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布后整理资料.docx
《非织造布后整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织造布后整理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织造布后整理资料
非织造布后整理定义:
涵盖了印染加工中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等全流程,广义上讲是指对非织造布产品进展深加工的过程,是纤维网经固网形成非织布后,所经过的一系列旨在改善外观和在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赋予产品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
非织造布后整理作用:
〔1〕改善非织造布的手感和外观,提高产品的视觉和触觉效果。
〔2〕改善非织造布在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以充分发挥纤维性能和构造特性。
〔3〕赋予非织造布特殊功能和风格,扩大应用领域,增加花色品种。
〔4〕增加最终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
外表活性剂的分子构造:
有极性亲水基和非极性疏水基构成,是双系分子。
亲水基:
羧基、羟基和磺酸基等,疏水基:
长链烷基、环烷基等。
外表活性剂特性:
〔1〕外表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分布:
在界面存在方式:
亲水基与水接触,疏水基垂直于水面且指向水的外侧。
低浓度时:
外表活性剂分子疏水基取代局部水面,水的外表力降低;
随着浓度增加,当外表活性剂分子占据整个外表,水的外表力最低;
胶束的形成,继续增加浓度,水的外表力不变,外表活性剂分子疏水基聚集形成胶束。
外表活性剂作用:
〔1〕润湿和渗透作用。
润湿作用:
使原来不能被润湿的固体能够润湿的作用。
渗透作用:
是原来不能被渗透的固体能够渗透的过程。
润湿作用于固体外表渗透作用于固体部。
〔2〕乳化和分散作用。
乳化作用:
将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均匀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溶液的作用为乳化作用,所形成体系为乳液;分散作用:
将一种固体以微小颗粒均匀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溶液中的过程是分散作用,所形成体系为悬浮液。
区别:
分散相乳化为液体,分散为固体。
水包油型〔油/水,O/W〕乳液,油分散在水中,水是连续相(外相),而油是不连续相(相)。
油包水型〔水/油,W/O〕型乳液,水分散在油中,油是连续相(外相),而水是不连续相(相)。
〔3〕洗涤作用,
利用外表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削弱污垢与纤维间的附着力
借助搅拌和揉搓,使污垢脱落
利用其乳化分散作用,使污垢分散在洗液中,利用清水除去污垢(4)发泡作用和消泡作用。
起泡稳定作用,泡沫有利之处:
利用其大的外表积和低的含水率提高后整理效果和节约能源,不利之处:
产生疵点。
消泡外表活性剂铺展在液膜上时,液膜局部外表力降低,并带走液膜下层液体使液膜变薄,泡沫破裂。
外表活性剂分类:
离子型外表活性剂:
阴离子外表活性剂、阳离子外表活性剂、
两性外表活性剂;非离子型外表活性剂
常用外表活性剂及特点:
1.阴离子型外表活性剂:
(1)肥皂:
高级脂肪酸钠盐,良好的润湿、乳化、发泡性能,洗涤性能突出,不耐硬水和酸适于中性和碱性条件,应用减少。
(2)脂肪醇硫酸酯钠盐:
洗涤效果优于肥皂,适用于蛋白质纤维。
(3)烷基磺酸钠(AS):
润湿性较好,乳化性一般,洗涤性较差,耐酸碱和硬水。
(4)烷基苯磺酸钠(ABS):
乳化和洗涤能力强,去污能力强,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和洗衣粉的生产。
2.阳离子型外表活性剂
〔1〕胺盐类:
酸性条件下作乳化、抗静电,柔软剂等,但碱性条件下失去活性,使用受限。
〔2〕季铵盐类:
耐酸碱,洗涤能力差,杀菌能力强。
3.非离子型外表活性剂
聚氧乙烯、多元醇型:
耐酸碱和硬水,良好的润湿、发泡、洗涤、抗静电性能。
收缩整理:
〔1〕自由收缩整理。
在一定的干湿热条件下,由于松弛过程而使
纤维沿轴向缩短,从而使非织造布外形尺寸变小、增厚变密。
(2)强制收缩整理。
在一定的干、湿温度下,对非织造布施加一定的压缩力,使纤维的形状及相互位置发生变化,并在较高温度下使纤维构造得以松弛、非织造布构造得以重建。
柔软整理方法:
机械搓曲柔软整理、机械开孔和开缝柔软整理、化学柔软整理。
柔软整理剂种类:
〔1〕外表活性剂类:
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型、两性〔2〕有机硅类:
活性、非活性、含改性基团、含多种活性集团〔3〕反响型柔软剂。
硬挺整理:
将整理液施加在非织造布上,枯燥后在纤维外表形成薄膜,增加纤维刚性,通过粘合作用是纤维联结在一起,限制纤维自由移动,使非织造布平直挺括。
硬挺整理剂:
1.天然高分子物2.改性天然高分子物3.合成高分子硬挺整理剂
轧光目的与原理:
目的:
使非织造布外表绒毛倒伏而被轧平,对蓬松材料进一步收缩。
原理:
借助与纤维可塑性,通过机械力作用,将非织造布外表绒毛压伏贴,是布外表平整光洁,对光线产生发射,到达提高布光泽度目的。
轧花原理:
利用纤维可塑性,通过刻花辊凸点的轧压作用,是非织造布外表获得花纹图案,改善其外观效果。
磨绒机理:
利用锋利锋利的磨料摩擦非织布外表,将布中的纤维拉出割断成1-2mm单纤维,再进一步磨削成绒毛,形成均匀、严密、平整的绒面。
影响磨绒效果的因素:
〔1〕纤维原料规格,纤网密度及树脂含量〔2〕成网方式〔3〕磨料的粒度〔4〕磨料的运行速度与非织造布速度〔5〕砂磨辊〔带〕与非织造布的接触面积〔6〕磨绒次数
烧毛机理:
将非织造布快速通过火焰或擦过炽热的金属板外表,因绒毛体积小升温快并燃烧,而布身严密厚实,升温慢,未升到着火点已离开火焰,从而到达烧光绒毛不损伤布的目的。
烧毛机组成:
刷毛装置、烧毛装置、灭火装置、冷却装置
分析烧毛过程中,工艺参数如何控制?
(1)车速:
车速递,纤维易受损,车速快,布易拉断火焰强间距小车速快些。
〔2〕火焰温度:
温度高,烧毛效果好,以布面不易损伤为宜。
〔3〕布与火口间距:
间距小,烧毛效果好,太近易损伤纤维。
〔4〕焰与布的接触形式:
切烧-轻烧,适于轻薄产品;对烧-中度烧,适于化纤或混合纤维产品;透烧-重烧,适于厚重的原料产品。
拒水或拒油条件:
固体外表力<液体外表力。
拒水整理剂种类:
〔1〕金属皂—石蜡类拒水整理剂:
石蜡和蜡状物质能以固态形式应用于非织造布上,而后加热,使其成熔融状态。
1.铝皂1〕单独醋酸铝法2〕铝皂法2.锆皂按铝皂形成的步骤可分为1〕一浴法2〕二浴法〔2〕吡啶类拒水整理剂工艺流程:
浸轧〔40℃,轧液率70%〕→烘干〔100℃以下〕→焙烘〔150℃,3min〕→皂洗→水洗→烘干〔3〕有机硅类拒水剂,是使用具有反响性的线形聚硅氧烷,一般是聚甲基含氢硅氧烷和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混合物。
二浸二轧〔轧液率70%〕→烘干〔100-105℃〕→焙烘(150-160℃)→水洗→烘干(4)含氟拒水整理剂,特性:
F原子电负性越大,C-F键能高,分子稳定,分子间作用力小,外表能低,外表力小,既能拒水又能拒油,保持布的透气性和透湿性,构造与性能关系:
含F量越高,聚合物临界外表力越低,拒水拒油性好,含F量相近,支链F烷基聚合物临界外表力<直链F烷基聚合物
影响拒水拒油性的其他因素?
〔1〕外表粗糙度对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粗糙度f与接触角的关系f=cosθr/cosθ(f≥1,θ不等于90°)θ>90°θr>0,在粗糙外表拒水拒油性更好,想法更差。
〔2〕非织造布毛细管间隙大小对拒水拒油性能影响。
当液态水存在于非织造布外表时,假设液态水在非织造布两侧存在压差,那么其可能通过毛细管透过,水在毛细管中的附加压力△P的大小和方向直接影响到织物的透水性。
当附加压力大于零时,将驱使水进入毛细管,透过织物,随△P升高拒水拒油性降低;当附加压力小于零时,将阻止水的进入。
随R减小△P升高拒水拒油性提高,附加压力等于零时,拒水拒油性不受半径影响。
根据易去污整理的原理,分析易去污整理剂具有哪些性能?
易去污整理的目的主要是使疏水性纤维上的油性液体污垢易于被去除,又因为液体污常常作为颗粒污的载体和胶结剂,假设液体污易于洗去,那么颗粒污也随之易于去除。
〔1〕干态下具有低的外表能,表现出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
〔2〕在湿态下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3〕耐水洗性能〔4〕耐干洗性〔5〕不影响非织造布原有性能,无毒,对环境和人体有好。
防水整理和拒水整理有何不同?
防水整理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非织造布外表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连续薄膜,将纤维之间的微孔及织物孔隙堵塞,水和空气都不能透过;拒水整理是利用低外表力的物质固着与纤维外表阻止水润湿和透过,布的外表具有透气和透湿性,在外界水压下可透水。
亲水整理的原理、方法、整理剂及评价指标:
亲水整理就是使疏水化的纤维外表产生亲水效果,据润湿理论,当接触角小于90°时,液体能够润湿固体外表,进而完全铺展在固体外表。
自由能E大小可作为润湿作用的尺度。
①铺展润湿:
△E=γGL+γSL+γSG<0②浸渍润湿:
△E=γSL-γSG<0③附着润湿:
△E=γSL-γSG-γGL<0
亲水整理方法:
纤维的吸水性那么主要取决于纤维微孔、缝隙和纤维之间的毛细孔隙。
非织造布产品中相当大的局部为合成纤维制品,纤维的外表几乎没有亲水性基团,因此如果想提高纤维的润湿性,必须在纤维的外表引入亲水性基团〔1〕纺丝阶段的纤维改性:
聚合物分子构造的亲水化、参加亲水性成份,共聚、接枝聚合、与亲水性聚合物复合纺丝、使外表粗糙、异形化〔2〕纤维外表的后整理改性:
亲水性高聚物在纤维外表的吸附固着成膜、亲水性单体的接枝聚合亲
亲水整理剂:
聚酯类、丙烯酸酯类、聚氨酯类、聚胺类、聚硅氧烷类。
评价亲水整理的指标主要有:
毛细管效应、回潮率、水滴扩散时间和面积。
评价高吸水整理的指标主要有:
吸水率和相对吸水率。
高吸水剂吸水机理:
亲水基团离解,阴离子在分子链上,阳离子自由移动,离子间斥力使吸水剂网络扩,阴离子不能向外部溶剂扩散,使网络阴离子强度增大,产生渗透压,水分渗入。
随着吸水量增大,外渗透压趋向于零网络扩时集团弹性收缩力增大,抵消阴离子静电排斥到达平衡。
静电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两个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后别离就会产生静电。
影响因素:
介电常数、外表比电阻、环境条件〔湿度、温度、空气中离子化程度〕
静电评价指标:
静电半衰期、摩擦带电电压、比电阻。
半衰期:
非织造布上的静电荷衰减至原始值一半时所用的时间。
简述常用抗静电剂品种及性能?
〔1〕暂时性抗静电剂:
阳离子外表活性剂,亲水基团是阳离子耐洗性能较好抗静电性优异,兼有柔、平滑性,用于多种化纤,不能与阴离子助剂混用,
两性外表活性剂;亲水基团是阳离子和阴离子,纤维的柔和性好抗静电性好,耐洗,使用多。
非离子型,抗静电性、耐洗性不如离子型与湿度关系很大常与离子型混用。
〔2〕耐久性抗静电剂:
聚丙烯酸酯类:
适用于涤纶及其他化纤,施加量大时手感粗硬,
聚酯聚醚类:
耐洗性与涤纶构造相似,能与涤纶相容与共结晶,分子量越高耐洗性好,易去污,防再污性。
聚胺类,抗静电性来自聚醚的亲水性,耐洗性源于它的高分子量与反响性集团。
可用作腈纶和涤纶的合成纤维的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作用机理:
提高纤维吸湿能力,改善其导电性能,加快电荷逸散,减少静电产生。
〔1〕离子型抗静电剂,受水分作用,电离,导电,阴阳离子型通过中和电荷消除静电,阴离子靠平滑作用减少静电产生。
〔2〕亲水性的非离子型抗静电剂,靠亲水层吸水导电,〔3〕电解质抗静电剂,电离导电。
涂层定义、目的及特点:
定义:
在非织造布外表涂覆一层或多层成膜物,使其产生不同功能的一种外表整理技术。
目的:
改变布的外观、风格、增加布的功能。
特点:
整理剂用量少,水和热源消耗少,可是非织造布获得多种外表和功能型。
涂层形成机理:
〔1〕溶剂挥发物理成膜机理:
当含有高分子成膜物质的液态涂层剂被涂在基体物外表后,一般会形成可流动的液态薄层—“湿膜〞,湿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连续的固态膜—干膜。
成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水分(或溶剂)蒸发阶段、聚合物粒子变形阶段、分子扩散阶段〔2〕化学成膜机理;涂层剂通过化学反响形成高聚物的涂膜,成膜必要条件:
涂层剂有反响性官能团、靠引发剂或能量进展化学反响。
〔3〕热熔成膜机理,利用热塑性固态涂层剂加热产生溶胀熔融被挂涂到布上形成液膜,冷却后凝固成固态膜,涂层方法有圆网印花,刻花滚筒。
〔4〕凝固成膜机理,凝固指将涂覆聚氨酯的涂层液的布浸入凝固浴,通过DMF、水,双向扩散,涂层膜变成凝胶态并产生相别离,使聚氨酯凝固析出形成固态膜,成孔指固体膜形成中脱液收缩产生应力,不能消除,使产生裂缝随着固体膜收缩,裂缝扩大形成孔隙。
涂层整理剂种类及特点:
〔1〕聚氨酯;涂膜柔软有弹性,强度高,透气透湿,耐干洗,缺点是价格贵,遇水、碱水解,耐日晒差。
〔2〕聚丙烯酸酯;涂膜柔软耐干洗,耐磨耐老化,耐光耐热,共溶性好,缺点弹性差,外表光洁度差,耐水洗效果差。
〔3〕聚氯乙烯;耐气候耐酸性好,绝缘性好,易涂色缺点是柔韧性差。
〔4〕橡胶类;成膜前流动性好成膜侯强力高〔5〕有机硅;防水透湿、手感滑爽、低温柔顺性以及能改善涂层织物撕裂强度,明显缺点强度低,〔6)聚四氯乙烯,唯一集防水、拒油、防污三种功能于一体的树枝,耐热耐氧化耐气候性好不霉变弹性好无黏搭现象,但价格贵。
〔7〕黏合性能、耐洗性、粉体性能、抗老化性
简述非织造布涂层加工的方法及特点?
按涂布器;刮刀式、罗拉式、圆网式;〔2〕按成膜方式:
干法、湿法,〔3〕按加工方式:
直接、转移。
一.干法涂层;简单方便,适用于各种涂层剂,但涂层布的透气透湿性较差。
工艺流程:
非织造布-涂布-烘干-烘焙-轧干-冷却-卷曲。
(1)刮刀涂层:
产品手感硬,纤网容易变形。
〔2〕罗拉涂层:
能计量的把涂层液涂在布的外表〔3〕圆网涂层;布承受力低,不易变形,手感柔软,适于装饰材料和过滤材料涂层。
二,湿法涂层,利用聚氨酯溶液在DMF组成将涂层液涂覆在布上,在浸入水和DMF的凝固浴,使聚氨酯凝固成膜。
特点:
产品具有透气透湿防水性。
三.转移涂层法;〔1〕钢带转移;使用寿命长,传热效率高,只能做光面革。
〔2〕离型转移;离型纸可反复使用,可做有花纹和光面的合成革,适用围广。
四.其他涂层;〔1〕挤压涂层,适于聚苯乙烯和聚乙烯。
〔2〕喷雾涂层;用于手感手软,薄型非织造布的涂层。
〔3〕泡沫涂层;产品均匀柔软,蓬松的手感。
〔4〕热熔粉末涂层;不含溶剂、无污染,涂层易控制,涂层均匀,设备简单,变化灵活。
复合加工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复合加工技术?
目的:
弥补单一材料性能的缺陷和缺乏,赋予复合材料的性能,到达功能增效。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不同工艺方法合在一起或结合于一起的加工过程。
复合加工技术: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不同工艺方法合在一起的加工过程。
层间复合加工方法有哪些,简述各自工艺?
(1)黏合剂层压:
非织造布-刮粘合剂-复合-烘干-固化-冷却。
(2)热熔层压:
非织造布-热熔粉末-复合-加热加压-冷却。
(3)焰熔层压:
聚氨酯泡沫-外表熔融-叠合加压-冷却-卷绕。
抗菌剂:
(1)有机抗菌剂:
杀菌力强、杀菌速度快、来源丰富。
毒性大、耐高温性差,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2〕无机抗菌剂:
平安性高、耐高温、抗菌持久、抗菌效果慢,价格高〔3〕天然抗菌剂:
平安、环保、抗菌谱广,抗菌效果差,不耐高温,应用受限。
抗菌性能评价指标:
抑菌环法、振荡烧瓶法、奎因法、浸渍法。
抗菌剂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
破坏菌体的构造、影响遗传物质,破坏正常的繁殖过程、影响代作用和生理活动。
简述非织造材料阻燃机理。
〔1〕吸热作用,阻燃剂受热发生吸热反响,使纤维材料迅速散热,达不到燃烧温度。
〔2〕覆盖作用,阻燃剂高温熔融,在纤维外表形成玻璃状保护膜隔断氧气和可燃气体传播。
〔3〕气体稀释作用,高温时放出不燃性气体,将可燃性气体稀释到燃烧浓度之下,组织继续燃烧,〔4〕熔滴作用,可降低纤维融融温度,使纤维形成熔滴,并带着热量离开而自息〔5〕提高热裂解温度在纤维的分子链中引入芳环或芳杂环,以增加大分子链间的密集度和聚力,提高纤维耐热性。
〔6〕凝聚相阻燃〔7〕气相阻燃
燃烧过程:
三要素;可燃物、热量、氧气。
阻燃整理剂:
〔1〕无机阻燃剂,特点:
热稳定性好、不挥发、不产生有毒气体。
种类:
金属氧化物〔AIOH〕、聚磷酸铵〔受热分解出氨、聚磷酸〕、氧化锑、硼化物〔受热玻璃状薄膜〕。
〔2〕有机阻燃剂,卤系阻燃剂,作用;卤锑协效作用,稀释作用、凝聚相阻燃、气相阻燃、吸热作用;磷系阻燃剂,作用;催化纤维脱水炭化,减少可燃性气体、形成聚磷酸熔体产生阻隔层,通过吸热,降低热释放量。
〔3〕膨胀性阻燃剂,具有很高的阻燃性,在燃烧过程中无滴落、低烟、无毒。
包括P-N、EG。
混合膨胀性包括酸源、碳源、气源。
阻燃性能测试方法:
极限氧指数法、垂直燃烧法、水平燃烧法、45度斜面燃烧法、热辐射源法。
阻燃整理方法:
〔1)浸渍烘燥法,工艺流程;浸渍-枯燥-后处理,特点;效果一般,不耐久〔2〕浸轧焙烘法,工艺流程:
浸轧-预烘-焙烘-后处理,特点,适合纤维素纤维非织造布阻燃整理。
芳香整理作用:
1.渲染和优化环境气氛2.彰显个人形象3.具有心理、生理上的医疗保健功能。
芳香物质的分类:
动物性天然香料、植物性天然香料、单离香料、合成香料。
芳香整理技术:
(一)香味整理,1.微胶囊香味整理2.后整理芳香纤维法〔二〕香味印花,1.普通香味印花2.微胶囊法3.粉末法。
芳香测试方法:
1.感官法,将香精或其香型制品模拟应用条件暴露于空气中,定期由一定数量的人以感官来鉴别香味的浓淡及有无,然后以数学方法进展统计处理,最后可确定其保香期。
2.仪器法,利用气相色谱仪进展分析测定,计算出几种非织造布试样上的香精含量,绘制出逸香曲线,计算其逸香半衰期,从而推算出香味非织造布的保香期。
紫外线吸收剂反射剂作用原理:
〔1〕吸收剂的防护原理,紫外线吸收剂通常为有机化合物,其防紫外线的本质是把紫外线转化为损伤能力较低的能量释放出来。
〔2〕反射剂的防护原理,反射剂主要通过对入射紫外线反射或散射,而到达防紫外线辐射的目的。
紫外线性能评价指标:
〔1〕紫外线透过率:
指有试样时紫外线投射辐射通量与无试样时紫外线投射辐射通量之比。
〔2〕紫外线遮挡率:
遮挡率=1-透过率。
〔3〕紫外线防护系数〔UPF〕:
紫外线对未防护皮肤的平均辐射量与经试样遮挡后的紫外线对皮肤平均辐射量之比。
〔4〕穿透率:
穿透率=1/UPF。
测试方法1.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法2.紫外线强度累计法3.皮肤直接照射法4.褪色法
煮练的目的:
是为了去除纤维上所含有的天然或人为的杂质。
天然棉纤维上含有的蜡状物质、果胶物质棉籽壳等,而合成纤维上残留的纺丝油剂、沾污的油污等在经过煮练后也可以被去除。
煮练用助剂及原理:
煮练通常用烧碱和外表活性剂进展,添加复原性助剂如亚硫酸钠等可以提高煮练时棉籽的去除效果。
1.烧碱:
使纤维上蜡状物质中的脂肪酸酯、脂肪酸皂化,转化为乳化剂,与煮练液中添加的助练剂共同作用,从而使不易皂化的蜡质组分乳化去除。
2.外表活性剂:
润湿、乳化、净洗等作用。
漂白加工:
主要破坏非织造布上的天然和人工色素,提高非织造布产品的白度。
常用的漂白剂有复原性和氧化性两大类:
1.复原性漂白剂:
亚硫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等。
2.氧化性的漂白剂:
次氯酸钠、过氧化氢、亚氯酸钠、过醋酸、过硼酸和过磷酸钠等。
漂白种类原理及特点1.次氯酸钠性质及其漂白原理:
原液呈无色或淡黄色,浓度用有效氯含量表示。
在弱酸性溶液中,照射或有催化剂存在时,次氯酸钠水解产物HClO会继续发生分解,生成HCl和新生态氧[O],[O]非常活泼,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使色素破坏。
2.过氧化氢漂白:
过氧化氢是性能优良的漂白剂,又称为双氧水。
过氧化氢漂白产品白度和白度稳定性都比拟好,没有有害气体产生,对纤维的损伤小。
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是一个有复杂成分的混合物。
pH值升高,稳定性下降,当溶液pH值大于11时,溶液中过氧化氢阴离子HO2ˉ的浓度最高,溶液的稳定性很差。
而HO2ˉ是漂白有效成分,能够与色素作用使其失去颜色。
3.亚氯酸钠法及其他漂白方法:
亚氯酸钠溶液的主要组成有ClO2ˉ、HClO2、ClO2、ClO3ˉ、Clˉ等,通常认为ClO2是漂白的有效成分,而ClO2ˉ的含量随溶液pH值的降低而增加,因此漂白速率加快。
亚氯酸钠漂白虽然具有漂白白度好、手感好、对纤维损伤小并且兼具局部煮练的作用等优点,但是由于其毒性、腐蚀性而未能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常用染料与涂料:
染料:
能溶于水,或者是经过处理后可以溶于水,并且能够使纤维染色且有一定染色牢度的有色有机化合物。
颜料:
有些有色物质不溶于水,对纤维没有亲和力,不能进入到纤维部,但能靠黏合剂的作用机械地粘着于织物上,在纺织工业中将这种有色物质称为颜料。
染料的分类:
〔1〕应用分类:
根据染料的性能和应用方法进展分类。
直接染料、活性染料、复原染料、可溶性复原染料、硫化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酸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酸性含媒染料、阳离子染料、分散染料等。
〔2〕化学分类:
根据染料的化学构造或其特性基团进展分类。
偶氮染料、蒽醌染料、靛类染料及三芳甲烷染料等。
染料上染纤维的过程:
所谓上染,就是染料舍染液(或介质)而向纤维转移,并使纤维染透的过程。
染料上染纤维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染料从染液向纤维外表扩散,并上染纤维外表,这个过程称为吸附。
(2)吸附在纤维外表的染料向纤维部扩散,这一过程称为扩散。
(3)染料固着在纤维部。
非织造布的染色方法:
按照非织造布的形态不同,染色非织造布通常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得到:
〔1〕聚合物原液染色〔2〕纤维成网前的散纤维染色〔3〕纤维成网后的基质染色。
直接染料染色:
直接染料的分子量较大,分子构造呈线型,对称性较好,共轭系统较长,具有同平面性,染料和纤维分子间的德华力较大。
根据染色性能,直接染料可分为三类:
〔1〕匀染性染料〔2〕盐效应染料〔3〕温度效应染料。
直接染料湿处理牢度较差,进展固色后处理可提高染料湿处理牢度。
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1〕金属盐后处理〔2〕阳离子固色剂处理
活性染料染色:
活性染料是水溶性染料,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反响性基团(称为活性基团),适当条件下,能与纤维素纤维中的羟基、蛋白质纤维及聚酰胺纤维中的氨基等发生反响而形成共价键结合。
活性染料的化学构造通式可用下式表示:
S—D—B—Re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
〔1〕上染(吸附和扩散)〔2〕固色〔3〕和皂洗后处理三个阶段活性染料染色分为三种方法:
〔1〕一浴一步法也称全浴法〔2〕一浴二步法〔3〕二浴法
分散染料染色:
分散染料是一类分子构造简单、不含水溶性基团的非离子型染料。
分散染料的升华牢度与染料分子的大小、分子极性的大小有关。
分散染料升华牢度的上下还与纤维上染料的浓度有关。
分散染料一般分为:
〔1〕高温型(S或H型):
高温型分散染料的分子较大,移染性较差,扩散性能较差,染料的升华牢度较高。
〔2〕中温型(SE或M型):
中温型染料的性能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3〕低温型(E型):
低温型分散染料的分子较小,扩散性和移染性较好,但升华牢度较低。
分散染料染色机理:
分散染料对涤纶具有亲和力,染液中的染料分子可被纤维吸附,当纤维加热到玻璃化温度Tg以上时,纤维大分子链段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空隙加大,染料分子可进入纤维部。
涤纶的染色方法:
〔1〕热溶染色法〔2〕高温高压染色法〔3〕载体染色法
非织造布印花:
是指将各种染料或颜料调制成印花色浆,局部施加在非织造布上,使之获得各色花纹图案的加工过程。
印花是局部染色,要防止染液渗化到需要染色的区域之外。
方法是在印制色浆中参加糊料。
非织造布印花方法:
1.筛网印花是应用较普遍的一种印花方法。
根据筛网的形状,筛网印花可分为:
〔1〕平网印花〔2〕圆网印花2.转移印花,先用印刷的方法将花纹用染料制成的油墨印到纸上制成转移印花纸,然后将转移印花纸的正面与被印非织造布的正面紧贴,进入转移印花机,在一定条件下,使转移印花纸上的染料转移到织物上。
3.喷墨印花,无需网版,应用计算机技术进展图案处理和数字化控制的新型印花体系。
名词解释:
染色牢度:
是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
临界胶束浓度:
外表活性剂开场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简称CMC。
只有外表活性剂水溶液浓度大于CMC,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般0.02%-0.4%。
外表活性:
能够使溶剂外表力降低并改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