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148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

《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

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自治区级第二批骨干教师小学学科结题报告

2003年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引进新型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

—青铜峡市直属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实施的研究

 

 

课题类型:

教育厅青年课题

课题批准号:

NJKQ030—11

课题负责人:

张淑萍

课题单位:

青铜峡市教学研究室课题组

结题时间:

2007年6月

第一部分:

目录

一.总论

(一)研究概述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研究方法

1.课题的组织

1).课题组组长

2).主要研究人员

2.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课题研究对象

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实验方法

②.实验的目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内容和周期

(一).课题研究内容

(二).课题研究步骤

1.本课题研究周期3年,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2.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

2).研究阶段

3).结题阶段

(三).实验研究的主要过程

1).课题研究过程

2).研究准备

3).实施策略。

①.实施原则

②.活动方式

③.上好启动课

④.活动模式探索

⑤.学生活动回顾

(四)成果展示

(五).实验的效果。

(六).成果与结论

(七).问题与反思

三、参考文献

四、附录  

附件1:

课题实施开题报告

附件2:

课题实施计划

附件3:

课题实施分析报告

附件4:

课题研究中期学生、家长调查问卷.

附件5:

课题研究案例3份

附件6:

子课题结题报告1份

附件7:

阶段性总结1份

附件8:

课题研究活动设计方案3份

 

引进新型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

———青铜峡市直属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实施的研究

结题报告

(执笔:

张淑萍)

一、研究概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

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如调查、访问、参观等方法),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越来越被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所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实验稿)》指出要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领导,做好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管理工作。

课程资源开发,对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从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来看,课程的本土化设计和结合本地实际设计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

但是,从我们青铜峡市的实际来看,目前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领域青铜峡市还没有一套依托市情、结合本土、符合青铜峡市、服务青铜峡市的系列教学资源,所以开发具有青铜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显得很有必要。

基于青铜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际情况,针对青铜峡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于2003年9月积极申报并确立“《引进新型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副标题:

青铜峡市直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研究”。

课题组组织校内教师和优秀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校长等专业人员,根据多年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在青铜峡市确定3个学校为基地学校。

并设计调查问卷,在全市范围内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基本现状,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基本现状;影响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因等三个方面进行前期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起草小学综合活动教学、学习资源包的总体框架,确定总体思想和编写思路。

课题研究方法以基线调查、行动研究为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采用基地学校实际调研、问卷调查、文献研究与访谈等多种形式,同时实行开展活动与研究相结合、综合研究与单项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模式。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是研究青铜峡市小学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基本现状,了解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基本现状;研究影响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提高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研究影响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因。

通过对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分析其因素和成因,并结合青铜峡市市情,为我直属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及管理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二是通过系列研究,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指南”——教学、学习资源包。

其基本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研究性学习将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基本学习内容,贯穿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指南”——教学、学习资源包的始终。

根据实情,具体内容将涉及8个方面,即善待自己、关注他人、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劳动技术、社会生活、珍惜环境、职业了解。

各主体的确定将依据以上8个方面,结合本地实情酌情选择。

课题研究预计突破的难题:

一是如何贯穿研究性学习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指南”——教学、学习资源包的始终。

如纲要中指出: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使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

让学生在探究生活中融入生活、热爱生活。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是结合我国教育评价的实际,力争在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评价的内容、评价工具和评价管理等领域有所突破,以图打破以分数为唯一内容的评价模式,达到以评价促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

其要旨是:

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以及“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三是结合本地实情,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指南”——教学、学习资源包能够充分体现青铜峡特色。

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方受区域文化特征、经济发展、地域环境、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制约,其发展都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在学习内容的选定、实践探究的开展等方面,都必将强调课程的区域性,努力开发区域性课程资源,促进地方区域性发展的变革。

课题研究计划在三年多时间内完成。

具体分为研究准备(确定研究框架、撰写实施方案初稿、开题论证)、实施阶段、结题阶段(实验完善)三个阶段。

课题研究旨在为青铜峡市一线教师和学生探究和提供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便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

从2003年9月开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课改突破口进行了实验和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大家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性。

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积极做好了准备。

加上从2003年秋开始全面实施新课改,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品牌,赶上甚至超过教育发达地区或学校,课改是势在必行。

在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小学。

目前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改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是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操作模式,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小学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第三,近年来,高中段的研究性学习蓬勃开展,已经有了一批成果,出了不少书,但是,以小学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储备,根本无法搬用研究性学习的经验。

因此,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只能从同类型学校的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借鉴。

所以,不管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非常有必要化力气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认为真正有效地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20世纪末,人们提出了新儿童发展阶段说,促使综合知识教学,全面智能开发与自我人格完善三方面的一体化综合性学习作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纳入到基础教育结构中来。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动和构建之中,认知构建就是在外在刺激和学习者个体特征相结合的情况下进行渐进和累积的自我建构的过程。

3、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

1)、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2)、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3)、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4)、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4、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进行《零点项目》实验中提出的,他提出人的智能,至少有八种:

(1)语言智能,

(2)音乐能力,(3)数量逻辑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人际交往智能,(6)自我认识智能,(7)自然主义智能,(8)空间智能。

借鉴这一理论目的于我们重新认识儿童,改变传统教育观,因为多元智能能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又能为每个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指导。

5、杜威.布鲁纳的教学理论:

杜威指责传统的学校是"静听的学校"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猛烈的批判,他认为,儿童生来具有四种本能和天性:

经验的本能、探究的本能、语言社交的本能、艺术的本能,所以特别强调儿童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出假设进行探究,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通过活动体验获得认识和结论。

布鲁纳认为教学不应该只是讲或听,更应该通过亲身的活动去感受、发现和升华。

因此,他们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自验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

6、创造学理论基础。

创造学认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根本途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造基于感悟,感悟基于体验与探究,而探究过程则能培养人的创造力,是一个创设可能和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原则得以开发。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研究方法

(一)课题的组织

课题负责人:

张淑萍

主要研究人员:

袁淑英王学忠马金环 周容香  刘学红 施艳玲 

王丽维秦烨  赵志新  刘凯璐  陆涛  纪海宁

(二)、课题研究对象与课题研究主要方法

(一)、课题研究对象

根据对测试对象的选择,我们选择同一地区,具有城乡差异特点的不同学校作为实验基地,便于在研究过程中能灵活运用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实验前将通过对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帮助其转变观念,提高教育水平;通过家长会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方法和途径,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信任,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研究策略。

研究对象为2004年秋季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人员和实验基地学校参与实验的3至6年级部分学生。

(二)课题实验基地

实验基地学校:

青铜峡市汉坝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1999年新建学校、生源来源于学校周边的农村学生和少部分城市学生)

(三)、课题实验的具体做法。

1、实验的方法。

1)、调查问卷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教师、家长在当前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的情况、认识、态度、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展开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对调查的事实进行分析、推理、确定事物的一定关系或事实的来龙去脉。

调查的形式有①座谈会②访问③调查表④问卷等。

2)、文献研究法:

深入钻研新课程理论,积极寻找针对性的理论依据,明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思路,制订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3)、行动研究法:

认真按照制订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研究、反思、调整,再研究,再调整,以实现研究目标,取得明显效果。

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的指导,探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4)、科学观察法:

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科学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对周围存在的事物的现象和过程有目的的感性认识活动。

观察研究的方法有①持续记录法②行为核对记录法③等级评定记录法。

5)、经验总结法:

总结课题的研究经验,不断验证,修正提高,形成成果。

2、实验的目的意义

1)有关概念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

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

其操作意义是:

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应用到学科教学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学科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2)、研究目标。

①探索出一套切合本市小学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途径与策略、操作模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

②通过研究,促使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得到发展,凸现个性,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③激发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现有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运用能力,提高教师对学生正确评价和有效引导的能力。

④促使我市学校新课程的探索再上一台阶,全面提升我市小学的办学内涵。

3)研究内容

根据以上研究目标特制定以下研究的内容。

1研究青铜峡市实验基地学校参与实验的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基本现状。

如学生发展情况、基本特点、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强弱等;教师教学的基本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的策略建议。

②研究影响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提高的内外部因素。

③研究影响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的策略。

④探索利于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特征"的研究。

⑤探索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

根据以上研究内容,又将本课题分解为以下四个子课题。

1开展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调查分析的研究

②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的研究

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如何定位的研究

④探索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和周期。

(一)本课题研究周期3年,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实施周期为半年

1、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培训,理论学习,健全课题组组织机构,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时间:

2004年5月--2004年10月

活动步骤:

(1)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2)成立实验领导小组、指导小组,确定实验单位,实验教师。

(3)确定子课题,组织开题会。

(4)对实验基地学校参与研究的教师、学生进行前期现状调查。

(5)对参与研究和实验的课题组成员及教师进行培训。

目标:

转变观念,学习了解有关实践活动课程及研究策略的理论知识和有效途径。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实施周期为二年,活动分为四步进行。

时间:

2004年11月--2006年12月

1、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发放前期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确立主题进行培训(培训人:

张淑萍)

2、开展调查研究,组建实验班级(市汉坝、二小、三小3---6年级开始实验的部分学生)

3、根据调查报告和实验目的,组织各实验班调整课时计划,全面开展活动,实施实验方案,定期小结,不断积累资料,建立资料档案。

4、撰写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期现状分析报告。

(施艳玲、丁琦、马金环)

5、开展研讨(6次),说课、评课(3次)交流等活动

6、观摩活动(2次),观看电教片(2次)

7、发放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现状中期调查问卷。

(学生问卷、家长问卷)

8、阶段性总结(马金环刘学红丁琦)

活动步骤:

第一步:

2004年11月--2005年3月

(1)对实验基地学校2004年秋季入学的四至五年级学生进行前期现状调查问卷分析。

(2004年11月份)

(2)对教师就如何提出问题的策略、如何确立选题方向、如何确定主题,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怎样指导进行培训。

(2004年12月)

(3)撰写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张淑萍、施艳玲、马金环)

目标:

完成子课题1——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研究。

第二步:

2005年4月--2005年9月

(1)教师指导参与实验的学生确立合作对象,成立合作小组。

(2)教师对学生如何进行信息搜索、确立主题、设计课题方案、记录与自我监控的策略方式进行指导。

(3)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运用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自主性和生成性原则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目标:

完成子课题2——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方式的研究。

第三步:

2005年10月—2006年6月

(1)总结课题研究的实验经验,完成阶段性成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方式研究中期分析报告》

(2)根据研究情况调整计划深入研究,扩大课题研究范围。

(3)完善教师的指导策略和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目标:

完成子课题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角色如何定位的研究。

第四步:

2006年7月--2007年1月

(1)探索如何在综合实践的活动中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研究策略。

(2)教师撰写实验阶段性、行程性反思及阶段性总结。

(基地学校参与试验的教师)

(3)召开成果展示会,现场交流观摩会。

讨论交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存在的原因。

(4)整理总结前期实验中的优秀案例,评选优秀论文。

完成阶段性成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成果汇编》(课题组全体成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实施周期为半年

时间:

2007年2月—2007年6月

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

张淑萍)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做好成果结集工作。

(课题组全体成员)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充分准备。

(课题组全体成员)

活动步骤: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观摩活动。

(2)整理研究相关资料,编写优秀论文集和研究个案专辑。

(3)各实验基地学校写专题实验科研报告,课题组成员分工完成阶段经验总结。

(4)撰写结题报告,请专家评审验收。

目标:

形成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策略体系,为大面积推广创造条件。

完成最终成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实施的研究终结报告》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的主要过程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准备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管理,提高认识、强化教师素质。

针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课题组老师充分认识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条件,找准切入点,充分挖掘本地课程资源是开展的基础,制订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实施计划(附件)是实施的保证。

因此,我们多次商讨,边实验边改进,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准备。

1、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教师,提高认识。

确立实验基地为实验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保障。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主体。

由于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又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

所以,我们在课题实施之前首先做好师资培训工作:

2004年6月为了使课题顺利开题,请三所实验基地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校园建设基本情况初步制定符合本校校情的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并召开实验教师座谈会,学生、家长访谈会。

下发有关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资料和网上资源网址,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基本理念、内涵。

对课题组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讲座,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初步的认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有个初步的了解,对课程有个比较完整的理解;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试验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基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丰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感性体验;对涉及学科教师进行一般的教科研方法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采取教师自愿报名与学校指定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学生课题指导教师队伍。

并在2004年10月开题时聘请了宁夏教科所所长田继忠,就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如何完善课题方案?

如何有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在实验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确立小专题研究等方面做了培训,使实验教师在理论层面上提高了认识,强化了自身素质。

2、课程管理要务实。

针对某些教师思想上轻视活动课程重视学科课程和行动上活动课程教学学科化的不良倾向,抓目标管理,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常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职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估条例等,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章可循。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看作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的重要工作内容,吸引学校的骨干教师参与,并有行政保证。

可以建立全校性的课题,同时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确认课程开设的价值并进行预测,定期进行课程教学方案的评价,对课程进行诊断。

3、成立课程实验组织机构

经过前期长达五个月的摸索,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实验研究的有效开展,与学校整体工作和谐推进,我们发现,学校必须成立专门的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组织与管理机构。

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审定工作计划,协调课程改革的外部环境。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由分管领导、教务主任以及教学骨干组成,根据各类活动课程的需要进行研究探讨,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负责研究和协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

以子课题指导教师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小组”;以学校周边社区热心教育的老教师、老干部为“社区专家指导小组”。

2004年3月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