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6041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8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纲要求] 

(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商鞅变法*;秦的统一;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

(3)从汉到元政治演变: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宋的集权措施;王安石变法*;元的中央官制与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内阁制度与清朝的军机处。

(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考点1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

3.影响

4.崩溃:

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

名师助学  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的:

巩固统治。

二点内容:

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四大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二、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

3.特点:

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4.影响

思维发散  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内容

链接点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随之日益崩溃

经济

井田制、青铜时代集体耕作

文化

礼乐制度

一、分封制

史料一 封建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顾炎武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

解读 史料反映出实施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被分封的诸侯有拱卫王室的义务。

史料二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解读 史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以王族为主体。

史料三 ……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解读 史料表明分封制对后世皇族分封的影响。

史论 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

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

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

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宗法制

史料一 

解读 根据两幅图片可以看出:

(一)大宗和小宗划分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

(二)宗法制的一个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两个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史料二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

——《中国历史纵与横》

解读 “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说明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史论1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

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史论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

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

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

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C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分封制下尚未形成高度集权,B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错误。

2.(2013·广东高考)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引起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

春秋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奴隶主贵族渐趋衰落,战国时期这一现象更加明显,“百姓”逐渐失去其贵族身份的专属意义,所以选B项。

3.(2013·浙江高考)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

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

禅让制实行于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排除①。

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答案 C

解析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皇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

唐太宗、康熙帝的皇四子都非嫡长子,宋太宗继位是兄终弟及,都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明太祖的太子早亡,明太祖死后,皇位由太子的长子即皇嫡长孙继承,这符合宗法制的规定。

5.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

《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井田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封黄帝之后于蓟”,可见蓟是西周初年黄帝后代的封地。

 

          审解组合类试题的技巧

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筛选法、辨异法。

最常用的是筛选法,又称排除法,以题干条件为“筛子”将备选项逐一过筛,排除那些与题干无关显然错误的选项,逐步缩小包围圈,最后留下正确答案。

组合式选择题常出现提法错误,那么凡含该内容的选项均错,称为“定一排三”法。

 

1.长子一定是嫡长子。

错误。

“嫡子”是相对于“庶子”而言的,是由母亲决定的,正房所生为“嫡子”,偏房所生为“庶子”,诸“嫡子”中的长子为“嫡长子”。

因此,偏房所生的长子不是嫡长子。

2.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规定了西周的贵族等级制度,内容相同。

错误。

两者互为表里,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而宗法

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考点2 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一、秦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

1.统一六国:

结束战乱,建立了秦王朝。

2.拓展疆域

3.影响: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

1.海内为

郡县

2.百官公卿

[轻巧识记]  用“一、二、三、四”归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一个核心:

皇权至高无上。

二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三个内容: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

四个统一:

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

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

名师助学  有人认为秦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其根据何在?

政治上:

建立皇帝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必修1)

经济上: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政策。

(必修2)

思想上: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百家争鸣”的局面结束。

(必修3)

[思维导图] 贵族政治——官僚政治

史料一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而天下无所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解读 “一尊”、“主独制而天下无所制也”体现了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帝专制独裁的特点,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创立。

史料二 秦朝的中央官制

解读 三公九卿制度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充分体现了“国”“家”同治的特点。

史论1 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帝制度

史论2 秦朝中央和地方的官僚机构

秦始皇通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将地方大权收归中央,中央大权由皇帝一人裁决,实现了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特点。

史论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积极作用

项目

内容

政治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同时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有利于维护中原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

经济

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文化

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播

后世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1.(2013·浙江高考)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

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秦灭六国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秦朝的统一,旨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知识调动与运用能力。

图中代号所代表的诸侯国分别是:

①楚国、②韩国、③魏国、④赵国、⑤齐国、⑥燕国。

据所学,秦统一战争中先后灭掉的是韩、赵、魏、楚、燕、齐。

首先可以断定最早灭掉的韩国“②”和最后灭掉的齐国“⑤”分别在备选项首尾的才正确,故选A。

2.(2013·北京高考)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

“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B.秦

C.汉D.唐

答案 B

解析 随着争霸战争的进行,到战国时期,剩下了七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最终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下,秦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废除周初的分封制,推广郡县制。

材料中的“并四海,变易古制”正好与此对应,故选B项。

3.(2010·新课标全国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答案 D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秦朝用废分封、行郡县的办法来作为制度,是最大的公。

秦始皇时期百姓仍是皇帝的属民,排除A项。

B项与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相矛盾,故排除。

制度法令的统一不能体现天下为公,排除C项。

D项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体现了共同管理天下,故选D。

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

“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答案 B

解析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5.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

“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机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周时已有到秦朝时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应该理解为周朝的分封制就已经开始了集权的趋势,到秦朝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1.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概念的区别

2.秦朝是郡县制的首创者,并将其推广到全国。

错误。

郡县制出现在春秋后期,很长时间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秦朝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因此,郡县制不是秦朝首创的。

3.秦朝既是君主专制国家,也是中央集权国家。

正确。

在古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是统一的,近代以来,君主专制的国家越来越少,但是,大多数国家实行中央集权。

1.“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2.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3.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4.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5.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6.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训练1 西周至秦朝的政治制度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数字中国网》预计2020年会有近5千万成年男子成为光棍,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最早可上溯到(  )

A.王位世袭制

B.世卿世禄选官制

C.重血缘亲疏的宗法制

D.下级服从上级的集权制

答案 C

解析 重男轻女现象是重视血缘传承和血缘亲疏观念的具体体现,这是宗法制传统对现实生活影响的产物,故选C。

2.《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

“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

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

C.世官制度D.丞相制度

答案 D

解析 由“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即可知涉及的制度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只有丞相制度不看重这一点,故选D。

3.教育信息网:

我国有15个省份男女出生比例在115∶100以上,其中有9个省份高达126∶100,还有部分家庭因此破裂。

这种现象考究其观念因素应根源于(  )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

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

答案 B

解析 备选项中只有“宗法血缘关系”与题干中“观念因素”的要求一致,故选B。

4.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

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  )

①宗法观念 ②自然经济 ③皇权专制 ④理学思想 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社会家庭关系中“男主外,女主内”、“男耕女织”、“夫为妻纲”等特征体现了宗法观念、小农经济、理学思想和社会习俗的影响,与皇权专制无联系。

故应选C项。

5.“……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B.皇权至上

C.皇位世袭D.天人感应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高约2米”“从平地升起”等信息可知,这样做意在显示皇权至上。

A、C、D三项与材料无关。

6.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答案 C

解析 题干结论描述的是先秦时期政治体制的演变,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A、B、D三项结论不符合材料含义。

7.《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是指(  )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废除封建国家和王国”应特指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全国废除分封制的皇帝仅有秦始皇符合要求,故答案应为B。

8.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能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反映“九卿”中有官员专门负责皇帝及其亲族的饮食起居,这就反映出“家国一体”的观念,选择D项。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2013·山东高考)《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周礼·考工记》对周王城形制的规定,考查了考生对“礼”这一思想的掌握情况。

从材料出处可知这是西周时期都城的情况。

A项是秦朝时期建立的制度;C项体现的是宗法思想,与材料无关;D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因此A、C、D三项均错误。

材料中明显体现了西周都城建设的秩序性,故选B项。

10.《中国人史纲》中说: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分封制B.世袭制C.察举制D.宗法制

答案 D

解析 “西周时”、“权力的继承”、“国家和家族的完整”是关键信息,此时解决权力传承的制度是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故选D。

11.“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

答案 B

解析 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影响中国到20世纪,其影响“深刻且持久”,此题最大干扰项为A。

但从历史来看,中国后来仍多次发生过分裂,并没能“持久”。

12.只有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

从中可以得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皇权至上 ②强化军事防御 ③行政效率高 ④社会破坏性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近全国人口总量20%的人员从事劳役与军事防御,体现了高度的集权,高效的行政效率,也必然会给社会生产带来极大的破坏,故选D。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

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

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

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答案 

(1)指分封制。

特征:

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原因:

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破解:

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3)变化:

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

(4)认识:

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另一方面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解析 本题围绕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中心问题展开。

(1)问根据“封建子弟”不难判断出该制度的名称并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两方面归纳出特征。

(2)问需要紧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