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6073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docx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docx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1章导论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1.对外贸易量:

以货币表示交易规模容易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

2.贸易差额:

是指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

出口-进口>0,顺差,出超(赚钱)

出口-进口<0,逆差,入超(亏钱)

出口-进口=0,平衡

3.对外贸易依存度:

是指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与该国(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

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为

RDFT=(X+M)/GDP

4.过境贸易:

是指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通过第三国,对第三国来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项交易,但商品要进出该国的国境或关境,并要经过海关统计,从而构成了该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部分。

(商品所有权没有转移)

5.无形贸易:

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进行的没有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易。

(服务贸易包括商业存在、、、)

服务贸易:

是指提供活劳动(非物化劳动)以满足服务接受者的需要并获取报酬的活动

技术贸易:

是指技术供应方面通过签订技术合同或协议,将技术有偿转让给技术接受方使用

6.直接贸易:

是指货物的生产国(出口国)与货物的消费国(进口国)直接进行交易,不通过第三国转手而进行的贸易。

7.间接贸易:

是指货物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转手进行贸易的行为。

(商品所有权转移)

区别:

是货物所有权转移是否经过第三国(中间国),而与运输方式无关。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在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主要表现是宗主国和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初级分工形式。

2.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①.国际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②.国际分工的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③.国际分工的发展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④.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⑤.国际分工的发展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

3.世界市场:

是世界各国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领域。

第三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论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国际贸易基础:

存在绝对优势

分工原则:

绝对优势

基本理论假设:

①.物物交换.②.2-2-1模型(2个国家,生产2种商品,1种生产要素)

2.比较优势论

代表人物:

大卫•李嘉图

比较优势论认为:

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原则:

两优择其重,两劣取其轻。

3.相互需求论

代表人物:

约翰•穆勒

相互需求的含义:

一方出售商品便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给便是对对方商品的需求。

在比较成本确定的两国互惠贸易中,贸易条件或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相互去修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

4.要素禀赋论

代表人物:

赫克歇尔和俄林(瑞典)

2-2-2模型(2个国家,2种商品,2种生产要素)

H-O定理→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即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5.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由萨缪尔森发展):

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会使得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表现:

中国随着国际贸易的展开,生产要素价格逐渐趋同

6.里昂惕夫之谜:

一般认为美国是个资本丰裕的国家,按照H-O模型,它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可是,里昂惕夫得出的恰好是完全相反的结果,即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则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

1.重商主义的基本内容:

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

(尽可能多输出少输入,禁止货币出口)。

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

强调积累金银货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国家的繁荣依赖于资本(贵金属)的供应,贸易的全球规模是不可改变的,贵金属所代表的资本量可通过多出口少进口来增加,

含义:

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即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反映了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货币是财富的根本象征。

一个国家通过贸易积累货币增加财富,增强国力

2.幼稚保护论

代表人物:

李斯特

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

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增加国内生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保护的重点:

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又无法抗衡的有重要意义的幼稚工业。

③.保护手段:

禁止输入与征收高关税来保护幼稚工业,免税或征收轻微进口税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④.保护的程度:

不同行业采取程度不同的保护措施。

⑤.保护期限:

≦30年

3.幼稚工业:

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4.中心-外围论(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代表人物:

劳尔*普雷维什

观点:

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为什么按传统的比较利益原则进行的国际分工会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根本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不合理。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①.新生期(第Ⅰ阶段):

研发费用较高,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②.成长期(第Ⅱ阶段):

出口国外市场

③.成熟期(第Ⅲ阶段):

国外开始模仿,竞争加剧

④.衰退期(第Ⅳ阶段):

出口下降,国外生产增加

1属于研究与开发密集型,③属于资本密集型,④属于劳动密集型。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

1.新自由主义的保护措施:

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

第七章国际贸易措施:

关税壁垒

1.关境与国境

一般来说,关境和国境范围是一致的,关境比国境小。

但也有许多国家并不一致。

2.税收主体:

纳税人(本国进出口贸易商)

按征收目的分:

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3.关税的作用:

①.增加财政收入(财政关税)②.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保护关税)③.调解进出口贸易

4.最惠国待遇的特点:

普遍性、互惠性、优惠性、无条件性。

5.进口附加税:

①.反倾销税

判断:

征收反倾销税只要存在倾销就一定要征收反倾销税(错)

(倾销:

是指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销售的行为。

反倾销税条件;

(1).倾销存在

(2).损害存在(3).倾销进口商品与损害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如果某进口商品最终确认符合被征收反倾销税的条件,则所征收的税额不得超过经调查确认的倾销差额,即正常价格与出口价格的差额)②.反补贴税(条件:

(1).补贴存在

(2).损害存在(3).补贴与损害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③.紧急关税④.惩罚关税⑤.报复关税

6.普遍特惠制的目的:

是通过给惠国对受惠国的受惠商品给予减、免关税优惠待遇,使发展中的受惠国增加出口收益,促使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加速国民经济的增长。

7.从价、从量的优缺点

(1)赋税公平性问题

(2)出口国低价倾销的保护程度情况

(3)通货膨胀期间的保护程度情况

(4)征收的难易程度

8.有效保护率:

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有效保护率=((国内加工增值-国外加工增值)/国外加工增值)*100%

ERP=((V’-V)/V)*100%

ERP=(t-aiti)/(1-ai)

t为进口最终商品的名义关税率;ai为进口要素投入系数;ti为进口投入要素的名义关税率

第八章国际贸易措施:

非关税壁垒

1.非关税壁垒:

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特点:

①.灵活性②.有效性③.隐蔽性④歧视性

2.关税配额:

即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甚至罚款。

3.我国应对进口配额采取的措施:

争取更多的配额,并加强配额的管理和分配.用好用足这些配额,在规定期限内把受限商品的配额用足留用额/预用额/挪用额(转用额)/转让额,作好商品的归类(尽量将商品归入无配额限制或配额较宽裕的类别),若出口金额一定,则争取增加出口数量;若出口数量一定,争取出口档次高、附加值高的产品。

4.自动出口配额制:

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被迫),自动规定某一时期(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

5.外汇管制:

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加以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6.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①.双重性(合法性和保护性)②.广泛性③.针对性④.隐蔽性

第九章国际贸易措施:

其他国际贸易措施

1.出口信贷:

是一种由出口方提供的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等优惠政策,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国际信贷方式。

特点:

①.有采购限制②.贷款利率低于国际资本市场利率③.属于中长期信贷④.由国家或其授权机构承担85%-100%的出口项目的政治风险及商业风险。

2.卖方信贷:

是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商业贷款。

3.商品倾销的分类(按倾销的具体目的划分):

①.偶然性倾销(淡季清理库存)②.间歇性倾销(打击竞争对手、形成垄断)③.长期性倾销(扩大市场份额,保持厂商规模经济)

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1.优惠贸易安排(最低级、最松散)

2.关税同盟(由维纳、李普希提出)

第十一章世界贸易组织

1.WTO:

作为各缔约方贸易谈判的场所,也是调节贸易争议的机构。

2.非歧视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指缔约方双方相互承诺,保证对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3.贸易自由化原则:

关税减让原则、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原则和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原则。

第十二章国际贸易术语

1.《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由国际商会为了统一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而制定的。

2.FOB:

是指卖方负责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时间内,在制定的装运港把货物装到买方指定的船上,并负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FOB≠离岸价)

3.CFR:

是指卖方负责租船订舱,在合同规定装运日期或时间内将货物装上船运往指定目的港,负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并支付运费。

(货物装船后必须及时向买方发送装船通知,以便买方办理投保手续)

4.CIF:

是指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装上船,并负责租船订舱,支付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同时,卖方还要付贼办理货运保险,支付保险费。

(如果合同中未就险别作出明确规定,卖方只需投保最低险别。

CIF≠到岸价)

5.风险划分:

FOB、CFR、CIF买卖双方风险的划分以船舷为界,FCA、CPT、CIP买卖双方风险的划分以货交承运人为界。

6.FOB、CFR、CIF之间的换算

CFR=FOB+运费

CIF=FOB+运费+保险费=CFR+保险费

CIF=CFR/(1-(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7.FCA、CPT、CIP之间的换算

CPT=FCA+运费

CIP=FCA+运费+保险费=CPT+保险费

CIP=CPT/(1-(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8.佣金=含佣价*佣金率

净价=含佣价-佣金=含佣价*(1-佣金率)

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

FOB含佣价=FOB净价/(1-佣金率)

CFR含佣价=CFR净价/(1-佣金率)

CIF含佣价=CIF净价/(1-佣金率)

CIF含佣价=CFR净价/(1-佣金率-(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第十三章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

1.运输标志的作用

由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字母,数字及简单的文字组成

2.指示性标志的作用

是针对一些易碎,易损,易变质货物的特点,用图形或简单文字暗示有关人员在装卸,搬运和存储时应注意的标志

3.警告性标志的作用

指在易燃品。

有毒物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品的运输包装上清楚,明显地标明危险性质的文字说明和图形

4.中性包装:

是指在商品包装上不注明生产国别和原产地的商品包装。

第十四章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1.班轮运输:

是指船舶按照固定的船期表,沿着固定的航线和港口来往运输,并按相对固定的运费率收取运费。

特点:

①.“四固定“的特点,即固定航线、固定费率、固定停靠港口、固定航行日期②.由船方负责配载装卸,装卸费包括在运费中③.船货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豁免,以船方签发的提单条款为依据④.班轮承运货物的品种、数量比较灵活,货运质量较有保证,而且一般采取在码头船舱交接货物,故为货主了较便利的条件。

第十五章国际货款的收付

1.承兑交单:

是指出口商的交单以进口商在汇票上承兑为条件,进口商在汇票到期时方履行付款义务。

解答题:

一、总贸易与专门贸易怎么区分?

根据划分进出口的标准不同,国际贸易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称为总贸易

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称为专门贸易

二、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

1.萌芽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在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主要表现是宗主国和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初级分工形式

2.形成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

3.发展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4.深化阶段

八、非关税壁垒

1.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①.灵活性②.有效性③.隐蔽性④歧视性

2.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形式:

进口配额制我国应对进口配额采取的措施:

首先,争取更多的配额,并加强配额的管理和分配.用好用足这些配额,在规定期限内把受限商品的配额用足留用额,预用额,挪用额(转用额),转让额,其次,作好商品的归类(尽量将商品归入无配额限制或配额较宽裕的类别),若出口金额一定,则争取增加出口数量;若出口数量一定,争取出口档次高、附加值高的产品。

自动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被迫),自动规定某一时期(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

3.外汇管制:

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加以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4.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①.双重性(合法性和保护性)②.广泛性③.针对性④.隐蔽性

 

论述!

十二、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弗龙)

①.新生期(第Ⅰ阶段):

研发费用较高,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②.成长期(第Ⅱ阶段):

出口国外市场

③.成熟期(第Ⅲ阶段):

国外开始模仿,竞争加剧

④.衰退期(第Ⅳ阶段):

出口下降,国外生产增加

①属于研究与开发密集型,③属于资本密集型,④属于劳动密集型

十三、非关税壁垒的总类

分为直接限制和间接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