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362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0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docx

《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docx

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

温馨提示:

高考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

2009年高考题

(2009·天津文综·T3、4·8分)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

B.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

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D.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

2.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

是()

A.aB.bC.cD.d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表面上考查的是区域聚落发展条件和流水作用,实质上是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和应用。

【精析精讲】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聚落的区位条件和能找到沙金的条件,然后在等高线图上寻求有利于上述地理现象发展的条件。

第1题,根据图上等高线特征,可以看出甲地处于两丘陵之间,地形相对平坦开阔,而且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便利,因而形成的聚落规模大,呈多边形。

第2题,乙与d处于同一河谷,结合图例,处于河谷上游的乙处有金矿,出露后沙金很有可能在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下被携带到d处沉积。

【参考答案】1.C2.D

 

(2009·福建文综T5、6·8分)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完成3、4题。

3.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4.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季风

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

【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同时还考查了区域定位能力和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

【精析精讲】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等值线含义的理解,云量越大,表示该地的日照时数越少,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阴雨天越多。

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数值在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

故B正确。

第4题,乙地等值线向较低处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

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通道,因而云雨量比两侧多,故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

【参考答案】3.B4.A

(2009·安徽文综·T27、28·8分)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

完成5、6题。

5.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6.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增大B.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命题立意】本题以“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图为背景,考查某地太阳辐射量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精析精讲】解答该题首先能结合图中曲线明确因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等因素不同,不同坡向的坡面上获得的太阳辐射与地平面上存在差异;其次,要知道同一坡向的坡面上,坡度不同,太阳高度就不同,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也不同。

第5题,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大小可通过图中曲线的弯曲程度来判断,弯曲度越大,说明影响越大。

结合图例可知,1月份的曲线弯曲度最大,因此D项符合题意。

第6题,1月份,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附近,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可求得27°N附近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0度,坡度由10度变为15度时,正南坡向的坡面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从60度增加到65度。

由此,可求得该地坡面与地平面上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在不断增加。

【参考答案】5.D6.A

7.(2009·海南地理·T1·3分)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

00~16:

00

B.北京时间14:

00~16:

00

C.华盛顿时间21:

00~23:

00

D.北京时间21:

00~23:

00

【命题立意】本题以命题材料为背景,考查时区换算及区时计算能力。

【精析精讲】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三方最合适”的理解,即会议要求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即处在当地的上午或下午,尽量避开晚上或凌晨。

可通过列表的方式比较选择项所提供的时间段:

西五区

东八区

西一区~东三区

A

14~16

3~5

18~24

B

1~3

14~16

5~11

C

21~23

10~12

1~7

D

8~10

21~23

12~18

比较表中的时区换算,可以看出选项D提供的时间最合适。

【参考答案】D

(2009·宁夏文综T3、4·8分)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据此完成8、9题。

8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A.5时25分B.6时25分

C.12时25分D.13时25分

9.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B.1020千米

C.1220千米D.1420千米

【命题立意】本题以昆仑站开站的新材料为背景,考查区时计算和经纬网上的距离计算能力。

【精析精讲】结合两站间的经纬度,处理好两地的经度差和纬度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2题,南极中山站的经度为76°22′40″E,位于东五区。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东五区早3小时,应为9时25分+3小时=12时25分。

第3题,中山站和昆仑站经度差44′18″,可以近似地把两站看在同一条经线上。

纬度相差约11度,其实际距离约为11°×111千米=1220千米。

【参考答案】8.C9.C

10.(2009·山东文综T4·4分)下图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

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A.8日13时B.8日23时

C.9日13时D.9日23时

【命题立意】本题以命题材料和图示为背景,考查时区换算和区时计算能力。

【精析精讲】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所给的9月6日6时是世界时即零时区的区时。

70小时后世界时为9月9日4时,A市应位于西五区,比世界时晚五个小时,到达A市时,其区时应为9月8日23时。

【参考答案】B

 

(2009·广东地理T21~23·9分)读图,回答11~13题。

(双选)

1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1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

A.4时40分B.8时40分

C.16时40分D.20时40分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或夜长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地方时计算、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内容,同时综合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精析精讲】根据四地的昼(夜)长判断出各地所在半球及纬度高低是顺利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夜长为12小时,其余三地昼长不同,可判断甲地位于赤道;丙、丁两地昼长小于夜长,乙地昼长大于夜长,乙地与丙、丁两地不在同一半球,如果有两地位于南半球,可能是丙、丁两地。

第12题,结合上题判断可知甲位于赤道地区,因而水平运动物体不发生偏转,日落地方时为18时,自转线速度最大,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第13题,根据题意可判断甲地位于120°E,乙地为20°W或160°E,当甲地日出时,其地方时为6时,可求出20°W地方时为20时40分,160°E地方时为8时40分。

【参考答案】11.CD12.AD13.BD

 

(2009·福建文综·T10~12·12分)读图,完成14~16题。

14.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0°~20°NB.0°~20°S

C.20°N~23°26′ND.20°S~23°26′S

15.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16.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A.5月23日8时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D.12月22日18时

【命题立意】本题组采用一图多问的形式,主要考查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规律及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本题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转换能力,问题设置综合性强,对基本知识的把握要融会贯通。

【精析精讲】第14题,若EF为赤道,PQ线与地轴夹角为20°,P点的纬度为北纬70°;P点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北纬70°以北肯定是极昼,但不能确定北极圈与北纬70°之间极昼范围的大小,只能判定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在66°34′N~70°N之间;因此,利用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的规律,可确定直射点的纬度范围为20°N~23°26′N。

第15题,当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时,黄赤交角减小到了20°,太阳只能直射在南、北纬20°之间,因而福州冬至日时的太阳高度比现在大,冬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相应增加,均温将升高。

第16题,当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时,劣弧HP可能是夜弧,也可能是昼弧。

若劣弧HP是夜弧,则昼长远大于夜长,北半球为夏半年,劣弧HP中点的时刻为0时,E点为6时,但日期11月23日与北半球为夏半年不符合;若劣弧HP是昼弧,则昼长远小于夜长,北半球为冬半年,劣弧HP中点的时间为12时,E点的时间为18时,但日期6月22日与北半球为冬半年不符合。

故选D。

【参考答案】14.C15.A16.D

17.(2009·浙江文综T11·4分)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

A.23°NB.63°NC.43.5°ND.27°N

【命题立意】本题以“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计算公式的变式应用。

【精析精讲】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根据图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而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根据曲线变化规律,可以看出,c值可表示春分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即太阳直射点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的移动幅度)为23.5°,且图中a小于c,a与c相差20°,则a为3.5°,即该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5°。

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H=90°-纬度差,可计算出当地纬度为63°N。

【参考答案】B

(2009·海南地理·T7~9·9分)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