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毕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1054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毕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业毕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农业毕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农业毕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农业毕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毕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docx

《农业毕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毕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毕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docx

农业毕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

农业毕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2、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

3、农机技术与现代农业关系分析

4、农业绿色发展下的玉米化肥减量化

5、农业信息化产业困境问题探讨

全文总字数:

15673字

篇一:

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下的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结合国际经验分析,传统农业产业在现代工业文明框架下逐渐边缘化,主要表征是传统农业贡献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且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接受工业化改造,如以“种植业”为核心,向周边开拓禽畜饲养、食品加工、农机设备等新领域,将原本单一、封闭的传统农业瓦解,重新塑造农业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直至传统农业完全进化为现代农业,其间农业“原生态要素”不断被剥离、解构、异化,新生成的现代农业要素通过组织联合,扩大了自身与社会文化的交集范围。

例如,发达国家(欧美日韩等)传统农业所占GDP约为2%,但整个农业产业体系却十分庞大,基本维持在8%~10%左右,其中极具地域、民族、宗教色彩的“农业文化”开辟了巨大的收益空间。

当前中国处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拐点,从数据看,早在2010年中国传统农业所占国民经济总量已跌破10%,但后续的现代农业系统却并未形成,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为我国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健全指明了方向。

《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一书由周应恒著写,本书通过制定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路线,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览全书,具备三个明显特色。

一、视野开阔,将乡村振兴战略映射于国内外场域

乡村振兴战略核心任务是统筹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生产、生态等多元效能,在宏观上缩小城乡各领域发展差距,在微观上重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这一过程中既要关注人类社会农业文明的共性特征,也要考虑中国社会农业文明的特殊之处。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的“底色”就是乡土性,这种底色也恰恰是中国社会的特色——漫长农耕文明历程所沉淀的不仅是如何种植、如何养殖,同时也孕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

而在工业文明凌驾于农业文明之后,城市文化也在乡土文化面前咄咄逼人,因此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产业的振兴是不可或缺的。

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及趋势,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不能走回头路,在坚守传统文化内核的前提下,要积极与农业产业融合、需要寻求新的载体形式。

本书将国际先进现代农业模式、经验、方法等导入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立足国情探索新的出路,如食品加工、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等,保障了乡村振兴战略成果及效应的可持续性。

二、思路科学,倡导以农业产业链塑造三农文化链

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城乡发展不均衡这一前提提出的,仅从经济角度衡量,农业产业整体落后于工业产业是不争的事实,但就文化财富蕴含量方面,前者又远超后者三个数量级——文化积累量、文化传承性、文化影响力,最大的缺陷在于农业文化被边缘化——工业产业所创造的文化可以聚合在一种产品或服务内,在市场流通中完成文化传播,而农业文化则根植于三农载体,处在相对静止的状态。

本书提出了一个非常科学的思路,即将产业问题交付给产业策略去解决,通过重新塑造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产品及服务的品牌化,而农业文化渗透到农业产业链各个节点,如农村风俗文化、农业绿色文化、农民艺术文化渗透到农产品宣传、营销、推广等环节,塑造一条“三农文化链”。

作者提出要从农田抓起,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产品,一路贯穿餐桌、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出口等各个环节,这样有利于某一区域内的农业文化经市场流通途径向外传播,同时这一过程中也打通了城乡之间的文化壁垒。

三、方法务实,强调农业与文化产业因地制宜融合

“因地制宜”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本原则。

农业产业对生态自然条件有着极高的依赖性,这也是造成乡土文化场域相对封闭的主因。

要实现农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效融合、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就不能逾越地域文化蕴涵,包括乡村治理、风俗改良、产品创新等诸多方面,应最大程度保留“原汁原味”的文化意象。

本书在遵循因地制宜的前提下,提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可按照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四大区建立发展模式,通过实践现代农业“区域发展模式选择论”达到求同存异的融合目标。

此外,在整体思路及技术路线的构建上,本书认为科学技术是促进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融合的主要动力,通过完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及创新应用体系,能够为农业与文化产业因地制宜融合形成可靠保障。

本文字数:

1963

篇二:

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

农业植保中小型无人机的应用

摘要:

随着小型无人机的出现和技术的成熟,已经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也逐渐应用于农业植保作业。

对小型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其作业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

小型无人机;农业植保;应用

根据调查显示,将小型无人机应用于农业植保后,不但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能对农作物进行科学均匀的作业,提升了农作物产量,小型无人机对农业植保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农业植保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要对其进行整改。

1应用情况

小型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次数逐渐提升,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1.1进行喷药作业

利用小型无人机对农作物进行喷药作业时,能够搭载15kg的药水,一天的作业面积能够达到30hm2以上,相当于传统的人工喷药作业50人一天的作业量,并且传统的人工喷药方法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作业精度和农业的喷洒均匀度也不如小型无人机。

1.2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因为小型无人机在进行农业植保时作业均匀精细,减少了农药的漂移程度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了周围的生态系统。

1.3作业面积广

由于我国地势比较复杂,常会存在依靠传统的人力或地面机械设备等难以作业的农业植保区域,无人机可以打破地形和地域的限制,进行全覆盖无死角作业[1]。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小型无人机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植保效率,减轻了工作强度,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技术和特殊的农业植保工作限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小型无人机技术不够先进

虽然小型无人机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并在农业植保的运用中逐渐得到了加强。

但由于小型无人机本身特点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某些限制,不利于农业的植保工作,主要表现在小型无人机因为体积较小,虽然操控方便作业灵活,但也无法承载过多的重量,还由于电池的限制使得其持续作业时间不够久,并且充电时间较长,续航距离过短。

应用于农业植保的小型无人机与应用于其他行业的相比普遍技术含量较低,无法自动躲避障碍,防摔能力也比较差,在复杂的农业植保区域,一旦操作人员出现疏忽,就会使无人机受到损坏甚至报废。

2.2小型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缺乏专业性

由于技术问题的限制,不仅制约了小型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更多运用,也间接增加了小型无人机的生产成本。

因为我国目前小型无人机的购买人群主要是农场、种植土地面积较广的用户,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团体购置,也影响了小型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情况。

2.3缺乏完善的维修网点

由于小型无人机存在一定的损坏概率,因此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维修和保养。

由于小型无人机与普通的农业设备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通的农业设备维修网点不适用于小型无人机的维保,需要专业的人士进行操作。

但由于我国目前小型无人机的使用情况分布不均匀,要数量极多的维修网点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但我国目前小型无人机的使用数量较少,购买人群比较零散,使小型无人机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一直比较高,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维修网点的建设中。

这样一旦机器出现问题,无法进行维修,就会降低其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在小型无人机的销售数量减少后,会使成本再次上升,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对小型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产生不利影响[2]。

3应对措施

从目前小型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小型无人机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使其更好地应用于我国农业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1加大研发力度

目前,小型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起到的主要是辅助作用。

要不断加大对小型无人机技术的研发,使其具有更多的功能,特别是提高其连续飞行能力和承载能力。

3.2建立专业化的农业植保作业团队

由于消费者对小型无人机的购买能力较低,也使得研发成本居高不下。

为了使小型无人机更好地应用于农业植保,要成立相关的农业服务团队,指导农民科学使用,避免不合理的操纵对其产生的损害,并培养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作业,使小型无人机更好地应用于农业植保。

3.3完善维修网点

由于现在的小型无人机经常会出现问题,如果能建立完善的维修网点,就能为消费者及时进行维修保养服务,并间接降低小型无人机的整体运营成本,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提高小型无人机的使用数量和范围,形成良性循环。

将小型无人机应用于农业植保,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作业效率,减轻农民负担,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存在的问题要科学地制定应对方法,使小型无人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权.基于小型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9):

143.

[2]沙力木古力•艾力.小型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4):

70+73.(05)

本文字数:

2486

篇三:

农机技术与现代农业关系分析

农机技术与现代农业关系分析

摘要: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下,农业生产也在逐渐迈向现代化,机器的大量投入使农业由原来的人工种植转为机械化生产,这在很大程度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农机技术对现代化农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应该加快推进农机技术,让我国的农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

农机技术;现代农业;关系探究

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当前农业机械化使用,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必需推进当前农机技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的种植方式也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如何实现农机技术的稳定运行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农机技术的重要性

1.1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劳动强度,解放大量的劳动生产力。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量的机器投入使用,各种农业器械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传统人工劳作,耗时长,经济收益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下降,往往辛苦劳作一年却没有得到应得的收入,但是农机技术的大量投入,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例如,无人驾驶拖拉机,相对于传统的拖拉机来说,无人驾驶拖拉机每小时作业30亩以上,工作效率是普通拖拉机的3倍;一台无人机一天可播种200~300亩,效率是常规种植的10倍以上,这些技术的应用,让大量的农民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转向从事其他的行业。

1.2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农机技术的使用加快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农机技术能够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玉米的收获是靠人工进行,并且还要用镰刀将玉米秸秆割下来进行集中的焚烧处理,而且玉米秸秆的焚烧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新型农机技术的使用,让农民在收割玉米的过程中节省了时间,并且玉米收割机的效率高,效果好。

有些玉米收获机还增加了储备功率,可以行走卸粮,不影响正常的收割,同时还可以粉碎玉米秸秆,压缩成块,方便搬运,农机技术的使用大大推进了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帮助农民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2]。

2农机技术推广面临的弊端

在农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农机技术在管理模式上出现了多种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农业政策与技术推广方面表现明显,如果一方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农机技术受到影响。

在前期的农机技术投入上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培养农机技术的专业人员,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农机管理人员面对较大的压力。

并且在技术管理方面由于农机技术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农机管理技术不成熟,制约了农机技术的推广普及[3]。

3创新农机技术管理应用模式

3.1加大宣传力度

在推广农机技术的过程中,加强宣传,并且进行相关农业地区的试点工作,邀请农民进行参观,通过实际例子来获得农民的信任,这就为农机技术的推广有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增强农机技术的真实性。

3.2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要不断的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年轻的农机技术人员,吸纳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开展农机技术研讨大会,让技术人员增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且邀请相关的专家进行指导。

为了更好的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应该多鼓励农技人员参与到实际的农机使用中,通过真实的感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且会对农机技术进行提高改进[4]。

3.3实行科学发展观

实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通过大力推广农机技术,提高农民的认识,鼓励农民进行农机作业,真正的帮助农民获得经济效益,让农民能够提高自身对农机技术的认识与使用,政府部门要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对农机技术宣传的鼓励与指导。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农机技术的使用对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打破传统的农业耕作形式,通过农机技术的使用来减轻农民的压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释放更多的劳动力,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苟训锋,张志远,成刚.浅谈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J].南方农机,2019(23).

[2]刘丽娜,孙红宇.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J].吉林农业,2018,427(10):

54.

[3]杨洪荣.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

(2):

235-236.

[4]郭振民.浅析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J].农民致富之友,2017(23):

175.

本文字数:

2396

篇四:

农业绿色发展下的玉米化肥减量化

农业绿色发展下的玉米化肥减量化

摘要:

目前中国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化肥过量施用问题。

本研究参照中国玉米区域大配方施肥标准,测算了玉米主产区的化肥减量目标,并结合玉米主产区的化肥施用总量、播种面积、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及吨粮化肥施用量综合分析了玉米的化肥施用现状,精准识别了化肥急需减量的关键地区,并进一步探索了种植玉米的化肥减量路径。

结果显示:

中国玉米主产省化肥的减量目标为255万吨,占玉米化肥施用总量的19%;化肥急需减量的省份有吉林、云南、甘肃、宁夏、新疆、江苏和山东;中国应进一步提高用肥效率、推广农业技术培训和提供服务、完善经济管控政策和健全化肥管控法规。

关键词:

玉米;化肥;减量化

化肥的过量施用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目前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中央一号文件从2014年至今,连年强调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2019年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农业化肥面源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超标,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施加负面影响,妨碍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影响农产品品质,威胁人类健康。

故研究化肥的减量化问题意义重大。

玉米是我国耕地上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其播种面积占我国耕地面积的25%,研究和管控玉米化肥过量施用问题,有助于减轻我国农业化肥面源污染问题,也是关乎我国农用耕地和粮食产量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目前关于我国玉米生产的化肥削减目标及玉米急需减施的关键地区等问题,目前国内很少有人研究。

本研究则基于中国玉米区域大配方施肥标准测算我国玉米生产的化肥减量目标,精准识别化肥急需减量的关键地区,并对种植玉米的化肥减量路径进行探索,为进一步解决我国玉米化肥过量施用问题,提供参考。

一、玉米主产省化肥减量目标

根据中国玉米区域配方施肥数据与中国玉米主产省的实际化肥施用量的对比,可测算出中国玉米主产省的化肥减量目标。

中国玉米区域配方施肥数据可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的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2013)》得出,鉴于不同玉米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不同,本研究将各地推荐化肥施用折纯量的均值作为各地化肥推荐施用标准,并与各地玉米生产的实际化肥折纯量进行对比,分析各地生产玉米的化肥减量目标,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参照玉米的推荐施肥量标准玉米主产省的化肥减量目标①为255万吨,占玉米主产省化肥总用量的19%,化肥过量施用较大的省份为吉林、山东和黑龙江,化肥过量分别是48万吨、43万吨和24万吨,占玉米化肥过量施用总量的45%;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南、云南、陕西、甘肃、新疆8省化肥过量施用在10-20万吨;剩余省份玉米化肥过量施用低于10万吨,其中四川省玉米平均化肥施用量,低于平均推荐施肥量。

同样,从表1可以得出中国玉米的化肥施用量平均超推荐标准比例为23.95%,其中,玉米单位面积化肥削减量较大的省为:

甘肃省削减量是185kg/hm2,化肥施用量超推荐标准比例为60%;山东省、吉林省和宁夏削减量都是131kg/hm2,化肥施用量超推荐标准比例分别为47%、42%和38%;新疆削减量是126kg/hm2,化肥施用量超推荐标准比例为35%;云南省削减量是104kg/hm2,化肥施用量超推荐标准比例为33%;江苏、陕西和山西化肥施用量超推荐标准比例分别为31%、28%和28%;其他省市玉米化肥施用量超推荐标准比例低于平均水平。

二、玉米生产的化肥施用现状及急需减施化肥的关键地区

本研究选取了中国20个玉米主产省,其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的97%,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国情况,从玉米主产省的化肥施用总量、粮食播种面积、粮食的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及吨粮化肥施用量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玉米的化肥施用现状,如表2所示,并基于此对其化肥施用程度进行了分类,以便精准识别玉米生产中化肥需要减量的关键地区。

表2显示,中国玉米化肥施用总量排前6的省份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山东、内蒙古、河南和河北,这6省玉米化肥施用总量占全国玉米化肥施用量的近60%,玉米化肥施用总量与其播种面积休戚相关,这6省也是中国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省份。

本研究用吨粮化肥施用量②,衡量化肥施用对中国粮食产量的贡献。

表2显示,2016年中国每生产一吨玉米,所需化肥用量较高的省份是湖北、广西、云南、甘肃、宁夏和新疆;所需化肥量较少的省份是河北、山西、河南和四川;其他省市化肥用量处于中间水平。

中国玉米主产省的玉米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中,吉林、江苏、山东、云南、甘肃、宁夏和新疆的化肥施用强度超过了400kg/hm2,四川的化肥施用强度低于300kg/hm2,其他省份化肥施用强度处于300~400kg/hm2之间。

为更直观的分析玉米主产省的化肥施用程度,本研究利用SPSS17.0软件,对玉米主产省的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及其吨粮化肥施用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在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如下:

表3显示,玉米主产省的化肥施用程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地区每生产1吨玉米所需化肥量较少,同时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也少,包括河北、山西、黑龙江、安徽、河南、重庆和四川;第二类地区每生产1吨玉米所需化肥量和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包括内蒙古、辽宁、山东、湖北、广西、贵州和陕西;第三类地区每生产1吨玉米所需化肥量多,同时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也多,是中国玉米化肥施用量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包括吉林、江苏、云南、甘肃、宁夏和新疆。

同样,表1的数据也显示吉林、江苏、云南、甘肃、宁夏和新疆的化肥削减目标和化肥施用量超推荐标准比例处于较高水平,与表3的分析基本吻合,但表1数据显示山东省的化肥削减目标仅次于吉林,且化肥施用量超推荐标准比例超过40%,而表3的分类中山东省处于需要减施化肥的中间水平,综合分析,本研究认为山东省应列为中国玉米生产急需减少化肥的关键地区之一,即减施化肥的关键地区有吉林、江苏、云南、甘肃、宁夏、新疆和山东7省。

表4显示,吨粮化肥施用量和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在各类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F值可以得出吨粮化肥施用量对聚类分析中的作用更大。

三、玉米生产的化肥减量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中国玉米生产的化肥施用量需要进一步管控。

中国玉米主产省化肥还需减施255万吨,占玉米化肥施用总量的19%,其中7个玉米主产省的化肥用量是重点管控的地区,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化肥用量。

(一)进一步提高用肥效率。

一是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环保型施肥技术。

我国在粮食作物上推广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主要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但该技术还未全面覆盖粮食作物,应加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覆盖面积。

此外,我国还可通过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研发投入,开发新型节省劳动力的有机肥,增加对农户实施有机肥补贴,引导农户用有机肥替代化肥。

二是加大力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作物的种植规模会影响化肥的投入量,玉米、小麦和水稻的生产,其单位面积的化肥投入量会随种植规模的扩大而减少。

可以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导小农户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比如通过耕地托管服务,将农业生产全过程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推广农业技术培训和提供服务。

一方面,我国应该采用农民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形式加强对农民科学施肥的培训和指导,同时充分发挥施肥技术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民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有机肥技术。

另一方面,完善我国地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如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便捷的配方肥服务。

目前我国的河南省,开发了一种施肥通软件,用户进入该系统后,按要求输入化验数据,可以得到自己的配方肥,河南的施肥通软件可在全国各地推广,以增加测土配方施肥的覆盖面积。

(三)完善经济管控政策。

我国现行的部分农业政策不利于化肥减量施用,如我国对化肥行业的价格管制和农业补贴政策,使我国农业源污染物的排放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

我国政府应调整部分农业政策,同时采取正向激励为主负向激励为辅的化肥管控政策。

正向激励是指对农户减少化肥用量的行为给予补贴和奖励,农户只有在保证其农业生产达到一系列环保标准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政府补贴。

负向激励是指我国政府应减少或取消刺激化肥生产、流通和使用的补贴,并制定施肥定额政策,同时,批评农户的污染行为,降低其社会评价。

(四)健全化肥管控法规。

我国在化肥管理法规方面,一方面,应完善化肥登记制度,加强对化肥的抽样检验,若发现标签与真实养分含量不符的化肥,尚未销售的责令停止销售,限期改正标签;已经销售的责令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注销其生产或销售资格。

另一方面,应针对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规制,如制订环境规制条例,限制肥料的使用时序,规定农家肥和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要求农业生产者严格遵守,违反者将受到惩罚。

参考文献

[1]马骥.农户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华北平原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6(06):

36-42.

[2]史常亮,郭焱,朱俊峰.中国粮食生产中化肥过量施用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4):

671-679.

[3]孔凡斌,郭巧苓,潘丹.中国粮食作物的过量施肥程度评价及时空分异[J].经济地理,2018,38(10):

201-240.

本文字数:

4225

篇五:

农业信息化产业困境问题探讨

农业信息化产业困境问题探讨

摘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务院多次发布乡村振兴战略性文件。

在国家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