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备考 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生物的变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0901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备考 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生物的变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物备考 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生物的变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物备考 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生物的变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物备考 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生物的变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物备考 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生物的变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备考 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生物的变异.docx

《生物备考 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生物的变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备考 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生物的变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备考 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生物的变异.docx

生物备考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生物的变异

2012备考生物新题分类汇编:

生物的变异(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26.G1[2011·福建卷]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

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

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来源:

ɡ∽κ≒sοt.κ.Com]

组别

处理方法

0h

12h

24h

48h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辐射损伤

+IL-18

0.239[来源:

ɡ:

κ_s╝t≦κ.Com]

0.265

0.279[来源:

ɡοκ∽sωt#κ.Com]

0.269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__________器官。

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___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__死亡。

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从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

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_____育种,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Ⅱ.A3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吡罗红

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健那绿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

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

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

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011·福建卷]【答案】Ⅰ.G1

(1)免疫 抗体(溶菌酶)

(2)编程性(程序性) 少 ②③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诱变(辐射)

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答出两点即可)

Ⅱ.A3

(1)①③

(2)细胞膜 时间

(3)三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解析】Ⅰ.

(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扁桃体、脾、淋巴结;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编程性死亡;无辐射损伤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少;②③组对照实验说明,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进行对照,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局限性是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的性状。

Ⅱ.

(1)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①正确。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细胞内染成红色的面积大于染成绿色的面积,②错误。

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③正确。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间期时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④错误。

(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用盐酸与酒精混合液,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注意解离的温度(室温)和时间(3~5min)。

(3)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由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6.C2、G1[2011·海南卷]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会减少

B.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

C.血浆中的氧和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D.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6.C2、G1[2011·海南卷]C 【解析】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会减少;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故没有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疾病;血浆中的氧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所以C错误。

G2 染色体变异

                 

19.G2[2011·海南卷]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19.G2[2011·海南卷]D 【解析】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

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进而导致基因种类增加。

基因重组只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只会导致基因数量或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A、B、C三项中,基因数量改变,基因种类不变。

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4.G2[2011·天津卷]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图1-2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2

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4.G2[2011·天津卷]D 【解析】根据题干图文信息,单倍体玉米幼苗的体细胞染色体为10条,其有丝分裂后期增加到20条,若经秋水仙素处理后cd段染色体加倍为20条形成二倍体,由图可知,ab为单倍体玉米幼苗的有丝分裂,而cdefgh为二倍体玉米幼苗的有丝分裂,各细胞内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该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分离和染色体减半的现象,故D错ABC正确。

G3 人类遗传病及优生

                 

32.G3、F3[2011·浙江卷]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

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Ⅲ2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

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

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_______。

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________为终止密码子。

【答案】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bXDXd或BbXDXD

(2)

(3)RNA聚合酶 转录出来的RNA需要加工才能翻译 一条mRNA上有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 UGA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基因工程的有关内容。

(1)系谱图中,由Ⅱ3和Ⅱ4均不患甲病生出患病的Ⅲ5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由Ⅱ1和Ⅱ2不患乙病生出Ⅲ1和Ⅲ3均患乙病可知,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Ⅰ1的基因型是BbXDXD或BbXDXd。

(2)仅考虑乙病时,Ⅲ2的基因型为XDXd,与一男子生育了一患病女孩,说明该男子的基因型是XdY,则这对夫妇再生育的男孩中有一半是患病的,一半是正常的,生育的女孩中一半是患病的,一半是正常的。

书写遗传图解时要注意基因型、表现型和比例关系要正确,以及杂交符号、上下代之间的关系等都要写正确。

(3)基因转录时与基因结合的酶是RNA聚合酶,由于转录出来的RNA不能直接进行翻译,需要进行加工,因而形成的瘦素蛋白的氨基酸数较少。

一条mRNA上可以同时有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这样大大地节省了翻译的时间。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于基因上是ACT,则形成的mRNA上密码子为UGA,导致翻译终止,因此UGA是终止密码子。

6.G3[2011·广东卷]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1-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Ⅱ-5与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6.G3[2011·广东卷]B 【解析】A错误,根据5和6无病,生11有病得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并且得出该病不在Y染色体上。

该遗传系谱图提示我们此病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