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1544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其中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绮丽(qǐ)隽妙(jùn)荸荠(bí)呱呱坠地(guā)

B.炽痛(chì)慰藉(jiè)中肯(zhòng)怦然心动(pēng)

C.翘楚(qiáo)剽悍(biāo)藩篱(fān)狼吞虎咽(yàn)

D.蓦然(mù)毗邻(pí)瑰宝(guī)哭天抢地(qiāng)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3分)

A.脉膊通辑再接再励泾渭分明B.诀别端祥金榜提名黎民百姓

C.沉湎寒喧两全齐美夜幕降临D.惩诫思辨振聋发聩行影不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飞机在大海的上空遭遇雷电、冰雹等极端恶劣天气,引擎就有可能突然熄火,飞机将会直坠大海,汹涌的波涛能瞬间将其湮没。

B.热播剧《花千骨》庆功宴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C.据报道,寨卡病例已覆盖巴西的764座城市,寨卡病毒还蔓延到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并波及越南等亚洲国家,势如破竹,一度让全球进入恐慌。

D.四月正是柳絮纷飞、百花齐放的季节,仙都景区内桃树柳树鳞次栉比,花瓣轻絮逐水而飘,给宁静的好溪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缙云县大力推行的“文化养老”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重阳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是设在仙都鼎湖峰景区的“黄帝祠宇”举行的,在场的上万名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缅怀、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C.作为丽水“巴比松画派”的发源地,极富“诗情画意”的古堰画乡不仅成为处州田园山水的代表,还是画家眼中的写生胜地,游人也纷至沓来。

D.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这使我国高铁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5.名著阅读(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3分)

阅读文学作品有助于我们跨越时空跟文学大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

读《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是与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的进行思想的碰撞;读选自散文集《》的《藤野先生》一文,是与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作深度交流;读《简·爱》,是与国女作家夏洛蒂探讨关于爱情、幸福、尊严等人生问题。

(2)有人说,“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你是否赞同?

请选择下列一个人物并结合具体情节表达自己的看法。

(3分)

A.保尔·柯察金B.格列佛C.林冲

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5分)

(1)在杭留学生麦克创作了一首七言律诗被《都市快报》登载了,稿费是以每字5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请你核算一下他能获得多少稿费,用大写数字写出金额总数。

麦克的稿费金额总数是:

(3分)

(2)麦克想读“四书五经”,

因没有借书证,今天就写借据向浙江省图书馆借出“四书五经”中的四本来阅读一个月,但借据不够完整,请你帮他补充。

(2分)

借据

今向浙江省图书馆借阅《中庸》、《大学》,《礼记》、《论语》四本书。

此据!

借书人:

麦克

7.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

(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1)贝多芬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天才钢琴家。

         

(2)贝多芬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和苦难两项馈赠。

(3)贝多芬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

           

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8-14题。

(一)诺奖不是中医发展的“鸡血”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屠呦呦获得2015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消息,令人振奋。

但喜悦之余,也出现了各种不同声音,“该不该给中医记功”,“中医与西医谁该加冕”,这一问题折射出由来已久的中西医之争。

近百年来,西医东渐,占据国内医学的主流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医边缘化,甚至连科研经费都无法保障。

诺奖论功行赏,反对中医的人自然不愿给获奖成果贴上中医的标签,而力挺中医的人则认为当之无愧。

这种闹闹哄哄的现象,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其实,不妨听一下国际上的评价:

青蒿素,这种中草药和西医技术和标准结合获得的抗疟疾药物取得了了不起的成果,拯救全球数百万人,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医。

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17个字给了屠呦呦灵感,最终用低沸点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

但最终的成果不属于中医性质,而是完全意义上的西药。

也就是说,青蒿素成果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西医或者是中医,极难取得如此世界级的成果。

屠呦呦获奖,不只是中国大陆科学家诺奖零的突破,更是对中国世界级贡献的认可。

作为中国人,自当开心地庆祝,又何必纠结于此呢?

屠呦呦的获奖提醒我们,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的是联手,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中国人独特的贡献,为医改这个世界级难题提供中国式解决办法。

当然,中国式解决办法离不开中医药。

正如屠呦呦所言,“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

”中医药是世界医学中无与伦比的宝藏,目前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打开这个神秘的匣子,发展中医药,必须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成果。

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中医药界需要打开封闭的围墙,敞开胸怀接纳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让古老的中医药再立新功。

有人担心,屠呦呦的获奖容易使中医发展迷失方向。

甚至还有人极言之,诺奖不是强心剂,反而可能是中医的一次致命打击。

这些话尽管有些危言耸听,却也并非毫无道理。

中医西医不同,中药西药有别,二者的发展规律不同。

如果把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模式,误认为是中医药发展的不二法门,而弃中医药有效合理的众多其他方法和思维方式于不顾,如此发展决非中医之福,也是屠呦呦等科学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今天,在西医强势地位的影响下,西医成为科学化的唯一标准,而中医研究在国际上受广泛质疑。

事实上,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对于医学规律的认识都远未到完善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片面以西医标准去校正中医这只脚,往往容易削足适履。

中医发展不需“西化”的鸡血刺激,而是更需要中西开放包容的携手突破。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让中国之蒿走向了世界。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历久弥新的中医才能永葆生机。

8.文中加点的“这种闹闹哄哄的现象”具体指什么?

(2分)

9.下列关于“青蒿素”表述,完全符合原意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引用葛洪书中的记载,是为了充分证明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医,是中医药的胜利,应该为中医药记功。

B.中医虽然给了屠呦呦灵感,但最终用低沸点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这最终的成果是完全意义上的西药,所以应该归功于西医。

C.青蒿素的发现提醒我们:

中医和西医需要联手,应该用西医的方式提取中药,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中国人独特的贡献。

D.引用屠呦呦“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一言,表明了青蒿素的发现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发展中医药必须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成果。

10.下列关于“当前中医的发展”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3分)

A.近百年来,西医成为国内医学研究和临床的主流,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医边缘化,甚至连科研经费都无法保障,这影响了中医的发展。

B.屠呦呦的获奖容易使中医发展迷失方向,是中医的一次致命打击,会让人片面以西医标准去校正中医这只脚,往往容易削足适履,决非中医之福。

C.屠呦呦的获奖提醒我们,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的是联手,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D.虽然西医和中医对于医学规律的认识都远未到完善的程度,但是在西医强势地位的影响下,西医俨然成为科学化的唯一标准,而中医研究在国际上受广泛质疑。

(二)裂痕

  王木请李林喝酒时,是一个落雪的黄昏。

  坐在这家名为“红泥小火炉”的酒馆内,烤着赤红的炭火,边饮酒,边看窗外的雪花,俩人的心里都是暖融融的。

  王木和李林是光着屁股玩大的哥们,俩人上学时是同班,上班时在一个大院,后来结婚买房子,又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

  偶有闲暇时,俩人喜欢推杯换盏,小酌几杯。

或在家里,或至酒馆,整几样可口的小菜,弄两壶陈年老酒,就这么边喝边聊,天上地下、事业人生,无拘无束海侃一番,日子过得特别畅快!

  岁月如酒,就这么一醉一醒之间,时光就哧溜一下过去了。

而今,俩人都已年近不惑,这一天,王木宴请李林。

  酒是陈年的酒,壶还是那把老壶。

王木这人好雅,平素饮酒对酒具很是讲究,无论到哪喝酒,都爱带上一把老壶。

这是王木父亲从一老农手里淘回的,壶虽谈不上名贵,但也是上好的青花瓷,雪白的壶壁,上绘梅兰竹菊,再配上两只小巧的六角酒杯,喝起酒来,颇有几分的雅兴。

  这晚,喝着喝着,李林就有些喝醉了。

在他为王木斟酒时,右手一颤,握着的壶不慎脱手。

但听咣啷一声,酒壶磕在了盘子上,碎倒没碎,但那翘着的壶嘴却被硌掉了。

  李林脸一红,搓着手,很是过意不去。

  王木淡然一笑,一把破壶,烂就烂了吧!

等明儿找人粘一下,还能凑合着用。

  言毕,收拾起掉嘴的瓷壶,继续畅饮。

  这以后,俩人依然隔三岔五小酌几杯。

只是,再没用过那摔破的壶。

  几年后的一个春天,某收藏协会组织一批权威专家来小城鉴宝。

也是出于好奇,王木找出那把摔破壶嘴后又重新粘上的青花瓷壶,请专家鉴定。

  没曾想,那位瓷器专家看过壶后,大为赞赏,说此壶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纹饰细腻、釉质莹润,乃是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珍品。

只可惜被损坏了,不值钱了。

倘是保存完好,目前的市场价至少在三十至五十万之间。

听完专家的鉴定,王木一下子愣在那里,老半天才醒过神来。

抱着壶回到家里,王木顿足捶胸,懊悔不迭。

心中既悔自己没能好好珍藏此壶,又恼李林不该这么不小心,把壶摔破。

  这以后,王术像被抽去魂魄一般,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每天回到家里,他都拿出那把壶,一遍遍反复抚摸,边摸边喃喃自语,深悔自己痛失了宝贝。

  妻子知道这事后,闹着要去找李林,让李林赔壶。

王木苦着脸劝阻,都是多年的好朋友了,怎么着也不能这样做啊!

  尽管一再劝妻子,但王木的心里也在暗自埋怨李林。

王木想,这李林也太不够意思了,如此珍贵的一件宝贝让你毁掉了,就是不让你按市场价赔偿,你也该来道道歉,表示表示心意啊!

  这么想着,王木对李林就有了芥蒂。

以后李林再邀他喝酒时,他都婉言推托,说自己身体不适,不能饮酒。

  此后,俩人的关系渐渐疏远,偶尔在单位或小区碰一下面,也只是相互点点头,一笑而过。

  三年后的一天下午,王木在单位看报纸,无意间看到一则报道,说是前几年来本地鉴宝的那几个所谓的专家,据调查是一个诈骗团伙。

该团伙以鉴宝寻宝为名,流窜各地,借机收取鉴宝费或骗钱拾漏……

  看到这里,王木的心中猛一惊:

莫非——莫非自己的那把宝贝瓷壶,也是他们胡吹的?

  这下,王木再也坐不住了。

第二天就带上那壶,到省博物馆找人重做鉴定去了。

  博物馆专家看过壶后,告诉王木,这就是一把民间常用的酒壶,只不过年代久些而已。

  这一结果,让王木大失所望。

继尔,他又如释众负,长舒了一口气。

他蓦然感觉到,这几年撕扯内心的那种痛,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

  此后,每有闲暇时,王木依然喜欢把玩那壶。

回想起当初和李林推杯换盏,对坐小酌的情景,王木忽然迫切的想要喝酒,并且想和李林一起喝酒。

但,拿在手中的电话,却始终没有勇气拨过去。

这把壶都有难以弥合的裂痕了,还能再喝出以前的味道吗?

王木想。

(选自《小小说》2015.6)

11.文章开头“王木请李林喝酒时,是一个落雪的黄昏”有什么作用?

(4分)

12.请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括号里的小问题。

(4分)

(1)这以后,俩人依然隔三岔五小酌几杯。

只是,再没用过那摔破的壶。

(为什么王木不再用那把摔破的壶?

(2)他蓦然感觉到,这几年撕扯内心的那种痛,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

(“撕扯内心的那种痛”具体指什么?

13.“青花瓷壶”是本文的线索,有人建议将题目“裂痕”改为“青花瓷壶”,对此,你认为是否妥当?

请简述理由。

(4分)

14.如果王木有天鼓起勇气打电话请李林喝酒,你认为他们还能喝出以前味道吗?

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3分)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小题。

(14分)

雪屋记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①,其声名隐然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②,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③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④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

熟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

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

宁独是邪?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⑤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

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⑥欤?

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注]①夥(huǒ):

盛多。

②椽(chuán):

屋顶架屋瓦的木条。

③垩(è):

白土。

④玄冥:

冬日之神。

⑤冱(hù):

寒冷凝结。

⑥不韪(wéi):

不对,不正确。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必造其庐焉(至,到)B.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通“匾”)

C.冀免乎二者之患(希望)D.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意见、看法)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缙绅之交于孟祥者复立楚国之社稷B.征予为之记为天下唱

C.熟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于厅事之东北角D.则来春有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也体现了主人的志行高洁。

B.远古的人们有的在树上安家,但常常跌落;有的在洞穴里居住,容易生病。

徐孟祥效仿圣人孔子建造简陋的房屋居住,免除以上两患。

C.雪有消除灾祸的功效,屋子主人也有“以善及人”的“成物之心”,所以把徐孟祥隐居的屋子命名“雪屋”很贴切。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3分)

②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

(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1小题。

(12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①树似吾乡。

[注]①原:

原野

19.“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就其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20.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4分)

2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4分)

(1)“酒”是古代文人墨客浓烈、复杂情感的寄托物。

苏轼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把酒问天: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晏殊《浣溪沙》中说:

“一曲新词酒一杯,①。

”杜牧的《泊秦淮》描写了秦淮河畔的酒家风光:

“②,③。

而“思乡”是古诗词的又一常见主题。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到“夕阳西下,④”,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⑤?

⑥。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⑦,⑧。

四、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雷声与闪电

雷声颇为不解地问闪电:

“论声势你要远比我逊色,但为什么你却总是先于我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这其实很简单,”闪电回答说,“因为当你准备打造声势的时候,我已悄悄行动了。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事件,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信息以及教职员工、同学、本人的真实姓名。

五、书写(5分)

参考答案:

一(26分)

1.B(呱呱坠地gū剽悍(piāo)蓦然mò);2.A(A三个错别字,其他三项分别两个错别字);3.B;4.C;5.

(1)雨果朝花夕拾英

(2)示例:

(选林冲)赞同。

林冲原是中层军官,对自己的身份地位比较满意,所以在高衙内调戏自己的妻子时,他选择了隐忍、逆来顺受,但野猪林差点丧命,草料场又遭到陆谦等人的步步追杀,残酷的现实让林冲意识到逆来顺受只能走向灭亡,奋起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冲手刃仇人,雪夜投奔梁山,从隐忍求全到反抗,是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一个“官逼民反”的林冲。

选另外两位表述充分也是可以拿满分。

关键:

前期性格特点+“经历”,变得成熟具体体现+“经历”。

言之成理即可,有欠酌扣。

6.

(1)“贰佰捌拾圆(元)整”或“贰佰捌拾圆(元)”(总数错不得分,有错别字每个

扣1分,3分扣完为止)

(2)没有注明借阅时间。

补上:

借期一个月。

没有日期(借据没

写时间),借书人下方要写上“2016年×月×日”或写考试当天的日期。

(2点,每点1分)

7.贝多芬虽然(不但)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和苦难两项馈赠,但是(而且)他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所以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天才钢琴家。

或者:

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天才钢琴家,是因为他虽然(不但)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和苦难两项馈赠,但是(而且)他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

(评分标准:

关联词语要能准确表明三个句子之间的两种关系。

因果+转折,因果+递进。

其他不给分。

8.指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或“青蒿素的发现”)该归功中医还是西医的争论。

(2分。

没有“争论”扣1分,抄原文第一段最后一句只给1分。

9.D10.B

1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寒冷的雪天(1分),与下文王木李林心理暖暖的形成对比(与屋内两人在暖暖的房间里喝酒形成对比)(1分),暗示两人友情深厚(1分),为后文李林摔裂瓷壶两人关系恶化做铺垫(1分)。

12

(1)瓷壶刚刚摔裂,王木并不介意,还担心李林愧疚,怕看到壶两人尴尬,所以不再用这把壶喝酒。

(2分。

意思对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懊悔自己没能好好珍藏此壶,白白损失了一笔钱,心痛;懊恼李林把壶摔破却未表歉意,友谊有裂痕而伤心。

(2分,两个方面各1分。

意思对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3.不妥当。

以“裂痕”为题一语双关。

一方面指“青花瓷瓶”上的裂痕,王木和李林关系的恶化是因青花瓷壶的裂痕而起的,“裂痕”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1分);另一方面,“裂痕”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因猜忌、因物质的损失而导致友情破裂,“裂痕”又凸显了文章深刻内涵(2分)。

“青花瓷瓶”虽然是文章的线索,但比较浅显,不够深刻,缺乏表现力(1分)。

14.能喝出原来的味道。

因为王木和李林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认为友谊出现“裂痕”仅仅是王木单方面的,李林始终不知情,还多次邀约王木喝酒;王木阻止妻子去向李林要壶的赔偿,始终没有跟李林摊牌,说明在乎两人间的友谊;王木现在知道真相,心里没有芥蒂了,想主动修复友谊,所以能喝出原来的味道。

(3分,答对3点即可得全分。

言之成理即可)

不能喝出原来的味道。

壶上的裂痕即使粘回去,裂痕依然在。

同理,即使王木想恢复友谊,但是他毕竟曾经因为金钱而心中对李林有了芥蒂,即使知道真相,也很难消除,总觉得自己愧对李林,所以喝不出原来的味道。

(回答“不能”最高得2分,1个方面1分,言之成理即可)

15.D;16.C;17.B

18.⑴这种雪,不仅仅因为她颜色洁白而值得我们推崇,还因为它有孕育生机、消除灾祸的功效啊。

⑵徐孟祥读书学习古人,用茅草建造房屋,不用华丽的装饰,难道他就是古代的人吗?

19.①这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是目睹。

(手法1分,分析1分)②响静结合,以响衬静。

前句写万壑中晚籁,后句说数峰无语,突出了万壑、数峰的静态美。

(手法1分,分析1分)

③后句无语运用拟人手法,把山峰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富于情味。

(1分)(4)借景抒情。

中间两联重在写景,有美妙的晚籁,有悦人眼目的花色,沁人心肺的花香,诗人虽未言明对山中景物的喜爱,但其喜爱之情已然渗透于字里行间之中了。

【4分,手法答出1点2分(含分析,下同),2点3分,情感必答,占1分。

先说手法再具体分析诗句怎么运用了此种手法,再答感情。

20.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

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当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感情变化2分,分析2分。

21.去年天气旧亭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每空0.5分)

译文:

吴地有个叫徐梦祥的儒生,读书写文章,志向品行高洁,在光福山中安家(居住)。

(因为)互相跟从着(前来向他)学习询问(知识)的人十分多,他的名声悄悄地传遍了国家郡地(之间)。

(所以)士大夫在西山游玩(的时候),一定会去他家拜访。

孟祥之前用很多(简单的)树杆建造房子,用白色的茅草覆盖(作为屋顶),用白色的土粉刷内墙,(房屋的样子就)好像雪屋一样。

房屋建成以后,天上刚好下起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范阳的卢舍人用古隶(指秦朝时的隶书)给雪屋作了匾额,与孟祥交往的士大夫,用诗来歌咏它,让我为它作一篇记。

冬神掌管时令,草木消褪凋零,在深冬的时候,天地(之间)积聚冷空气,潮湿就会下雨,再遇寒冷就会下雪,(雪)缓缓地落下,千(万)里(之间的大地)都(变成)一片白色,雪把山林和大地遍地覆盖,万物都被埋没(肉眼再也)看不见,(这样大地之间)的生机不是几乎都停止了(吗)?

谁知道生机反而寄寓在(雪的埋没)中。

所以冬至的时节,是在小雪(下下来)之后,大雪(下下来)之前,(在)很多次雨雪天之后天气才放晴一次。

因为这个(原因,如果)腊月中旬有下雪,那么来年春天才会有收成,人们(也就)不会担忧生(疹子之类的小)病。

这(种时候的)雪,不仅仅是因为她的颜色洁白而值得我们推崇,大概(还因为它有)孕育(新的)生机、消除灾祸的功效在。

远古的人们,有的人在树上(筑巢)安家,有的人在洞穴里居住,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圣明的人(建造)房屋(用来)居住,希望避免(树居和洞居)这两种情况的忧患罢了,(房屋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没有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