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9000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docx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docx

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飘红剑客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预习检测:

1、写作背景: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

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2、钱塘湖介绍: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3、填空: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人,字乐天,晚年号,中国唐代伟大的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和,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之称。

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传世,代表诗作有《》、《》、《》等。

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诗人。

三、学习指导:

(一)、品味感受: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答: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答:

5、诗歌散译: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气低低地萦绕在水上。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下温暖的树,也不知谁家有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着新巢。

各种野花渐渐要迷住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百看不厌,绿杨浓阴下的白沙堤。

(二)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浏览西湖的?

他的路线是怎样的?

答:

2、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

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答:

3、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答:

(1)。

(2)。

4、颈联:

为什么说“乱花迷眼”?

答:

5、颔联;“几处”能不能换成“几只”?

“争”能不能换成“抢”?

“谁家”能不能换成“几只”?

答:

5、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答:

5、填空:

全诗以“”字为线索,从起,至终。

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之情。

四、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写于杭州任上的春日记游之作。

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

一是在行进途中展开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二是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类,属动物;花草属植物。

首句点春游起点,二句写湖上风光,用欢快的禽事写出早春的一派生机,借助花草这两样春的使者告诉人们:

姹紫嫣红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结尾直抒深情,流连忘返。

五、中考连接:

阅读下面诗歌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

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携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

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D.泉而茗者(煮茶喝)

2.(2分)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B.红装而蹇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罍而歌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D.局促一室之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3.(2分)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答:

4.(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翻译:

5.(2分)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

答:

6.(2分)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

1.(2分)B

2.(2分)C

3.(2分)早莺新

燕渐欲浅草才能\微润始解乍明新开始掠将舒未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2个即可)

4.(2分)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5.(2分)几处早莺争暖树

6.(2分)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意思相近即可)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预习检测:

1、写作背景: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

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2、钱塘湖介绍: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3、填空: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

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诗人。

三、学习指导:

(一)、品味感受: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答:

首联写景。

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写出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出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非常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

颔联写莺和燕的动态。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他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

诗眼在“早”和“新”这两个字上。

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

颈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骑马踏青了。

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

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觉得分外有趣。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答:

尾联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

5、诗歌散译: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气低低地萦绕在水上。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下温暖的树,也不知谁家有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着新巢。

各种野花渐渐要迷住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百看不厌,绿杨浓阴下的白沙堤。

(二)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浏览西湖的?

他的路线是怎样的?

答:

骑马绕湖而行,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堤.

2、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

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答:

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3、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答:

(1)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2)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4、颈联:

为什么说“乱花迷眼”?

答:

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5、颔联;“几处”能不能换成“几只”?

“争”能不能换成“抢”?

“谁家”能不能换成“几只”?

答:

不能。

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

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因:

为是“新燕”,所以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5、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答:

“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花草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5、填空: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白沙堤起,至孤山寺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四、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写于杭州任上的春日记游之作。

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

一是在行进途中展开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二是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类,属动物;花草属植物。

首句点春游起点,二句写湖上风光,用欢快的禽事写出早春的一派生机,借助花草这两样春的使者告诉人们:

姹紫嫣红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结尾直抒深情,流连忘返。

五、中考连接:

阅读下面诗歌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

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携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

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D.泉而茗者(煮茶喝)

2.(2分)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B.红装而蹇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罍而歌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D.局促一室之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3.(2分)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答:

4.(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翻译:

5.(2分)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

答:

14.(2分)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

1.(2分)B

2.(2分)C

3.(2分)早莺新

燕渐欲浅草才能\微润始解乍明新开始掠将舒未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2个即可)

4.(2分)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5.(2分)几处早莺争暖树

6.(2分)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意思相近即可)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预习检测:

1、写作背景: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

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2、钱塘湖介绍: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3、填空: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

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诗人。

三、学习指导:

(一)、品味感受: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答:

首联写景。

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写出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出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非常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

颔联写莺和燕的动态。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他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

诗眼在“早”和“新”这两个字上。

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

颈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骑马踏青了。

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

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觉得分外有趣。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答:

尾联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

5、诗歌散译: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气低低地萦绕在水上。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下温暖的树,也不知谁家有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着新巢。

各种野花渐渐要迷住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百看不厌,绿杨浓阴下的白沙堤。

(二)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浏览西湖的?

他的路线是怎样的?

答:

骑马绕湖而行,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堤.

2、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

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答:

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3、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答:

(1)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2)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4、颈联:

为什么说“乱花迷眼”?

答:

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5、颔联;“几处”能不能换成“几只”?

“争”能不能换成“抢”?

“谁家”能不能换成“几只”?

答:

不能。

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

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因:

为是“新燕”,所以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5、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答:

“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花草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5、填空: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白沙堤起,至孤山寺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四、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写于杭州任上的春日记游之作。

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

一是在行进途中展开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二是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类,属动物;花草属植物。

首句点春游起点,二句写湖上风光,用欢快的禽事写出早春的一派生机,借助花草这两样春的使者告诉人们:

姹紫嫣红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结尾直抒深情,流连忘返。

五、中考连接:

阅读下面诗歌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

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携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

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D.泉而茗者(煮茶喝)

2.(2分)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B.红装而蹇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罍而歌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D.局促一室之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3.(2分)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答:

4.(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翻译:

5.(2分)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

答:

14.(2分)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

1.(2分)B

2.(2分)C

3.(2分)早莺新

燕渐欲浅草才能\微润始解乍明新开始掠将舒未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2个即可)

4.(2分)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5.(2分)几处早莺争暖树

6.(2分)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