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TZ01622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第2部分化肥设备全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1984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73 大小:15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SYTZ01622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第2部分化肥设备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QSYTZ01622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第2部分化肥设备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QSYTZ01622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第2部分化肥设备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QSYTZ01622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第2部分化肥设备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QSYTZ01622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第2部分化肥设备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SYTZ01622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第2部分化肥设备全解.docx

《QSYTZ01622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第2部分化肥设备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SYTZ01622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第2部分化肥设备全解.docx(1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SYTZ01622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第2部分化肥设备全解.docx

QSYTZ01622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第2部分化肥设备全解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发布

2006-04-01实施

2005-12-02发布

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

第2部分:

化肥设备

Q/SYTZ0162.2—2005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健康、安全、环境(HSE)要求1

4一段转化炉检修及质量要求1

5辅助锅炉检修与质量要求6

6二段转化炉检修与质量要求7

7废热锅炉、高压蒸汽锅热器(101-C、102-C)检修内容及质量要求9

8高温变换炉104-D1及低温变换炉104-D2的检修与质量要求10

9二氧化碳吸收塔(101E)的检修及质量要求11

10二氧化碳再生塔(102E)的检修及质量要求12

11分子筛干燥器(109DA/DB)检修与质量要求12

12氨合成塔检修与质量要求13

12.4.2触媒升温还原,逐渐增加负荷,系统正常后,各项工艺指标应符合操作规程。

15

13尿素合成塔检修与质量要求15

13.4.3溢流管17

13.4.4筛板支架17

13.5.2内表面腐蚀缺陷17

14二氧化碳汽提塔检修与质量要求18

14.3.1衬里母材20

14.6.1液体分配系统21

15高压甲铵冷凝器(池式冷凝器)检修与质量要求22

16空气压缩机组检修与质量要求23

17合成气压缩机组检修与质量要求35

18氨压缩机组检修与质量要求46

19小型汽轮机(104JT、101BJ2、UJ0103AT/BT)检修及质量要求55

20二氧化碳压缩机组检修与质量要求59

21高压氨泵及甲铵泵检修与质量要求73

22刮料机检修与质量要求77

23包装机检修与质量要求82

24码垛机检修与质量要求85

前言

Q/SYTZ0162—2005《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

炼油设备;

——第2部分:

化肥设备;

——第3部分:

通用设备。

本部分是Q/SYTZ0162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归口单位: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本部分起草单位:

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阿不都热合木托乎提、孙新生、李忠军、吴运鹏。

 

炼油化工装置检修质量规范

第2部分:

化肥设备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塔里木油田公司化肥装置、设备的检修质量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塔里木油田公司年产能20万吨的合成氨装置和年产能34万吨的尿素装置的检修及检修后的质量验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150钢制压力容器

GBJ211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985手工电弧焊焊缝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3323钢融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396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

GB11345钢制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HJ20543化学工业炉砌筑技术条件

JB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JB/T4735钢制焊常压容器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劳动部1990年2月22日劳锅字[1990]3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动部1990年5月9日劳锅字[1990]8号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规定2005年1月1日实施

健康、安全、环境(HSE)要求

按《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规定》执行。

一段转化炉检修及质量要求

辐射段炉管的检修

4.1.1一段炉转化炉管系统检修时应进行表面清理,重点检修部位包括以下内容:

a)炉管高温区;

b)炉管中温区;

c)异种钢连接焊缝处;

d)上、下猪尾管与炉管,炉管与集气管和上、下猪尾管与集气、下集气管间等的连接焊缝处;

e)炉管在运行中曾出现过的花斑过热等有代表性的部位;

f)历次检修中出现有缺陷或修理过的部位。

4.1.2对炉管及其焊接接头的检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a)宏观检查:

用肉眼或放大镜、内孔窥视镜对炉管内、外壁(包括上升管上部内衬管)进行宏观检查,检查炉管表面有无氧化腐蚀、结垢、弯曲变形等状况,以及有无宏观裂纹等异常现象;

b)渗透检测:

用于检查焊接接头表面裂纹状况,一般可按10%进行抽查,重点是补焊、重新焊接的焊接接头怀疑有问题的部位;

c)金相检测:

对较长时间过热的炉管和上集气管,可进行跟踪点金相检测;

d)X射线检测:

对重新焊接的焊接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检测。

对有疑问的部位可进行抽查,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射线检验的抽查率可参照表1;

表1正常使用条件下射线检验抽查率

运行时间(h)

(3~5)×104

(5~8)×104

(8~10)×104

抽查率(%)

1

2

3

e)超声波检测:

对炉管上部异种钢连接焊接接头可用超声波进行检测,1~3年进行一次;

f)蠕胀与弯曲变形测量:

蠕胀测量应选取有代表性的炉管。

检查数量为全炉炉管的5%~10%。

历次测量位置和方向固定,以便逐年比较、分析。

严重变形的炉管要测量轴弯曲度。

4.1.3炉管检验发现下列严重缺陷之一的应进行更换:

a)超声波检测时判定为“C”级管;

b)裂纹深度超过炉管安全强度核算要求;

c)对侧烧炉炉管严重弯曲而影响转化炉安全和正常工艺操作时;

d)根据炉管运行历史,结合蠕胀检查,综合评价。

若实际蠕胀率达到2%~5%,或蠕胀速率较上一周期成倍增长时。

4.1.4炉管更换可分为单根、一排、几排或全炉炉管的更换。

竖琴管排结构的更换程序是以一排为基础,以1/3管排为吊装单元;旧管排拆除时,应先将管排在下集气管现场对焊接接头处切开,分成3个单元吊装更换;上升管过渡段内衬管更换应根据损坏部位确定。

炉管更换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a)备用炉管(包括炉管或管排,上、下猪尾管,下集气管或分集气管,上升管等)应有质量合格证书,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管排制造应有竣工图。

安装时应进行理化检验;

b)抽出炉管内触媒,应敷盖好下集气管上19个通孔,以免炉管在切割过程中掉进脏物;在转化管焊接前,应疏通下集气管上19个φ6.3的小孔;

c)炉管与其猪尾管、下集气管等的连接焊接接头的切割可用高速砂轮等专用工具。

切割时应留有余地,以使修复时加工焊接坡口;

d)炉管更换与上升过渡段内衬检修更换时,应使输气总管(107D)保持冷态,吊挂弹簧应卡住,下集气管按正常工作标垫好;

e)新炉管安装方位、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

1)转化管与下集气管凸台对口同心度偏差小于0.5mm,对凸台的角度偏差不大于±2°;

2)单管与管排中心线偏差不大于±1.5mm;

3)下集气管组装水平方向偏差应小于±12.5mm/3m;

4)上升管垂直度偏差最大不超过±12.7mm;

5)每对支耳在其全长上的水平度偏差不大于3mm,支耳对下集气管中心线的相对位置偏差不大于6mm;

6)所有其它线性尺寸偏差不大于6mm。

f)与转化炉管(或下分集气管)承插焊凸台组装时,应在承插口内加δ=2mm~3mm环形纸板做热膨胀预留间隙;

g)新管排安装后需进行弹簧调整,应在管排原始称重并经现复核的基础上,先对空管进行初调,再在装触媒后的载荷下进行调整。

4.1.5炉管焊接及质量要求

4.1.5.1焊接注意事项

a)炉管焊接施工前应由焊接技术人员编制焊接工艺规程,施焊焊工应有相应项目资格证,在施工中不得任意改变焊接工艺,并有专人负责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工作;

b)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c)坡口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

d)施焊前应在加工过的原焊接接头坡口上熔敷焊接以检验老化炉管的可焊性,在敷熔焊接接头附近做渗透检验,确定热影响区表面有无缺陷;

e)焊接坡口应经渗透检验无缺陷,用丙酮清洗干净后,方可进行焊接;

f)炉管组队时,应用适当的夹具,使之能有效的予以相对固定;

g)第一层焊道应采用手工氩弧打底,经渗透检验无缺陷后再进行第二层焊道焊接。

最后一层焊道焊接完毕后应进行100%射线检验,要求按JB4730执行;

h)氩弧焊使用的氩气纯度为99.9%以上;

i)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需预热至10℃以上再焊接。

4.1.5.2焊接质量要求

a)炉管焊接完毕后应将表面的焊波打磨光,清除表面所有焊渣。

焊接接头及其热影响区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气孔、弧坑、夹渣和未熔合的地方。

咬边缺陷的深度不大于0.5mm,且每条焊接接头单个咬边长度不大于5mm,焊接接头两侧咬边的总长不得大于该焊接接头长度的3%,焊接接头凸起高度不大于1.6mm,角向焊接接头应具有圆滑过渡至母材的几何外形;

b)焊接接头打底焊道、焊接接头表面,缺陷补焊区的母材和补焊金属均应进行100%的渗透检测;

c)离心铸管于铬钼钢的接管、凸台等相接的角焊接接头根层焊道和焊接接头表面,应进行100%的渗透检测;

d)渗透检测按JB4730规定执行;

e)管的每道对接焊接接头均应进行100%的射线检测,检验结果应符合JB4730规定Ⅱ级要求;

f)炉管上部异种钢连接焊接接头等若用超声波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JB4730规定Ⅰ级要求。

4.1.6水压试验

组焊并经检验合格的炉管应进行水压试验。

检验中严禁用粉笔及含硫、铅、锌、铝等或其他低熔点化合物在转化炉管、上升管等表面上涂抹、标记,液体渗透检测用的着色显示剂等完毕后应清洗干净。

对流段盘管的检修

4.2.1检查内容

a)对流段盘管可通过对其盘管、弯头、联箱及焊接接头进行宏观检查、蠕胀测量、测厚、硬度、渗透检测等,有条件的部位可进行金相检验,必要时可进行X射线或超声波检测,其中蠕胀测量、渗透检测不少于10%,弯头测厚不少于20%;

b)清理检查翅片管间污垢脏物堵塞及翅片等损坏情况;

c)检查各组盘管弯曲、变形等情况和在热态、冷态下的自由膨胀、收缩情况;

d)检查各组盘管支架、托架等有无倾斜、脱落等现象。

4.2.2更换要求

盘管在检验时发现下述严重缺陷之一者,应进行更换:

a)有裂纹或网状龟裂;

b)外径大于原来外径的5%;

c)严重腐蚀、爆皮,使管壁的厚度小于计算允许值。

4.2.3焊接与焊接检验

a)初次使用的钢种,以及改变原有焊接材料类型、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应在施焊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根据工艺评定结果编制焊接规程。

施工中应严格执行;

b)焊接材料应符合图纸设计规定或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焊接接头的抗裂性、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以及使用条件等综合考虑选定;

c)焊接接头坡口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

坡口型适合尺寸应符合GB985的规定;

d)焊件应放置稳固并避免强行组对。

组对时,内壁应齐平,内壁错边量应不大于管壁厚度的10%,且不大于1mm;

e)焊件组对后的点固焊及固定工卡具的焊接,所选用的焊接材料及工艺措施应与正式的焊接时的要求相同;

f)焊接宜采用手工氩弧焊接打底,手工电弧焊填充盖面;

g)要求焊前预热的焊件,在焊接过程中的层间温度应不低于其预热温度,焊后应热处理。

焊接接头经热处理后,应测量硬度值:

碳素钢不应超过母材的120%,合金钢不应超过母材的125%,检查数量为热处理焊口总量的5%以上,每个焊口一处,每处3点(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合母材),如硬度超过规定,应重新进行热处理后仍需按原规定方法检查硬度;

h)焊接接头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气孔、夹渣、凹陷等的缺陷,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焊接接头两侧咬边的总长不大于改焊接接头长度的10%;

i)对流段盘管所有对接焊接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检测;

j)射线检测结果应符合JB4730规定的Ⅱ级要求;

k)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的数量应符合设计,渗透检测按JB4730要求执行,磁粉检测按JB4730的规定执行;

l)对流段盘管与弯头材质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并有质量合格证。

4.2.4水压试验

盘管焊接经热处理和检测合格后应进行水压试验。

耐火衬里和保温层的检修

4.3.1检修确定依据

炉体各部位衬里、保温层如被烧熔,发生倒塌、脱落、开裂、倾斜或局部鼓起,缺损深度超过原设计厚度三分之一,外壁温度超过设计温度(有热敏漆的颜色出现变白现象)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挖补或拆修。

衬里的砌筑施工应符合GBJ211中的有关规定。

4.3.2检修材料质量要求

a)耐火衬里各部位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图纸设计要求;

b)耐火、隔热材料和制品应具有出厂合格证。

其性能应符合有关要求的规定;

c)耐火材料及其制品不得受潮或雨淋,受潮或雨淋的耐火材料不得使用。

4.3.3施工质量要求

4.3.3.1辐射段衬里施工质量要求

a)旧炉墙等衬里修复或更换时,若因局部过热而造成炉壁变形较大,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先进行矫正或砌保温块时用矿棉或岩棉等纤维填塞保温块与炉壁之间的间隙;

b)保温块干砌体应紧贴炉壁铺砌,保温块之间应靠紧,并以耐火纤维质材料填满铆钉槽;

c)耐火砖砌体应错缝砌筑,砌筑轻质耐火砖时不应敲打,耐火砖、保温块与炉壁之间应贴紧,不能留有间隙;

d)砌砖灰缝不大于1.5mm~2.0mm,每5m2抽查10处,比规定砖缝厚度大50%以内的不得超出4条,灰缝饱满度不小于95%,表面应勾缝。

灰缝厚度和泥浆饱满度应及时检查,即用塞尺(塞尺厚度等于被检查砖规定的厚度)插入砖缝深度不超过20mm合格;

e)轻质耐火砖砌体应按照设计要求位置留设膨胀间隙,膨胀缝和膨胀间隙均要用高铝耐火纤维填满;

f)炉顶吊砖梁应水平放置,确定位置,找正以后应予以临时固定,防止移动。

吊挂砖应预砌编号,应按转化管初调后的位置放线砌筑;

g)挂砖用耐火泥砌筑(也可用气凝灰浆砌筑)。

直缝应打灰浆,灰缝1.5mm。

但A、B、K、L砖之间的搭接不打灰浆,另一段为膨胀缝,其余的搭接缝用薄的灰浆找平。

对侧烧炉,异型砖用灰浆湿砌,其余为干砌,挂钩螺栓松紧应适宜;

h)砌砖转化炉管、上升管的穿管砖时,应严格保证炉管处于中心位置。

烧嘴砖A间对缝无间隙,砌筑时应保证烧嘴砖垂直和同心;

i)炉顶砌体膨胀缝内垫以纸板;

j)炉底和烟道底的保温块,轻质耐火砖和粘土耐火砖均应干砌靠紧。

炉底砖的上表面与下集气管保温层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设计尺寸,若炉底不平度大于4mm~5mm,要找平齐;

k)烟道墙砌筑时要横平竖直,全高误差不超过3mm,水平误差不大于6mm,每2m留一道交错膨胀缝,缝宽12mm,缝内无任何填充物;

l)按设计要求和数量留设排烟孔。

由于在第一、第二两区开排烟孔数量多,使墙的整体性差,原墙扶垛间距大,易倒塌,推荐每1.5mm墙增加230mm×230mm扶垛;

m)烟道盖板砖推荐采用上拱型结构,干砌,每3块砖留3mm间隙;

n)内衬管更换完毕后,先按图纸要求,在FB段下部捆扎高铝耐火纤维毯,再将内衬管捆扎3mm厚纸板。

耐火浇注料由在承压壳体上相应部位开设的两个Φ50mm的浇注口浇注(旧耐火浇注料应作成锥形结构);

o)下集气管保温按图纸要求施工。

4.3.3.2过渡段和对流段耐热衬里施工质量要求

对流段下部砌体与辐射段相同。

上部轻质耐火浇注料衬里,除两端墙盖板可以拆下检修外,其它部位的检修都需在盘管部分和全部抽出后方能进行。

其施工要求如下:

a)混凝土浇注前,炉壳内表面及抓钉要进行除锈,并涂沥青漆防腐。

抓钉如有损坏,则应更换;

b)模板要坚固严密,不变形,不漏浆,浇注前要涂油防粘,浇水润湿;

c)为了保证耐火浇注料质量,配料用水应达到饮用水要求。

耐火浇注料应搅拌均匀(宜采用强制式搅拌),先干混2min,加水后再湿混2min~3min。

每次搅拌好的料应在30min内用完;

d)轻质耐火浇注料不宜采用高频振动或捣打成型。

宜采用人工捣固施工,严格控制振动时间,防止颗粒离析和容重过大。

以表面不产生蜂窝麻面为合格;

e)现场立模浇注,要分层均匀下料,每次加料高度300mm~400mm,均需连续浇注,并按设计要求留膨胀缝和施工缝;

f)矾土水泥耐火浇注料施工完后,约4h~7h开始初凝(混凝土表面不粘手)即需要浇水养护(每半小时浇注一次)养护时间不少于48h,养护温度控制在5℃~32℃之间为宜;

g)局部修补时,需将原衬里铲除到与钢板的结合面并制成倒梯形坡口,修补面积至少应包括2个以上抓钉,且接缝剖面不应是一条直线;

h)现场浇注的耐火浇注料,对单项工程的每一种配比,每20m3作一批留置试块进行检验,不足次数亦作一批检验试块;如每一单项工程采用同一配比多次施工时,每次施工均应留置试块以检验现场浇注的耐火浇注料质量。

4.3.3.3输气总管耐热衬里施工质量要求

输气总管耐热衬里若全部更换,可按专门的施工说明书进行,若局部修复则应符合以下要求:

a)耐火浇注料损坏部位拆除的面积要比外壁检查看见的适当放大,原则上以疏松、有孔洞的部位都应清除,且要拆除到与外壁钢板结合面;

b)对内衬有耐热钢套结构的既要保证耐火浇注料浇注密实,避免空隙,又要保证耐热钢套有热膨胀间隙;

c)内衬有刚玉砖的,砌筑时如遇有三通部位,原则上先砌三通,若尺寸发生矛盾,可加工直管段的砖以满足要求,三通的异型砖不允许加工,且三通部位的耐火浇注料层尤其需要浇注密实;

d)若内衬局部修复面积较大,应按专门的烘炉制度执行。

4.3.3.4炉墙、炉顶、衬里施工时,为防止灰浆和粘结剂等黏附到炉管外壁,应将炉管用塑料布等物包好。

4.3.3.5炉子衬里拆修后,应进行烘炉。

烘炉曲线按开工时烘炉要求。

局部修理烘炉时间可适时缩短。

新的耐火衬里在烘炉以前应当在环境温度下养护48h~72h。

4.3.4炉管吊挂弹簧的检查与调校

4.3.4.1炉管吊挂弹簧应根据大修停车后冷态测得数据与其原始数据对比分析确定是否重新标定和调整,一般2年~4年整定一次。

4.3.4.2弹簧系数K值的变化大于20%的,应更换弹簧,用于更换的新弹簧应在现场校验其K值,并标定“零点”位置。

4.3.4.3单管吊挂弹簧和双管吊挂弹簧的K值调校都应测定三次,取其计算平均值,新K值的偏差均不应大于原K值±10%。

a)根据校验的新K值计算出每个弹簧最终工作荷载刻度值,并适当调整弹簧位置;

b)竖琴管排弹簧调整过程中,炉管应处于自由状态,不受任何阻碍;

c)吊挂弹簧吊杆在调整好后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6mm;

d)侧烧炉炉管采用恒力弹簧吊挂,炉管上下位移应能自动调节,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e)烧嘴等炉子附件的检修;

f)烧嘴在每次大检修时都要进行清理、检查、调整或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g)烧嘴的一次风门要灵活好用,可调度大;

h)烧嘴安装时应保证与烧嘴火盆同心;

i)烧嘴火管与燃料气管线相连接时,接头、阀门等应严密不泄露;

j)炉子下列附件在每次检修时应清理、检查和校验:

1)测量仪表及自动化控制调节装置;

2)电气系统;

3)烟道挡板及其自控装置;

4)紧急放空装置;

5)事故风门(防爆栅);

6)烟气分配板;

7)灭火蒸汽系统;

8)热膨胀检测系统。

4.3.5保温项目检修质量要求

保温层用材料和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保持保温材料干燥、隔热良好;外壳完整、搭接牢固,接缝密封良好,保温层不得出现脱落、掏空、漏风等现象。

辅助锅炉检修与质量要求

炉管检查

a)对炉管表面进行清扫及宏观检查;

b)对弯曲的炉管要测量其轴向弯曲度,对指定的炉管及部位进行蠕胀测量,不少于十根炉管;

c)对炉管进行锤击检查,以确认其结垢程度;

d)对炉管易受冲刷腐蚀的部位,进行定点测厚;

e)对服役过程中出现的超温、过热、变形严重的炉管段进行金相检验;

f)对管子蠕胀超过原有直径1.5%时,应更换新管,对局部蠕胀的管子,虽然未超过上述要求,但已能明显看出有金属过热现象时,也应更换新管。

联箱检查

a)对联箱的封头、上升管、下降管及弯头进行定点测厚;

b)对联箱、上升管、下降管及弯头的焊缝进行无损检测;

c)检查各组盘管下联箱底座的膨胀活动量。

锅炉受压元件检修

a)备品备件、原材料等的制造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并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

b)焊缝外观检查应符合GB150-1998的规定;

c)焊缝无损检测应符合JB4730的规定。

耐火衬里检修

a)辐射室前墙及圈拱如有严重裂纹或凸起脱落趋势的部位用轻质耐火砖AQ-0.7进行更换;

b)辐射室挡火墙、炉底、炉顶耐火砖墙如有损坏脱落部位可用粘土砖NZ-40和高铝砖LZ-48进行修补;

c)辐射室侧墙、对流室各墙的耐火浇注衬里如有裂纹脱落的部位可用FQ耐火浇注料进行修补。

其烘炉与一段炉同步进行;

d)炉墙各处膨胀缝均用高铝纤维毡条填塞;

e)耐火衬里检修及质量要求应符和GBJ211-87;

f)每隔6年及锅炉受压元件经重大修理或改造后均需整体进行一次耐压试验,具体按有关规定进行;

g)用脱盐水,以工作压力对锅炉系统进行试漏。

验收

检验记录、隐蔽工程记录、水压试验记录等检修记录应准确,各项技术指标合格。

二段转化炉检修与质量要求

空气混合器的检查

检查混合器喷头镀锆层是否龟裂、脱落;形分布器和入口管是否变形、开裂、内衬脱落以及焊接接头裂纹等情况;形分布器可采用局部校正或补焊的方法修补。

空气混合器更换

空气混合器存在严重过烧、壁厚减薄、开裂或喷嘴小孔严重磨损影响气流分布,应进行更换;连接时新混合器与炉顶入口管的中心线应同心,误差符合设计要求;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检验,其结果应符合JB4730规定的Ⅱ级要求。

空气混合器喷镀层剥落后,允许再次等离子喷镀修复,如果母材受到损坏时,则应更换。

耐热钢衬里的检修

a)用5倍~10倍的放大镜对所有耐热钢衬里焊接接头进行检查,对怀疑的部位进行渗透检查;火钢衬里发现鼓包、下沉、折皱、变形、脆性龟裂,应根据损坏程度采取局部修补或换筒节;

b)耐热钢衬里的修复一般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坡口应根据图样进行加工;

c)上部衬筒应与小筒体及大法兰保持同心,同心度不大于2.5mm;

d)钢衬里焊接接头表面不得有咬边、裂纹、夹渣、气孔等缺陷,并使其表面光滑;

e)更换二段转化炉工艺出口管内衬可采用多瓣形弧板组焊。

耐热衬里层的检修

a)每次检修应对耐热衬里进行仔细检查,在更换催化剂时,应对耐热衬里层作全面检查;

b)若耐火砖普遍存在裂纹,砖块减薄或承压壳体发现局部过热现象时,可采取局部修复或全面修复;

c)炉内衬发现有大于5mm宽的贯穿裂纹,应将裂纹清理干净,用水湿润,用小于裂纹宽度的细骨料调配的耐火浇注料填塞,不得人为加宽裂纹或加深裂纹;

d)内衬局部脱落厚度小于20mm可以不修,大于20mm厚的脱落面应根据情况修复处理;

e)上部钢衬套外表面包扎厚纸,纸厚和层数符合设计要求;

f)衬里局部更换修复需将旧衬里清洗干净,在新旧耐火浇注料接茬处,旧耐火砖浇注料应挖成倒角45°的梯形接触面,将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