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 学 计 划
科 目 数 学
任课教师 王俊萍
任课年级 一年级
学 校 开元街道郭家小学
2013年8月29日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一、学情分析:
(知识·心理·认知水平)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针对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优化·方法创新)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单
元
单 元 教 学 要 求
所需
课时
第一单元
1、知识目标:
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
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5
课
时
第二单元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比较的一般方法。
在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多少、大小、轻重、高矮等。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10
课
时
第三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10以内加减法算法及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课
时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单
元
单 元 教 学 要 求
所需
课时
第四单元
1、知识目标:
结合现实情景,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力目标;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经历用前后、左右、上下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3、情感目标:
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10
课
时
第五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并能正确地读、写;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10”“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2、在建立数感概念和理解算理、提炼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8
课
时
第六单元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
课
时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单
元
单 元 教 学 要 求
所需
课时
第七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体会加法的意义,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8
课
时
第八单元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
4
课
时
3
课
时
教 学 进 度 表
周 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计划进度
备注
第
一
周
9.2-9.6
数数、快乐的校园
8页
第
二
周
9.9-9.13
快乐的校园
15页
第
三
周
9.16-9.20
快乐的校园
23页
第
四
周
9.23-9.27
分类与比较
30页
第
五
周
9.30-10.11
10以内的加减法
41页
第
六
周
10.14-10.18
10以内的加减法
51页
第
七
周
10.21-10.25
10以内的加减法
61页
第
八
周
10.28-11.1
10以内的加减法
69页
10.1国庆节
第
九
周
11.4-11.8
期中复习
第
十
周
11.11-11.15
期中复习
期中检测
第
十
一
周
11.18-11.22
认识位置
75页
教 学 进 度 表
周 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计划进度
备注
第
十
二
周
11.25-11.29
11-20各数的认识
82页
第
十
三
周
12.2-12.6
11-20各数的认识
86页
第
十
四
周
12.9-12.13
认识图形
92页
第
十
五
周
12.16-12.20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00页
第
十
六
周
12.23-12.2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09页
第
十
七
周
12.30-1.3
总复习
120页
第
十
八
周
1.6-1.10
期末复习
第
十
九
周
1.13-1.17
期末复习
期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