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163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docx

《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docx

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

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三门县委关于制定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县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三门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五年。

五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台州市委建设“三个台州”、实施“四大战略”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加快三港三城建设、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推动县域向区域发展跨越”战略谋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全县科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经济实力再上台阶。

经济呈现出“提质、提速并进”的发展格局,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06.54亿元,年均增长高达13.8%;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关口,达到3400美元左右,进入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财政总收入达到13.6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7%和24%。

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位居台州各县(市、区)首位。

五年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57亿元,年均增长16.9%。

2、产业转型呈现亮点。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5年的20.8:

38.8:

40.4调整为15.1:

46.1:

38.8。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实现规模上工业总产值155亿元,年均增长27.8%;机电、橡胶、工艺品等产业较快增长;三门核电一期工程顺利推进;造船业生产能力快速形成规模。

以蛇蟠岛开发为重点的滨海旅游业加快发展;三门青蟹、沿赤黄秋葵、沈园西瓜等农业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农(渔)家乐发展势头良好。

建筑业产业突破50亿元。

3、区域开发渐显成效。

“三城”建设全面加快。

滨海新城开发全面提速,13.5平方公里启动区的路网全面成型,市政配套逐步完善。

华东电力城建设稳步推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沿海工业城一期区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二期框架逐步拉开。

“三港”开发实质启动。

海游港北岸整治工程进展顺利,海游港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有序展开,健跳港区龙山作业区开发利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三港三城”建设的扎实推进,为我县加快崛起打下了良好基础。

4、设施网络加快完善。

甬台温高速铁路(三门段)建成通车,74省道海健段改建顺利完成,水岙门大桥、健跳5000吨级码头等交通工程,晏站涂围垦工程、沿海供水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等水利工程,220KV悬渚变、110KV沿赤变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十一五”期间共完成重大项目41个、投资167.6亿元,项目数居全市前列,投资额度、形象进度均创历史新高,供水、供电、环保、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5、生态环保成绩斐然。

生态县建设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县规模上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节能减排指标均完成预定目标。

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

6、统筹发展实现跨越。

城市化率达到52.0%,比2005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三农”工作持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强塘固房”、土地流转等成效明显;城乡居民收入较快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52元,年均增长分别达12.3%和12.8%;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拓宽。

表1三门县“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05年

实绩

2010年规划

2010年实绩

完成

情况

绝对值

年均增长(%)

绝对值

年均增长(%)

1、生产总值

亿元

48.5

120

17.0

106.54

13.8

没有完成

2、三次产业比重:

20.8:

38.8:

40.4

10:

57:

33

/

15.1:

46.1:

38.8

/

没有完成

3、人均生产总值

11890

28200

16.0

22779

12.8

没有完成

4、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

49.5

75.0

上升5个百分点

71

上升4.3个百分点

没有完成

5、农业总产值

亿元

21.0

25.0

3.5

31.2

8.1

超额完成

6、工业总产值

亿元

106.7

300

23.0

230

18.0

没有完成

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8.3

五年累计300

/

五年累计424

/

超额完成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7.2

32

13.0

37.57

16.9

超额完成

9、财政总收入:

亿元

5.3

13

19.5

13.67

20.7

完成

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7

6.8

20.0

8.07

24

超额完成

10、自营出口总额

亿美元

1.2

3

20.0

4.85

31.1

超额完成

11、实际引进外资

万美元

421

五年累计5000

/

五年累计5316

/

超额完成

12、R&D经费占GDP比重

%

0.4

0.6

上升0.04个百分点

0.8

上升0.08个百分点

超额完成

13、城市化水平

%

39.9

55

上升3.0个百分点

52.0

上升2.4个百分点

没有完成

14、基尼系数

≤0.39

≤0.36

/

0.35

/

完成

15、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

万人

0.6

五年累计4

/

五年累计1.77

/

没有完成

16、城镇登记失业率

%

≤4.3

≤4.5

/

4.5

/

完成

1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26

30

上升0.8个百分点

41.2

上升3.0个百分点

超额完成

18、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

5.4

≥10

13.4

上升1.6个百分点

超额完成

19、社会保险覆盖率

%

48.7

60

上升2.26个百分点

53.5

上升0.96个百分点

没有完成

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68

80

上升2.4个百分点

90

上升4.4个百分点

超额完成

21、城乡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

≤50.6

≤40

/

37.5

/

完成

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12368

20000

10.0

22125

12.3

超额完成

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人

4846

7800

10.0

8852

12.8

超额完成

24、婴儿死亡率

≤10

≤10

/

8

/

完成

25、人口自然增长率

≤9.5

≤9

/

7.5

/

完成

26、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率

%

≥90

≥90

/

91.7

/

完成

27、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

<100

<100

100

/

完成

28、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5.5

≥8

/

8.5

/

超额完成

29、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0

≥60

/

66.0

/

超额完成

30、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

%

31.0

≥80

/

84.0

/

超额完成

3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50

/

52.4

/

超额完成

32、万元工业总产值用电量

千瓦时

203

175

/

175

/

完成

注:

(1)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二)发展背景

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十二五”时期,我县发展将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已步入“后危机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以低碳经济、绿色产业、绿色能源为主导的“绿色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县发展面临全球经济加速转型的有利环境;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进入相对低速增长期,气候、能源、粮食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从国内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十二五”发展主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将加快推进,随着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的实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国家部署新一轮沿海发展战略布局,浙江省被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台州市深入实施以主攻沿海为核心的“四大战略”,为我县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全面加快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提供了难得机遇。

从三门看,我县处于从人均GDP3000美元向6000美元跨越的时期,经济发展将步入加速成长阶段,发展的稳定性将明显增强,随着“十一五”期间的高强度投入,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吸纳要素能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承载力进一步提高,为加快三门全力突围、后发赶超提供了有利契机。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长期积累、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矛盾。

如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式亟需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文化、教育等软实力仍需加强;民生问题日渐凸显,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繁重等。

我们必须正确判断并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实现三门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台州市委“四大战略”,深入实施“全面加快三港三城建设、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推动县域向区域发展跨越”战略谋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在沿海开发、产业升级、城乡统筹、生态文明、民生普惠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绿色能源基地、浙江省海洋经济重要节点和三门湾宜业宜居滨海城市,力争“十二五”末达到台州中等发展水平,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发展必须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主攻沿海开发。

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港海资源优势,大力度推进沿海开发,是实现三门新一轮发展的希望所在。

要以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引领三门大开发,以建设三大平台承载三门大发展,以发展大产业来激发活力,以完善大配套来强化支撑,形成主攻沿海、全线联动、多极突破的发展新格局。

——加快转型升级。

坚持以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来推进转型升级,是增强三门发展后劲的长远之策。

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发展,全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城乡融合互动,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建设现代化滨海宜业宜居城市。

——着力推进城乡统筹。

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城乡统筹协调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以大交通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的网络化、现代化水平。

——建设生态文明。

以生态县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积极建设“山海秀丽、宜业宜居”的生态三门,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三门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促进民生普惠。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县人民。

(二)发展定位

1、长三角地区绿色能源基地。

加速推进三门核电工程,积极实施浙能台州电厂牛山涂火电项目,探索开发沿海风电、潮汐能等新能源,做好三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前期工作,延伸发展电力关联产业,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多电型、环保清洁的绿色能源基地。

2、浙江省海洋经济重要节点。

发挥我县地处长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之间连接点的区位优势,依托港口、滩涂、岸线等优势资源,注重保护和开发并举,全面推进沿海开发,建设海洋经济强县,与象山、宁海共同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推动县域向区域发展跨越,打造成为全省海洋经济重要支点。

3、三门湾宜业宜居滨海城市。

对接宁波都市圈和台州城市群建设,体现绿色、宜居、惠民的城市发展理念,科学谋划空间布局,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增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三门湾宜业宜居滨海城市。

(三)奋斗目标

综合考虑我县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十二五”时期我县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科学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1、发展速度保持前列,富民强县跃上新台阶。

全县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力争翻一番,增速居台州市前列,攀上历史发展新高位,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台州各县(市、区)中等水平。

2、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橡胶、机电、工艺品等传统块状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海洋经济、清洁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5%。

3、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乡建设呈现新格局。

高起点、高品位推进城市建设,中心城区各项功能不断优化,首位度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新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达到60%左右。

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4、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绿色发展达到新水平。

生态县建设深入推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快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达到考核要求,土地、水资源、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市前列,生态文明理念得到广泛普及。

5、改善民生步伐加快,社会建设得到新发展。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就业、社保、住房等为重点的社会民生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2.5%以上,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表2三门县“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指标表

类别

指标名称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属性

结构优化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06.54

210

12.0

预期性

2、人均生产总值(元)

24914

49000

11.5

预期性

3、自营出口总额(亿美元)

4.85

10.0

16.0

预期性

4、城市化率(%)

52

60

年增1.6个百分点

预期性

5、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42

35

预期性

6、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8.1

19.0

18.5

预期性

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亿元)

400.0

750.0

预期性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7.6

76.0

15.0

预期性

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含核电)(亿元)

155

320

15.0

预期性

创新发展

1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0.8

1.5

预期性

11、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比重(%)

19.4

21.0

约束性

12、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2.1

13.2

预期性

1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41.2

42.8

预期性

14、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0.3

0.5

预期性

资源和环境

15、耕地保有量(万亩)

30.26

完成下

达任务

约束性

1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0.63

完成下

达任务

约束性

1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完成下

达任务

约束性

1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完成下

达任务

预期性

19、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吨/万元)

完成下

达任务

约束性

20、主要污染物排放(万吨)

完成下

达任务

约束性

21、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180

完成下

达任务

约束性

民生保障和社会公平

22、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人)

4436

[23000]

约束性

23、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4.3

预期性

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2125

38000

11.5

预期性

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8852

16000

12.5

预期性

26、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套)

160

完成下

达任务

约束性

27、人口自然增长率(‰)

7.5

8.5

约束性

28、职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8.3

27.0

约束性

29、城镇职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5.5

11.0

约束性

30、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32

完成下

达任务

约束性

注:

(1)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2010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3)主要污染物排放包括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

三、优化空间布局,打造陆海联动发展大平台

优化县域空间总体开发格局,注重城镇、产业、人口和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按照“创新引领、海陆联动、集聚集约”的思路,着力构筑三个战略性发展大平台,将之作为拓展我县产业和城市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

积极推进84.4平方公里的三大发展平台启动区建设(见专栏1),加快发展大产业、承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成为我县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加速崛起的核心区、宜业宜居的和谐区。

(一)明确主体功能分区

实施主体功能分区战略,是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客观需要,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切实发挥主体功能区划在我县区域空间开发中的总控性作用,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推进形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促进我县产业、人口和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构建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的空间开发格局。

优化开发区。

老城区、高枧和珠岙集镇等区域,开发历史长、强度高、人口密度大,资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大湖塘新区、工业园区、县城西区等区块,由于产业布局不尽合理,资源环境问题也开始显现。

这些区域要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通过腾笼换鸟、“退二进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人口的综合承载能力,继续发挥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

重点开发区。

滨海新城首期启动区块和游艇社区、健跳临港型工业区块、沿海工业城区块(含泗淋洞港小区)及浬浦牛山涂区块为重点的沿海地区,是支撑我县未来产业开发和城市拓展的重点地区。

要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动,以大平台建设为载体,以大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大配套建设为支撑,推进高水平的集聚集约开发,成为我县主攻沿海的主战场、转型升级的主平台、城市拓展的主导区。

限制开发区域。

高枧和珠岙南部、亭旁东北部、六敖南部、蛇蟠全部、健跳西南部、浬浦西北和东北各一部、花桥全部、小雄部分,以及田湾岛、五子岛等海岛、是我县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业发展区,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

对中西部山地丘陵和东部海岛等生态功能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

对农业发展区,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

禁止开发区域。

高枧和珠岙北部、沙柳西北部、亭旁东南部、横渡全部,是我县主要的水源保护区和风景名胜所在区,要在对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区域进行全面清查的基础上,实行“严格保护、严禁开发、严抓管理”的空间管制原则,严格禁止一切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活动。

(二)建设新兴产业扶优平台

以沿海工业城、泗淋洞港工业集聚区、金洋涂围垦区为重点,建设“哑铃形”经济发展板块。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重点发展汽摩配、洁模具、船舶及配件、节能环保、机械电子等主导产业,完善现代物流、技术研发、中介服务等生产服务功能,打造新兴产业示范区、山海协作示范区。

(三)建设传统产业提升平台

以三门工业园区、高枧—珠岙特色工业长廊、县城西区、亭旁铁路物流基地为重点,规划建设“三角形”经济发展板块。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整合各工业区块,推进三门工业园区扩容升级。

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橡胶、机电、工艺品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集生产、研发、商贸、信息于一体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四)建设海洋产业发展平台

以滨海新城、华东电力城为重点,建设“半月形”经济发展板块。

围绕海洋资源开发,积极发展电力能源、临港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围绕城市功能拓展,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围绕生态休闲功能培育,鼓励发展滨海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形成产业、城市、港口“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宜居新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专栏1三大发展平台基本情况

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分区名称

规划控制区

规划启动区面积

“十二五”开发建设区面积

重点区块

海洋产业

发展平台

包括滨海新城、沿海工业城、华东电力城,以及海游、健跳、六敖、沿赤、浬浦、泗淋、小雄、沙柳、亭旁、珠岙、高枧等乡镇,规划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44

17.7

滨海新城启动区块、六敖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启动区块、蛇蟠旅游岛、健跳临港型工业园区块、围垦洋市涂、牛山涂、龙山涂等

新兴产业

扶优平台

28.4

10.7

沿海工业城区块、夹礁塘船舶区块、七干涂、金洋涂区块、泗淋工业小区等

传统产业

提升平台

12

原有工业用地改造提升为重点,适度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县工业园区、县城西区、高枧—珠岙特色工业长廊、三门铁路物流集散中心、三门县橡胶城等

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产业间结构调整和产业内结构升级并重,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强化大服务,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具有三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