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2106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梯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梯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梯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电梯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电梯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梯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

《电梯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梯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

电梯安装作业指导书

电梯安装作业指导书

1.安装过程安全注意事项:

1.1必须牢记“安全第一”的生产观念,从思想上保持警惕。

1.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头戴安全帽,工作时穿上合适的工作服和安全鞋,不可戴手镯、戒指等其它装饰品,严禁在工作时玩耍、打逗、饮酒。

1.3在井道脚手架上工作,上、下爬行时要注意站稳抓实,每层脚手架中间须搭一根钢管铺两层脚手片,除非已提供某些防护措施,当工作高度超过2米而有坠落危险时,必须戴上安全带,并紧系在牢固的物体上。

当拆除脚手架时,必须把附在木板上的钉子除去或弄弯。

1.4在每个井道顶部挂两根生命线,用足够强度的支架固定。

1.5在厅门未安装前,必须在预留洞处设置防护栏,其高度不低于1米,并且张贴醒目的危险标记。

防护栏底部用约150mm的踢脚板固定。

1.6应避免在井道内的不同楼层进行两项或多项工作。

1.7工作区域及周围地区必须保持清洁,任何时间均应防止绊倒,或其他损伤,保持安全的环境。

在留有预留孔的机房内,须用木板固定或重物覆盖预留孔,以防物体坠入井道。

机房内承重吊钩须有用户单位出具的承重载荷保证书。

1.8井道内要有足够的照明,严禁使用明火或者220V电源作照明,必须使用36V以下的电源作照明。

1.9当使用易燃、易爆及有害液体时,必须要有足够的空气流通,并有保护措施和设置消防器材。

在现场严禁吸烟和引入火种。

如在密封场所,又无通风设施,则必须戴上许可的口罩,防止溶液接触到皮肤。

切勿将氧气、氯气等和这些溶液混合,以免发生爆炸。

1.10在使用电动工具时,必须保证有可靠而有效的接地,并配有漏电保护器,电动工具不得在潮湿或水中使用,切不可将电动工具当作其它用途使用。

1.11气割设备应放置妥善地方,并有《禁止吸烟》标志、消防措施和灭火工具。

氧气瓶和乙炔瓶存放距离不得小于7米,且远离火源至少10米。

1.12当进行电焊或气割工作时,应提前与业主防火部门取得联系,申请动火证,操作者必须持有操作证方可动火,动火必须有监护人并配备灭火器。

1.13当放在棕绳、钢丝绳、电缆时,人不可钻其中间。

1.14严禁在电缆、电线、导轨、补偿链上爬行或滑下。

1.15在轿顶工作时须格外小心,要注意周围情况,以防电梯突然起动时发生坠落事故。

1.16未经质检部门验收合格的电梯,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启动电梯。

1.17每天工作结束时,检查是否有工具、无用的物品还没有拾起,看看安排的工作是否完成。

1.18每个工地上必须备有急救药箱。

2.制定工作计划及程序

2.1安装工艺流程:

见电梯安装工艺流程图

2.2工作计划

2.2.1每个安装班组须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与工作进度。

2.2.2工作完成的每一度须做必要的尺寸和数据记录,以便核实,检查。

(隐蔽工程必须做记录)

2.2.3每一道工序完成时,应进行自检或经检验员检验,如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且要及时返工,确保安装质量。

3.电梯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3.1井道和机房的检查

为了安装施工能顺利地进行,在施工准备时,必须粗测井道及机房尺寸,并与图纸核对,如有问题可提前发现,以便及时研究解决。

电梯井道水平尺寸是用铅锤测定的最小净空尺寸,允许偏差为:

当高度≤30m时,0~+25mm

当高度≤60m时,0~+35mm

当高度≤90m时,0~+50mm

3.1.1不放线在底层及顶层处测量井道宽度、井道净深、底坑深度、顶层高度、厅门留洞尺寸,与图纸标注尺寸核对是否有错误之处。

3.1.2检查机房留孔位置,井道预埋件位置是否正确无误。

3.1.3检查井道杂物、积水是否清理完毕,井道及楼板的合子板是否拆净,机房顶板及门窗是否施工完毕。

3.2开箱点件与设备检查

3.2.1选好材料、设备的堆放地点、仓库。

3.2.2合同订货单位开箱,按装箱单逐项清点、检查,并做好错缺件记录。

3.2.3检查轿厢及对重部件的主要尺寸,并与土建图上主导轨距,对重导轨轨距及主导轨与对重导轨中心距核对,是否有错误及矛盾之处。

3.2.4粗测曳引轮、导向轮两轮外缘铅垂线距离,并与井道放线图主导轨与对重。

3.2.5导轨中心距核对,如有问题应提前解决。

在点件检查中,如质量、数量有问题时,须及时提出,在错缺件记录中注明,经双方签字、盖章确认。

3.3设备的搬运及堆放地点

3.3.1曳引机、导向轮、控制柜及承重钢梁等运至机房。

3.3.2轿厢各部件运至顶层。

3.3.3对重、缓冲器、导轨运至底层。

3.3.4厅门运至各对应层,若有堆放条件,应放入库房。

3.3.5其他零部件均应妥善存入现场库房,特别应注意易变形的部件,如导轨、门扇、风扇等必须放平垫实。

3.4导轨的检查及修整:

电梯所用的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必须是经质检部门用专门仪器测定的,直线度、对称度及厚薄程度均合格的产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电梯导轨的安装精度与运行舒适感,是整梯安装至关重要的一步。

3.4.1仔细检查主导轨及对重导轨的接头情况,如发现有毛刺及污物存在,可用锉刀修整后,清洗干净。

3.4.2如发现导轨接头台阶处大于0.05mm,可调整导轨排列次序使各接头偏差达到最小。

3.4.3将检查合格的主导轨及对重导轨洗净后,按阴阳榫排列,次序排定后将对应的接头用油漆编号。

3.4.4将导轨全部修整,次序排定后,找一清洁的地方用方块垫实放平,应避免导轨与其他物体碰撞,然后用蓬布覆盖,防止再碰上泥沙或其它污物。

3.5电源检查及施工用电

3.5.1检查电梯供电电源是否为临时电源,如为临时电源应通知订货单位,及时安装为正式供电电源。

3.5.2检查电梯电源导线、电缆线及其他控制线的规格是否符合图纸要求,零线质量应符合使用要求。

3.5.3施工用电必须设专用闸箱,并有警告标记,各路负载必须有短路及过载保护装置,手动工具用电必须由匹配的漏电保护器控制。

3.5.4机房电源必须经开关控制,开关设置在操作方便之处,以便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拉闸。

保险丝应为正式保险丝,不得用铜丝代替。

3.5.5并列电梯用同一机房时,各梯施工电源必须有单独的开关分路供电,不得合用。

3.6搭设脚手架:

3.6.1搭设前必需根据井道放线图及安装图参照各种部件在井道内的安装位置和施工时的操作距离,例如大小导轨安装位置、剔道架孔的操作距离以及限速器钢丝绳、厅门、电线管槽、中间接线盒等的安装位置和距离,进行全盘考虑,确定脚手架的平面布置。

3.6.2脚手架采用钢管、钢卡具搭设。

脚手板允许载荷不得小于250KG/M2。

3.6.3脚手立管最高点,位于井道顶下面1.5~1.7米为宜,以便稳放样板。

顶层脚手架立管最好用四根短管,拆除此管后,余下的立管顶点应在最高层牛腿下面500mm处,以便于轿厢组装。

3.6.4脚手架排管档距以1.4~1.7米为宜。

为便于安装作业,每层厅门牛腿下面200~400mm处应设一档横管,两档横管之间应加装一档横管,便于上下攀登。

脚手架每档最少铺三分之二的脚手板,各层交错铺板,以减少坠落危险。

3.6.5脚手板两端探出排管150~200mm,并与排管用8#镀锌铁丝绑牢。

同时考虑脚手架的强度及自重,电梯提升高度超过50米,竖管可采用双管搭建或用钢梁架设。

4.电梯安装工艺与质量要求:

4.1样板架的制作:

4.1.1样板架是电梯安装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电梯导轨的安装、主机定位的尺寸精度。

而且为了放线稳定,施工中往往要加垂线锤的重量,这样就使样板承受较大拉力,所以样板的制作必须保证质量和强度。

4.1.2制作样板架的材料一般选用易制作、成本低、韧性高、强度大,不易变形的材料制作。

4.1.3这里建议用4#角钢制作,因为它强度足够,重量适宜,便于制作与定位。

选用的材料应平直、无弯曲变形。

4.1.4制作样板的角钢按具体尺寸由切割机裁好以后,采用电焊烧制而成,底面应在同一平面上,角度垂直,对角线误差尽可能小。

4.1.5样板架制成后,关键在于找准放线点。

按图纸要求,用石笔或粉笔划线,用铳子找放线点,各放线点本身的偏差不得大于0.30mm。

4.1.6在确定支架放线点时,应实际测量一下轿厢导轨与对重导轨的高度,然后定支架表面工作线到钢丝的距离,还必须以支架一只孔的中心为基准。

4.1.7确定轨道的放线点时,首先定出轿厢中心与对重中心,然后定出两导轨内表面距离。

除参照土建图外,还必须核对上梁、轿底及安全钳的内表面距离,以及轿厢和对重两侧导靴的内表面来确定。

如图纸尺寸与实际尺寸不符,应以实际尺寸为准。

4.1.8样板分为《整体样板》和《局部样板》,《整体样板》结构严谨、扎实,不易整体变形。

《局部样板》制作简单,但稍一受力,极易损坏。

原则上,《整体样板》和《局部样板》只要做工精良,定位准确,都确实可行。

但我们这里建议样板用《整体样板》,下样板用《局部样板》。

这样确定是因为在施工中万一有物体坠落,也只是换坏了下样板的一部分,不会使整个样板全部报废。

注意:

上样板确定放线点时,除了石笔画点在同一平面上外,用铳子对准画线点铳印。

如电梯层楼底于30层,用1mm钻头进行钻孔,还必须注意钻头钻孔也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钻孔从架子底部往上钻,即使孔钻得不正,偏离了中心,也没关系。

架子翻身,放线点仍是正的,这很重要。

4.1.11样板架制成后,各个尺寸应由安装监督或安装工自己进行复检,力求做到精确、牢固,不易变形。

4.2样板架的定位:

4.2.1上样板架可以在井道顶部,如机房预留孔的话,也可以在机房。

这里我们建议固定在井道顶部。

4.2.2上样板安装在井道中机房地面以下约1米以内的地方,下样板安装在底坑地面以上1米以内的地方。

1米以内是指使操作者便于测量,且有一定活动空间。

4.2.3根据样板宽度在混凝土墙上用4根不小于60×60×300的角钢,用不小M12的膨胀螺丝把角钢平面向上平行固定在井道墙上,用钢管或槽钢架平,样板架的位置应尽可能水平,应用不小于300的生铁水平尺测量。

水平找准后,待测量梯井标准线,最后把样板架与钢管电焊烧牢。

4.2.4井道的放线:

a)如果电梯层楼低于30层,一般用0.7mm或0.9mm的钢丝进行放线。

b)在上样板处,将钢丝穿过钻好的孔,一端用铁钉或螺帽固定在样板上,另一端悬一重物,顺序缓缓放下,至底坑。

中间垂线不能与脚手架或其它物体接触或穿入脚手架中,而且不能使钢丝有死结现象存在。

c)钢丝线放到底坑后,取下坠在钢丝上的重物,换上生铁线锤,其重量一般在13至15公斤左右,体积不宜过大。

4.3梯井的测量

4.3.1确定标准线时,应考虑梯井内安装的部件对轿厢的运行有无防碍,如限速器、限位、极限开关、随行电缆等,同时要考虑轿厢地坎与厅门地坎与梯井墙及其它结构是否有相碰现象,必须保证轿厢及对重上下运行时,其运动部分与梯井内静止部分及建筑结构的净距离不得小于50mm。

4.3.2确定轿厢导轨位置时,应根据支架可调部分高度要求,考虑安装位置有无问题,支架高度计算方法为:

左(右)支架高度=轿厢中心到墙面实际距离减去1/2轨距及导轨高度与垫片厚度之和。

4.3.3对重中心确定时应考虑对重最突出的部分距离墙壁应有不小于50mm的空隙。

4.3.4对于前后开门的电梯应考虑:

梯井深度及倾斜情况是否能满足安装要求:

梯井深度=2倍厅门地坎宽度加2倍厅门地坎和轿厢地坎的间隙,再加轿厢深度。

4.3.5各层厅门地坎位置的确定,应根据所放净开门线的位置测出该线与每层牛腿的距离(没有牛脚指墙面),考虑到牛腿本身的宽度误差,牛脚和墙面误差要综合考虑。

4.3.6根据厅门净开门的位置,测量门口两侧的墙面,对门套的安装有无防碍。

4.3.7具体方法如下:

除对单台电梯考虑电梯中心线与建筑物中心线平行外,对两台或多台群控的电梯这个因素必须考虑。

电梯导轨中心线与建筑物中心线应尽可能平行,具体测量时也可根据净开门线来测量,其误差范围一般不要超过2mm。

对所有厅门门套,召唤盒位置,应须使其平面、高度一致,并与建筑物协调,保持美观。

4.3.8对单台或多台有钢门套或大理石门套的电梯,应根据门套与墙面的尺寸,厅门与墙面的尺寸,墙面不得有较大的凹进与凸出,以免厅门安装剔墙过多,造成困难。

4.3.9一般情况下,梯井内墙、牛腿部位用卷尺测量它们到净开门线的距离,测量四至六点,并做好记录,避开最小净尺寸,即是样板架固定的基准位置。

但也要考虑其余因素是否满足。

如避开牛腿到净开门线最小净尺寸,但厅门打开时会与墙面碰撞,也必须打掉墙面凸出部分。

4.3.10对于多台相对并列电梯确定标准线时,除注意上述事项外,还应根据建筑及门套施工尺寸考虑,使电梯等候厅两边宽度一致,相对两列电梯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以保证电梯门套施工的美观要求。

4.3.11对多台相对并列电梯确定样板位置时,还应测量梯井与净开门线大对角线小对角线的尺寸,控制其误差(一般在3mm范围内),结合土建提供的建筑平行线,正确确定电梯样本位置,如图所示:

S1=S2=S3=S4A1=A2

4.3.12结合梯井的测量,同时应考虑到机房的平面布置,引机、工字钢、限速器、极限、限位开关等电气设备的布置有无问题,对维修、更换是否方便,必要时需进行调整。

4.4 标准线的固定:

经过上述多次测量梯井,反复调整放线点,最后确定符合安装要求的标准线,把上样板牢固地焊在钢管上。

上样板定位后,再定下样板。

4.4.1钢丝线放到底坑后,悬挂的是13~15公斤的生铁线锤。

具体应根据楼层的高低和井道内风力的大小来确定线锤重量的大小。

4.4.2各工作线放到底应使其自然静止,不能用手或其他物体导致它假静止。

如果层楼高、行程大,井道内风力大,而影响各表面工作线的稳定,可加大线锤的重量。

或在底坑用一桶水、一桶机油或者一桶比较粘稠的浆糊,使其作阻尼运动,但上述方法只能确定钢丝线的大致静止,是假静止。

做到完全静止有一定困难。

因为同一密度、粘度的同一物质对生铁线锤各个方向受力是一样的,阻尼运动来回得相当慢,当凭肉眼观察可能有一定困难,层楼越多,此现象越明显。

也可在中间层楼用支架,二次定位防止其风飘。

4.4.3钢丝线的二次定位:

如果钢丝线在大致静止后,左右摆动幅度很小,可用钢丝绳的二次定位,使它相对静止,使整根钢丝的上下误差控制在0.5mm以内。

钢丝线的二次定位主要原理是利用10克左右的小石块或同等质量的其它物体压在纸片上,乘以角铁和纸片间的摩擦系数,等于纸片和角铁之间的摩擦力。

使钢丝线进一步作阻尼运动而实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4.4.4表面工作线的固定先固定支架表面工作线,再固定导轨表面工作线。

一般使用以下方法:

用一根3#角钢,用锯条片锯一切口,使其自然靠近相对自然静止的钢线,最后用细铁丝和钢丝绑在3#角钢切口上,再把3#角钢与下样板支架点焊,最后烧牢。

细铁丝对自然静止钢丝捆绑,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捆绑得不好,等于把自然静止的钢丝假静止地定位了,那么前面所做的工作都白费心机。

导轨表面工作线到导轨顶面30mm这个尺寸是根据靠道尺而定的,另一原因是便于安装导轨,而且用钢尺便于测量。

4.4.5放板架的放线共14根,也可以放12根,两根净开门线在导轨表面工作线放得十分准确的情况可以不放。

因为厅门踏板基准可以根据主导轨而定,两根净开门线的放设只不过是作参考基准而用。

4根导轨表面工作线相对静止,准确无误地固定在下样板上后,再检查轿厢导轨距离,对重导轨距离,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对角线距离是否与上样板一样,其误差一般控制在0.30mm以内,这一点极其重要。

也可以以其中一根轿厢导轨和一根对重导轨为基准,测量其余两根导轨。

4.4.6上述方法标准线固定后,可在中间层楼测量四根导轨表面工作线进行复查。

中间层楼测量的结果应比下样板测量所得误差更小。

因为上样板和下样板之间的误差都在中间层楼区域抵消。

4.4.7上、下样板测量的轿厢导轨距离、对重导轨距离及对角线距离和误差,均应作记录,以便检验复查之用。

4.5井道防爆灯的安装:

4.5.1一般井道照明的安装为临时电源,需用36V以下作为井道照明。

4.5.2灯壳用木螺丝固定木楔子上,用电锤在混凝土墙面上钻Φ8mm左右的孔,必须穿线管。

4.5.3井道顶和井道底防爆灯的安装要求为0.5m,中间为7m以内。

4.5.4如用三芯电缆线,固定间距不大于0.5m,端头固定间距不大于0.1m。

如走线管,可适当放大。

4.5.5线管直径的确定:

线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管内净面积的40%。

4.5.6导线载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导线内流过电流的大小来确定。

4.6导轨支架的测位:

4.6.1根据导轨支架重线,在井道壁上用量线或铅笔划出支架安装的位置及使四只支架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4.6.2由底坑缓冲器台的第一排支架或底坑平面算起,第二排支架距地应不大于1000mm,最高一排支架距井道顶部为500mm,

4.6.3支架测位时,应计算一下导轨接头的数量,这对支架的安装及导轨的校正很重要,应尽量使导轨接头接近支架,而不能与支架相碰,如相碰,应上下错开,但净距离不应小于300mm。

4.6.4以底坑第二排支架为起点,往上每隔2米一排支架,如与导轨接头相碰,最大间距不大于2.5m,每根导轨应有两只支架。

4.6.5每档支架应在墙面上编号,以便测量支架和校正导轨时记录数据,校验尺寸。

4.7导轨支架的安装:

4.7.1对混凝土结构梯井,无预埋铁可用可调试支架及打膨胀螺丝固定,并在安装调试后将其可调部分焊死。

4.7.2如梯井内有预埋铁,经过实测定位符合安装要求后,可将其支架直接焊死在预埋铁上,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7.3扁钢或角钢支架与预埋铁接角面应严密,误差不应大于3mm。

4.7.4焊接采取内外四周满焊,焊接高度不应小于3mm,不允许有夹渣、咬肉、气孔等。

4.7.5如支架位置和预埋铁位置有偏移,可以另接长铁板,其厚度不应小于16mm,接出铁板的全长最多不得大于300mm。

接铁板长度超过200mm时头部还应加装M16膨胀螺丝,加装铁板与预埋铁的焊接长度不应小于支架与预埋铁直接焊接的长度,并应四周满焊。

4.7.6支架平面与轨道背应严实、垂直、误差不应大于0.5mm,因为导轨支架的安装直接影响电梯导轨安装精度。

如果在2000mm支架范围内,支架安装超差,在压导板压紧的同时,轨道随受力方向而弯曲。

使两导轨超差,应力增大使支架产生各种变形和应力,最终使导轨不垂直超差。

对高速梯而言,轿厢左右晃动,大大降低电梯安装质量,如果采用垫塞片的方法,其缺点是缝隙不能被彻底克服,支架面和道背面为不完全接触。

4.7.7每道支架的水平度为5/1000,如为砖墙结构,工艺上要求墙眼应剔成内大外小,但是实际上往往难以实现。

可采用的方法为:

4.7.7.1采用预埋,一般墙剔半眼,墙厚在150mm以内剔透眼,不允许用2.5磅的大锤破坏墙面,一般在样板上放1~2mm两条垂线,以支呆表面两中心孔为基准,然后根据这条支架平面辅助线,确定支架位置,找正、找平。

用混凝土预埋(水泥标号不小于400#,水泥、砂子、石子容积比1:

2:

2)。

4.7.7.2也可采用冲击钻打穿砖墙,墙内外用钢板对撬螺栓紧固。

钢板可用方或长方形。

4.7.8如两台电梯共用一井道,梯井中间可采用工字钢或槽钢做支架公用支撑。

其安装要求也必须符合上述要求。

4.7.9支架安装完成后,应对各档支架工作水平和垂直记录,如有不对及时返工。

4.8缓冲器台的安装:

4.8.1在安装导轨时需安装缓冲器台,其优点是:

a)便于安装轿厢与对重缓冲器;

b)为导轨安装从底坑第一只支架算起,使导轨在安全钳动作时更加牢固,不会产生弯曲变形;

c)更加符合验收标准;

d)便于安装接油杯。

4.8.2缓冲器器台用6#槽钢或扁铁用电焊烧制而成,分为轿厢和对重两种。

4.8.3安装方法:

把缓冲器台置于底坑地面上,找正其前后、左右位置。

在其四周用不小于M10的螺丝或膨胀螺丝固定在四周地面上。

找正其水平位置,用电焊烧牢,最后用混凝土灌浆。

4.8.4也可以把6#角钢改为铁板或槽钢,也可以把整个底坑重新用混凝土填平。

4.8.5缓冲器的安装

4.8.5.1油压缓冲器安装前应检查有无锈蚀,油路是否通畅。

根据需要进行清洗,缓冲器中心应对准轿厢或对准对重缓冲器碰板中心,偏移不得超过20mm。

4.8.5.2缓冲器顶面的下水平度不大于4/1000。

4.8.5.3油压缓冲器活塞柱的不垂直度,按a、b的差不得大于0.5mm,测量时应相差90度两个方向进行。

4.8.5.4轿厢、对重缓冲器的越程(缓冲距)

a)弹簧缓冲器的越程为200~350mm,油压缓冲器的越程为150~400mm

4.8.5.5缓冲器底座按要求装在型钢基础上,接触面必须平整严实,用金属垫片找平其面积不小于底座的1/2,地脚螺栓应紧固,并应装防松弹簧卷。

4.8.5.6安装油压缓冲器时须先用螺丝刀取下柱塞盖,将油位指示器打开,以使空气逸出,加油至油位指示器上的标示。

4.9导轨的安装:

导轨在安装之前是已经修整过接头,去除毛刺,汽油清洗的合格产品。

因此在以后安装过程中不会产生接头缝隙过大或毛刺现象存在。

4.9.1导轨的吊运低层采用人力,高层采用小型卷扬机。

4.9.2在吊运前,每支导轨接头应编号,导轨支架也编号,以便以后校正导轨时记录各支架处导轨及导轨接头的具体偏差。

4.9.3把导轨依次抬入井道,放于底坑中。

下面用木板垫平,不致使导轨接头损坏。

4.9.4安装轿厢导轨应采用厚度较大的接道板。

以克服两根导轨在连接处的扭应力。

4.9.5在安装导轨时,各支架压导板螺丝不宜拧得过紧,各接道板螺丝呈松驰状态。

待导轨一次找正后,再连接接道板进行二次找正。

4.10导轨一次找正:

(使用工具卡道板、靠道尺、钢尺(150)、卡剪、塞片、板手)

4.10.1导轨表面工作线与导轨顶面相距30mm,工作线定位精确。

靠道尺对导轨间距定位准确,对软导靴其轨距应比土建图尺寸大1mm。

4.10.2导轨接头应不在同一平面上,以免安全钳动作时导轨因支架强度不够而造成弯曲变形。

4.10.3导轨的找正应由下而上,由底坑第二只支架开始,先找轿厢轨道,后找对重轨道。

4.10.4轿厢和对重以其中一支轨道为基准。

4.10.4.1首先用钢尺大致测量轨道顶面到导轨表面工作线的大致尺寸,距离30mm超差可换塞片或调节支架可调部位。

4.10.4.2用卡道板卡单根导轨与其表面工作线的铅重度。

如超差,可用榔头校正。

4.10.4.3使用靠道尺寸对导轨侧面是否扭转进行校正。

其使用的靠道尺必须是经过校验的合格产品,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允许靠道尺经常与其他物体或地面、墙面碰撞,以免影响校正导轨精度。

导轨校正几层后,靠道尺应经过再次校验,轨距是否位移。

用靠道尺侧导轨是单面折还是双面折,最后校正后。

靠道尺在使用之前,按图纸所示的尺寸确定好后,必须用自攻螺丝固定,以防尺寸移动。

4.10.4.4同一台电梯的导轨找正应使用一把靠道尺,而且要以导轨同一侧面为基准。

不允许随意变换。

以上进行的导轨找正只是对支架部位轨道的找正,找正后用扳手拧紧。

4.10.4.5最后,对两只支架中部后导轨进行复验。

4.10.4.5.1具体方法:

扭转找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