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复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十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767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知识复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基础知识复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基础知识复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十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基础知识复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十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基础知识复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十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知识复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十一.docx

《基础知识复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复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十一.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知识复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十一.docx

基础知识复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十一

综合复习《经济生活》考点分析教案学案之十一

20XX年高考政治基础复习【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十一)

一、考点展示

一、【考点展示】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包括两个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考点有:

1.总体小康的微观和宏观表现;2.总体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3.为什么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考点有:

1.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延伸:

国内生产总值的准确计算;没有发展的增长是什么意思:

经济增长是指产量或生产能力的扩大;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发生的结构性、体制性变化);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4.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

二、材料分析

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

“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

材料一: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

“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他说:

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

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

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四:

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

“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XX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下面我们就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问题。

材料一:

小康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

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其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

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之为小康。

按《礼记》的描述,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

而所谓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

对历朝历代广大贫苦农民来说,“大同”只是美好而无法实现的梦想,过上小康日子,才是他们现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由此看来,小康概念源远流长。

那么,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什么新的含义呢?

材料二: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至1000美元、低于发达国家现代化标准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之家”、“小康的国家”。

到了1984年3月25日,他在会见另一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又把这种“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社会”。

他还指出: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后来邓小平又提出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设想

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

这一战略部署就是: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材料三:

中共十五大又将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

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考点整合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表现(①总体上P100、②微观P100、③宏观P101)、

(1)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

(2)总体小康的特点P101: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总体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注意拓展

1、就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来看,我们已经完成第一、第二步,现在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课本P100):

(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过渡到,部分向。

(2)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所谓最终产品,是相对于中间产品而言,是指直接进入消费领域不再转化其他产品的产品。

2、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典型事例

【例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C)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

【例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20XX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7.86%,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18%。

由此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C)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D.总体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提出、特点):

P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就是到2020年,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目标P102:

4个方面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全面小康建设过程的特点:

P103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能搞一刀切。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注意拓展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1)时间:

本世纪头20年,2000—2020年。

(2)全面小康的表现:

(3)全面建设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

第一,在和的基础上,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番,明显增强。

第二,基本实现,建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的经济体系。

第三,城镇人口比重提高,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第四,比较健全,比较充分,家庭财产,人民过上的生活。

(4)小康社会的建设也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典型事例

【例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A)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④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例4】(不定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是(BD)

A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XX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B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根本扭转

D.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基础知识复习《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二十二)

一、考点展示

1、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主要考点有

①科学发展观

②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2、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要点有:

1).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延伸:

国内生产总值的准确计算;没有发展的增长是什么意思:

经济增长是指产量或生产能力的扩大;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发生的结构性、体制性变化);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4).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

二、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2)科学发展观

①坚持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①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优化产业结构

④统筹城乡发展

⑤统筹区域发展

讨论思考:

1.从这个极端的例子来看,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吗?

2.这种GDP的增长,对改善人民生活,国家的发展有益吗?

GDP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

但是GDP远非“完美”———

   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

   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

   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

    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

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

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

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片面发展经济的后果):

P103

考点分析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片面发展经济的后果)

这一材料说明,单从GDP来看是经济增长了,社会财富却没有相应增加。

这种GDP的增长,是由重大损失带来的,是与损失相抵消的。

因此,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猛兽搬的洪水!

白色污染

沙尘暴又来了

2、科学发展观及其内涵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内涵:

(1).要坚持全面发展

(2).要坚持协调发展

(3).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考点解释: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利益,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张家港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收入的全面增长,保护了环境,人民群众得到全面发展。

它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使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3)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这样做的后果十分明显,表面上看经济增长了,但人们生存的环境恶化了,资源遭到破坏,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大大减小。

治理污染,恢复环境不仅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也增加了治理难度。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脆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把经济发展与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原因或重要性)?

P105

2、怎样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体措施)?

 P1054个方面

①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什么?

怎么样?

):

③统筹城乡发展(原因、措施):

④统筹区域发展(原因、措施):

考点分析

(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原因(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原因或重要性)?

P105

(1)科学发展观的的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

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2)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就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下面我们重点学习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问题。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①是什么?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自主讨论: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

--------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新型工业化的“新”主要表现:

一、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二、重视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人口控制的关系。

三、重视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

②怎么样?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统筹城乡发展(原因、措施)

统筹城乡发展

①原因:

农业的基础地位。

农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当前,我国工农差距较大,农业基础薄弱,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②措施: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的农村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A.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B.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C.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D.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E.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4)、统筹区域发展(原因、措施)

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制约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措施:

因此,必须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例8】(不定选).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

实现“东西互动”有利于()

A.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B.西部尽快赶上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

C.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调整D.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复习《经济生活》考点分析教案学案之十一

20XX年高考政治基础复习【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十一)

二、【考点讲座】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就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来看,我们已经完成第一、第二步,现在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课本P100):

(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过渡到,部分向。

(2)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所谓最终产品,是相对于中间产品而言,是指直接进入消费领域不再转化其他产品的产品。

2、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1)时间:

本世纪头20年,2000—2020年。

(2)全面小康的表现:

(3)全面建设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

第一,在和的基础上,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番,明显增强。

第二,基本实现,建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的经济体系。

第三,城镇人口比重提高,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第四,比较健全,比较充分,家庭财产,人民过上的生活。

(4)小康社会的建设也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树立科学发展观

(1)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第一,GDP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社会财富增长。

第二,片面追求GDP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拉大等。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这一发展观,是我们党的重大成果。

(3)对科学发展观的解读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

以人为本,就是以为目标,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的多种需求,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为中心,全面推进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

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全面发展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第三,协调发展,就是做到“五个统筹”+“两个推进”。

五个统筹:

两个推进:

第四,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的和谐,实现相协调,坚持走、

、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求:

能够根据具体事实判断是属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中的哪一个要求。

(4)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顺利实现。

4、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国家发展首先是。

(2)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并实现的统一。

(3)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①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

②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

必须明确: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谁带动谁?

谁促进谁?

)?

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哪些特征?

要形成什么样的产业格局?

第二,优化,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

①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首先,根本性问题。

其次,基础地位。

其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②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五个方面)

第四,统筹区域发展

①为什么要统筹区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制约着和。

②怎样统筹区域发展?

三、基础训练

(一)

1.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更加发展,更加健全,更加进步,更加繁荣,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新的科学发展观,即“坚持,树立、

、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3.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实现经济发展和、、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4.新型工业化路子是指坚持以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走出一条一高、好、低、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参考答案)

1.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生活2.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3.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口资源环境4.信息化信息化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

四、基础训练

(二)

(一)单项选择题

20XX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退耕还林条例》正式实施。

这是依法规范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加强生态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有重大意义。

1.目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部分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②部分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③部分地区的酸雨问题④部分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指的是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的关系问题()

①综合国力②环境保护③控制人口④节约资源

A.①②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