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296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4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docx

《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docx

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2015年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应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避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

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这种原则被称为()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教育性

2.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撰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发表于()年。

A.1868

B.1897

C.1903

D.1921

3.1903年()撰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

A.华生

B.斯金纳

C.桑代克

D.杜威

4.教育心理学创建时间()。

A.1913年

B.1903年

C.1879年

D.1923年

5.学生因素主要从__________与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了教学。

6.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__________.

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与__________的作用。

8.教育心理学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通常有实验室实验法和__________实验法。

9.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__________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10.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八阶段学习过程,具体分为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__________.

11.教育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较早进行尝试并做出较大贡献的德国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

12.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教育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

1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

1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如何教的科学。

1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1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7.教育心理学。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四个: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四个研究原则易出选择题。

教育性原则:

是指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者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是四个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客观性原则:

就是对心理的研究必须按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必须实事求是。

发展性原则:

把心理现象看成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2.[答案]C

[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成为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此知识点经常会被考到,是必须记忆的知识点。

3.[答案]C

[解析]如上题解析。

4.[答案]B

[解析]如上题解析。

5.[答案]群体差异

6.[答案]课堂社会环境

7.[答案]控制

8.[答案]自然

9.[答案]学与教

10.[答案]反馈

11.[答案]赫尔巴特

12.[答案]桑代克

13.[答案]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4.[答案]错误。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15.[答案]错误。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16.[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17.[答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015年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第二章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小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经常使用相关的实物教具,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哪个时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

A.学前期

B.学龄期

C.青年期

D.成年早期

3.埃里克森认为下列哪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A.学前期

B.学龄期

C.青年期

D.成年早期

4.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阶段表现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5.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

这个时期称为()。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6.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处于()。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7.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卜2岁

B.3-4岁

C.5—6岁

D.7—8岁

8.皮亚杰把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的机制称为()。

A.泛化

B.顺应

C.同化

D.分化

9.多项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个体对世界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属于()。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图式

11.个体面对新的刺激时,利用已有知识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属于()。

A.顺应

B.图式

C.平衡

D.同化

12.能够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译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推理是处在()特点。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3.斯滕伯格认为喜欢制定规则并按照自己方式行事的学生属于()。

A.立法型学生

B.执法型学生

C.司法型学生

D.冲动型学生

14.思维具有了可逆性与守恒性是()阶段的特性。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16.人的心理发展阶段包括()。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E.青年早期

17.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跳跃性

E.差异性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仅限于感知运动,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

表现为儿童刚刚能区分主体与客体、智力已先于语言发生,到后期有了表象,获得了客体的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其思维特征是:

思维的单向性、思维的刻板性和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其特征是:

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失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等。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

思维特征是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

思维此时已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还经常使用实物教具,则是因为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概念,但是还需要具体实物的支持。

2.[答案]C

[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1)婴儿期(0一1.5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30):

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50岁):

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50岁以后):

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3.[答案]B

[解析]见上题。

4.[答案]B

[解析]见第一题答案。

5.[答案]A

[解析]关键期最早是由生态学家劳伦兹发现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的关键期。

6.[答案]B

[解析]见第一题答案。

7.[答案]B

[解析]本题答案有争议,教材上P23页曾提到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3岁;P22页也提到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高峰期为3~4岁,故本题暂选B.

8.[答案]C

[解析]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

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9.[答案]C

[解析]答案参照本章知识点表格一。

10.[答案]D

[解析]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

同化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自我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个体的认知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的。

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能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直到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ABCDE

17.[答案]ABCE

2015年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第三章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机械的发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机械的接受学习

2.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笼”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建立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识同化的过程

C.知识构建的过程

D.信息加工的过程

3.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做出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为()。

A.泛化

B.消退

C.获得

D.分化

4.建构主义理论强调()。

A.情境教学

B.接受学习

C.潜伏学习

D.机械学习

5.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

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A.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

D.获得

6.行为不是受行为的直接结果支配,而是受预期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支配,这是()的观点。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托尔曼

7.机体自发的反应因强化的伴随而使反应频率增加,属于()的观点。

A.经典性条件反应理论

B.认识学习理论

C.尝试错误理论

D.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8.取消某种影响,使机体先前的不愉快情绪体验降低,从而使机体的反应频率增加,属于()。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认知学习理论

C.尝试错误理论

D.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9.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这属于()的观点。

A.认知派

B.格式塔学派

C.联结派

D.行为主义学派

10.强化

11.学习

12.完形派理论认为学习本质是主体内部构造__________.

13.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诱发条件反应,这是__________.

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包括支架式教学、__________四个方面。

15.苛勒认为主体内部构造__________是学习的实质。

16.学习是个体凭借__________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改变。

17.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称为__________.

18.斯金纳把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__.

19.斯金纳认为:

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可能性的手段,都可以称为__________.

20.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______.

21.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性行为。

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22.只需采用惩罚就可消除一个人的不良行为。

23.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24.儿童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再要求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情,这是负强化。

25.为了促进学生把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26.简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7.简述联结主义学习的主要观点。

28.简述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29.简要说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30.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倾向、观点及应用。

31.根据奥苏伯尔的同化理论举例说明学习者如何利用旧知识吸收新知识。

3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布鲁纳的教学观。

33.阐述教学中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4.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略

2.[答案]A

[解析]桑代克的实验中,猫最初的盲目乱撞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通过这种尝试使错误而无效的动作逐渐被淘汰,正确而有效的动作被保留,实现了“迷笼”情境和正确反应之间的联结,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因此,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说,即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3.[答案]A

[解析]刺激的泛化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射。

4.[答案]A

[解析]建构主义认为:

世界是客观的,但是对事物的理解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

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的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产(建构)出新的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

支架式学习、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

5.[答案]C

[解析]略

6.[答案]D

[解析]托尔曼的观点认为:

行为不是受行为的直接结果支配,而是受预期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支配:

学习是期待的获得,不是习惯的形成。

7.[答案]D

[解析]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是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可以称为强化。

这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理论。

8.[答案]D

[解析]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是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可以称为强化,以上所述其实是负强化的概念,这都属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理论。

9.[答案]B

[解析]这是苛勒的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苛勒是格式塔学派最有名的代表。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种。

认知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10.[答案]强化是指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1.[答案]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2.[答案]完形

13.[答案]刺激泛化

14.[答案]情境性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5.[答案]完形

16.[答案]经验

17.[答案]刺激的分化

18.[答案]操作性行为

19.[答案]强化

20.[答案]准备律

21.[答案]正确。

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的结合效果会更好。

22.[答案]错误。

惩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适应性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会更有效。

23.[答案]错误。

因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会引起行为变化。

24.[答案]正确。

负强化就是个体在做成某种反应之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者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25.[答案]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6.[答案]

(1)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27.[答案]

(1)学习的实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28.[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9.[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30.[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31.[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32.[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33.[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34.[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015年天津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第四章

第四章学习动机

1.下面哪位心理学家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

A.马斯洛

B.韦纳

C.班杜拉

D.阿特金森

2.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C.需要层次论

D.强化理论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A.生理与安全

B.社交与尊严

C.求知和审美

D.自我实现学习

4.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的、()因素。

A.稳定、可控

B.不稳定、可控

C.稳定、不可控

D.不稳定、不可控

5.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斯金纳

C.班杜拉

D.韦纳

6.根据归因理论,属于外部、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是()。

A.疲劳

B.能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7.通常将行为成败的原因归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使个体的行为动机()。

A.强化

B.提高

C.形成

D.降低

8.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与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关系。

A.正“U”形

B.倒“U”形

C.线性

D.平行

9.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即()。

A.预期

B.强化

C.预测

D.分化

10.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稳定因素()。

A.努力

B.能力

C.运气

D.任务

11.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容易作业,要达到最佳效率,动机水平()。

A.较高

B.较低

C.适中

D.随意

12.成败归因理论,归因的三个维度有内外性归因、稳定性归因与__________.

13.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__________.

14.成就动机理论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

力求成功和__________.

15.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把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活动的主观判断称为__________.

16.将强化分为正强化、负强化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

17.班杜拉发现影响__________的因素有情绪和生理状态、言语劝说,对他人的观察和成败的经验。

18.奥苏伯尔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__________.

19.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和__________.

20.发现学习有利于刺激学生的__________,布鲁纳将此称为的“学习内部动机的原型”。

21.学习动机

22.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2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层次中的“尊重需要”属于缺失需要。

24.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25.简述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2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7.简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2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9.分析归因理论,并结合实际论述这一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30.结合实际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1.论述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的因素。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略

2.[答案]B

[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内容: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

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

过高或过低的动机水平对于顺利完成任务都是不利的。

应该根据任务难度设定恰当的动机水平。

3.[答案]D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

由低到高分别是: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4.[答案]B

[解析]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将归因因素分为三个维度和四个因素。

三个维度分别是:

内外部因素、稳定非稳定因素、可控非可控因素。

四个因素分别是:

能力、难度、努力、运气。

努力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5.[答案]C

[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自我效能”。

班杜拉认为: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活动。

6.[答案]D

[解析]疲劳(心境)属于内部、不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

能力(天资)属于内部、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

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

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

7.[答案]D

[解析]归因理论认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

将行为成败的原因归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时,例如归因于任务难度、运气等时,会使学生觉得事情发展不受自己控制,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不能改变最终结果,因此客观上降低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学生的行为动机。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控制性归因

13.[答案]自我强化

14.[答案]避免失败

15.[答案]自我效能感

16.[答案]斯金纳

17.[答案]自我效能感

18.[答案]附属内驱力

19.[答案]学习期待

20.[答案]好奇心

21.[答案]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2.[答案]错误。

因为学习动机只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还有许多主客观条件也会影响学习效果。

23.[答案]正确。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前四个都属于缺失需要。

第五个自我实现的需要才是生长需要。

24.[答案]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5.[答案]

(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

(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4)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

26.[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7.[答案]

(1)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

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

(2)归因和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

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

(3)他把人们对成败的原因按照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等维度进行的分类,具有很大的概括性。

(4)它对归因成就和行为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