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235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2.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2.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2)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通过熟读成诵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教学时,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两小孩注意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并能受到一些启发。

教材分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炼,却不失形象生动。

六年级下册第16课的《两小儿辩日》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它讲述了春秋时期,孔子游学途中,遇两个小孩为太阳离地球远近问题而争论,不能判断谁对谁错的故事。

全文7句话,第1句为起,为故事作铺垫,第2.3.4.5.句顺承而下,第6.7句急转而后合,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本文,可以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继续渗透文言文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能从课文中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参考注释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2.明白课文的寓意。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孔子的相关资料。

2.音乐及简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纵情吟诵明辩由。

1.读题解题

(1)教师导入:

同学们平时遇到问题都喜欢讨论一番,当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还有可能争论起来。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辩”有关,(教师板书:

辩)故事发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大圣人孔子游学途中遇到的一件事情。

现在就先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搜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吧。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孔子的资料。

教师课件介绍孔子生平简历。

(3)板书课题:

两小儿辩日。

学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2.初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师:

你觉得那一句比较难读?

学生提出难读的句子,其他学生试着诵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读好这一句的停顿,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

书不读熟不开讲,以读促悟。

这一部分教学我主要是以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为主,培养学生探索进取的精神。

二、走进课文识孩真

师:

同学们能够根据课文注音,把课文读通。

那么谁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回答。

(孔子遇到了两个小孩争论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

)师:

真不愧是六年级的大同学,古人的东西都能够读得懂!

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懂古文中的每一句话吧。

1.打开思维阀门。

课文中哪一句话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课件出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点名读,全班齐读,教师提示学生读出停顿,体会古文的韵味。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反复诵读。

配乐读,带学生走进情景。

(2)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阅读方法。

2.体验“辩日”过程

(1)两小儿辩论的焦点在什么地方?

理由各是什么?

课件出示: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教师指导朗读停顿: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学生反复熟读,根据课文注释理解句子。

译义: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而到了中午就离我们远。

而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地球远,而中午的时候近。

课件出示: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朗读停顿: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这两句话均为古文长句,但句子意思浅显,不必过多讲解,教师重点加强指导朗读,以至于达到熟读成诵,诵读至背的效果。

(2)引导学生感受:

从这两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两小儿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良好习惯,

(3)分角色朗读,读出争辩的感觉。

3.实事求是认孔子。

课件出示: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读出最后一句的停顿。

(孰/为汝/多知乎?

)根据注释,理解句意。

(大意为:

孔子不能裁决,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博学多才呢?

)提示这一句中“为”读音wèi,通“谓”,说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听听谁更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师注意指导,在诵读古文的时候,根据古代文字声调的归类,即:

平声、仄声,平声读长,仄声读短,才能把古文读好,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

语文以语为本,加强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这部分的教学我以学生的读为主,以读带讲,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感受文言文语言特点。

读中释词、析句,实现教学功能的综合化】

三、深化感悟,明寓意。

1.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交流意见。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太阳的大小、温度的不同感觉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

)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引导学生再次朗读两小儿的话。

2.你喜欢这两个小儿吗?

为什么?

(善于观察生活,说话有理有据。

3.如果你是孔子,你会怎么想?

你会用哪些话来回应两个小儿的嘲笑?

(配乐)学生回答之后,课件出示孔子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教师范读。

(以下为师生配合)

师:

两小儿问孔子:

“汝能否告知吾等,日何时距离地面近些?

”孔子曰:

非也,

生顺承而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曰…

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

孔子曰:

(课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二小儿辩日有理有据,吾不能决,吾弗若之矣。

汝二人足以为吾师。

师:

同学们,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智者也会有所不知。

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真不愧“圣人”的称号。

4.学生再次悟读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的创设,角色体验,拓展想象空间,带领学生进入文中的世界;师生合作参与教学活动,领略孔圣人的谦恭谨慎,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

四、课外延伸

1.你赞同哪一个小儿的观点,请你用科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

课后查一查相关资料吧。

2.推荐几篇文言文,《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设计意图:

课内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求实精神以及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辩     远、近

不能决   圣人风范

 

二、选择题

2.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

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

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

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

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

“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

”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

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要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

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

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

“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

”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

我便笑妈妈:

“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

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

我知道唯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

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

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

“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

“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

”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

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来,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

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

“呦!

我真的吃到了!

”我说:

“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

”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

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有删改)

1.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情。

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3.第③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赏析句子“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5.你如何理解第④段“妈妈”不愿意去外面的餐馆,也不那么爱吃新鲜的鱼肉和时令蔬菜?

说明说你的看法

6.小小的花边饺子里,凝聚了浓浓的母爱。

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用托物寄情的方式写一个类似的片段,来表现母爱(父爱)。

(不少于50字)

1.第一件事:

小时候妈妈借捏花边饺让“我”和弟弟吃肉馅饺子。

第二件事:

长大后“我”用类似的方法让妈妈吃糖馅饺子。

2.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3.承上启下。

4.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锅中饺子的形态,表现了场面的欢快、有趣。

5.①妈妈年纪大了,确实不愿意多走动,也不喜欢接受一些新鲜事物。

②更多的是妈妈为儿子着想,不愿意让儿子破费,体现了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6.略

 

3.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尤天晨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

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了针孔在那儿,可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朝夕相处:

(2)畅通无阻:

(3)行云流水:

(4)文思泉涌:

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3.这篇文章是按______顺序写的,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作者把母爱比作______,你把母爱比作______。

4.请从表达效果上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画线句。

5.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里的“美丽的梦”指什么?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6.“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认为儿子今后会怎样做?

1.

(1)从早到晚都生活在一起。

(2)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3)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4)思路像泉水一样涌出来,形容思路开阔敏捷。

2.自豪

3.事情发展穿针线春风

4.“不敢”“唯恐”“轻轻”这些词语从心理和动作上刻画了母亲怕打搅儿子工作而处处小心谨慎的心态,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一切为了儿子,对儿子充满无微不至的爱的母亲形象。

5.“美丽的梦”指母亲希望自己对儿子的爱能畅通无阻。

母亲“笑纹如花”写出了母亲在得到儿子对她的简单的爱的表示之后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情,而“缝合”一词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想要让她对儿子的爱畅通无阻的愿望在得到儿子的回应时终于得到满足。

6.和母亲交流感情等。

 

4.

日子里的诗意

鲍捷

①她的煎饼摊就摆在热闹的步行街口,简单的手推车上嵌着一个平底锅,锅边一盆和好的面粉,一盆碧绿金黄的韭菜鸡蛋馅。

每天,她专心致志做着煎饼,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人群,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就在面粉的搓揉拿捏中寂寂度过。

②那个深秋的黄昏,空气中刮着冷冷的风,我接儿子放学,等公交车时,被一阵阵浓郁的韭菜香吸引,忍不住停下脚步。

第一次仔细看她:

额上几道深深的皱纹,留下岁月的痕迹,脸和手都被冷风吹得通红,看上去四十多岁,没有一般小摊女人的邋遢(lātā)随意,大红冬袄外围着一条蓝色碎花围裙,朴素而洁净。

她正用双手飞快地搓揉翻拣,一个个圆乎乎、油汪汪、金灿灿的韭菜饼子在她的手下翻飞。

③瑟瑟秋风里,能有这样一个热乎乎的煎饼也是一种寻常日子里的幸福吧。

④等煎饼的间隙,我打量这个小摊,没什么特别。

在昏黄的街灯下,她及她的小摊都笼罩着一种淡淡的烟火的气息,一种浓浓的家的味道。

突然,我发现在小推车中间的档子上,放着一个红皮笔记本,式样已经过时,却是一种记录岁月的陈旧,有一种俗世里的美好。

看得出,主人一定很爱它,并日日抚摸它,翻阅它。

⑤我的目光停留在红皮笔记本上,久久没有移动。

她仿佛看出我的疑问,腼腆一笑说:

“没事时坐着晒晒太阳、翻翻杂志,遇见好的诗,忍不住抄下来。

呵呵,年轻时候喜欢文学。

”她的话让我愕然,想不到,这样一个卖煎饼的女人,被生活打磨得如此粗糙,却又如此细腻,竟如此执着地喜欢诗、喜欢文学,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和坚守?

⑥忽然间,很想看看她的红皮笔记本。

“可以吗?

⑦她用沾满面粉的手递过来。

“不好意思啊,只是觉得这些句子好,爱。

⑧爱,多么强大的理由!

⑨我想起电影《SWANN》中那个写诗的普通农妇,生前默默无闻后却令许多城里人惊讶喜爱。

她常穿着农家朴素的衣裙,站在风里,嘴唇紧闭,目光忧郁地望着远方。

她生活在粗壮丈夫的暴力之下,那个男人不懂得她的诗,更不懂得她的美。

她只能在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后,才悄悄地把自己沉浸在内心深处的世界里,把内心丰富的情感用美丽的句子表达。

她将希望与梦想写在破碎的纸片上,一片又一片,藏在皱皱的牛皮纸袋里,在日复一日的艰难生活中,她从来放弃自己的梦想和思想的飞翔。

⑩其实,做煎饼女人抄写的诗句有多美,意蕴有多深刻,真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与电影中的农妇一样,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

⑪此时,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

坐在暖和的车厢里,儿子依偎在我的怀中,他香甜地吃着煎饼,和我说着幼儿园的趣事。

车窗外,秋雨潇潇,夜色渐浓,华灯初上。

下班的人们裹着阵阵寒气上车,不一会儿,车厢里的阵阵温暖就将这寒气融化,人们说着笑着,牵挂着不远处亮着灯光的家。

⑫忽然觉得,心里满满的:

是晴空艳阳的暖,是春风拂面的柔,是姹紫嫣红的娇,是围坐火炉的热,是韭菜煎饼烙在锅里的香。

日子里的诗意,原来是这样好!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8期)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干净——()好像——()惊奇——()温暖——()

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粗糙”和“细腻”分别指什么?

这对反义词放在一个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⑨段中写电影《SWANN》的内容对表现做煎饼女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②段中写做煎饼女人朴素洁净的衣着与一般小摊女人不同,为下文写她对诗歌的热爱作了铺垫。

B.选文第②段中写了秋天的冷风,既表现出天气的寒冷,又衬托出做煎饼女人生活的辛苦。

C.选文第⑪段中写“我”因为坐在暖和的车厢里,所以才觉得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

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生活就会处处充满诗意。

6.结合选文说说“日子里的诗意”有什么含义。

1.洁净仿佛惊讶暖和

2.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人做煎饼时动作娴熟,表现了她勤劳能干。

3.“粗糙”指煎饼女人外表沧桑;“细腻”指她内心敏感。

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做煎饼女人的内心的美好,表达了“我”对她的欣赏。

14.电影《SWANN》写了一个普通农妇在艰难的生活中热爱诗歌,坚持写诗的事,用这位农妇的坚强、执着,衬托做煎饼女人对诗歌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5.C

6.“日子里的诗意”既指两个女人在或平凡或艰难的生活中所坚守的对诗的热爱,也指生活中所有能给人带来美好感受的事物,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5.

屋顶上的月光

①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家境十分贫寒,生活非常艰苦。

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②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场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

虽然来到了汉堡,音乐老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

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③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

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ái)饿地走到撒勒。

经过苦苦(请求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

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劳使他很快_______。

④少年渐渐不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提出了请求。

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_______地说:

“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

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

”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灰心死心)。

⑤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

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琅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上屋顶,在明亮(柔和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

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⑥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

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蜿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

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深为其悲。

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线渴望。

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不禁________。

他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

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锻造深造)。

⑦少年终于一偿夙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⑧有人曾经问他:

“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难的岁月?

”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⑨“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

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

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达到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词,打“√”。

2.结合短文语境,选出恰当的成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潸然泪下语重心长脱颖而出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囊中羞涩:

(2)欣喜若狂:

(3)如泣如诉: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是一个______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说说“屋顶上的月光”的真正含义。

6.第④自然段结尾说:

“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灰心死心)。

”此时的“他”想了些什么?

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出此时少年的心理活动。

1.哀求死心朗温柔婉深造

2.脱颖而出语重心长潸然泪下

3.

(1)口袋里没钱,让人感到难为情,比喻经济困难。

(2)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3)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4.排比巴赫演奏管风琴曲技艺的高超

5.“屋顶上的月光”其实就是心中的理想。

有了理想就能指引我们去克服各种困难,引领我们成功的彼岸。

6.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