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219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教育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区相关部门在组织学生“课后服务”的过程中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B.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关键是市场主体要能够承担维护农产品安全。

C.精准扶贫不但要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和技能上的指导。

D.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2.下面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地质灾害是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影响下构成的灾害。

旱情告急!

灾情告急!

炽热的骄阳舔舐着美丽红河的每一寸土地。

全国人民用爱心凝聚了一份救助的力量,红河儿女用坚强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长城。

危难彰显人格,患难最见真情。

抗旱救灾,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动、思考和希望……

A.“美丽”“坚固”都是形容词,“炽热的骄阳”“彰显人格”都是偏正短语。

B.“炽热的骄阳舔舐着美丽红河的每一寸土地”这个句中,“红河”作主语。

C.“全国人民用爱心凝聚了一份救助的力量,红河儿女用坚强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长城。

”句是递进复句

D.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

把“构成”改为“形成”。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朗润:

明亮滋润。

B.确凿:

确实。

C.狭隘:

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D.干涸:

不湿润,干掉了,凝固了。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ài)炫耀(xuàn)坍塌(tān)  拈轻怕重(zhān)

B.突兀(wù)怂恿(rǒnɡ)怅然(chànɡ)大相径庭(jìnɡ)

C.匍匐(fú)热忱(chén)温驯(xùn) 怪诞不经(dàn)

D.附和(hè)蜷伏(quán)嗔怪(zhēn) 神采奕奕(yì)

5.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抉择   丰功伟绩   风驰电掣

B.锤炼   闲情逸志   义愤填膺

C.履历   世外桃源   矫揉造作

D.婵娟   海市蜃楼   巧妙绝伦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莫言的《卖白菜》让我们读出了岁月的艰辛,鲁迅的《社戏》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沈从文的《端午日》让我们品出了传统佳节的味道。

B.语录体散文《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书中浸润着“教”与“学”的智慧,留给后人深深的启迪。

C.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唐朝的刘禹锡就写过一篇这样的文章《陋室铭》。

D.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面、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艺术样式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淑敏的《一厘米》都属于戏剧,且都是悲剧。

二、现代文阅读

《朱自清散文精选》

7.朱自清在《春》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8.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具有朴素典雅富于诗意的特点,请运用对《荷塘月色》语言特点分析的方法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本文语言特点。

①朴素:

②典雅:

A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B运用叠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廊·亭·桥

陈从周

①“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

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②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

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

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

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

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

③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

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④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

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

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⑤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

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⑥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

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

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⑦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

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

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

笠亭如盖,半枕山腰。

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⑧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

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⑨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

“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

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⑩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

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⑾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

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

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

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者至此,往往留步。

⑿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9.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0.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试简要说明。

11.第⑾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2.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请举一例并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消灭飓风,人能否胜天

尤溪

①狂风卷集着骤雨,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刮倒了大树、掀翻了屋顶,河水决了堤、良田变了海,飓风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徒留满目疮痍。

强飓风过境便是这般场景,那么肆虐,那么嚣张。

②而目前,飓风强度还有逐年增强的趋势,有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高水温是飓风生成的因素之一。

数据测试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表面温度升高。

全球范围内飓风的强度将会增强,风速将会增大,降水将会增多。

到21世纪末,飓风强度平均将比现在增强2%~11%,另外,在一定范围内,海水表面温度每增加1℃,飓风风速将增强3%~5%。

③飓风宛如暴君,我们有没有可能阻止这位暴君施暴呢?

其实,人们曾经尝试过多种手段来整治飓风。

④1947年,美国政府就尝试过消灭飓风。

派遣飞机飞到正在形成的飓风上空,向飓风中投入180千克的碎干冰,理论上干冰升华会使海水表面温度降低从而减小飓风风速。

当时的飞行员称,在投入干冰后,风暴确实发生了变化,虽然他们不能够确定是不是由干冰造成的。

然而投放干冰后的飓风却直接转向,原本正在远离美国大陆的飓风却在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州登陆了,造成了巨大损失,美国政府还因此遭受了当地居民的控诉。

这次失败为整治飓风蒙上了阴影。

⑤直到1963年,美国政府才再次进行尝试。

这次是在飓风的风眼墙投入足量碘化银。

投入碘化银的飓风风速确实减小了,但因为这个飓风本身就不够强,很难确定到底是碘化银促使风速减小还是飓风本身的变化结果。

以同样方式进行的最后一次尝试是在1969年,实验后风速降低了30%,这似乎证明了这种方式是有效的。

然而,实验耗费了巨资并且没能得到准确的结论,最后致力消灭飓风的项目宣告终止。

⑥既然外界的干预手段都会引起种种不良后果,那么是否可以让大海自己来完成任务呢?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搅动大海,让海面温度高的海水下沉,与深层的,冰冷的海水混合,降低海水表面温度,从源头直接遏制飓风的形成,这就是“索尔特水槽”的理念。

⑦“索尔特水槽”利用的是大海的波浪能,构造并不复杂。

每个水槽像一把放进海里的大口朝上的大喇叭。

这个喇叭由结实的塑料制成,朝上的一端,外圈直径10~100米不等。

外沿由一圈充气的旧汽车轮胎排列捆绑在一起,就像一个救生圈一样把这把大喇叭口托出水面,形成一个高出海平面1米之上的大圆环。

其下是大喇叭的管身,可伸至海平面下50~300米。

当海浪涌动,上层温度较高的海水越过大喇叭口外沿涌入圆环内,使环内海水高于海平面,这些海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压,这样,温度高的海水就会源源不断进入大喇叭口,顺着大喇叭的管身流向海洋深处,同时把热量也带入海洋深处,从而降低了海洋表面温度。

⑧“索尔特水槽”运用的全是大自然自身的力量,如波浪能、重力、并且构造简单,部署方便,主要组成部分是废弃轮胎,经济划算,也容易维修保养。

“索尔特水槽”在盐水池的实验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还有问题需要解决。

海洋表面有波浪,内部也同样有波浪,称为内波。

海洋内波蕴含的能量巨大,它有可能会冲击水槽,使水槽分崩离析。

所以,在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这项理念也许仍然只是理念。

⑨但是,消灭飓风是否真的有利于人类?

飓风毕竟是区域性现象,给海水降温也是局部操作。

抑制飓风的形成也许会使干旱地区的降水减少,或是影响全球气候的其他方面。

最重要的是,飓风与全球大气循环和水循环密切相关。

气象学家认为,飓风将赤道附近的大量能量带离赤道,如果将其扼杀,那么赤道附近会变得更热,而中纬度地区的气候将变得扑朔迷离。

而且,令人担心的是,被遇制的飓风所积蓄的能量总有一天会爆发,而到那时我们未必能够承受得住。

⑩要想既能减小飓风的影响又能不影响气候,我们就需要找寻微妙的平衡点,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但这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13.下列对消灭飓风可能使人类面临的威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降水减少   影响全球气候

B.保护人类   减少财物损失

C.赤道变热   中纬气候变化

D.积蓄能量   影响大气循环

14.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海水表面温度每增加1℃,飓风风速将增强3%~5%。

(列数字)

B.“索尔特水槽”运用的全是大自然自身的力量,如波浪能、重力,并且构造简单,部署方便。

(作诠释)

C.海洋表面有波浪,内部也同样有波浪,称为内波。

(下定义)

D.气象学家认为,飓风将赤道附近的大量能量带离赤道,如果将其扼杀,那么赤道附近会变得更热。

(引资料)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飓风强度还有逐年增强的趋势,有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B.干冰升华会使海水表面温度降低从而减小飓风风速。

C.“索尔特水槽”由结实的塑料制成。

朝上的一端,外圈直径10~100米不等。

D.飓风将赤道附近的大量能量带离赤道,扼杀飓风会使赤道附近会变得更热。

从一条村河的治理说起

戴星翼

①“人家尽枕河”是江南水乡的特征。

昔日,无论是春天轻拂水面的新柳和夏夜孩童戏水的喧闹,还是秋日萧瑟的苇花和冬晨流淌的轻雾,都让人无限怀念。

②众所周知,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村河普遍受到污染,而大城市周边更是如此。

近年,上海已将村级河道的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

政府为之投入很多,但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比如,政府花钱为某村治理河道黑臭问题,疏浚了河道,清理了垃圾,村民为之“拍手称快”。

但过了一段时间,水面上又漂浮起垃圾,水质又开始下降。

于是,村民再次要求“有关部门管一管”。

这样的循环并不少见。

③怎样才能破解这种循环?

对此我们首先需要找到污染的源头。

寻找这些村落的污染者并不困难,很大程度上就是村民自己。

如今,大城市周边农户的主要收入来自出租房屋。

不少人种上了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盖上三四层楼房,再分割成数十间租给外来人员。

丰厚的收入撩拨着人们的欲望,于是违章搭建如野草般蔓延。

笔者曾经看到一户人家,其住宅加上违章搭建房中居然住了300多人。

此外,农村乡镇企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后,厂房和农村工业用地的使用权落到了私人手里。

对于大大小小的老板们来说,与其惨淡经营原有的企业,还不如将厂房等出租。

于是这些厂房或被分割转包给更小的加工点,或改造后作为居住或办公用房。

在此过程中,违章搭建的诱惑是难以抵御的。

④大量低技术小企业和务工人员蚁聚村落,但这还不是终点。

住在这里的人是要消费的,于是集市、摊贩、餐饮店乃至网吧会不断涌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带来更多的人。

结果,一个户籍人口只有上千人的村,实际居住者也许达到上万人甚至数万人。

对于其中不少人来说,这里不是家园,而只是临时的栖身之所。

再加上排水设施和垃圾收集清运工作不完善,污水横流和垃圾乱堆就成了必然后果。

⑤村河污染的根源显然是村民,但治理责任却完全由“有关部门”担了下来。

我们很难将这种做法称为“治理”。

所谓“治理”,最重要的就是明晰相关各方责任和利益的边界,然后在有效的规则体系中,让所有利益相关方合力应对共同的挑战。

说得更直白一点,治理就是“谁家的孩子谁抱”。

治理环境,政府当然有责任,但作为污染者的村民有没有责任?

显然也是有的。

那么,“村民家的孩子”该谁来抱?

⑥长期以来,我们已经认识到“无限政府”的危害,但不客气地说,政府的手还是越伸越长。

至于百姓,当然会欢迎政府替他们承担原本应该是自己的责任。

最终,真正受到损害的是社会整体利益。

由此不仅会加重公共财政负担,影响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更重要的是,由于可以不负责任,还会让村民无法养成珍惜公共物品和爱护环境的习惯。

⑦由村河的案例可见,社区环境治理的关键,一方面是政府不要以为自己是千手观音,真的可以甘露普洒,解决世间一切难题,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的责任边界。

另一方面,要确定政府责任边界之外的责任由谁承担。

政府可以是帮助者、指导者,但不可以是包揽者。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村规民约纳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其必要性值得我们深思。

(节选自《科学画报》)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开头从令人怀念的江南水乡的特征谈起,与下文的环境污染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引发读者对本文所介绍的话题的深思,突出了文章的内容。

B.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村河污染的根源在于村民只顾个人利益,缺乏珍惜公共物品和爱护环境的习惯。

C.文章以典型的案例,很有说服力地阐明了社区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既要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承担的职责,又要明确政府责任边界之外的责任的承担者。

D.本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先从循环污染的现象谈起,接着深入分析污染的根源,进而剖析“无限政府”的危害,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7.下列关于“无限政府”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无限政府”即想方设法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政府,所以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B.“无限政府”承担了很多原本应该由老百姓承担的责任,其实是类似于包揽者。

C.“无限政府”虽然对部分群众有利,但会加重公共财政负担,影响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D.“无限政府”会让村民由于无需承担责任而无法养成珍惜公共物品和爱护环境的习惯。

18.根据文意,谈谈政府应该怎样治理社区环境遭到居民们反复污染这类问题。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9.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0.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恐前后受其敌()   

(2)屠自后断其股()

21.翻译下面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句子默写

23.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5)《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

”不管身处朝廷还是远离君王,他们都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6)________?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则素湍绿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嗽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2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_____

②沿溯阻绝_____

③属引凄异_____

④哀转久绝_____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6.写三峡的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为什么把夏水放在首位?

27.文章结尾处写“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有什么作用?

六、语言表达

28.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①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修辞:

___________;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修辞:

___________;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修辞:

___________;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修辞:

___________;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名著阅读

29.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次日早晨,武松在厅上告禀,催逼知县拿人。

谁想这官人贪图贿赂,回出骨殖并银子来,说道:

“武松,你休听外人挑拨你和西门庆做对头。

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

圣人云: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

背后之言,岂能全信?

’不可一时造次。

”狱吏便道:

“都头,但凡人命之事,须要尸、伤、病、物、踪,五件俱全,方可推问得。

见知县这么说,武松回去后做了什么事,然后再去自首?

请简述。

八、作文

30.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可用“×××”代替)。

九、其他

3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案犊之劳形(_____)             ②亭亭净植(_____)

③盖简桃核修侠者为之(____)       ④不独子其子(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4、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内阅读

1、

六、语言表达

1、

七、名著阅读

1、

八、作文

1、

九、其他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