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试题安徽省濉溪县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9413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试题安徽省濉溪县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复习试题安徽省濉溪县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复习试题安徽省濉溪县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复习试题安徽省濉溪县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复习试题安徽省濉溪县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试题安徽省濉溪县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教版.docx

《复习试题安徽省濉溪县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试题安徽省濉溪县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试题安徽省濉溪县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教版.docx

复习试题安徽省濉溪县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教版

濉溪县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的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礼制的社会治理功能增强

C.社会等级秩序恢复D.“克己复礼”得到社会认可

2.秦国丞相吕不韦认为:

“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

“一则治,异则乱”,于是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意图()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兼容糅合诸子思想

C.保存凸显诸子思想        D.控制思想巩固统一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不再重用三省长官        D.郡举贤良,擢为百官  

4.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5.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的出现明显违背三省制之本意,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

A.迎合了加强的皇权的需要B.提升中书省的法定地位

C.相权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D.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6.某高中生为写主题为“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小论文收集史料,其中符合主题的是()

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

B.“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

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7.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

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

A.思辨化的趋向          B.信仰重建的完成

C.世俗化的实现          D.伦理纲常的弱化

8.“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

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

”这首诗反映了()

A.老子的“无为而治”       B.荀子的“天行有常”

C.朱熹的“格物致知”       D.王阳明“心外无理”

9.清朝打破了传统回避制度按政区划分的做法,改以五百里为限,即官员不得在原籍、寄籍五百里以内(包括邻省)的地区任职。

其目的在于()

A.完善地方监察制度B.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C.防止地方势力做大D.瓦解地方宗法体系

10.19世纪以降,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出口的茶叶、进口的鸦片占据了进出口贸易货值的绝大多数,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

C.毒品贸易成为外贸大宗 D.地区特产贸易占据优势

11.下列救国救民言论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成”

“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今日之民智,不必恃它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A.②①④③B.④①②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12.有檄文称: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该檄文所涉历史事件是()

A.护国战争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3.右图为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所设“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的“联银券”,由此可知日本侵略者的目的在于()

A.扰乱解放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国统区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14.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式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

下列有关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立即被采纳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英国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翻版

C.针对我国当时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而提出

D.体现计划经济特点,适应建设客观需要

15.“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标志是指()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6.“古希腊悲剧在剧情的展开过程中,悲剧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自由意志来为神秘的命运开辟道路......这种有悲剧主人公自由地为自己掘墓的不幸结局,就是希腊悲剧中最富有魅力的特点。

”可见古希腊悲剧()

A.揭示人抵抗不了命运的安排B.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

C.明确人能够抵抗命运的安排D.彰显了民主政治的发达

17.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

“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

……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鼓吹“人是万物的尺度”B.文艺复兴倡导世俗幸福

C.路德宗鼓吹“因信称义”D.加尔文派宣扬“先定论”

18.法国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说:

“若无英国人,理性和哲学在法国可能还处在最可鄙的蒙童状态。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狄德罗推崇英国君主立宪制B.牛顿力学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了条件

C.英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D.英国启蒙思想直接引发法国启蒙运动

19.美国立宪先贤汉密尔顿认为:

“民众是反复无常的,他们甚少会冷静地判断是非善恶。

因此,我们必须在政府中为出身富裕的阶层永久的保留一定的地位,他们可以对民众复杂多变的情绪要求作出理性的判断……也就可以保持政府的正常和良好运作。

”可见汉密尔顿主张()

A.以财产划分民众等级    B.实行代表制

C.实行三权分立  D.实行联邦制

20.《世界现代史》写道:

“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21.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由原来的4种货币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5种货币。

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权币分别为41.73%、30.93%、8.33%、8.09%,人民币的权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位列第三。

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

A.对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协助其经济的复兴与建设

B.此举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C.美国在SDR货币篮子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

22.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四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下列组织属于模式4的是()

模式

特点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23.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取得实质性突破时发表评论称美国不允许中国等国家来书写全球经济的规则。

其言论从侧面反映了()

A.美国实力超群独霸全球经济规则制定B.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

C.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参与经济规则制定D.区域集团化方兴未艾

24.美国学者在《全球通史》中以“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西方发现世界”为界点将人类历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部分,其实质上坚持了()

A.全球史观B.社会进化论

B.唯物史观D.西方中心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12分)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限制君权的思想学说与制约机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对贤良策》

材料二中书省有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

在这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

……门下省有给事中专掌封驳,……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吴晗文集》第三卷

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1)概述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对君主诏令的发布形成了怎样的审核机制。

简述这一机制的积极作用。

(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黄宗羲为什么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为限制君权,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其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6分)

 

28.(12分)下图是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请任选四国中的一个国家,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描述其GDP年均增长率走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变化的原因。

 

27.(16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思想文化不断发展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

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6分)

 

材料二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

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2)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4分)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作用下产生的。

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4分)

 

(4)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世界

中国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1696年,巴黎出版《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该书是法国耶酥会士李明在华期间写给法国要人的通信汇编,对康熙年。

间的中国作了详尽的介绍。

  ●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

●1593年,番薯由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

●1602年,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1637年,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688年,法国传教士张诚到由葡萄牙人徐日升神甫引荐觐见康熙帝,与法国另一传教士白晋同在宫廷供职。

1689年,张诚和徐日升被委任充当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的译员。

  ●1663年,黄宗羲完成《明夷待访录》。

●1644年,清军入关。

  ●1729年,雍正设军机处。

●1736年,清朝祈谷于上帝,乾隆帝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

建京师先蚕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三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

(12分)(要求:

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濉溪县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BBDCC6——10DADCD11——15CBBDC16——20BBBBB21——24ACCD

26.【答案】

(1)观点:

天人感应;君主如治理不好或不知自省,上天会降下灾异以示警告;面对警告,君主仍不变革,就会败亡。

(2分。

写出任意两点给2分)

(2)机制:

君主想发命令,中书省认为不合法的不予起草;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封驳。

(2分)

作用:

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合理和公允;减小因政府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写出任意两点给2分)

(3)原因:

明太祖废丞相,宰相节制君权、弥补君主不贤的的功能丧失,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直至败亡。

(2分。

只写出废丞相导致政治黑暗,未揭示出这两者的逻辑关系给1分。

主张:

君臣平等;决是非于学校;置相。

(写出任意两点给2分)

意义:

反对君主专制;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分)

27.【答案】

每个阶段2分,共6个阶段12分。

原因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只要选一个国家即可。

中国:

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几乎停滞。

原因:

增长:

农业经济仍在发展;商品经济依然繁荣等。

缓慢: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封建制度的腐朽;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空前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文字狱及八股取士政策的影响;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等。

1820—1870年为负增长。

原因:

列强的侵略战争和掠夺;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自然灾害等。

1870—1913年虽然增长缓慢,但幅度超过1500—1820年。

原因:

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等。

1913—1950年又为负增长,且达到低谷。

原因:

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战争频繁;列强侵略等。

1950—1998年快速增长,年均5%以上。

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有计划地工业建设的开展等。

美国:

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

原因:

刚完成国家独立;工业革命还未进行。

1820—1913年快速增长。

原因: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西进运动。

1913—1950年增长趋向缓慢,低于前两个阶段。

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50—1973年快速增长。

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治稳定。

1973—1998年增速下降。

原因:

70年代的经济危机;“滞胀”问题的长期存在;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日本:

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

原因: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幕府的腐朽统治。

1820—1870年缓慢增长。

原因:

明治维新开始启动。

1870—1950年较快增长。

原因: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对外殖民侵略积累起资金和市场;明治维新的进行。

1950—1973年更为快速的增长,年均接近10%。

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美国援助;朝鲜战争提供机遇;非军事化等。

1973—1998年增速下降。

原因:

70年代的经济危机;“滞胀”问题的长期存在。

英国:

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

原因:

工业革命还未进行。

1820—1913年较为快速的增长。

原因:

最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技术;对外殖民侵略,广阔的殖民地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市场;政府支持等。

1913—1950年增长放慢。

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1950—1973年快速增长。

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治稳定;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等。

1973—1998年增速下降,但仍为较快发展。

原因:

下降:

70年代的经济危机。

仍发展:

加入欧共体;撒切尔夫人的改革等。

28.

(1)希腊:

人文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2分)

孔子:

提出了“仁”、“礼”。

(2分)

相通: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2分)

(2)起因:

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1分)

变化:

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

(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3分)

(3)条件:

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

(2分)

特点:

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形成,带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

(2分)

(4)看待:

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2分,任答两点即可)

29.示例一:

近代中外联系日益加强。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粮食作物番薯传人中国,中外经济联系加强;传教士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西方工业革命后积极寻找国际市场,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示例二:

明清时期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

明清在农耕经济顶峰的康乾之际,西方工业文明出现巨大飞跃。

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产阶级代议制则在欧美各国确立并完善。

明清出现了反传统、反教条的进步思想,但新思想受到压制,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科学家、思想家为真理而献身。

明清以实用性、总结性为特征的古典科技继续发展,西方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形成。

(其他主题如“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加强”等,如果论证充分,也可得分)

评分标准:

 

解读

一等(12—9分)

①主题明确;

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主题;

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二等(8—5分)

①主题较明确;

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

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三等(4—0分)

①主题不明确;

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主题;

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