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年度经典例文.docx
《二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年度经典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年度经典例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年度经典例文
二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年度经典例文
【设计意图】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这个传统佳节——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引导学生围绕端午节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设计了“粽叶飘香——话端午”这次主题班队会,以“走进端午、话说端午、描画端午”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有关故事、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体验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时间】年月日
【活动地点】二
(2)教室
【活动流程】
(一)走进端午。
主持人a:
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
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呢?
(生答)
主持人b:
是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合: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
(二)话说端午。
1、端午说由来。
主a: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那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别名吗?
关于端午节,你们又知道哪些传说故事呢?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
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
(生讲《曹娥救父的故事》、黄巢及伍子胥的故事)
2、端午话习俗。
主b: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
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
)
主b:
那你们知道在我们安庆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吃粽子、吃咸鸭蛋、划龙舟、悬艾叶菖蒲、吃绿豆糕、撮五彩线等。
)
主b:
那大家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
(赛龙舟)
主b:
谁能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
(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
主a:
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那你们知道粽子的由来吗?
(屈原跳江后,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
主b: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
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端午节哪些习俗的由来呢?
(生结合屈原和黄巢的故事谈喝雄黄酒、悬艾草的由来)
主b:
端午的时候,人们还要佩香囊、撮五彩线呢,你们知道五彩线由哪五种颜色组成呢?
人们为什么撮五彩线呢?
(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
这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
青、白、红、黑和黄色。
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
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
)
3、端午赛诗会。
主a:
我们知道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称作“诗人节”。
现在谁来朗诵一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
(生可以选择其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
(1)七律《端午》(老舍)
(2)《浣溪沙》(宋·苏轼)
(3)《端午》(文秀)
(4)《渔家傲》(宋·欧阳修)
……
4、端午习俗小游戏。
主a:
今天,我们的许多活动也与端午节密切相连,我们先来猜个谜语:
三角四棱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
请问是什么呢?
(谜底:
粽子)
(1)包粽子比赛。
主a:
下面我们就来个包粽子比赛,怎么样?
(主持人讲规则:
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准备好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包得又快又好。
)
(2)撮五彩线比赛。
主b:
接下来我们进行撮五彩线比赛。
(规则:
每组两人合作,把各自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主持人喊“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三)描画端午。
主a:
为了纪念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班的同学们都办了手抄报,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
(分小组展示手抄报)
合: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
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主b: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到此结束。
现在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辅导员讲话:
看了刚才的主题班队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
我们记住了屈原,记住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我把屈原的这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你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二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第二篇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端午说由来
(1)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
纪念屈原,纪念孝女曹娥,纪念伍子胥,****于百越民族节日祭
(2)端午讲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
《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小结。
3、端午话习俗
(1)赛龙舟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
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学生自由交流)
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
(多媒体课件:
赛龙舟)
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
(学生交流)
(2)话粽子
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
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所知道的不同的粽子。
4.、端午赛诗会
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其中主要是屈原的。
5、谈感受,激发情感
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
你是怎么过的?
6、总结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但这个节日却始终传承了下来。
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咱们悠久的历史,还有那些跟端午有关的人们——屈原、曹娥、伍子胥,还有中的历史上的百越民族。
经过今次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
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
二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第三篇
一、课程目的:
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通过班队课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介绍,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使传统文化在同学心中继承和发扬。
二、课程方式:
多媒体视频播放、学生讨论和交流、介绍端午的历史与习俗。
1、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同学了解传统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通过同学讨论和交流,表达同学对传统节日的感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课程内容和过程:
介绍----了解-----感悟
1、介绍中国传统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初五,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
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2、关于传统端午节的由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关于传统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食粽、挂香袋始于西晋,人们还在端午
¨端午节又称“诗人节”
¨端午节民间有喝杯雄黄酒的习俗,黄酒可以解毒。
¨端午节挂艾草
4、班队课小结: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这是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描写端午佳节热闹场面的诗句。
关于端午,我们不仅在感官,甚至在心理上都融入了浓浓的中国传统节日的风情中。
但我们在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是否真得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真正爱国,并且努力让自己的思想向屈原看齐。
爱国,两个再简单不过,再平常不过的字眼。
几千年前,屈原做到了;几千年后的我们,是否可以传承这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美德,相信回答是肯定的,愿经过这次主题班会,每一位中国人都能够拥有一颗最真挚的爱国之心,愿美德之花开遍所有人的心田。
二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第四篇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本校彩豆文化特色,通过“彩豆情怀,端午显爱”主题教育活动,将中华民族的气节教育、节气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二、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20XX年3月17日中国目前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即在眼前。
1、通过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5、通过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展示中华民族队脚下土地的厚爱深情。
三、教师准备
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端午节和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
4、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了解中国人“安土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
5、收集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
四、活动指导
1、本次活动借助“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紧扣“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这一主题,围绕“土地”这一课题展开。
我们所要认识的土地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一个是物质层面上的土地,这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个层面是文化层面上的土地,土地对于人类的意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个主题,因此,土地
活动一主要是侧重于第一个层面,让学生了解土地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土地保护对于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活动二、三则侧重于文化意义上的土地。
2、以端午节为引子,以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为驱动力,展开整个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分为三个子活动,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看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其中第一个侧重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
这些知识学生在历史课中可能已经学过,因此,可以搞一个跨学科的活动,一方面梳理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
因为每一次改革背景都很复杂,措施也很多,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做简明介绍,这需要认真琢磨。
此活动邀请历史老师参加,从历史方面做出指导。
3、活动二“讲讲土地的故事”,侧重文化层面的土地。
三个活动侧重不同的“土地故事”。
第一种,像社稷坛的五色土表现了汉民族对于土地的崇拜,还有古希腊神话、《山海经》关于“息壤”的传说、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等。
民俗中远行人带一包家乡土的习俗也属于此类。
第二种是凝固在语言文字里的故事,要让学生挖掘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的文化含义。
第三种是“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表现为反侵略中的寸土不让的民族气节,以及农民对于土地赤诚的爱等。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添加合理的想像和联想,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
4、活动三“谈谈土地的含义”侧重对文化层面土地的理性思考。
中国自古有“安土重迁”的传统,有的人甚至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离开故土,这样的文化品格造成了中国人的执著和坚忍,同时也带来了保守与闭塞。
这样的现象该如何看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子活动就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不求学生作出理论的说明,只要能有自己的观点,并能搜集一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前一个活动是让学生思考普通人心目中土地的含义,后一个活动则侧重文艺家心目中的土地。
这个活动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以土地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并分析在其中土地象征了什么。
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去搜集文学描写、音乐舞蹈和绘画摄影三类不同的
艺术形式中有关土地的作品,然后讨论,最后进行总结,看看土地在这些文艺作品中主要有哪些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象征意义产生的原由。
5、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历史不容置疑:
一、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
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
二、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
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发渔业生产了。
早在明代,有海口港、铺前港和清澜港渔民及文昌县渔民到南沙群岛去捕捞海参等物。
三、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
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南沙群岛先后被划归广东省和海南省管辖,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并采取实际行动积极维护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总之,任何国家对南沙群岛岛礁的军事占领或其它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在国际法上都是非法和无效的,不构成主张领土要求的依据,也不能改变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这一无可争辩的法律事实。
20XX年3月17日中午,我国目前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
中国政府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底线是“不发生冲突”,我们对南海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
五、活动延展
1、有些地方的人对土地表现出强烈的依恋,以致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离开故土。
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2、在文艺家看来,土地是一种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表现对象,他们的创作往往赋予土地特殊的含义。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请搜集以徒弟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包括诗文、音乐、舞蹈、摄影和绘画作品等),展开讨论:
自古以来,“土地”有哪些丰富的含义?
3、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展开诗意的想象,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的*或一首小诗。
六、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应该由学生参与,着重考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过程,重方法,对探究的内容不必一定得出实质性的成果。
具体指标有:
2、讲述故事、总结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是否通顺、神态是否自然等)、参与意识(是否主动)和情感态度(是否认真)。
3、讨论问题、提出建议时是否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是否能自圆其说,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
4、能否跟组内成员很好的合作,达成共同的目标。
二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