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材料移动互联网热门业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563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充材料移动互联网热门业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补充材料移动互联网热门业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补充材料移动互联网热门业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补充材料移动互联网热门业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补充材料移动互联网热门业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补充材料移动互联网热门业务.docx

《补充材料移动互联网热门业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充材料移动互联网热门业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补充材料移动互联网热门业务.docx

补充材料移动互联网热门业务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速,成为2010年备受关注的业务之一。

据易观国际估测,2010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包括远程支付和近距离支付)用户将突破1亿户,同比增长37.4%;业务收入将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50.8%。

未来几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预计,2011-2013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和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53%和97%。

  2010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非金融机构的移动支付业务将得到规范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6月制定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将非金融机构提供的电子支付业务纳入监管范畴。

《管理办法》设立的申请门槛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0万元。

该门槛的设立将使得近一半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小企业离开,但对主要的支付企业影响不大。

除此以外,《管理办法》还对服务范围、许可证的申请、货币资金管理等做了明确规定。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将使非金融机构的电子支付业务更加规范,货币资金监管将得到有效控制。

  

(二)小额手机支付标准趋向统一

  从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和银联开始试验近距离非接触式手机支付业务开始,就一直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中国移动选择的是基于2.4GHz频段的RF-SIM技术,中国联通支持的是13.56MHz频段的移动支付技术,对NFC、SIMPass等技术都进行了试点。

中国电信主要支持13.56MHz的SIMpass技术,但同时也在广州试点的小额支付手机卡中选择了2.4GHz频段的RF-UIM技术。

中国银联也是支持13.56MHz频段的移动支付技术,对NFC手机、智能SD卡、SIMpass等都进行了试点。

  标准不统一不仅会造成重复投资,还会严重阻碍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

鉴于此,工信部于2010年4月宣布开展小额手机支付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工作。

  最终博弈的结果是,中国移动做出退让,三家运营商和中国人民银行达成协议,由中国移动牵头,将手机支付标准统一调整为“基于13.56MHz的、符合金融行业标准的技术标准”。

手机支付标准达成共识之后,中国移动研究院将开始针对“包括穿透性等在内的一系列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运营商和银联继续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考虑到移动支付的巨大市场规模以及3G业务的推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都选择了移动支付作为企业业务拓展的重点领域。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于2010年5月正式推出近距离非接触移动支付业务试商用,采用RF-SIM卡解决方案,业务品牌为“手机钱包”。

用户不用更换手机和号码,只需更换一张具有“手机钱包”功能的SIM卡,就可以直接使用“手机钱包”业务。

为了扩展“手机钱包”的使用范围,吸引用户使用“手机钱包”业务,中国移动各地分公司积极与当地有影响力的商家展开合作。

比如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与物美、美廉美等超市就“手机钱包”业务展开合作。

上海分公司与上海世博组委会合作,在世博会制定的超市商场用户可使用“手机钱包”业务。

截止到2010年10月,中国移动“手机钱包”试商用用户已经超过30万户。

  除此以外,中国移动于2010年3月以398亿元人民币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合作开展移动支付业务。

中国移动此举是效仿日本NTTDoCoMo的做法,通过注资的方式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加深合作关系,从而极大的调动金融机构在开展移动支付方面的积极性。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在获得联通CDMA网络之后,对其进行了重新包装,推出了天翼品牌。

移动支付成为中国电信基于天翼手机应用平台推出的新型电子支付产品。

2009年5月26日,中国电信正式推出“移动支付”业务,包括手机订购、手机交费、手机银行和手机刷卡四项子业务。

目前,手机订购和手机交费业务在上海已经正式发布商用,手机银行和手机刷卡业务即将推出。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也在积极推动近距离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业务。

2008年12月23日,中国联通联合重庆渝城交通一卡通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命名为“渝城通付宝”的多制式刷卡手机。

2009年4月17日,中国联通在上海推出了NFC手机,该手机内置公交卡账户,在乘公交车、地铁、出租车和轮渡时,可直接用手机进行刷卡扣费,还可以利用手机菜单功能直接查询公交卡的余额。

2009年5月17日,中国联通在上海推出移动支付业务,联通用户通过购买内置NFC芯片的联通3G手机或购买NFC手机贴卡(挂坠)等方式体验手机支付。

  在与金融机构合作方面,与中国移动入股银行相比,中国联通则是与中国银联合作,在2010年4月16日宣布在湖南发行市民卡并推广银联手机支付业务,由于中国银联刷卡网点分布广泛,用户只需要将采用PBOC2.0金融标准的IC卡内置在手机中,就可以轻松实现移动支付的功能。

  

  与商业银行相比,中国银联在移动支付业务开展上表现积极。

中国银联于2002年推出第一代移动支付业务,主要通过短信方式实现银行卡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手机话费查询和缴纳、银行卡余额查询、银行卡账户信息变动通知、公用事业费缴纳、彩票投注、数字化产品购买等。

  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银联也表现积极。

先是将手机支付与二维码电子回执技术相结合,在手机上实现了航空订票、电子折扣券和礼品券等多种增值服务,完成了数字化产品的支付和消费,使手机支付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使用。

后来银联又在上海进行新一代移动支付业务——近场移动支付业务试点,利用集成在移动终端上的具有非接触功能的IC卡芯片作为支付信息的安全载体,将银行卡和电子钱包信息存储在该安全芯片中,通过非接触通信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进行现场和远程的支付。

银联新一代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商户近300家。

  2010年5月,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移动运营商及部分手机制造商共同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大力推动移动支付业务在标准和规范方面的进展,意图通过金融机构在支付业务中的先天优势,抓紧抢占市场。

随着iPhone4及iPad在国内推出,各大视频网站进军3G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支持iPhone4和iPad高清视频播放正成为这些网站的标配。

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目前手机视频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熟,其盈利尚需时日。

  新业务需转变经营理念

  “目前在手机视频领域还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通过内容收费很难赚到钱。

目前视频网站支持iPhone4观看还只停留在服务和品牌形象上。

”国内第三方数据公司CNZZ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据对我国手机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在手机视频呈现的几大问题中,“播放延迟”、“图像质量差”以及“图像尺寸小”分别以34.4%、33.9%和26.4%的百分比排在前三位。

  有关专家表示,3G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经营理念的变革。

对于手机视频这类运营商控制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业务,可以复制“运营商搭台,CP/SP唱戏”的经营模式,即由运营商搭建网络平台,CP提供内容,SP负责经营,按照合理的责权关系和利润分成签署协议。

  广告仍是视频网站主旋律

  记者发现,目前广告依然是视频网站的主要获利渠道。

据CNZZ数据中心最新数据,亚运比赛期间,视频网站流量整体拉高近15%,但亚运期间视频网站访客平均停留时间为11.02秒,而此前的第三季度这一数据为22.26秒,环比降幅达50%。

这表明大多数视频网站亚运期间并没有推出足够吸引网民眼球的视频,与传统媒体及亚运专题网站比相形见绌。

另外版权问题一直是视频网站难以逾越的障碍。

  “我乐网(56网)一直尝试解决版权争议的有效方式,像我们推出的广告分成系统,就是希望建立用户、内容方、网站平台方共享收益的一个规则与方式。

这样才能消减自由传播对版权的损害。

”我乐网CEO王建军表示,我乐网希望通过该广告分成系统的推出,能有效解决目前视频网站的版权争端。

这一系统的设置更加体现了我乐网对版权内容的重视和扶持。

  媒体与社区两大属性凸显

  网络最大的革命是分享和免费,但此时,不少视频网站已开始淡化分享的概念,或者干脆直接转型做Hulu模式。

在国内视频网站第一阵营中,一直坚持做分享的视频网站只剩下我乐网。

据透露,56网目前收入包括广告收入和付费(包括游戏运营)收入两部分。

而以季度为单位,广告收入规模为2000万元左右,其他付费收入为数百万元。

  “优酷、土豆等网站都在走媒体化路线,大量购买版权。

而56网希望成为一个成功的社区属性的视频网站,具有自己的核心品牌竞争力。

优酷、土豆上市之后,视频网站业将更加规范,这可能对行业而言是件好事。

”王建军表示。

位置服务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是运营商的必争之地。

据知名市场研究公司ABI预测,2014年,全球移动位置服务每年的收入规模将高达133亿美元。

  事实上,电信运营商早已开始了在位置服务的布局,不论是在面向个人的公众客户领域,还是在面向企业的行业客户领域。

尽管如此,运营商的位置服务依然面临很多难题。

  首先运营商虽然开拓了很多面向行业和个人用户的定位服务,但是ARPU值都较低,投入产出比不高。

如何根据实时的信息提供高质量位置服务,如何将有用的定位信息变成可以换取最大化价值的信息,是运营商需要思考的命题。

  其次,定位服务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类,分别为定位、导航、查询、识别、事件检查。

目前,运营商提供的定位服务很多还是基于以上几类功能之一的孤立业务,如何将这几类功能整合起来面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是运营商需要思考的另一个命题。

  此外,定位同时也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个人定位服务的开展与个人隐私的保护如何平衡,则需要相关的规范。

  一、手机导航

  关键词:

融合增值

  代表企业:

谷歌、高德等

  手机导航本应该是运营商最为擅长的领域,而事实上在这一市场的代表企业却是谷歌等互联网企业,以及高德等专业导航服务提供商。

目前,基于手机导航的位置服务,并不仅仅意味着是电子地图,还包括了实时路况、3D地图、实时天气、在线导航和周边资讯等多种增值信息服务。

  基于手机导航的位置服务目前边界较宽泛,例如其可向用户提供周边搜索查询服务,可向用户提供同城交友服务,可与即时通信相结合提供陌生人的沟通和交友服务,甚至还可与移动支付相结合,实现各类实体商品和服务的预约和扣费等。

而在这些新兴的融合业务中,真正的开拓者不是运营商,是那些新兴的互联网中小企业。

  二、智能轿车

  关键词:

再造新兴运营商

  代表企业:

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从目前的市场发展状况来看,运营商最具商业前景的位置服务应用莫过于智能汽车了,虽然电信运营商推出的智能汽车服务,打包了很多生活信息、娱乐信息等增值电信业务,但是基于手机或瘦终端定位功能而提供的导航、救助、安防等应用依然是其核心内容。

  3G以来,智能汽车是中国联通主打的行业市场之一,中国联通制定了在智能汽车领域再造新联通的发展目标,计划在未来5-8年内将3G智能汽车的规模发展到3000万辆以上;中国电信与国际著名Telematics服务商OnStar子公司安吉星展开了全面合作,同时与丰田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其雷克萨斯、凯美瑞等中高端车型上提供相应服务;中国移动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较弱,但也很早就推出了“车行无忧”等业务。

  三、智能医疗定位

  关键词:

成熟网络

  代表企业:

中国联通

  智能医疗定位是一项极具商用前景的定位业务,其可帮助运营商绕过复杂的医疗信息化体系,直接发挥自己的网络优势,面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

通过用户携带的手机或瘦终端,医疗调度中心可实时定位到患者的所在位置,甚至可以实时了解到患者实时信息,就近调度距离患者最近的救护车;而接诊医生也可以通过救护车实时发回的病患体征信息,与救护车进行视频通话,指导急救。

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三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的智能医疗系统较为成熟,已经在广东等地区商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在此领域也开始布局。

  四、智能救助

  关键词:

特殊用户群

  代表企业:

中国电信

  目前,智能救助业务主要是面向公众中的特殊群体,如老人和小孩提供服务。

2002年11月,中国移动首次开通了类似服务,当时这一业务在移动梦网品牌之下,如“我在哪里”、“你在哪里”、“找朋友”等,但定位人群并不清晰,商用规模较小;2003年12月,中国联通启动了“关爱之星”定位业务,开始为儿童、老年人等提供安全保障;中国电信在接手C网后,将这一业务命名为天翼定位,中国电信在各地已经大规模商用天翼定位手机,主要面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人群外出提供应急救助。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各地也都在推广此类业务。

  五、智能交通

  关键词:

行业整合

  代表企业:

中国联通

  智能交通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典型应用有智能公交和智能出租车。

  智能公交是中国联通的另一个优势业务,其在山东全会期间推出的智能公交业务取得巨大成功,目前已推向全国。

目前,运营商提供的智能公交业务,基本上都是在定为服务的基础上,将各种应用添加到一个大的平台之上。

  智能出租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出租车的智能监控和调度。

一方面,出租车行业需要满足乘客的实时性需求,解决调度分散,资源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出租车行业面对抢劫等违法事件,也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来保护出租车驾驶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目前,中国移动的“车务通”业务已经广泛应用于出租车行业。

  六、外勤人员定位

  关键词:

定制终端

  代表企业:

  外勤人员定位是一个成熟的定位业务,一方面运营商自己的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另一方面运营商与一些大型企业合作,早已推出了类似的服务,如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的合作。

  此类业务,工作人员手持定制手机就可以沿着固定线路进行巡查,如对光缆、、供电线路、石油管线、燃气管道等进行巡查。

  此外,面向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定制手机终端,也提供类似的定位服务,目前三大运营商在此领域的推进很成熟,合作单位较为广泛。

  七、物流监控

  关键词:

跨区域服务

  代表企业:

  物流监控是运营商最希望开拓的定位市场之一,也是最难开拓的一个市场。

  一方面,货运行业业务覆盖地域广、车辆多,需要位置服务信息的用户多,数据共享程度要求高。

但是,货运行业企业多而小,行业市场尚未完成整合,能够支付得起定位服务的大型企业不多,运营商进入这一市场商业模式挑战大。

另一方面,现代物流监控不仅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同时还要保障货物运输最优安排、准确及时运送,要求时刻跟踪货物的位置和状态,信息量大,网络压力大,对运营商也是一个挑战。

  三大运营商在此领域的应用多是区域性的,还不能形成规模。

建议运营商可以面向大型客户的高需求,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如在实现定位的同时,对货物的温度、湿度等物理信息同时监控。

  

  八、物联网厘米级定位

  关键词:

传感器网络定位

  代表企业:

  除了以上传统定位业务外,物联网厘米级定位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所谓厘米级定位,就是指在现有的GPS定位、基站定位技术之外的传感器定位技术。

  这一定位技术在未来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空间,能大大拓展运营商的业务范围。

例如,在一家商店里,运营商可以提供物联网服务,帮助顾客定位商品位置,并启动商品的实时交互功能。

比如,在音像店里,顾客获得了具体商品的位置后,来到商品附近,商品将自动播放音乐进行展示。

  厘米级定位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在公共场合对人员、物品进行极精准的定位,确保相关人员、物品安全。

移动互联网有非常系统的产业生态,包括应用、运营等等,其中涉及到移动互联几大操作系统的竞争问题。

正在崛起的明星级的互联网平台终端,是Android和苹果的LES。

移动互联区别于固定互联最大的区别,收费模式直接向用户收费的模式。

从业务构成来看,移动互联对于数字内容产业有非常大的帮助。

今年看到在08年全球移动互联的业务收入构成中,数字化内容收费,彩铃音乐、视频游戏占到了45%,固定互联网广告收益是很大的,而手机广告还面临一个特别大的影响障碍因素。

全球百亿美金的无限广告的收入规模,而在中国来讲还是一亿美金,几亿美金来算,但我们认为未来得生命力是很强大的。

  国内上应用最多的是媒体和商务类的业务最受欢迎。

国内当前移动互联用户,最大的障碍,连接速度和浏量费用,是当前影响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的最大因素。

国际经验表明,规模化应用两年以上的时候,浏览费用将降低20%-30%以上。

当我们监管机构进行一些作用,都会制约着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关键因素受到一个很大的改变。

移动数据流量业务如何担当起创收重任?

      

       移动数据流量在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量收严重不匹配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数据业务占用无线资源的比例达到了40%左右,有的地区甚至超过了语音业务所占比例。

根据咨询机构StrategyAnalytics的最新研究,从2006年到2010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这6个国家的移动电信运营商的总体ARPU值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数据业务的ARPU值仍呈现增长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一些运营商的移动数据ARPU甚至已超过其整体移动业务ARPU值的25%,有的甚至超过30%,但目前,这样的大幅增长主要来源于运营商推出的低资费套餐以及不计成本的过度营销。

        价格之困

       当前,随着各国移动运营商语音ARPU的普遍降低,运营商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诸多增值服务中,移动数据流量业务的增长较为突出,这引起了运营商的普遍重视。

       据StrategyAnalytics研究发现,近年来,美国运营商的移动数据ARPU增加了近65%,但欧洲运营商的增幅则相对较少,在10%到43%之间。

一些数据业务市场的新进入者如德国的O2、西班牙的Vodafone等,其在进入市场的初期则都通过低廉的移动数据ARPU值来换取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总体看来,虽然运营商的移动数据ARPU值普遍增加了,但实际上其数据流量传输价格大约只是语音服务价格的1/4到2/3。

可见,目前数据业务对不断衰退的语音业务可进行适当补偿,但其价格相对于语音业务来说仍然较低。

       一方面,从语音业务到短信业务,再到数据流量业务,新增的业务在逐渐稀释着ARPU值,另一方面,整个市场的用户普及率的提升和用户消费能力的减少也进一步加速了运营商整体ARPU的降低。

       千万级用户群待开发

       我国运营商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首先,受短信影响,数据业务收入增幅明显放缓。

       截至2010年,由于受到互联网替代产品出现及语音资费快速下降的影响,短信占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的比例已从起初的大于60%下跌到了30%左右。

以中部省份为例,其语音、短信资费平均下降12.4%,而当地的互联网活跃客户比例也平均达到30%左右,这部分活跃用户更乐于通过即时通信进行交流。

       其次,数据流量虽然已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其代价过大。

据调查,目前手机网民数占总网民数的比例已达66%,手机上网逐渐成为用户日常行为之一。

另据中国移动的统计,到2010年6月我国手机用户的手机上网渗透率已达到60%左右,移动数据流量的增幅已达到200%以上,WAP收入占数据业务总体比例也上升至30%左右。

       然而,移动数据流量在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量收严重不匹配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数据业务占用无线资源的比例达到了40%左右,有的地区甚至超过了语音业务所占比例。

       再次,新兴的战略性数据业务用户数及收入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新兴业务还处于推广初期,用户基础还比较薄弱,尚未出现上千万级的用户群,且这些业务占增长业务的收入比例相对较低。

       战略型业务是根本

       目前,为解决以上问题并积极拉动数据、信息业务增长,运营商可从以下四点着手。

       第一,继续挖掘短信、彩铃等成熟业务的潜力。

在一些互联网普及率低的地区,保证短信量收的持续增长。

同时,力争稳定语音与短信资费,减缓短信量收下滑,并积极发展飞信、社区等移动互联网业务,以应对挑战。

       第二,加强数据流量经营,实现增量增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来几年内移动数据流量仍将出现爆炸式增长。

在资费方面,运营商要根据效益原则,对移动数据流量资费过低的不合理套餐进行清理;根据客户消费行为的变化,优化自有业务的流量费与信息费的打包模式,体现流量价值;提供区分忙闲时、区域的精细化资费套餐。

在业务方面,则要根据网络特点引导用户使用不同流量型业务,如鼓励2G用户更多使用手机进行网页浏览,针对3G客户重点推荐大流量业务;实施QoS差异化策略,确保对超高流量客户进行流量限制(或限速),在流量承载方面优先保证自有业务体验;选择性发展第三方业务,并实施差异化定制终端预装。

                              

第三,推动战略型业务发展,提升用户活跃度。

目前,运营商在对手机支付、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等战略型业务的目标用户选择及存量用户激活方面仍存在难题,用户活跃度普遍偏低。

例如,在业务发展初期,用户群市场的培养仍需一段时间,而且这些战略型业务也会受到其他行业的监管。

       第四,抓住机遇,大力拓展物联网。

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同“人与人通信”的业务之间的比例将达到30:

1。

目前,国内的运营商高度重视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以中国移动为例,截至2010年5月,其M2M用户已超过500万,且年均增长量达到60%以上。

       下一步,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仍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快步伐:

加快运营平台建设,构建面向物联网的综合运营能力;加快对低成本终端及资费体系的研究,探索适合物联网发展的资费体系;加快营销模式创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客户进行营销模式的简化,并开拓适合物联网业务规模发展的产品营销模式。

据Mobclix报告显示,2010年移动应用从广告行业到游戏行业影响了一系列的行业,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IDC分析认为,到2014年移动应用下载量将接近769亿次。

  Mobclix根据公司内部的研究和其他分析公司的研究报告,总结了移动领域,尤其是移动应用行业的众多变化,总结了这份年终报告。

  1.移动平台之争白热化

  2010年是智能手机平台战争的开端,强势的Android与Apple之争日趋白热化。

例如,Mobclix在Android上的移动广告交易增加了420%。

WindowPhone7的今年的推出明显尤其长远计划,随着移动平台的不断更新,诺基亚,黑莓以及Palm显然不想丢失阵地。

  2.移动广告智能化(即时竞拍广告的崛起)

  到2015年,至少50%的精准在线展示广告将会采用即时竞拍平台,明年10%-15%的广告预算会采用即时竞拍模式。

  即时竞拍广告是2010年一个重要的趋势。

2010年夏天,BusinessInSider表示即时竞拍广告异常火爆。

广告优化公司AdMeld2010年获得了一笔1500万美元的融资,AdSafe融资750万美元,Google以7000万美元收购了需求面平台InviteMedia。

AdMeld的CEOMichaelBarrett向BusinessInsider透露,通过即时竞拍平台平均能为其客户产生2至3倍的收益,有时会高达10倍。

他表示即时竞拍广告市场2010年约产值10亿美元。

  3.应用内置购买带动了新的商业模式

  一些开发商发现,销售应用程序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挣钱方式。

2010年10月,Flurry的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