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配套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4576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6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配套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配套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配套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配套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配套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配套试题.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配套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配套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配套试题.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配套试题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配套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

  B.有针对性

  C.因材施教

  D.抓关键期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在此阶段切记“一刀切”。

所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启示我们,在教育中要有针对性。

因此选B.

  2.“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A.洛克

  B.康德

  C.杜威

  D.培根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杜威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他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教育主要是为儿童而不是为教师。

题目中的话出自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因此选C。

  3.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的是()

  A班主任工作职责

  B班主任自身素质

  C班主任学生的质量

  D对班级学生了解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这也是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因此答案选D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陶冶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强调的是学校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选A。

  5.小学开展经典朗诵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A继承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新功能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功能,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答案选C

  6.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

  A.校长负责制

  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书记负责制

  D.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7.在火情发生时,如果学生的衣服已经着火,教师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大声呼救

  B.让学生就地打滚

  C.跑开取水

  D.用手拍打学生衣服上的火焰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衣服着火时,应在地上来回滚动,利用身体隔绝空气,覆盖火焰,窒息灭火。

但在地上滚动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火不容易压灭,因此,答案选B。

  8.根据过度学习的研究,如果小学生读4遍后能够完整背诵一首诗,要达到最佳记忆效果,还应背诵()

  A.2遍

  B.4遍

  C.6遍

  D.8遍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的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刚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

研究表明,学习程度以150%为佳。

超过150%,会因为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会逐渐下降。

因此选A.

  9.张老师在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时,常常激励学生尽量列举所有可能,这种思维训练方法是()

  A.分合法

  B.清单法

  C.试误法

  D.头脑风暴法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头脑风暴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极好方式。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

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心思想的思维。

题中老师的做法是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因此选D.

  10.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要想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

  A.极高

  B.偏高

  C.中等

  D.偏低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越好。

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当动机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学习效果会下降。

研究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因此选B.

  11.有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字母“t”事,常常会发出汉语拼音“t”的音,造成这种干扰现象的原因是()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双向抑制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前摄抑制是指先前所学内容对后来所学信息的干扰。

题中小学生先学习了汉语拼音“t”,影响了他学习英语字母的发音。

因此选A.

  12.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

这种做法符合()

  A.负强化原则

  B.替代强化原则

  C.自我强化原则

  D.普雷马克原则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普雷马克原则是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题中做法符合此原理,故选D.

  13.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小学英语教师所拥有的英语学科知识属于()

  A.一般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本体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精深的专业知识又称“本体性知识”,英语学科属于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因此选C

  14.李老师在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

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题目中教师让学生就该做哪种类型的人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因此选B

  1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强调了教学评价应注重发挥()

  A.导向功能

  B.发展功能

  C.反馈功能

  D.管理功能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这是由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决定的。

因为在教育评价中,对任何被评对象所作的价值判断,都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进行的。

这些评价的目标、标准、指标及其权重,对被评价对象来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为他们的努力指定方向。

因此选A.

  16.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

这强调了课程结构的()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统一性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调整课时比例,使不同课程之间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因此选A

  17.教完古诗《草》后,于老师扮演耳背的奶奶,把“一岁一枯荣”听成“一岁一窟窿”,让学生纠正并解释。

  A.自然式

  B.归纳式

  C.游戏式

  D.悬念式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调整课时比例,使不同课程之间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因此选A

  18.在一些农村教学点,老师在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个别教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老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因此,答案选A

  19.罗老师教学《观潮》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式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所学事物,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么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直观手段的种类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三种,题干中的视频属于模像直观,因此选C

  20.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主要属于()

  A.学科课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和非预期性,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因此选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你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参考答案】7-12岁的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是:

  

(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能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

  2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参考答案】学校可以通过与家庭相互访问、建立通讯联系、定时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的、举办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23.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一般而言,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校阅要全面,即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要客观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3)勤于积累,要善于运用多种检索方法,建立个人资料库。

  (4)善于思索,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检索材料。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为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选了一篇课文改成剧本,准备排演课本剧。

第二天,我在班上说了这一想法,很多同学都表示赞同。

这时,我听到小雯和同桌小声议论:

“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读。

”“你管呢,让你演什么就演什么呗。

”“我可不想演”。

听到这儿,我心一沉。

下课后,我请小雯来办公室,让她谈谈自己的想法。

她说:

“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

而且每次您都是写好的剧本让我们演,能不能让我们自己试一试。

”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长大了,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包办代替”。

于是,我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小雯,她高兴地接受了。

接下来,她就忙着和同学选课文,编剧和做道具.......其间还给我做参谋。

班会如期召开,课本剧表演非常成功。

  问题:

(1)谈谈本案例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你的其实(10分)

  

(2)作为班主任,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10分)

  【参考答案】

  

(1)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班级管理满足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把学生当作班级管理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材料中的教师通过标牌课本剧的形式来促成班会的良好效果,这是一种较为创新的做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值得肯定。

在小雯同学有不同意见时,教师并没有加以斥责,而是私下谈话,了解缘由,并肯定了小雯的想法,将编排课本剧的权利大胆交给学生,这样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达到了良好效果。

  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采取有效地班级管理措施,才能真正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2)班主任应该将学生视作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意味着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我们要注重到学生发展的已有水平,更要考虑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措施。

  学生是独特的人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尤其是要注重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差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意味着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创造情境让学生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25.吴老师用投影仪出示了一道开放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

票价分别是:

成人每人10元、学生每人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6元。

问题是:

怎样买合算?

很快,很多同学该出了答案:

老师和学生一共需要花费280元。

小宇提出了另一种方案:

“把老师学生凑成10人的组,剩下的同学按照5元的票,一共花费275元,比280元少了5块钱。

”吴老师笑着点点头,其他同学听了若有所思,有的似茅塞顿开。

小思却说:

“不就少了5块钱嘛!

”他满不在乎地说:

“老师,都出去玩了,谁还在乎这5块钱啊?

”其他同学也附和到:

“就是,5块钱算什么!

  问题:

(1)如果你是吴老师,如何应对这一状况?

(10分)

  

(2)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思想。

(10分)

  【参考答案】

(1)如果我是吴老师,我会这样来处理问题。

  首先,表扬踊跃发言的同学。

对于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予以肯定,教师及时的强化可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在之后的教学中更加主动资源的学习。

  其次,发挥教育机智,将“五块钱是否重要?

”作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他们养成节约的意识。

在该过程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习得节约的美德。

  

(2)贯彻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首先教师要做到教学的科学性,即保证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

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忒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2小题,26,27,任选一题作答。

全部作答只按前一小题计分,40分)

  26.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如何开展识字教学?

(8分)

  【参考答案】根据《语文课标》的要求,教师应从如下几点开展识字教学:

①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②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③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④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⑤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如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设计: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认识万、复、苏、柳、歌、舞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冬、百、齐5个生字,能够用普通话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有关春天的词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伙伴谈话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感受到春天的色彩,体会春天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德。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22分)

  【参考答案】教学环节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

口述字谜:

三人日下去春游(打一字)。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揭谜底,课件出示绿色的“春”字师: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给学生时间发言。

  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一年有四季:

春夏秋冬,我认为其中最美的要数春天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

(放课件:

春天的音乐和图片,最后一幅用课文的插图。

  二、看图感受春天的美并学词识字。

  1.看图认识并朗读词语

  

(1)师:

请小朋友用“春天到了”作为开头,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

  教师根据学生说话内容相机引出词语,读词语。

如:

学生说大有关燕子的内容,就引出“莺歌燕舞”;说到花开,引出“百花齐放”;说到草绿,引出“春回大地”;教师出示“百鸟争鸣”让学生说说,读这个词的时候,你好想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教师指导轻轻的读“泉水丁冬”……

  

(2)师: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鼓励学生从课外书上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

  (3)师:

描写春天的这些词语你喜欢吗?

把你喜欢的词语读一读、记下来。

  (4)师:

小朋友们,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让我们齐读这些词语来歌颂美好的春天吧!

  2、学习生字。

  在这八个词语里有今天要学习的13个生字(课件)。

  

(1)音难字:

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这些字,你觉得哪些字的音要特别注意,待会请你提出来。

交流:

教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哪些字的音,为什么?

读音难字,教师注意点拨、世范。

  

(2)从字形上看,你觉得哪些字笔画多很难记?

  1提出形难字

  2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记“舞”“柳”。

(动作记“舞”,舞就像一个在跳舞的人,最长的一横像伸展的手臂,下面的横撇想抬起的右脚,最后一竖像站立的左脚;简笔画理解“柳”,随机扩词:

柳树、柳枝、柳叶。

  3学生分小组讨论记忆其他字。

  4师生交流:

你嗯呢该记住哪个字?

你是怎么记住的?

  (3)去掉生字的注音,打乱顺序读生字

  三、书写生字

  学生读小标题:

我能写好这些字。

(万、丁、百、齐、冬)

  

(1)读一读,口头扩词。

  

(2)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你认为每个字的哪些笔画最关键?

  (3)教师范写,学生评价。

  (4)学生在音乐声中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

(视频展示台)

  四、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教师要求学生课后重温课上所学词语、生字、

  2.布置作业:

生字扩充练习;小朋友以“我眼里的春天”为主题画一幅画,下次和同学分享自己和春天的故事。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意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8分)

  

(2)若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

(22分)

  【参考答案】

  

(1)通过本材料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的发展。

  第一是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数的过程,了解小括号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第二是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第三是问题的解决: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第四是情感态度: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目标

  ①认知与技能:

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法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②过程与方法:

学生获得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形成数字运算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

  9-4-2=()

  4+6-7=()

  8-2+5=()

  师:

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糖果投影图(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同学们拿出图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

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

如何列算式呢?

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3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怎样列算式呢?

板书:

10-2-3=()10-(2+3)=()

  第一种算法:

先算10-2,再减3.

  第二种算法:

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

  板书课题:

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10-(2+3)=()

  ④引导学生计算。

  10-2-3=()先算10-2=8再算8-3=5。

(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

(板书结果)

  三对比研究,交流发现

  师: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算一算,比一比

  8+4+7=()13-6+3=()8+(4+7)=()13-(6+3)=()

  学生计算,说一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①比较:

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得出:

  相同:

上下两道题的数字和运算符号相同。

  不同:

上面的题没有小括号,下面的题有小括号。

上下两道题的运算顺序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师:

你们表达的这么清晰,真棒!

看来小括号的本领真大呀!

有了它,算式的运算顺序变了,结果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②拓展练习

  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看练习十七第3题

  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会列算式吗?

赶紧在你的练习本上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在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摘苹果:

  师:

你们真的学会了吗?

老师这里有一些大苹果,做对一题就可以摘到一个苹果,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摘回家。

  39-(9-5)=()31-(7+4)=()90-(16+4)=()

  26-6-8=()14-(6+3)=()29+(2+8)=()

  【提示】请点击对应题号查看试题及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