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6601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3月20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拼搏奋进,战胜了淮河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经济社会取得全面发展,总体呈现: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企业运行质量提高、居民收入增加较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43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2%,比2006年加快1.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11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158.86亿元,增长24.7%;第三产业增加值168.86亿元,增长12.1%。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6.2∶33.8∶40.0调整为25.5∶36.1∶38.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222元(折合989美元),比上年增加1284元。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

单位:

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439.83

15.2

第一产业

112.11

7.2

第二产业

158.86

24.7

工业

125.66

30.7

建筑业

33.20

5.3

第三产业

167.86

12.1

运输邮电、仓储业

21.99

7.1

批发零售业

29.43

11.2

住宿和餐饮业

6.53

6.6

金融业

5.66

7.5

房地产业

25.00

11.7

其他服务业

80.22

14.9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0.5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228.4万人,减少7.1人;第二产业72.3万人,增加4.5万人;第三产业89.8万人,增加5.2万人。

年末在岗职工20.7万人,与上年持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87万人。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8%,涨幅高于上年4.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7%。

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上涨2.5%,油脂上涨21.5%,肉禽及制品上涨31.5%,禽蛋价格累计上涨18.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类别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5.8

食品

13.7

其中:

粮食

2.5

烟酒及用品

9.1

衣着

-2.7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2.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3.2

交通和通信

0.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6

居住

3.5

二、农业

  农业取得丰收,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55.52千公顷,比上年扩大38.30千公顷,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197.13千公顷,扩大30.55千公顷。

粮食总产量444.34万吨,比上年增加60.47万吨,增长15.8%,再创历年最好水平。

其中,夏粮104.51万吨,增长32.9%;秋粮339.83万吨,增长11.3%。

油料种植面积调减为110.56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9.08千公顷,比上年扩大1.63千公顷。

蔬菜种植面积64.04千公顷,增加6.56千公顷。

全年油料产量20.97万吨,减产18.3%;棉花产量11643吨,增产35.6%。

蔬菜、水果在品种优化的基础上平稳发展。

  全年肉类总产量51.38万吨,比上年增13.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4.42万吨,增长10.3%。

禽蛋产量15.62万吨,增长5.0%;牛奶产量12186吨,增长9.2%。

水产品产量23.25万吨,增长6.6%。

  当年人工造林面积5006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572公顷。

年末森林面积666.19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450.69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139.00万立方米。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粮食

万吨

444.34

15.8

油料

209669

-7.6

棉花

11643

35.6

黄红麻

11812

22.9

蚕茧

7962

4.4

茶叶

13639

27.7

肉类

万吨

51.38

13.7

禽蛋

万吨

15.62

5.0

水产品

万吨

23.25

6.6

蔬菜

万吨

119.17

12.7

水果

35037

37.2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91.3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

农用拖拉机27.13万台,增长3.9%;农用运输车20562辆,增长2.0%。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5.75万吨,增长10.9%。

农村用电量6.18亿千瓦小时,增长20.7%。

有效灌溉面积达379.42千公顷,新增0.87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3.28千公顷。

  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全年新建乡村公路1650公里,解决了409.6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实现快速发展,效益大幅提升。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5.2亿元,增长42.5%。

截止2007年末,全市规模工业554户,比2006年末增加130户。

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1%、48.3%和45.1%。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

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95.16

42.5

其中:

轻工业

43.26

46.0

重工业

51.90

39.4

其中:

国有企业

9.00

20.3

集体企业

0.45

8.1

股份合作企业

2.03

78.1

股份制企业

65.62

48.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3.40

45.1

  全市3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全部增长,重点行业拉动明显,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9.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7.7%,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增长76.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增长35.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9.8,比上年提高34.2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86.1亿元,增长57.3%;实现利税26.6亿元,增长87.6%,其中利润15.9亿元,增长126.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利润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8%。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增减(%)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94088

35.6

食用植物油

(吨)

102313

15.5

配混合饲料

(吨)

142104

55.1

白酒

(千升)

33895

17.6

啤酒

(千升)

235182

25.1

(吨)

29556

9.9

(万米)

2271

6.0

(吨)

1089

40.5

机制纸

(吨)

99456

31.6

合成氨

(吨)

145562

1.7

农用化学肥料(折纯)

(吨)

49886

-11.0

水泥

(吨)

2276188

25.2

小型拖拉机

(台)

77848

9.1

灯泡

(万只)

49963

5.5

  建筑业稳步发展。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5亿元,增长18.4%。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2.9万平方米,与上年比基本持平;房屋竣工面积558.6万平方米,增加173.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基础建设投资继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7.5%。

全年施工项目2123个,比上年增长24.5%,其中新开工项目1552个,增长33.7%。

全年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建设项目达56个,比上年增长47.4%,当年建成投产超亿元项目10个,比上年净增8个。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投资180.6亿元,增长25.8%;农村投资20.6亿元,增长43.9%。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6亿元,增长51.2%;第二产业投资73.1亿元,增长39.4%;第三产业投资125.6亿元,增长21.0%。

从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40.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5.2%,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47.5%、62.0%和83.2%。

三产中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57.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下降16.9%,教育投资增长41.7%。

全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6.8万千瓦。

  2007年,省“861”行动计划全市完成23.1元,占年计划的129.8%,当年新开工项目7个;新建续建“568”计划项目287个,当年完成投资131.1亿元,占当年计划的112%。

铁路完成投资10.7亿元;合六叶、六潜、合阜、六武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4.85亿元,合六叶高速公路实现顺利通车;国省道干线完成投资2.6亿元;农村道路完成投资6亿元,竣工里程1650公里。

城市基础设施继续改善。

寿春路、安丰北路通畅工程,淠河总干渠环境整治、七里站圆盘环境提升工程、新区污水管网、城区排涝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公交换乘中心等项重点工程按计划完成。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9.6亿元,增长49.7%。

全年施工房屋面积337.8万平方米,增长13.8%。

其中,新开工房屋面积163.9万平方米,增长4.9%。

竣工房屋面积139.0万平方米,下降9.4%;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70.3万平方米,增长11.5%;实现销售额36.1亿元,增长31.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亿元,增长18.0%,增幅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2.2亿元,增长27.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8.8亿元,增长14.9%。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3.9亿元,增长18.0%;餐饮业零售额17.1亿元,增长17.5%。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44.7%,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30.3%,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51.5%,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47.9%,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同比增长48.9%,化妆品类同比增长66.0%,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66.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全年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2%。

其中,出口2.3亿美元,增长20.0%;进口0.2亿美元,是上年的2.5倍。

从出口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势强劲,同比增长56.6%。

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同比增长39.5%。

2007年我市出口主要分类及地区分布

单位:

万美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出口额

23331

20.0

其中:

机电产品

3308

39.5

其中:

一般贸易

20583

15.0

加工贸易

2736

77.1

其中:

对欧洲

5331

76.6

对北美洲

8583

43.4

对非洲

337

30.1

对拉丁美洲

1166

23.1

对大洋洲

218

220.6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792万美元,增长66.3%。

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中,制造业、房地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3.7%和6.8%。

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个,增加2个。

  全年接待海外游客5944人次,比上年增长69.0%;接待国内游客386.9万人次,增长26.5%。

旅游总收入19.7亿元,增长31.8%。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06.5万美元,增长59.9%;国内旅游收入19.5亿元,增长31.4%。

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12处,其中,万佛湖4A景区申报成功。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平稳增长。

全年实现增加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7945万人次,增长8.6%;公路客运周转量58.43亿人公里。

公路货运量6010万吨,增长7.1%;公路货运周转量56.44亿吨公里,增长8.3%。

水运货运周转量82万吨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48.8万辆,比上年增长8.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43.0万辆,增长8.0%。

民用轿车拥有量0.9万辆,比上年增长2.9%;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0.8万辆,增长4.9%。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25亿元,增长26%;邮政业务总量1.7亿元,增长18.1%。

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13.6万户,增加6000户;移动电话用户124.9万户,增加12万户。

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39.2部,每百人增加2.2部。

年末互联网用户5.2万户,增加1000户。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

全年财政收入32.9亿元,增长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3亿元,增长35.8%。

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28.2%,营业税增长40.2%,企业所得税增长55.9%。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财政支出71.1亿元,增长34.4%。

其中,环境保护支出增长5.2倍,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7.6%,农林水支出增长45.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2.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55.3%,社会保障支出增长24.3%,教育支出增长22.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25.9亿元,比年初增加65.6亿元,增长18.2%。

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79.4亿元,增长2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9.5亿元,比年初增加32.2亿元,增长13.0%。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4.8亿元,比年初增加36.5亿元,增长16.0%。

其中,中长期贷款81亿元,增长31.9%。

  保险市场继续扩大。

截止2007底,全市共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13家,较年初增加4家;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15.8亿元,比上年增长43.1%。

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74亿元,增长42.3%;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2.06亿元,增长43.4%。

赔款和给付2.79亿元,增长48.3%。

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98亿元,增长42.8%;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8076万元,增长6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普通高校3所,当年招生8669人,在校生23376人,毕业生6302人。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当年招生24878人。

普通高中66所,招生49799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9.5%。

普通初中365所,招生105071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45%。

小学2190所,招生8168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9.02%。

成人中小学校毕业生数22377人。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00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58人。

  2007年市科技创业孵化中心大楼建成,进入孵化器企业14家。

全市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博士后工作台站”2个。

年末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31个,其中,新培育高新技术11家、高新技术产品19个;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42家,新增10家。

全年建立了34个科技专家大院,聘请高校专家教授52名,新发展科技特派员174名,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2项。

组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9项,获省科技奖学金2项,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6项。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25件,授权专利110件,比同期增长34%;申报并授权发明专利3件。

  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35个,其中系统内7个。

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12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5万台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项。

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年末全市有国家免检产品9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安徽名牌产品35个。

2007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

指标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等教育

8669

23376

6302

中等职业教育

24878

65267

17049

普通高中

49799

149802

43169

普通初中

105071

282833

109446

小学

81680

489129

9603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7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3个,年末馆藏图书35万卷(件、册)。

广播电台1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6%。

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6座,有线电视用户21.4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4%。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53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0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

医院、卫生院床位8500张。

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10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226人,注册护士3468人。

全市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0个,乡村卫生室259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986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94%。

全市共有8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际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496万人。

  全年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51枚金牌、32枚银牌和27枚铜牌。

其中全国冠军1个、全国亚军1个。

获得1张2008年奥运会入场券。

积极开展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全年共举办千人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91次,参加活动人数63万人次。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

截止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95.5万人,比上年增加8.78万人;常住人口609万人,减少1万人。

据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49‰,比上年下降1.54个千分点;死亡率为7.27‰,上升0.5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22‰,下降2.22个千分点。

城镇化率为33.5%,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403元,增长31.3%。

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9元,增长16.9%。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8%,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1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58元,增长21.3%。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7%,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全部启动实施。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17.27万人和24.8万人。

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1.2万人。

全年为2.05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全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3万人。

合计征缴基金9.15亿元,比上年增长37%。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8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年末所有县区均出台并实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万人。

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8.66万人,城市低保人数85.6万人次。

全年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650人,创业培训129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1万人。

  年末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805所,床位1.7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55万人。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6亿元,筹集福利彩票收益2702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

年末全市共有市、县级环境监测站8个,监测的6个市县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全市烟尘控制区12个,面积81.2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8个,面积32.3平方公里。

  生态市建设积极推进。

年末全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总数累计3个。

已建成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

  污染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全年COD排放总量2.945万吨,较2006年排放量下降0.255万吨,下降8%;SO2排放总量1.74万吨,下降12.5%。

六安市城北生活污水处理厂年污水处理量1460万吨,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32.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0%。

  安全事故明显下降。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372人,共发生火灾事故422起,比上年上升33.3%,经济损失461万元,死亡5人;发生交通事故1051起,造成333人死亡,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7.76%,直接经济损失256.1万元,下降9.7%。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核算数,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