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和降水方案讲解.docx
《支护和降水方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护和降水方案讲解.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支护和降水方案讲解
宝鸡市虢镇南环路综合管廊工程(二期)
基坑开挖、支护及降水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陕西华山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0一六年四月五日
1.前言
本方案依据宝鸡市勘察测绘院提供的地勘资料编制而成。
1.1.项目概况
宝鸡市虢镇南环路综合管廊工程(二期)西起西虢变电站,沿南环路至K0+870处,全长870m。
管廊为道路单侧敷设,单舱式,管廊净尺寸:
宽3.4m,高3.6m。
综合管廊设有通风口,投料口及再生水、给水、电力及电信出线节点等。
出线节点及其余段采用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构开挖深度均在6.71~7.64米,管廊中心线位于道路以南8.5米,根据现场情况及设计施工图,现有路面宽度为11m,基坑放坡为1:
0.18,基底宽度6.2m,最深基坑开挖深度为9m,故上口开挖线宽度为9.5-10m,考虑边坡稳定性。
1.2.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依据宝鸡市勘察测绘院提供的《工程勘察资料》,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介于551.471-549.359m之间,地貌单元属渭河北岸高漫滩。
1.2.1.地层土质概述
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由道路结构层,换填砂砾、中粗砂为构成,现分层描述如下:
(1)道路结构层:
沥青混凝土面层10cm,二灰碎石基层35cm,灰土底基层20cm,本层厚度为0.35m~0.40m,换填砂砾至1.5m处、底层标高为548.98m。
②粉土Q42al:
棕黄色,稍湿,中密,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一类,为河流颈向冲积堆积,砾石粒径1~2cm,含石量约15%~30%,该层后1.5m~2.3m,层顶标高为546.25~548.98m。
③中粗砂(Q4al:
渭河河漫滩前缘冲洪积堆积,偶见细砂呈带状薄层分布。
黄褐色,密室状,稍湿至饱和,级配良好。
成份以花岗岩、闪长岩为主,卵石粒径2~5cm中粗砂充填。
层厚6.5m~8.7m,顶层埋深,3.00~3.80m,层顶标高543.95~548.48m,勘察阶段未揭穿该层。
1.2.2.地下水条件概述
拟建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
勘察期间属丰水期,稳定水位埋深为6.6m-6.9m,相应标高为543.106-542.806m。
本场地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并通过自然蒸发、人工开采以及径流排泄。
1.3.场地周边概况
基坑支护高度约为8.5m,场地北侧为行车道、南侧为建筑物,北侧据建筑物100米左右。
2.编制依据:
1.有关设计图纸;
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6.《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
90);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05)
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1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
3.基坑降水方案
3.1.本工程基坑降水的特点
本工程基坑降水的主要目的是:
有效的控制地下水对支护施工的影响。
根据水文地质及基坑情况,本工程基坑降水的特点为:
基坑开挖深度约为8.5m左右,降水深度大,地下水水量较丰富,含水层底板的残留滞水对基坑边坡影响大。
3.2.降水方法选择
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拟采用管井围降降水方法.在坑槽两侧布置管井。
根据《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场地环境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设计降水深度动水位为12m。
3.2.1降水井布置
坑槽边沿外1.2m-1.5m布置降水井(局部根据现场的情况可做调整),井间距11-13m。
3.2.2降水井结构
管井结构
降水井孔深为12m,进入圆砾层约12m,孔径800mm,井管为直径(内径)600mm的水泥砾石滤水管,井管外填入填入直径为3~5mm的砾石或石屑。
(2).降水井平面布置
围降抽水管井位于坑槽外侧,环绕坑槽两侧布设,井间距13.0m,井中心距坑槽开挖上口线外1.2m。
共布井132口。
(3).单井结构设计
井深12m。
井径:
>800mm。
井管:
Φ600无砂砼管,过滤器与井管材料相同,孔隙率25-30%,包一层80目尼龙网。
滤料:
粒径3-5mm石屑。
水泵采用扬程大于35米1.5寸潜水泵,水泵下入深度12m。
(4).排水管网设计
排水总管采用直接排入道路已经设计雨水管道中,根据现场情况设置排水出口位道路两侧收水口内,进入市政管网内。
3.4.残留滞水的处理
在上层滞水层和各潜水层的底板位置会出现残留滞水,开挖后槽壁渗水量较大,影响基坑的稳定和地下结构的施工,拟采取如下措施对残留滞水进行处理:
1、在基坑四周边坡的含水层底部插入塑料排水管,将隔水层所托的残留滞水引入集水井中,然后用水泵排出。
2、在卵石层底部残留滞水层范围内,可考虑采用超前预埋管引水管后再进行护坡处理;在出水量大的砂卵石层底板位置设置水平引水管道,即在砂卵石层底板位置的边坡上留一个排水渠,流至下一个断面处开挖一个排水坑,沟内埋设直径38mm的塑料滤水管,然后填满砾石滤料,最后喷射土钉墙面板,使之成为暗引水管,相距25~30m留一个出水口,将水引入集水井然后抽走.
3.5.预防措施
1.用水点设置尽可能在距基坑坑边5m外;在场地内的所有用水点,均应设置排水沟,将水引入市政排水管道。
2.根据规范要求,土钉墙支护要在基坑上口地表作1.0m的泛水层,在泛水层外侧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或排水管道、集水坑),沟内及以外3m范围内用水泥抹面,防止降雨和人工用水的入渗。
3.在坑壁上,按水平间距2.0m、纵向间距3~5m,设置水平引水管,管深1.Om,以防降雨入渗补给而引起边坡坍塌。
4.检查并堵塞基坑周边附近的人防通道、上下水管道和暖气沟等,防止渗水和雨季大量积水引起边坡拼塌。
5.在基坑周边底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将周边残留水抽出基坑。
土钉、锚杆施工必须避开降水井,以防破坏井体结构,影响降水效果。
6.遇地下管线和地下障碍物,可通过调整锚杆位置等处理办法进行变更处理。
3.6.水位观测
降水监测与维护期应对各降水井和观测孔的水位、水量进行同步监测;降水井和观测孔的水位、水量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降水观察期和降水前应各测一次自然水位;
2.全部成井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两次水位、水量;
3.当水位以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测一次;
4.在受地表水位补给影响的雨季,观测次数宜为每日2~3次;
5.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下泵抽水,确保达到降水深度。
4.变形监测及应急措施
4.1.变形监测
位移变形观测工作从开挖第一步土方时开始,基坑开挖及支护期间,观测周期为1次/天,支护施工完成后第一周3天观测一次,以后每10天观测一次。
出现异常情况加密观测次数,必要时连续监测。
基坑监测报警值:
1、土钉墙水平位移累计超过25mm,变化速率大于8mm/d;2、土钉墙竖直位移累计超过25mm,变化速率大于6mm/d。
4.2.应急措施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达到开挖深度的3‰时,该变形值视为警戒值,此时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进一步加固措施。
同时设专人每天巡视检查现场,如果发现基坑有裂缝、塌陷等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应对紧急情况,首先是立即停止施工,组织工人撤离危险现场,对坡顶荷载进行卸载。
对本工程,在现场准备长3m,厚4cm的实木板和钢支撑,水平位移过大的时,用实木板作为衬垫,每隔2.5m放置一个三角钢支撑,防止位移进一步加大。
5.施工方案
5.1施工方法
5.1.1土钉墙施工
(1)、土钉墙施工工艺流程
开挖→修坡→成孔→置筋→灌浆→挂网→喷砼→养护
喷砼24小时后
(2)、土方开挖:
基槽测量放线后进行土方开挖,每步土方开挖深度按设计土钉间距进行,开挖深度为土钉孔位置以下0.5m.
(3)、修整边坡:
土方开挖后用人工进行边坡修整,修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4)、土钉成孔:
采用机械成孔,终孔孔径、孔深及倾角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成孔前必须对周边地下管线和构筑物进行现场堪踏,并在成孔过程中密切关注,发现孔内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清原因后再继续施工;孔位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适当调整,以保证周边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安全。
土钉成孔过程中应做好成孔记录工作,按土钉编号逐一记录取出的土体特征、成孔质量、改变设计土钉位置及长度的原因、事故处理措施等内容,凡是现场施工与设计不符的,都必须立即向设计人员汇报,以便进行设计方案调整。
质量要求如下:
①孔位误差:
水平、垂直方向均不应大于10Omm。
②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应大于设计长度的1%.③孔径允许偏差士10mm.④钻孔底部的偏斜尺寸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3%.
(5)、置放钢筋:
土钉主筋采用1φ18钢筋,每隔2.0m设置一定位器,定位器高度为50~6Omm,采用φ6.5钢筋制作,分别位于钢筋左、右和下边三个方向,以确保钢筋在孔中居中和注浆管的插入,并不得妨碍注浆液流动;钢筋端头预留出坡面外100~150mm,以便进行横向加强筋焊接;土钉钢筋应平直、无锈、无油渍。
(6)、灌注水泥浆:
低压灌注水泥浆,注浆压力小于0.4Mpa,浆体强度不低于2OMPa,水灰比≤0.5,根据施工情况可适量掺加外加剂;为保证灌浆质量,采用两次注浆工艺,分注浆和压浆两个阶段;注浆时应采用底部注浆方式,注浆导管底端应先插入孔底,在注浆同时将导管缓慢地以匀速撤出,导管出浆口应始终处在孔中浆体表面以下,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逸出;土钉端头应避免敲击碰撞,二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7)、挂钢筋网及土钉端座处理:
边坡修整后挂钢筋网,钢筋网规格为φ6.5@200x200,外配φ14横向加强筋,加强筋和土钉端头焊接牢固.
面网钢筋在制网前均应拉伸调直,严格按设计尺寸布网,网点分别用绑丝扎牢或焊接,筋体与双向斜拉筋和下层面网接触部位均应焊接牢固。
钢筋网在每边的搭接长度至少不小于一个网格边长;最底层钢筋网应插入坑底20cm。
(8)、喷射砼面板:
面板强度等级为C20,砼最大骨料不大于1.5cm,水灰比不宜大于0.5。
喷射混凝土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混凝土喷射顺序至上而下,依次喷射厚度不宜小于40mm,成品后的护坡厚度为80mm,遇有地下水时加入速凝剂.喷射距宜在0.8~1.5m的范围内,粘性土层可先挂网后喷栓,并从底部逐渐向上部喷射,先喷填钢筋后方,然后再喷填钢筋前方.喷浆气压应根据喷浆距离适当调整,喷射混凝土完成后应至少养护七夭。
(9)、土钉墙养护:
土钉孔灌注水泥浆或砼面板喷射24小时后(以后施工者为准)方可开挖下一步土方。
(10)、土钉墙施工预防措施:
①土钉墙排水系统设置:
在有残留滞水部位的部位设置水平间距2m,长为50cm的水平塑料排水管,管壁带孔,内填滤水材料,将其插入边壁土体.基坑地表水的防渗可在基坑周边近边坡处地表作0.6~1.0m泛水层,与土钉面网参数相同.为排除积聚在基坑内的雨水或渗水,在坑底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离边壁0.5~1.0m。
②砂层处理措施:
在砂层部位,应分段进行开挖,其开挖长度和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现场进行调整;必要时进行超前支护,即先打竖向锚桩对砂层进行临时加固,以保证土钉墙的正常施工。
5.2.锚杆施工
5.2.1.锚杆施工工艺
(1)锚杆成孔采用锚杆钻机螺旋钻进成孔工艺.
①采用普通螺旋锚杆机机进行钻进成孔。
②锚杆钻孔水平方向孔距在垂直方向误差不大于100mm,偏斜度不大于5%。
③锚杆施工根据设计倾角进行调整定准孔位后方可成孔,锚杆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大于5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大于100mm。
④锚杆孔深不小于设计长度,不宜大于设计长度的1%。
⑤如果锚杆施工遇到地下障碍时,不能强行钻进,当探明障碍物后,可调整锚杆孔位及角度避开管线等障碍。
⑥锚杆施工必须避开降水井管及其滤料层,以防锚杆注浆时将井淤死。
(2)锚杆杆体加工与安装
①本次锚杆杆件用2φ18钢筋加工而成,制作前查验进场材料合格证、质量证明书齐全,同时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杆体下放时,把注浆管(6″塑料管)插入隔离架中心孔,距孔底100-200mm,跟锚杆杆体一同沿钻孔中心线徐徐送入孔内,中途遇阻时,可适当提动杆体,调整方向再下,如处理无效时,应将杆体提出孔外,重新清孔。
(3)锚杆注浆采用泵送水泥浆微压注浆工艺。
①注浆是锚杆施工的一道重要工序,直接决定锚杆的质量,本次锚杆注浆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注浆时直至孔口处溢出纯水泥浆为止;第一次注浆完成后1小时左右进行第二次常压补浆,直至注满锚孔,孔口处再次溢出纯水泥浆为止。
②注浆材料选用水灰比为0.50的纯水泥浆,用P0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加水搅拌而成,必要时添加适量速凝剂、膨胀剂等添加剂,施工前必须对进场材料进行原材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选用BW-200或BW-250注浆泵进行注浆。
③浆液要搅拌均匀且搅拌时间不小于2分钟,浆液随用随搅,不得有灰水离析现象,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浆液。
④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宜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注浆管路。
⑤注浆期间每30根锚杆应做一组试块,试压7天强度,如7天强度大于或等于15Mpa,七天后锚杆可锁定,如七天强度〈15Mpa,锚杆应延迟锁定。
⑥指定专人作好锚杆施工的详细记录。
(4)锚杆锁定的施工工艺.
①锚固体水泥浆强度大于15MPa时方可进行张拉锁定(养护期为7天)。
②锚杆正式锁定之前,取0.10~0.20轴向拉力设计值,对锚杆预张拉1-2次,使其各部位接触紧密,杆体完全平直。
③锁定锚杆
(5)预应力锚杆质量标准
内容
标准
水泥浆体28d强度
20MPa
水泥浆体7d强度
15MPa
锚位水平偏差
±100mm
锚位竖向偏差
±50mm
锚位水平夹角偏差
±10
孔深偏差
+300~500mm
锚索长度偏差
±5%×设计长度
自由段长度偏差
+100mm
(5)锚杆施工机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备注
锚杆机
XY-500
4台
锚杆施工
注浆泵
BW-250
4台
注浆
搅浆机
自制
4台
搅拌
5.2.2.锚杆施工技术要求
(1)钻孔:
①孔位误差:
水平方向不应大于5Omm,垂直方向不应大于l00mm。
②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应大于设计长度的1%.①孔径允许偏差士1Omm.④钻孔底部的偏斜尺寸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3%。
(2)锚杆的组装:
①钢筋应除油污、除锈.②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1.5m焊接保护层隔离架。
③杆体自由段应用塑料管包裹,管口应密封井有铅丝绑扎.
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3)锚杆的张拉与锁定:
①锚杆张拉前,应对锁定设备进行检验.②锚杆锚固体强度达到15MPa后方可锁定,锁定顺序,应考虑临近锚杆的相互影响。
③锚杆张拉荷载分级及观测时间、锚杆锁定应严格按规范进行。
5.2.3.锚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按钻机机高及导轨和枕木高度平整场地,将导轨安装牢固;
钻机就位时对准孔位后,用量角器测量立轴倾角,要求倾角15度;
开钻时轻压、慢转;钢绞线、水泥质量必须符合国标和有关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复检单;严格按设计水灰比配制水泥浆,按要求添加外加剂,充分搅拌;及时进行二次补浆;
按规范要求进行张拉锁定.
5.3.1微型桩施工工艺
5.3.1微型桩施工工艺流程
平整场地——测量放线,施工前地面高程和桩位坐标,确认桩位准确无误——孔距定位——机械开挖循环积水坑,水沟和水坑——钻机就位钻孔——清洗钻头——注浆机安装——钢筋制作安装,细石填充——安装注浆管,拌制水泥浆、注水泥浆——二次加注浆。
5.3.2基坑开挖顺序:
第一次开挖3.5m→清理边坡→采用土钉墙支护→采用微型混凝土桩→二次开挖3.5-6.5m→清理边坡→人工清理基底→普探→基坑验收→管廊基础施工
5.3.3、钻孔作业
(1)、钻机就位前准备工作:
工程部质检人员和钻机技术员先对钻机各种性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能正常运作,钻机技术员准备好钻孔用的各种资料,如孔位,护筒顶,桩顶及桩底设计标高,并填写在记录表格中,并根据以往地质情况按不同土层选用适当钻机速度,配置相适应泥浆。
(2)、钻机就位:
钻机正确就位后,首先要调整机合使之水平、稳固。
为了准确测定出桩中心,根据测量定点拉十字线,并作好标记;移动钻机使之桩中心重合,满足施工规范允许的孔位偏差要求。
钻机成孔时现场技术人员经常检查,其偏差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时,应及时调整并采取处理措施。
(3)、钻机:
当钻机就位并经质检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现场复检合格后,即进行钻孔。
钻孔前先向孔内倾倒一定数量的粘性黄土和水,缓慢开动钻机低速钻进,使之形成合格泥浆,待泥浆形成循环后方可进行正常钻进,在钻孔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土层变化。
以便根据不同土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钻进速度,对于亚粘土、粉(细)砂土,宜采用低进低速、中等稠度泥浆钻进,泥浆相对密度为1.2~1.35;对于粗砂土层宜采用高稠度泥浆钻进,泥浆相对密度为1.3~1.45,目的是为了保证护壁质量,并充分排渣,以免局部扩孔或塌孔。
对于强风砂岩钻孔是采用高高速和优质高稠度泥浆钻进,泥浆相对密度为1.3~1.45,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钻进速度并及时排渣。
特别是钻进是由软弱地层(如粉细砂、中粗砂层),进入硬质地质(如强风化砂岩)时,应采用低速钻进,之道确认进入硬质地层1米后,方可进入正常的高速钻进,目的是为了防止因地层软硬不同,而使孔位在此处发生偏移。
钻孔过程中,时时维持孔内泥浆顶面高于地表水或地下水面1.5米以上的水头,并随时对泥浆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并根据泥浆和地质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在钻进过程中泥浆的各项指标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同时做好原始记录。
(4)、终孔:
当钻孔至设计标高时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其桩长和桩端持力层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可终孔。
如因地质条件原因需要改变终孔孔底标高时,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不允许终孔。
终孔深度必须用钢尺对测绳进行较核确定。
(5)、清孔:
终孔后应及时快速进行换浆清孔,清孔后泥浆各项指标和桩底沉淀厚度必须满足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即:
泥浆比重1.03~1.1,含沙率小于2%,粘度17~20s,胶体率>98%,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cm。
(6)、注浆:
第一次注浆压力一般为0.3~0.5MPa,第一次注浆初凝后进行第二次注浆,第二次注浆压力一般为2~4MPa,压浆过程中桩顶有一定数量的石子沉落,顾在整个压浆过程中应逐渐投入石子至桩顶,当浆液泛出桩顶,压浆才告结束。
(7)故障处理:
1塌孔:
a发生孔口坍塌时,立即回填粘土,重新钻孔;b发生孔内塌孔时,判断塌孔位置,回填粘土混合料到坍塌处以上1米,如塌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度后在进行钻孔。
2:
冲孔偏斜:
a、在倾斜的软硬底层交接处冲进时,低速钻进,确认进行硬地质1米再改用正常高速钻进。
5.4.施工材料控制
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等全部资料,并及时进行报验,没有产品合格证和进行报验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材料进场后,尽快进行材料复试,复试不合格的材料,应立即停止时使用,并对已施工部分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处理方案由设计人员提出,并报监理批准。
5.5.坡顶水平位移观测
为确保工程及附近地下管线的安全,及时根据观测信息反馈指导施工,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进行坡顶水平位移观测,拟采用视准线法,在选用J2型经纬仪进行观测,沿基坑四周共布设观测点。
观测点布置在变形敏感部位,各测点间距按设计规定布设。
观测点采用埋设铁件,观测时使每段观测点与两端工作基点布成一条准直线,将仪器设于一端工作点上,后视另一工作基点,确定各观测点相对于准直线的垂直偏移量,工作基点应视现场情况布置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地点,以保证观测值的准确可靠。
位移变形观测工作从开挖第一次土方时进行,基坑开挖期间,只见测周期为1次/天;对于钢管桩,当发现相邻两次位移量大于5mm或总变形量达25mm时。
缩短观测周期到2次/天,同时及时分析位移原因,并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当相邻两次位移量较小时,可将观测时间延长至1次/3天.
5.6.降水井施工
①钻进方法:
采用回旋钻钻机钻进.
②钻孔:
均不得使用粘土造浆护壁,必须保正清水的供给,以使控制泥浆稠度;下管前进行彻底换浆。
①成井:
选择具有一定强度、渗透能力较好的砾后滤水管;井孔内沉淀厚度不得大于0.5m;滤料必须沿四周均匀下入,上部1m待洗井结束后用粘性土封井。
④洗井:
成井后,用泥浆泵洗井;待水清砂少时,改用潜水泵进行抽水,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⑤降水井质量验收:
施工结束前,对所有井的井深和水位进行验收,达不到规范及设计要求的井点,应进行重新洗井,洗井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补打;但对洗井、抽水时,井内出砂严重,应停止进行洗井和抽水,防止砂土流失而引起不良后果。
为防止地层砂土流失,降水井孔径大于800mm,以增加滤料层厚度;选择粒径小的滤料,阻止粉细砂进入井中;于井管连接处包80目纱网,防止滤料和砂土进入井中。
⑥抽排水:
成井后进行洗井,洗井混水排入泥浆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
5.8.降水监测与维护
在整个降水期间,必须保证降水井点的完好;经常观测地下水位,如发现地下水位回升时,应进行部分抽水;不抽水时应对抽水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建筑施工安全进行.
如果遇到基坑侧壁在上层滞水层和潜水层的底板位置会出现残留滞水,特别是潜水层的底部,其渗水量较大,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在基坑四周边坡的含水层底部插入泄水管(或设置排水沟),将隔水层所托的残留滞水引入集水井之中抽走。
5.9.基坑土方挖运
5.9.1.土方分区与开挖分步
基坑土方挖运分为周边部位和中心部位两个区。
周边部位的土方应进行分段、分步开挖,开挖长度和范围根据边坡支护的方式和实际地层条件确定;开挖深度除第一步为2.0m外,其余每步下挖1.4m,共分6步开挖。
5.9.2.出土口和坡道设置
根据现场情况,在基坑东、西两侧设置外运土方坡道。
坡道宽度不小于5米,保证一辆运土车能并列行驶。
坡道收口采用长臂挖掘机挖运或汽车吊吊运。
如坡道所在部位地下无管网时,采用长臂挖掘机挖运方案,边坡预留挖掘机工作台,长6米、宽5米、高3米,坡道收口处恢复采用1:
0.5放坡,用草袋码成挡墙后分步回填,按土钉墙护坡进行施工。
5.9.3.土方开挖与其它工序的配合
(1)土方开挖与甲方的配合
土方施工严格按合同要求和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施工前先放出基槽开挖线,根据规范及设计方案进行边坡坡度控制;控制好槽底尺寸和标高.
在土方开挖前,必须查明场地地下管线的埋藏位置和深度,由甲方提供书面材料和进行现场移交,共同协商移位和保护方案;对不明地下障碍物,采用探管仪或挖沟探查清楚后协商处理方案;在土方开挖时,派专人现场指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挖土,并马上组织人员抢修。
(2)土方开挖与降水的配合
为了合理安排工期,保证施工进度,降水井施工完成即可开挖土方;或降水井开始施工5天左右,边施工降水井边挖土方,即先集中施工一段降水井后就可挖土和进行护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