)为5%。

高炉工长的操作结果,也要由高炉炼铁生产条件水平和工长的操作技能水平来决定。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高炉炼铁的生产规律,要承认高炉炼铁是个有条件的生产工序。

高炉工长要讲究生产条件,但不为条件,重在加强企业管理。

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要重视两者同步运行,否则会出现来回摇摆或原地不前。

2精料方针的内容

2.1高

入炉含铁品位要高(这是精料技术的核心),入炉品位提高1%,燃料比降低1.5%,产量提高2.5%,渣量减少30kg/t,允许多喷煤15kg/t。

原燃料强度要高。

一般高炉M40要求为大于80%,M10%为小于7%,CRI小于30%,CSR大于60%。

烧结矿碱度要稳(2.0±0.1)。

2.2熟

熟料比(指烧结矿和球团矿)要高。

普遍认为熟料比不应小于80%,否则炼铁燃料比会升高。

2.3稳

原燃料供应的数量,比例和质量要稳定。

原燃料稳定是高炉生的灵魂,也是当前高炉炼铁生产存在的最大难题。

2.4均

原燃料的粒度和成分要均匀,这是提高炉料透气性的有效办法。

一般要求5—15mm粒级所占小于30%。

焦炭在炉缸的空间要有40%,这也是评价焦炭质量的标准之一。

2.5小

原燃料的粒度要偏小。

球团矿8—16mm。

烧结矿5—50mm。

焦炭40—70mm。

块矿5—16mm。

小高炉所用原燃料的粒度可偏小些。

2.6少

含有害杂质(S、p、pb、zn、k、Na等)要少。

希望碱负荷≤3.0kg/t,pb负荷≤0.15kg/t,zn负荷≤0.15kg/t。

2.7好

矿石冶金性能好。

软熔温度高(大于1350°C),熔化区间窄(小于250°C),低温还原粉化率低,还原率高(大于60%)等。

3高炉炼铁的地位和作用

炼铁工序在钢铁工业中的作用是中流砥柱,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点企业炼铁工序能耗429kgce/t,烧结工序能耗。

中国是世界炼铁大国,年产铁占世界50%,有力地支撑我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

4高炉炼铁的操作方针

1)全面贯彻‘高效、优质、低耗、长寿、环保’的十字方针。

2)执行‘四稳一活’的操作思路。

即送风、装料、造渣、热制度要稳定;炉缸要活跃。

3)工长操作要统一,要体现团体主义精神,不高个人英雄,三个班工长操作要统一标准,才能实现高炉生产的高效化。

4)要制定出适合本高炉炼铁具体情况的操作原则。

如各班料批波动±2批,炉温波动si±0.1等,高炉的顶压,料线,炉温,风口直径调整等项目的变动要经集体讨论。

5)不同时期的高炉有不同的操作制度,要及时进行变动。

要以炉况顺行,炉温充沛,高产低耗为目的。

5高炉炼铁的任务

高炉炼铁工序有产品制造,能源转换,消纳废气物的功能,在现有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充分利用一切操作手段来调整高炉内煤气分布,炉料合理运动,炉缸热量充沛,渣铁流动性好,能量得到科学利用等,实现高炉稳定顺行,高产低耗,长寿环保;完成对炉料的加热、还原、熔化、造渣、脱硫、渗碳、渣铁分离和顺畅流出高炉的任务。

同时要完成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的任务。

6对高炉工长操作的基本要求

掌握高炉炼铁基础理论知识,生产现代化管理知识等;了解高炉炼铁生产基本规律,能科学合理准确地运用炼铁各种操作制度,及时准确掌握高炉运行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合理判断,采取正确的手段对高炉运行进行调整,确保高炉生产稳定顺行、高产低耗长寿、环保。

7高炉运行状态判断和判断的手段

因原燃料质量的变化,气候变化,设备运行状态的不稳定,以及多种外界因素变化(动力、原燃料供应、上下工序生产状态等)的影响,高炉运行状态总是在变化之中,判断高炉运行状态的重点内容是炉况向热、还是向凉,变化的趋势有多大?

判断的手段有两方面。

7.1眼睛观察

看原燃料质量,看风口,渣铁样,看煤气燃烧颜色等;看风口要勤,接班、班中、交班均要看(凉、热趋势,风口工作均匀度,煤抢工作状态等);看出铁si和s的含量、变化;看出铁的火光,烟雾,流动性,凝固速度和形状。

每次出铁出渣均要取样(外观、断口、冷却收缩,出铁出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等),样品并要保存一个班,以便对比参考。

通过炉顶成像和休风时观察炉顶布料,料面状态,可判断煤气流运行状态分布、有无偏料、管道、塌料、以及布料的效果。

眼睛观察是判断高炉运行状态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工长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7.2仪器仪表数据反应

重点是热风压力,透气性指数,料尺,炉顶和冷却系统温度等变化。

热风压力对高炉运行状态变化,可看出高炉运行走势,是高炉运行,休复风操作的重要依据。

热风压力和风量表是高炉运行状态的重要反映,包括高炉行程的综合情况,如煤气与炉料相适应情况,料柱透气性与热制度的发展趋势等。

同样的风压升高,所反映的内容可能不一样,要做具体分析。

高炉向热、渣铁放不净、管道行程堵塞、原燃料粉末增多,矿石冶金性能变化(软熔温度、软熔区间、低温还原粉化率)等均会造成风压升高,不同情况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也不一样。

炉顶煤气压力、温度和成分是表明高炉能源利用率、铁矿石间接还原程度,以及炉顶煤气分布情况。

如煤气CO2各点相差大于3%以上,说明有偏料现象。

炉顶温度各点相差不大于30—50°C为正常。

透气性指数可及时反映出炉料的透气性,煤气流变化,炉况凉热走势。

透气性指数是风量除以压差的值,表示某个高炉炉料透气性状态。

其值在一定条件下是有个规定的参数,大于这个参数表明高炉有管道行程,小于这个参数表明高炉难行,更小时表明高炉悬料。

料尺的变化可及时反映出高炉稳定顺行状态,炉温变化趋势,是复风操作的重要依据。

料尺突然下降超过300mm以上叫崩料,两尺相差300mm时叫偏料,料尺停滞两批料时叫悬料。

两尺相差很大,但装一批料后,两尺相差缩小很多时,一般是由管道行程引起的现象。

料尺下降是直接反映炉料运行状态,也是高炉顺行的重要标志,是工长判断和调剂炉况的重要依据。

其它仪表数据反映的数据,如风量,风温、炉顶温度和煤气曲线,炉热指数,炉身和冷却系统温度等均代表高炉运行趋势。

这些数据要联合进行技术分析,并要取出一段时间跨度来进行技术分析才科学合理。

8高炉炼铁的操作手段

8.1送风制度的调整(又称下部调剂)

包括:

风量(反映在压力和压差),风温、富氧、脱湿鼓风、风速(风口直径、长度、角度)、鼓风动能,以及喷煤对风量的影响等。

8.2热制度的调整

调整焦炭负荷、风温、喷煤比。

对冷却水进行调整(又称中部调剂)。

8.3装料制度的调整(又称上部调剂)

1)固定因素:

炉喉直径和间隙,大钟倾角,行程,下降速度,炉身角。

2)可调因素:

料线、矿批重、装料顺序、布料器运行、无钟布料等。

8.4造渣制度的调整

1)炉渣的性能:

流动性,熔化性(长渣和短渣),稳定性,脱硫能力等。

2)炉渣性能的调整:

碱度(二元、三元、四元),加MgO(适应高AI2O3量),低碱度排碱金属,提高脱硫能力等。

9四个基本制度之间的关系

高炉顺序的前提:

科学合理地选择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

煤气分布合理的基础:

下部调剂送风制度,是对高炉生产起决定性作用。

维持高炉顺行的重要手段:

上部调剂装料制度,用科学布料来优化煤气流的再分布。

炉缸热量充沛、生产稳定的前提:

高炉热量收支平衡。

保证炉况顺序、炉体完整,脱硫能力强的条件:

优化造渣制度。

四个基本操作制度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煤气流的合理分布取决于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即上部调剂和下部调剂要相互配合。

炉缸热量充沛取决热制度和送风制度。

10高炉操作的原则

高炉操作是以下部调剂为基础,上下部调剂相结合,实现高炉顺序稳定生产。

调剂炉况的原则

1)建立预案制,尽量早发现,早预测炉况波动的性质和程度,及早采取相应措施,杜绝重大事故发生。

2)在操作上是早动、少动、力求减少人为因素对炉况造成波动的幅度。

3)要掌握各种调剂量所产生的作用内容,起作用的程度。

4)依据对炉况影响的大小,经济损失的程度,操作参数调整的顺序为:

喷煤→风温(调湿)→风量→装料制度→焦炭负荷→净焦。

11调剂手段实施后,对高炉生产起作用的时间

1)变动喷煤比会在2—3个小时后起作用,是实现高炉高效化(全风量,最高风温操作)的最好手段,是料速调整的首选手段,可确保炉缸热制度稳定,生产指标最佳的目标。

2)调剂风温一般在1.5—2小时起作用。

降风温要损失焦比,改变软熔带位置,对合理炉型有影响

3)改变装料制度,特别是调整焦炭负荷,加净焦要在一个冶炼周期后起作用。

改变装料制度会煤气流分布有较大影响。

调整焦炭负荷对热平衡会有影响。

调负荷最好不变动焦批重(一般要求焦层为0.5m),保证焦炭透气窗作用不发生变化,以保证煤气流稳定。

4)调整风量、富氧、脱湿会立即见到效果。

12送风制度的调整

高炉炼铁是以风为本,要尽量实现全风量操作,并且要稳定送风制度,维持好合理炉型,煤气流分布合理,炉缸活跃。

选择风量的原则:

风量必须与料柱透气性相适应,建立最低燃料比的综合冶炼强度(大型高炉为1.0—1.1t/m³.d;中型高炉为1.5—1.6t/m³.d;小型高炉为2.1—2.2t/m³.d)的概念,是高炉炼铁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炼铁风耗见表1

表1冶炼每吨生铁消耗风量值(不含富氧)

燃料比kg/t

540

530

520

510

500

消耗风量m³/t

≤1310

≤1270

≤1240

≤1210

≤1180

注:

以上为«管理炼铁工艺设计规范»

风机的选择为:

送风量为炉容的二倍左右。

目前中小高炉大多数是选择大风机。

12.1固定风量操作

进行鼓风脱湿可使一年四季送风量均衡。

稳定操作制度,三个班的要求统一,实行固定风量操作要求各班装料批数<±2批。

风量波动不大于正常风量的3%。

12.2调剂风量的原则和方法

每次调剂风量要在总风量的3%左右,二次加风之间要时间大于20分钟,加风量每次不能超过原风量的10%。

以透气性指数为依据进行调风量。

为节能,由鼓风机来加减风,风闸全关。

一般炉热不减风,炉凉时要先提风温,提高鼓风温度,增加喷煤量,不能制止炉凉时可适度减风(5—10%),使料速达到正常水平。

低料线大于半小时要减风,不允许长期低料线作业。

休风后复风一般

用全风的70%左右(压力、压差不允许高于正常水平),待热风压力平稳或有下降趋势时才允许再加风,加风后的热风压力和压差不允许高于正常水平。

煤气流失常时,应以下部调剂为主,上部调剂为辅。

12.3不同容积高炉风速和鼓风动能的选择见表2。

炉容m³

100

300

600

1000

1500

2000

炉缸直径m

2.9

4.7

6.0

7.2

8.6

9.8

鼓风动能kJ/s

15—30

25—40

35—50

40--60

50--70

60--80

风速m/s

90—120

100—150

100—180

100—200

120—200

150--220

冶炼强度升高,原燃料质量好的高炉风速和鼓风动能要提高;喷煤量提高,鼓风动能低一些;冶炼铸造铁的风速和鼓风动能比冶炼炼钢铁时低一些;长风口比短风口的风速和鼓风动能低一些;矮胖多风口高炉,风速和鼓风动能均要提高;随着高炉炉容的扩大(生产中后期),风速和鼓风动能均要增加。

一般情况下,风口面积不易经常变动。

12.4冶炼强度的选择

炼铁学理论:

高炉系数=冶炼强度/燃料比(综合焦比)。

使用提高冶炼强度的办法提高利用系数是科学的。

这是中小高炉使用大风机,进行高冶炼强度,来实现高产的普遍办法,其实这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作法。

宝钢吨铁风耗为950m³/t左右,而中小高炉为1200—1500m³/t。

风机产出1m³风要耗0.8kgce/t能耗。

生产实践表明,高炉操作经济的冶炼强度在1.0—1.1t/(m.d)。

在1.1t/(m.d)冶炼以上,冶强每升10%,焦比升高1.4%,炉渣脱硫能力降低。

高炉增产的正确方法是:

降低燃料比,提高富氧率和炉顶压力。

用炉腹煤气量指数取代冶炼强度来衡量高炉强化程度是科学方法,操作较好的高炉炉腹煤气流指数在58—66,最高为70。

12.5富氧

富氧鼓风可提高产量,炉腹煤气量减少,吨铁煤气量减少,有利于提高煤比(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提高)。

所以富氧要和提高煤比相结合。

风中含氧21%增至25%,增产3.2—3.5%;风中含氧25—30%,增产3%。

富氧1%可增加喷煤量15—20kg/t,煤气发热值提高3.4%可增产4.76%,风口面积要缩小1.0—1.4%。

因为富氧后煤气体积会减小,要保持原来风速就必须缩小风口面积。

高炉不顺要首先停氧。

富氧7%以上不经济。

因氧是用电换来的。

建议为高炉专门配备变压吸附制氧设备,不受炼钢富余氧量变化的制约,含氧也不用那么纯、85%即可成本也低(1m³氧气电耗变压吸附制氧设备为0.3kwh,而深冷制氧设备为0.5kwh),运行灵活(开停只需十几分钟)。

12.6脱湿鼓风

理论上风中每增加1%的湿度,需要有提高72°C,风温来补偿(每1%的湿度相当于8g/m³鼓风,风中每增加1g水,需要9°C热风补偿)。

实际高炉鼓风含1g/m³水后,会有H2的产生,参加铁矿石的间接还原,这是个放热反应。

实际鼓风增湿1g/m³,只要6°C风温来补偿。

无喷煤的高炉,采用加湿鼓风可使用高风温炼铁,有利于增产降焦。

12.7高压操作

高炉煤气压力大于0.03MPa叫高压操作。

由常压改为80MPa高压后,鼓风量可增加10~15%,相当于提高2%风量,再提高压力后,所增加风量为1.7~1.8%;可以推动煤气压差发电装备TRT运转。

提高顶压10kPa,可增产10±2%,降低焦比-3~-5%,有利于冶炼低Si铁,提高TRT发电能力降低炉尘量。

高压操作不利于SiO2的还原,强化了渗碳过程,故有利于冶炼低硅铁,一定程度降低焦比。

高压操作煤气体积减少,流速降低,压头损失减少,有利于煤气热值传递给炉料,促进高炉顺行和节能,允许加风量2.5~3.0%。

13装料制度的调整

高炉煤气流合理分布取决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的循环配合。

装料制度优化可使炉内煤气分布合理,改善矿石与煤气接触条件,减少煤气对炉料下降的阻力,避免高炉憋风,悬料。

提高煤气利用率和矿石的间接还原度,可降低焦比,促进高炉生产稳定顺行。

13.1装料制度包括装料顺序、炉料批重、布料方式、料线等。

13.2双钟炉顶设备装料方式

正同装OOCC↓正分装OO↓CC↓半倒装COOC↓

倒分装CC↓OO↓倒同装CCOO↓

大钟倾角一般为50~53°,大钟行程一般为400~600mm。

加重边缘装料的影响:

由重到轻;正同装→正分装→混同装→

半倒装→倒同装。

13.3无料钟炉顶设备

一批料,溜槽旋转8~12圈,矿和焦的a角差为2~4°。

a0=ac+(2~4°),可实现单环、多环扇形、螺旋布料、定点布料,中心加焦。

大高炉可选择a角12个档位。

无料钟布料易形成的料面是周边平台和中心漏斗,促进边缘和中心两股气流共同发展。

13.4布料效应

使用不同炉料,加重边缘效应为:

天然矿石→大粒度球团矿→小粒度球团矿→烧结矿→焦炭→小粒度烧结矿,石灰石要布到中心,防止边缘产生高粘度的炉渣,使炉墙结厚。

13.5矿批重的选择

矿批重具有均整料面的功能,又有配合装料次序改变纵深分布。

每座高炉均有一个临界矿批重,当矿批重大于临界批重,再增大矿批重时,会有加重中心的作用。

过大矿批重会加重边缘和中心的作用。

不同容积的高炉建议矿批重见表3

炉容

100

250

600

800

1000

1500

2000

炉喉直径m

2.5

3.5

4.7

5.6

5.8

6.7

7.3

矿批重t

>4

>7

>11.5

>21

>24

32

38

炉喉矿厚度mm

0.51

0.46

0.45

0.5

0.45

0.46

o.46

炉喉焦厚度mm

0.65

0.56

0.46

0.46

0.46

0.46

0.48

目前,随着原燃料质量的不断改善,有提高矿批重趋势。

大高炉的焦批重在0.65~0.75m,不易小于0.5m,调负荷一般不动焦批,以保持焦窗透气性稳定。

焦批的改变对布料具有重大影响,操作中最好不用。

高炉操作不轻易加净焦,只有只出现对炉温有持久影响的因素存在才用(高炉大凉、发生严重崩料和悬料,设备大故障等)。

而且只有在加焦下达炉缸时才会起作用。

加净焦的作用:

有效提炉温,疏松料柱,改善炉料透气性,改变煤气流分布。

根据情况采取改变焦炭负荷的方法比较稳妥,不会造成炉温大幅度波动。

变铁种时,调焦炭负荷不可过猛,要分几批调剂,间隔最好1~2小时。

高冶炼强度,矿批重要扩大。

喷煤比提高,要加大矿批重。

加大矿批重的条件:

边缘负荷重、矿石密度大改用密度小(富矿改贫矿)、焦炭负荷减轻。

减小矿批重的条件:

边缘气流过分发展;在矿批重相同的条件下,以烧结矿代替天然矿;加重焦炭负荷;炉龄后期等。

改变装料顺序的条件:

调整炉顶煤气流分布,处理炉墙结厚和结瘤,开停炉前后等。

为解决钟阀式炉顶布料不均,使用布料器可消除炉料偏析。

布料器类型:

马基式旋转布料器----可进行0°、60°、120°、180°240°360°六点布料。

仍有不均现象,易磨损。

快速旋转布料器一转速10~20转/分,布料均匀,消除堆角。

空转螺旋布料器与快速旋转布料器结构相同,旋转漏斗开口为单嘴,没有密封。

布料器不转时要减轻焦炭负荷1~5%。

13.6可调炉喉

大型高炉有可调炉喉。

宝钢1号高炉24块可调炉喉板,有11个档位,可使料面差由0.75m至3.58m,对炉内料面影响较大。

13.7料线

料线越高,则炉料堆尖离开炉墙远,故使边缘煤气流发展。

料线应在炉料碰撞点以上。

每次检修均要校正料线零位。

中小型高炉料线在1.2~1.5m,大型高炉1.5~2.0m。

装完料后料线仍有0.5m的富余量。

两个料尺下降相差要小于0.3~0.5m。

料线低于正常规定的0.5m以上时,或时间超过一小时,称为低料线(作业)。

低料线一小时要加焦8%~12%,料线深超过3m时,要加10~15%的焦炭。

高炉低料线时间超长,就应休风,也不容许长期慢风作业,否则会造成炉缸堆积和炉墙结厚。

13.8判断装料制度是否合理的标准

煤气利用率:

CO2/(CO+CO2)值,好为50%以上、较好为45%左右,较差为40%以下,极差为30%以下。

煤气五点分析曲线:

馒头型差,双峰型有两条通道,喇叭花型中心发展,平坦形(双燕飞)最好。

炉顶温度:

好的标准中心为500°C左右,四周150~200°C。

四周各点温差不大于50°C.

CO2含量表示能源利用情况:

2000m³以上高炉应在20~24%,1000m³左右高炉为20~22%,1000m³以下高炉为18~20%。

14热制度的选择

高炉炼铁燃料来源:

碳素燃烧(焦炭、煤粉)78%,热风带入热量19%,炉料化学反应热3%。

14.1炉缸热量表示方式

物理热:

铁水温度,一般为1350~1550°C,正常值为1450°C。

化学热:

生铁含Si量。

炼钢铁控制在0.3~0.7%,Si含量0.5为宜。

铸造铁为在制定范围,两炉之间含Si波动﹤0.2%。

风口区理论燃烧温度:

2100±50°C,炉渣碱度也可以表述炉缸工作状态。

炉渣熔化温度是炉缸温度调整手段之一。

14.2影响热制度的因素

影响炉缸温度方面因素:

风温、富氧、喷煤、鼓风湿度、焦炭负荷,炉料下降速度,矿石含铁品位等。

影响热量消耗方面因素:

原燃料数量和质量,炉内间接还原度,冷却水冷却强度(包括漏水),煤气热能利用,高炉操作水平(料速、崩料、悬料等)。

影响炉内热交换的因素:

煤气流分布和流速,布料方式,炉料传热速度和热流比,炉料粒度、密度和气孔形式。

炼铁设备和企业管理因素:

炼铁设备运行状态,冷却设备是否漏水,称量的准确度,高炉操作水平(四个制度稳定)。

各种因素影响炼铁燃料比(焦比+煤比)的变化见表4

表4各种因素影响炼铁燃料比的变化

项目

变动量

燃料比变化

入炉品位

+1.0%

–1.5%

烧结矿FeO

±1.0%

±1.5%

烧结矿碱度

±0.1%

±3.0%~3.5%

熟料率

+10%

﹣4%~5%

烧结矿<5mm粉末

±10%

±0.5%

矿石金属化率

+10%

﹣5%~﹣6%

M40

±1%

﹣5.0kg/t

M10

﹣0.2%

﹣7Kg/t

灰份

+1.0%

1.0%~2%

S份

+0.1%

1.5%~2%

水份

+1%

1.1%~1.3%

入炉石灰石

+100Kg

+6%~7%

碎铁

+100Kg

﹣20~40kg/t

>1150°C

+100°C

﹣8Kg/t

1050~1150

+100°C

﹣10kg/t

950~1050

+100°C

﹣15kg/t

950~0

+100°C

﹣20kg/t

顶压提高

10kPa

﹣3%~﹣5%

鼓风湿度

+1g/m³

+1kg/t

富氧率

1%

﹣0.5%

生铁含Si

+0.1%

+4~5Kg/t

煤气CO2含量

+0.5%

﹣10kg/t

渣量

+100kg/t

+40Kg/t

矿石直接还原度

+0.1

+8%

炉顶温度

+100°C

+30Kg/t

焦炭CRS

+1%

﹣5%~11%

焦炭CSI

+1%

+2%~3%

14.3焦炭负荷的调整

采用固定焦批重,来调焦炭负荷,保证煤气流稳定。

由炼钢铁改为铸造铁操作:

按生铁含Si升高1%,燃料比升高40~60Kg/t计算,炉渣碱度降低0.07~0.1。

适当缩小风口面积和减少风量,缩小矿批重10%左右。

铸造铁改为炼钢铁操作:

把碱度过渡放在首位,先调碱度后加负荷。

调焦负荷要分阶段进行,幅度要小。

把握住风量正常值,密切注意炉墙温度变化,有大的变化及时调整负荷。

一般是风量稳定后再调整焦炭负荷。

把握住停喷煤时的负荷调整和热滞后的时间差,以利炉温稳定。

科学计算煤粉的置换比,维持好综合焦炭负荷不变。

重视低料线的副作用:

半小时低料线要减轻负荷5~10%,低料线一小时要补加焦炭原负荷的15~25%。

低料线3m以上时适当减风量,不允许长时间低料线作业,该休风的就要休风,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低料线的炉料下达风口区时,高炉难操作,要适当调整。

高炉操作不允许长期慢风作业。

休风时间下雨因素和增加倒装批数与减焦炭负荷的关系分别见表5、6、7.

表5休风时间与减焦炭负荷的关系

休风时间h

8~16

24

48

72

120

>168

减负荷%

5~8%

10%

10~15%

15~20%

20%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