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7702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一年级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一年级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一年级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一年级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教案.docx

《一年级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教案.docx

一年级下教案

教学进度

一年级美术科2016年2月

周次

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1

3.1-4

2

2

7-11

2

长啊长(春天的脚步——花草篇)

3

14-18

2

出壳了

4

21-25

2

我们身边的线条(春天的脚步——画春风)

5

28-4.1

2

太阳

6

5-8

2

漂亮的瓶子(春天的脚步——字母的新装)

清明节放假一天

7

11-15

2

童话城堡

8

18-22

2

画自己(春天的脚步——美丽的叶片)

9

25-29

2

手形的联想

期中测试一天

10

5.3-6

2

我和昆虫(多彩的夏天——我睡着了)

劳动节

11

9-13

2

奇妙的爬行

12

16-20

2

可爱的动物(多彩的夏天——晶莹的露珠)

13

23-27

2

编编玩玩

14

30-6.3

2

介绍我喜欢的玩具(古老神秘的图腾)

15

6-8

2

五条小鱼(字母的化妆舞会)

端午节

16

12-17

2

冰糖葫芦(神奇的方块)

17

20-24

2

伙伴

18

27-7.1

2

花的世界

一年级下册第1课:

《船》

主备人:

康秀娟

备课时间:

2016年2月25日

上课时间:

2016.3.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用途、不同特点的船,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历程。

2、能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地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3、通过探究、表现等活动,使学生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画出船的状态。

课时2课时

(二)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船的图片及图像资料,查找有关船的发展及科技方面的故事。

学生:

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

2、感知与启示

分小组展示学生收集来的有关船的图片和资料,并选择小组集体认为最好的图片资料向全班展示。

师问:

①你知道这艘船叫什么船吗?

为什么?

②还有其它种类的船吗?

(全体同学欣赏图片并议论)

3、了解船的发展历程,学生根据收集来的有关资料议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①师问:

谁知道最初的船儿是怎样的?

(就是根木头浮在水面上)②师:

这样的船造型真简单,老师也能马上想到几种,你们看,这块西瓜皮就可以成为一艘船。

别看它小,至少可以装载几百、几千只蚂蚁。

像这样造型简单又很实用的“船”,小朋友们还能想出几艘吗?

(撑开的伞、香泡皮、瓶盖等)③师:

接着又出现了用木头做成的月亮型的船。

有的造船师傅还在船上叉上风帆,就成了帆船,然后便出现了铁皮船、气垫船、快艇等。

(课件出示相关船的图片)

4、设计创作

①师问:

看了这么多的船,你能画出你心目中的大船吗?

②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评:

师:

让我们的大船到海中去航行吧!

①用剪刀将自己画的大船按外轮廊剪下来,贴在老师准备的蓝色大纸上。

②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发现有关浮力的知识,认识各种能浮在水面上的材料。

2、能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小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成造型美观,能浮于水面上的船。

三、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造型美观,能浮于水面上的有创意的小船。

四、教学准备:

同学——收集身边的各种废品。

教师——用废品制作的范船,水盆若干个(四人小组各一个)。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篇

1、折纸船

同学们,你们会折纸船吗?

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彩纸来折一只好看的纸船。

2、玩纸船

不知你们的船能航行吗?

现在我们将它们放入水盆中试一试。

玩法指导:

①用各种方式让纸船在水中前进。

②可以在船身边放置物品,检测纸船的承载能力。

(二)研究篇

1、问:

为什么纸船能浮在水面上?

(因为水有浮力)什么是浮力?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

师:

那么除了纸外,还有哪些材料能浮在水中?

(请学生将收集的废品放入手中试试)

2、小结:

除了纸张外,有塑料类的物品,如塑料瓶、碗、袋、盖子、乒乓球、脸盆、玩具等,还有泡沫板、树叶、气球、水果皮……都能浮在水面上。

3、进行环保教育

(三)创作篇

1、创作要求,选择收集来的废品进行加工,制作一艘造型美观、能浮在水面上的船。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评①将制作成的船放入水盆中游戏。

    ②从造型特点、功能及创意等方面介绍自己的船。

    ③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不少孩子在创作时,联想到了以前在幼儿园学过的纸折船,在我的鼓励下,他们用广告宣传纸折出了立体的船,并画了小孩剪下来贴到小船上,再把小船贴到风景画片做成的背景上。

形成了一件美丽的小摆设。

一年级下册第2课:

《长呀长》

主备人:

康秀娟

备课时间:

2016年3月1日

上课时间:

2016.3.8

(一)教学目标:

目标在于启发学生回忆与想象植物生长的生长情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从环境、生长过程或片段、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生活,激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与流畅性,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课时:

1课时

(二)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搜集各种种子(植物、庄稼、水果等都可);找有关种子发芽的童话故事(文字、影视都可);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课前准备:

教师带领学生两周前在透明的器皿中种下种子,待上课时观察种子的生根——发芽——长出的小叶等。

(注意:

植物的根最好紧贴器皿边缘便于观察种子长的根。

)学生的作品。

  2.教学器材:

电脑、实物投影等。

  3.教学课件:

记录片(植物生长的过程)、《绿拇指》动画。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教学

1.教师带领学生两周前在透明的器皿中种下种子。

2.请学生每日观察并记下种子的成长记录。

(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

)学生种种子,每日做记录。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汇报自己两周来观察记录下的种子的生长情况。

2.教师播放影片课件:

总结、观察、欣赏种子成长的过程。

(种子在适合的阳光、空气、水等条件下,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且在每一个生长时期色彩、形状都会有所不同。

学生回忆汇报

学生观看。

三、讲授新课(观察与想象)

1.教师出示一粒种子:

你们认识这是什么种子吗?

这是一粒豌豆(或花)的种子。

如果老师现在将它种在土里,几秒钟后它有什么反映吗?

我们看,“绿拇指”也在此刻种下了一粒种子,顷刻间会怎样呢?

(多么神奇呀!

这粒种子顷刻间生根发芽、越长越高,冲破了城堡的窗户,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2.观察想象:

面对着我们眼前这一棵棵刚刚发芽、长叶的小苗,想象一下你想把它移栽到什么地方?

(出示课题)长呀长,它将长成什么样子?

在它的生长过程中你将会做些什么?

它在成长中会碰到谁?

它会开花吗?

会开什么样子的花?

会结果吗?

会结什么样的果?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想象。

3.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指名个别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给其他学生以启示。

4.动画欣赏再次启迪学生的想象。

让我们来看看“绿拇指”种下的这种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吧?

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的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呢?

5.请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在指名将自己的想象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回答:

这么短的时间,种子不会有什么反映。

学生看动画片。

学生独自想象思考。

学生边汇报边用肢体语言形容。

学生欣赏动画片,再次进行联想。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汇报自己的想法。

四、作业要求:

1.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画一幅植物生长的画。

 

2.展示范画(水彩笔画的、油画棒画的、二者相结合的。

)给学生以绘画的启迪。

五、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教师指导学生绘画,解决学生绘画中的问题。

学生绘画

六、小结评价:

1.学生介绍自己的画面。

2.颁发“勤劳种植”奖。

3.颁发“种植创意”奖。

学生介绍自己画面和互相评价。

(四)教学反思:

 

  让学生面对眼前这一棵棵刚刚发芽、长叶的幼苗展开充分的想象。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进入想象的空间,将现实中的植物与想象中的植物结合起来,使情景具体、丰富。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从植物的环境、生长过程或片段、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生活,激励创新,生动、自由、流畅的表现画面。

在第一次想象之后,让学生再一次欣赏动画中众多植物神奇、自由生长的情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学生通过反复的想象、交流、汇报,达到想象的充分与丰富。

为创作绘画奠定了基础。

 

一年级下册第3课:

《出壳了》

课时数: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康秀娟

(一)教学目标:

1,应知:

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动物。

2,应会:

能够展开回忆和联想,自由大胆地用绘画方式完成一件表现小动物破壳而出时的作品。

情感:

能够体验生命诞生时的艰难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感受生命力的顽强以及获得新生的喜悦和自豪,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

3、重难点:

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具准备:

1.欣赏孵化过程的录像、图片资料。

2.绘画用笔和纸。

(三)备课时间:

2016年3月26日

上课时间:

2016.3.28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

播放歌曲《小鸡出壳》。

师生跟着音乐感受小鸡出壳时欢快的节奏。

师:

这首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情景呢?

小鸡从哪儿出来了?

(生回答:

小动物要出壳了)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出壳了》。

2:

出示课件——出壳了

二、感知体验。

1、师:

只有小鸡是从壳里出来的吗?

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卵生动物。

师:

老师这里有一些从壳里出来的小动物的图片,看看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2、师:

你们知道小动物是如何破壳而出的吗?

(播放课件)

3,小动物出壳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欣赏图片)

4,小组交流:

请你们试着画一画小动物破壳而出,来到这个世界时高兴的样子,表现它们见到妈妈时的情景。

(举手回答,说说想法)

5,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破壳而出的过程

6,说一说,给破壳而出的小动物加什么样的场景给它们呢?

7,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画

8,作业提示:

请你们试着画一画小动物破壳而出,来到这个世界时高兴的样子,表现它们见到妈妈时的情景。

9,作业要求:

1.构图完整,能够突出主要内容。

2.注意主题和背景的颜色,背景的颜色衬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的小动物出壳的情景。

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使学生明确构图、遮挡关系的表现方法,利用丰富的儿童语言讲解,使学生从色彩、构图、情趣三方面得到不同的启示。

从而解决本课的难点。

在学生们展示作品的环节,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每个同学都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我只是一语带过了,若把没有展示的学生的作品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就更好了;在拓展学生联想各种出壳的小动物时,还需要更深刻挖掘,让孩子们想象和感受不同小动物出壳时的不同心情动作状态等等。

第4课《我们身边的线条》

课时数: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康秀娟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线条的不同形态

教学难点:

画好线的组织及变化

(二)、教具准备:

彩笔,纸

(三)、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每一位同学小时候大概都玩过这种游戏,它可以是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是两三个人共同操作。

让学生利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

在翻线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线条变化的不同形式。

2.欣赏幻灯片

幻灯片的内容涉及到自然、服装、雕塑、动物等。

教师边带学生欣赏边让学生回答,这些线条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让学生观察思考,在你的身边,哪些方面存在着线条表现出的美。

教师总结:

线条无处不在

4.做游戏:

学生到黑板前画一画自己认识的线条

5.一起了解常见的线条

6.让我考考你,巩固学生认知

7.听文章画线,要求学生用笔在纸上画出如下意境:

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风;

调皮的小鸟,投进了一粒小石子,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狂风掀起了一层巨浪。

8.一起欣赏同学们的画

9.当堂训练:

拿出你的水彩笔画出三种以上的线条

10.作品展示:

互相看一看,说一说你画出了几种线条,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11.结束语:

让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线条,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学生认识身边的线条,用线条来完成一幅画,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由以前的涂鸦阶段意象过渡到具象,画画时,学生参考书上的学生作品都很抽象,有部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这就需要老师在示范时要把重难点讲解清楚,让学生知道怎样用线条来完成一幅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示范。

 

第5课:

《太阳》教案

课时数:

第一课时

主备人:

陈曦蕾

(一)教学目标:

1、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2、培养创新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采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教学难点:

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变化。

(二)教学准备:

彩泥及附带工具。

(三)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作业简单回顾。

二、出示泥塑作品《美丽的太阳》。

1.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制作方法。

2.教师出示课件中关于揉、捏,搓、粘、压等方法的图象。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制作的动作。

4.出示更多的泥塑作品,让学生欣赏。

引发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习泥塑的基本方法,为接下来的造型表现作铺垫。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三、布置学生制作泥塑太阳。

体验造型艺术的乐趣,启发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

四、小结,评价。

(把制作好的作品布置在底版上,学生互相观摹。

展示自然界的太阳,生活中的和神话中的太阳。

感受成功的喜悦。

拓展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知识。

(四)教学反思:

在美术课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喜好和热爱。

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通过比较性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画家及其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并从大师作品中迁移到学生的绘画里,拉近创作距离,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第6课漂亮的瓶子

课时数:

第一课时

主备人:

陈曦蕾

(一)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和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和美化方法。

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感受和瓶子对称造型斯撕法,使学生创作一个造型别致的瓶子。

(二)教学材料:

教师用具:

瓶子造型完成作品五幅,示范画一幅,16开纸若干张。

剪刀一把。

学生用具:

常规作业 纸,水彩笔,油画棒。

(三)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整齐摆放好学习用具,做端正。

二、激趣导入  :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

(出示图)他是谁?

--蓝猫儿来到了我们班!

(继续出示)他来我们班干什么呢?

--开花瓶店卖花瓶。

这些瓶子给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好看的、漂亮的。

2、揭示课题--漂亮的瓶子。

(板书课题)

三、新课讲授:

1、欣赏、观察

蓝猫开个瓶子店,我们一起来参观好不好看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兴趣,懂得从细处去观察。

2、发现,解决

老师发现这些瓶子,找一找瓶子的相同点(这些瓶子都是左右对称的)

(1)折起这些瓶子,发现--左右重合,大小一样,通过这样的发现,谁能找出一个可以快速剪出瓶子的办法呢?

(请同学回答,打出对折的剪法)教师示范(故意剪错对折线,剪出两个半边的瓶子)发现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让同学们发现,要依靠对折的线描画出半个瓶子的造型,这样,就连起来成了一个整体的瓶子造型)请学生示范剪出完整的瓶子,并大家一起评析。

(2)找不同,瓶子形象各异,观察店里的瓶子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各抒已见,谈谈,你会怎样美化瓶子。

(3)小组讨论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花瓶?

瓶口,瓶颈,瓶耳,瓶肚,瓶底各是什么形状。

和你的组员说一说。

(4)动手撕一撕:

用铅笔画出你喜欢形状的:

瓶口,瓶颈,瓶耳,瓶肚,瓶底

将它仔细的撕下来~

(5)你觉得好看吗?

欣赏图片,装饰瓶子

1、作业 布置:

蓝猫店里最近想新进一套漂亮的瓶子,优秀作品将进入蓝猫的店铺销售

四、小结,讲评

1、选出五幅制作精美的瓶子,送给作者示范的教学瓶子。

2、同学们上台选购大家所喜欢的瓶子。

3、宣布下课

(四)教学反思:

学生在制作瓶子身的时候,做对称形的时候学生需要个别指导,特别是在做瓶子耳的时候,需要给出适当的示范,学生才能准确快速地完成。

 

第7课:

《童话城堡》教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2.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拼摆、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具:

城堡图片及课件、儿童喜欢的动画片歌曲、自制奖状、动画形象的图片。

2.学具:

各色彩纸、儿童积木

(三)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石景山游乐园图片:

问:

①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建筑吗?

②当你看到这座建筑时,你想起了什麽?

③这座城堡给你什麽感觉?

(从外观造型及在游乐园中玩所感受到的去引导学生体会)

学生看图片回答问题:

①石景山游乐园

②学生想起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的情境……)

③谈感觉(外观……带给我……)

二、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发现城堡的基本造型,体会造型的美感。

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

1、出示四幅种城堡图片,让学生分析城堡的特点。

①外形……

②感觉……

学生分析城堡的特点。

①外形……

②感觉……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使学生在拼摆搭建的过程中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

一组为单位,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1、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看:

教师出示课件(几个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形象)

2、教师代表小客人们向大家问候。

3、以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

4、教师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形象拼摆、搭建城堡。

5、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你们的城堡是为谁设计建造的,为城堡起个名字。

②说一说城堡的特点。

③你们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是怎样解决的?

五、评奖。

教师评选出:

最佳设计奖2个;

最佳合作奖2个;

优秀奖2个。

教师颁奖。

(四)教学反思:

学生是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在创作过程中,为引起学生多方面的构思利用你来讲《童话故事》达到丰富构思和构图的目的,不足:

在设计中对城堡的整体设计构思不全面

 

下册第8课《画自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隐性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信心,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提高审美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表现。

难点:

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探究法、自学辅导法

(二)教学具准备:

教师:

大画纸、课件。

学生:

小镜子、彩色水笔、油画棒。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

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

你凭什么判断得这么准?

(身材、个头、衣服……)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发表质疑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

(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

(大小、形态、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

(长短、大小、肥瘦、形态……)

4,比较脸型。

(胖、瘦、长、短、方、圆……)

5,请学生谈谈:

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谁的特征最明显?

为什么?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

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

(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

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

(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3,演一演:

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四、感受实践

1,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

边画边讲作画方法:

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手法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

2,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

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老师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

3,作画要求:

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

(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学生先找出老师的面部特征,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

通过这样的示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具象化。

五、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得太细巧,反而增加了难度。

3,可用些夸张的手法,如:

胖脸更胖;瘦脸更瘦;爱笑的嘴更大、更弯;爱哭的没了眼;……- 

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

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欣赏评价

1,作业展示:

请大家一起欣赏“大合影”。

2,自评互评:

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

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3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

艺术大师们在表现自己时,特别重视面部神情的刻画(课件欣赏徐悲鸿、凡·高等画家的自画像)。

透过他们的神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