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古代的思想 岳麓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7956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9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古代的思想 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古代的思想 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古代的思想 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古代的思想 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古代的思想 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古代的思想 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古代的思想 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古代的思想 岳麓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古代的思想 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中国古代的思想岳麓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中国古代的思想岳麓版

一、考纲与课标

考纲: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二、复习方法

1、本专题要求考生明确一条主线和五个发展阶段,一条主线是指儒家思想从产生到发展的演变过程。

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汉朝、宋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发展。

2、本专题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它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为我们当代社会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所以,考生要多分析传统文化对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对世界21世纪新文化的构建的影响,例如,孔子文化年等活动。

三、知识要点

一、儒家思想

(一)春秋:

形成(孔子)

1、政治思想: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德治);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

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六艺)。

3、历史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他撰写的鲁国史书《春秋》与其他五部书《诗》《书》《礼》《乐》《易》并称“六经”,成为儒学的基本文献,而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二)战国:

发展(孟子荀子)

1、孟子

(1)思想内容: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

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2、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但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

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学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秦:

低潮(焚书坑儒)

1、背景:

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文化也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而死气沉沉,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引起统治者不满。

→目的:

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止思想文化的泛滥。

2、过程:

(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讨论

(2)三类书不在焚毁之列:

《秦记》;博士官管理之书;实用之书(医药、卜筮、种树等)。

3、评价:

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被称为“灭学之祸”;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四)西汉:

正统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政治上“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权大体定型;

董仲舒改造儒学,使之更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核心: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完成文化体制和政策的转变。

(2)评价:

积极:

儒学地位上升,成为正统思想,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

化进步有积极意义。

消极:

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教育体系建立

(1)中央:

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意义: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大官僚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东汉太学生有较强的参政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太学清议)。

(2)地方:

郡国学校

3、选官制度的演变: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科举制:

兴起:

隋唐

方法:

严格的考试

内容:

儒学经典

影响:

对儒学:

积极:

儒生地位提高,儒学显荣。

消极:

儒生成为专制政治仆从,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对文化:

积极:

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作为选官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消极:

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以“治国平天下”为惟一志向,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五)宋明:

理学阶段

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三教合一

①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②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唐宋调和之风兴盛

③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学者不断思考和探索

④宋朝重文轻武,文人地位高

2、程朱理学

1.含义: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2.代表人物:

“二程”、朱熹

3.主要思想:

①世界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②方法论:

通过“格物致知”把握“理”

③人性论:

“存天理,灭人欲”

4.发展:

①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②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③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3、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①世界观: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②方法论:

“发明本心”以求理

2.阳明心学:

①世界观:

良知即天理

②方法论: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致良知”

4、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5、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

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六)明清之际:

质疑、批判中发展(反传统的思想家)

1、李贽:

反正统意识

(1)原因:

祖父两辈都是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理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社会黑暗,官场腐败。

(2)思想:

第一,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第二,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3)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封建专制思想)

(1)共同点:

一是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

二是他们都曾亲自参加激烈的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

三是他们思想进步,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在思想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

四是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2)各自特色:

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

①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②主张:

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③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顾炎武:

启蒙精神

①开清代考据学先河。

②主张:

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有试图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强烈愿望;注重实学,著作中囊括了各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问。

王夫之:

“孤秦陋宋”批判

①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辩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②主张:

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之私;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

他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具有浓厚的哲学基础。

在发挥古代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3)评价:

一方面,这些大胆言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这些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

在他思想深处,仍寄希望于贤明君主。

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二、其他主要学派

学派

代表

主要内容

影响

道家

 

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追求无为和逍遥;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认为做到“齐物”就可以达到“逍遥”境界。

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

墨家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有贡献。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1、原因:

(1)经济上:

各国变法,废除旧制(井田),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

(2)政治上:

各国之间:

战乱需要人才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

各国国内:

社会矛盾复杂,各阶级均想发表本阶级观点政治保证。

(3)思想上:

私学盛行,造就大批的思想家,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2、意义:

(1)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动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空前活跃,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2)当时许多杰出的人物(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大规模的总结和升华,为此后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基础。

四、知识深化

一、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

2、继承: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

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

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以礼教为主。

3、重创:

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4、主导: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6、融合:

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理学:

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中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继承: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二、中国明清启蒙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同:

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深刻批判,都反封建

异:

1.中国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法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和封建神学;

2.中国没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法国提出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前者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革命产生影响有限;后者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五、巩固提高

1、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找结论的能力,从题干的“心动”可以得出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可得D项为答案,BC项为客观唯心主义者。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再认识。

李贽是明末的思想家,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反对绝对思想权威。

由材料中“排击孔子”正好印证了李贽的观点。

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及对百家争鸣主要观点的理解力。

材料主张选贤者为官,并予其富贵,这符合墨家提出的“尚贤”的主张。

故选A。

4、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

答案:

C

解析:

题干引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他是反对君主专制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题的关键词是“非为一姓也”。

“非为一姓”,明显反对皇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本题是材料选择题,选择时注意解读关键词,要求考生平时在掌握历史概念时注意抓住关键词,不要死记硬背。

 5、提出“若使天下相兼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答案:

C

解析:

“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

6、 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

C

解析:

由“2300年前”可知是春秋战国时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孟子的观点。

7、 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 

 A韩非子  B庄子  C孟子  D墨子   

答案:

A

 解析:

韩非子主张建立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8、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

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

 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答案:

D

解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君舟民水之喻是荀子的观点。

 9、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比胜昔 

答案:

A

解析: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是道家思想,“兼爱非攻,节用尚俭”是墨家思想 ,“以法为教,今比胜昔”是法家思想。

 1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张以礼治国,属于儒家思想。

11、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贵贱有“序”是孔子政治思想保守的体现,“有教无类’是教育思想。

12、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答案:

D

解析:

董仲舒新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思想大一统来加强政治大一统,迎合汉武帝意愿 。

 1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独尊儒术”无法说明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显然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存在过三教合流。

14、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阅历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①生活在明末清初  ②参加过抗清斗争  ③学术活动集中在哲学领域  ④受到文字狱迫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都生活在明末清初和参加过抗清斗争;中国古代并无严格的学科划分体系,他们的学术活动范围广阔;清朝统治前期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并无文字狱。

15、儒家“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原因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答案:

B

解析:

先秦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大国争霸,而孔子“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

16、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答案:

D

解析:

汉武帝“独尊儒术”,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可知主要是利用儒家的“大一统”的思想。

17、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

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

答案:

C

解析:

《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作品,《天工开物》是宋应星的作品,《坤舆万国全图》出自利玛窦。

18、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毋多其时,数口之间可以无饥矣

答案:

B

解析:

韩非子主张以刑治国。

1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答案:

C

解析:

宋明理学在本质上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服务,因此天理主要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扼杀、压抑热的自然欲求。

20、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答案:

B

解析: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目的是利用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

2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答案:

B

解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观点。

2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

答案:

A

解析:

孔孟学说从仁出发,强调统治者推行仁政,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要针对人与人的关系。

2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

C

解析:

汉武帝时期,由于时代需要,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形成新儒家思想体系,奠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4、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

D

解析:

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开始提出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新思想,“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黄宗羲的代表言论,使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

25、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末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答案:

A

解析:

1691年正处于“西学东渐”时期,亦是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当时中国政府不可能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由“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可知《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无限辉煌”体现推崇之意。

26、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使,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

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

“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

“可能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

“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年。

问题:

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儒家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古代中国人权思想和现代人权思想的区别。

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学生说的中心词:

“教育”“传统文化”“人权思想”,再认真观察和分析图画中出现的古代人物,联系课本学习的相关对应的知识点:

孔子的教育思想、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及古代中国人权思想的内容,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

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乙突出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岳麓版

一、考纲与课标

考纲: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

课标:

(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2)书画的起源和演变。

(3)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4)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

二、复习方法

1、本专题的线索很多条,包括古代中国科技、汉字、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戏剧等,虽然属于文化范畴,却有着不同的文化分支,各有各的发展历程。

2、本专题知识繁杂,考生要注意用图表的形式整理有关知识,并注意纵向的发展过程,分析各个阶段的特征。

3、本专题的直观性也很强,考生要注意将文字知识与有关图画、书法、经典文学句子、科技成果等有关结合起来,并注意挖掘有关的显性和隐性信息。

4、本专题的许多文化成果都是中国的辉煌标志,有的是中国的国粹,例如京剧、山水画、书法等,注意分析其发展的时代背景

三、知识清单

一、中国古代科技

(一)天文学

(1)《甘石星经》(战国)——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其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2)张衡(东汉)的发明:

①水运浑象仪——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②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③地圆说。

(3)僧一行(唐代)的贡献:

①创制“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②主持实测子午线长度,这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③水运浑象仪

(4)郭守敬(元代)的贡献:

①设计“简仪”,比欧洲同类仪器早300多年。

②主持全国天文测量和大地测量工作,测定准确的黄道与赤道的交角值;③编订《授时历》——中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二)数学成就

朝代

人物

主要成就

春秋战国

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算寿

西汉

《周髀算经》“勾三股四弦五“——比西方早约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