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3325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docx

《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docx

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

第一章:

体育

“物理和体育相通,各项体育运动中都要用到物理知识。

”——摘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

一.推铅球与打乒乓球

探究1:

怎样才能把铅球推得更远?

许多同学都喜欢体育活动,但往往不注意技巧。

比如,推铅球时,同学们都认为力气大的同学肯定推得远,而力气小的同学肯定推不远。

其实铅球能否推得远,并不单纯地取决于投掷人用力的大小,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有的同学用力很大,却不如另一个用力较小的同学推得远,这是为什么呢?

怎样才能把铅球推得更远呢?

分析:

让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哪些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不考虑空气阻力情况下,铅球离开手后的运动是一个初速度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斜抛运动(见图)。

首先,忽略投掷者的身高和空气阻力对铅球水平位移的影响。

设铅球离开手时得到一个速度

,把这个速度分解成两个分速度:

一个竖直向上的分速度

和一个水平向前的分速度

它们分别是

铅球上升了t秒后就停止上升了,这时候:

从而:

因此,铅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是

铅球在水平方向作速度为

的匀速运动。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铅球前进了:

这就是铅球被投掷的距离。

由公式可知,距离的大小取决于θ和v。

当θ=45O时。

Sin2θ达到最大值。

这就是说,在没有大气阻力的情况下,投掷者沿与水平方向成450角投掷铅球,会投得最远。

要取得最大值,不但力要大,更重要的是讲究用力的技巧。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要把铅球推得更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脚用力蹬地,使投掷者获得一个向上的作用力。

2、在脚蹬地的同时,要有一个挺腰的动作,使获得的向上作用力转移到手臂上。

3、手臂在掷铅球时,不能抛,要用最大的力去推。

这样才能达到作用在铅球上的力与铅球的运动方向一致,使铅球在投掷者用手推的过程中获得一个较大的初速度u。

4、沿与水平方向成450角的方向将铅球推出,这是不考虑空气阻力和身高对水平位移的影响时的情况。

如果考虑身高,考虑空气对铅球的阻力作用时,则应沿与水平方向成380一420角的方向将铅球投掷出去,才能掷得最远(可用几何画板对议程进行求解,类似于本书跳远中的研究)。

实际上,人的高度在1米以上,铅球抛出的距离在10米左右,因此,人的高度也是不能完全忽略的。

综上所述,在推铅球时,光凭力大蛮千是不行的。

要动作规范,按上述要求去巧干。

那么同学们推铅球时,就能得到一个较好的成绩了。

拓展:

如果考虑人的身高,应以多大角度推出?

探究2:

乒乓球旋转后怎样运动?

一般情况下,不产生转动的乒乓球飞行的弧线如图中E线所示,为了使乒乓球的飞行弧线比E线高些(如图中所示),试分析,飞行的乒乓球必须:

A,向上旋转;B,向下旋转;C,水平旋转;D,不能确定。

解析:

该题主要通过分析乒乓球上下气流的速度,然后再根据气流速度与压强关系确定乒乓球上下压力的大小,因此,确定气流速度是关键。

如果乒乓球在飞行过程中不产生旋转,上下、左右气流流动的速度是相等的,如果乒乓球相对于水平轴产生向下旋转,乒乓球上下部分气流的流线速度就不相等,上面气流由于乒乓球旋转带动变得更快,下面则变慢,即上面气流的速度大,下面气流的速度小(如右图)。

这样,根据伯努利方程,气流流速大,压强

小,气流流速小,压强大,乒乓球上部压强小于下部压强,故乒乓球的飞行弧线会比E线偏高,这就是乒乓球运动的下旋球,反之就是上旋球,故本题B答案正确。

探究3:

乒乓球反弹速度怎么会变大?

在乒乓球比赛中,一运动员打出上旋球,在飞行轨迹的最高点,球离桌面高度为h处,水平速度为v,角速度为ω,半径为r,质量为m,球落到桌面上后,与桌面碰撞后反弹,反弹后,球的水平速度明显变大,试问,球的速度为什么会变大?

(设球在竖直方向的碰撞为弹性碰撞,球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

分析:

球从离桌面高度为h处向下运动,相当于平抛运动,在与桌面相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

因此,乒乓球受到竖直方向的合力的冲量大小为:

,方向向上。

乒乓球所受的支持力的冲量为:

,因此,可得乒乓球所受摩擦力的冲量为:

再分析这个摩擦力的方向,当乒乓球与桌面相碰时,接触点相对于桌面静止,故桌面对乒乓球的摩擦力方向与乒乓球转动的方向相反,即如图所示的方向。

正是由于这个摩擦力的冲量方向与乒乓球质心运动方向盘一致(如图),故将使乒乓球产生沿原速度方向的加速度,从而使乒乓球的速度变大,这就是乒乓球与桌面相碰后速度增大的原因。

当然,要进行进一步定量计算其速度增大的条件,还需考虑乒乓球的转动惯量等,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展开了。

拓展:

试分析,如果打出的是下旋球,情况又如何?

 

二.排球运动

探究1:

一传为什么难到位?

观看排球比赛,常常听到解说员说:

“一传不到位”。

好象一传到位很难。

那么,一传为什么不能到位呢。

这还得从一传手接球后的速度分析开始。

假设排球以v的速度射向对方,试分析一传手接球后的速度大小?

(假设球与手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

分析:

我们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1)假设运动员的手保持不动来托球,球碰手以后反弹,因为它们是完全弹性碰撞,故托球后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这样,排球以原速返回,显然,这样的一传不会到位。

(2)假设运动员在托球时手向前移动,速度为u(对地),手移动速度与排球速度方向相反,此时,球相对于手的速度为

,托球后,球以相对于手的速度反弹。

即反弹后球对手的速度为

,这样,球对地的速度应为

,速度比原来增加,这样,一传当然也不会到位,或者说,他相当于扣球,球的速度将变得更大。

(3)假设运动员在托球时手向后移动,速度为u(对地),同理可得,球相对于手以

速度反弹,球对地速度为

,必小于原来速度,这样,就有可能使球顺利地传给二传手,当然,这里还有方向的问题需一传手把握。

例如:

对方发出的排球以速度v=20m/s射来,一传运动员以u=5m/s的速度向后移动手,此时球反弹的速度就为v=10m/s。

总之,球反弹的速度由一传手托球时手向后移动的速度来调控,同时不要靠手碗的转动来调节方向,由此可见,其难度不小。

探究2:

跳发球为什么失误多?

排球比赛中的跳发球很有杀伤力,但使人遗憾的是往往失误很多。

设排球网高h为2.43米,场地的长度L为18米,假设一位身高为1.9米的运动员,在后边界外跳起后发球,球出手的高度是H=3.3米(摸高2.5米,跳起0.8米),再设球作平抛运动,试分析使球既不碰网又不出界的速度范围?

分析:

球运动的情况如图所示,设球抛出时的速度为V,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要使球不触网,则必须满足以下关系式:

同理,我们根据平抛运动,考虑球刚好落到后边界的情况,即刚好不出界的条件。

从以上关系式中我们可以看出,球的速度如果大于21.93(m/s),就会出界,反之,如果球的速度小于21.36(m/s)就会触网,速度范围只有0.57(m/s),由此可见,发球不失误的难度所在。

当然,有人会说,还可以从二个方面去降低这个难度,一是发球的高度增加,二是让球作斜上抛运动。

从理论上讲,这都是有效的,对于第一点,实际上,我们可以求出发球的最低高度,将二种情况下的速度消去,得到以下关系式:

化简得:

,也就是说,如果发出的球作平抛运动,跳发球出球的高度至少是3.24米,否则,无论多大的速度,要么是触网,要么是出界。

然后,从实际情况看,增加高度将受到运动员的身高和弹跳力的制约,让球作斜抛运动,会失去球的威胁力。

拓展:

假设在某一次比赛中,扣球手将球以30m/s的速度将球扣入对方,接球手0.1s内将球接起并以原速反弹,设排球质量为0.4kg,试分析排球对手的作用力多大?

 

三.篮球运动

篮球是中学里最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我们以篮球运动为情景,真实数据为素材,可以设计出许多适合高中生学习的物理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学习,我们一定会体会到这一点:

原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探究1、篮球运动的抛物线怎样?

篮圈附近的俯视图如图所示,篮圈离地的高度为3.05m,某一运动员,举起双手(离地高度为2m)在罚球线旁开始投篮,篮球恰好沿着篮圈的外沿进入,且篮球运动的最高点就是刚要进入的一点,如果把篮球看作质点,球出手的速度是10m/s,试问:

运动员应以多大的角度投篮,才能达到此要求?

分析:

从正向看,球的运动是斜上抛运动,运用逆向思维,把球的运动看作反方向的平抛运动,画出人投篮时的侧面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

X=vXt,Y=(3.05—2)=gt2/2

设球离手时的速度为v0,又因为球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X=v0cosθ,联立以上关系式可得v0=vX/v0=

代入数据可得θ≈610。

探究2、吃“萝卜干”是怎么回事?

假设篮球的质量约为600克,如果它以20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用手接球时总要将手向后缩,试问:

(1)试根据有关物理定律说明,运动员接球时为什么手要向后缩?

(2)如果运动员的手不向后缩,在0.05秒内接住这个仰面飞来的球,手所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多大?

分析:

(1)由动量定理,动量变化一定,作用力与作用时间成反比,在接球的过程中,动量变化是相同的,手向后缩,可延长作用时间,减少作用力。

(2)由动量定理:

Ft=Δmv,而当篮球被接住时速度约为零,所以Δmv就是初动量mv,故有F=mv/t=0.6×20/0.05=240(N)。

这个力是比较大的,也正是手容易“吃罗卜干”受伤的原因。

探究3、篮球需打几下气?

篮球的半径约为12cm,当它充足气时,球内气体大约为二个大气压,如果用一只容积为10—3m3的打气筒打气,须打气多少次才能达到上述要求?

分析:

先计算出球的体积为V=4πr3/3=7.2×10—3m3。

每打一次气,相当于充入一定质量的(p0V0)气体,故由玻意耳定律:

(设打气次数为N)Np0V0=PV。

得N=PV/p0V0≈14(次)

探究4、运动员上篮的功率多大?

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1.2s时间内完成三大步和扣篮动作,若已知运动员的体重为80kg,运动员在完成上述动作时,必须跳起80cm,同时并获得5m/s速度,试求运动员在上述过程中做功的平均功率为多少?

分析:

运动员在这过程中所做的功主要是他自身增加的内能和势能,由能量关系可得:

W=mgH+mv2/2=1640(J)

运动员在这过程中所做的功的功率为:

P=W/t=1640/1.2≈1367(W),这个功率约等于二匹马力。

探究5、最佳入射角在如何?

右图一是从球场另一侧望过去,篮板及地面的平面图,篮板的高度、人的位置、篮圈的位置分别如图上所示。

如果人在地面所在位置投擦板球,且球的高度一定碰在AB线上。

假设球碰到板上AB线后的反弹相当于光在AB镜面上的反射,试用作图法画出球的最佳投射角。

分析:

我们把篮球开始投出点看作发光点,现在要求的是,光沿多大仰角斜向上射到平面镜上后,

反射光将射到篮圈中心。

因此,类似于作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方法,先作出篮圈CD的对应位置C‘D’,再连接球和C‘D’的中点,在AB上得到一点P,再作P与CD中点的连线,即得到所求的线路和θ角,如图二所示。

探究6:

扣篮高度为多少?

在一次NBA扣篮大赛中,一位球星用某种方式扣篮,先把球以某一角度θ抛出,速度为v,让球作斜抛运动,再让其落地反弹再向上弹起。

而人在球抛出的瞬间,以加速度a向球奔跑(假设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经过时间t后的某一时刻,人跳起抓住在飞行的篮球,此时球和人刚好到达最高点,求人起跳的高度h?

(假设在这过程中能量守恒,空气阻呼忽略,并设人的高度为H)

分析讨论:

对于上述运动过程,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物理模型,球和人的运动模型如图所示。

先假设球第一次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2,t1时间则为一次从最高点到落地,再弹起到最高点的时间。

由于能量守恒,球在水平方向始终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有:

运用全过程的上抛运动关系,我们可以得同竖直方向的位移关系式如下所示:

又有水平位移关系:

联立①②③④式,可以解得: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关系,但如果我们知道已知数量,也就变得很简单了。

 

四.跳水运动

中国跳水队称之为跳水“梦之队”,举世瞩目。

其实,在我们欣赏到跳水运动优美动作的同时,还可以联想到许多中学物理问题呢!

尤其是哪些和运动有关的综合问题,对我们复习高中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应用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探究1:

何处跳起?

问题1,某跳水运动员在3米跳板上起跳,我们通过录像可观察到跳板和运动员都要经过如图A、B、C、D这样几个位置,其中A为人踏跳后人和跳板所处的最低点,B为人站在跳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跳板上无人时的静止点,D为跳板弹起后的最高点,假设跳板的质量可以忽略,试分析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跳板分离的位置是:

(A)在B点,(B)在B和C之间,

(C)在C点,(D)在C和D之间。

分析:

先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在A点,人受到重力和跳板的弹力,且弹力大于重力,而在B点,人所受弹力的大小和人重力的大小相等,在C点,则人所受弹力为零。

因此,从A到B,人所受的合力不断减小,方向与人的速度方向相同,竖直向上,人的速度不断增加,到B点,合力为零,速度最大。

从B到C,人仍受重力和弹力作用,且弹力不断减小,合力的大小不断增加,且方向向下,人已经作减速运动,但加速度小于g,由于在C点之前,弹力始终大于零,故还没有分离。

显然,到了C点,人所受弹力为零,即人和板开始分离。

故答案(C)正确。

问题2,如果跳板的质量不能忽略,则人和跳板分离的位置是哪一个?

分析:

可能有人会认为,还是在C点,其实这是错误的。

如果跳板质量不能忽略,此时,在C点位置,跳板边缘的受力为:

人对跳板的压力和跳板的重力(理解为跳板的一部分)以及跳板的弹力,这样,只能把人和跳板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和人的受力情况分别如右图所示,对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知:

Mg+mg—F=(M+m)a…………①

又因为跳板上不站人时,板处于平衡,则应有:

F=mg代入①式可得:

…………②

再研究人:

Mg—N=Ma,代入②式可得:

…………③

从③式可知,在C处N还不等于零,而分离点应在N等于零处,故应在C到D间,即答案(D)正确。

实际上,从③式还可以看出,如果m=0,则C点处弹力N也就为零,即上题结论。

探究2、运动员转动的角速度有多大?

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现假设运动员在空中的动作是抱膝翻腾三周后入水,且翻腾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试分析估算运动员翻腾的角速度至少多大?

分析:

运动员从最高点开始做翻腾动作,因此,从最高点到入水,重心下降的高度为10.45m,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可得:

运动员开始是头向上的,为保证跳水动作优美和落水水花较小,运动员落水时必须是头向下且身体保持竖直,这样,就要求运动员在上述时间内至少完成三周半的旋转,即φ=2π×3.5=7π(rad),故得:

角速度ω=φ/t=7π/1.45=15.2(rad/s)。

它转动的角速度与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轮转动的角速度相当,由此可见运动员动作之难。

探究3、运动员的功率多大?

在跳板跳水中,仔细观察运动员起跳会发现,运动员在跳板上起跳时,第一次先在跳板上跳起,不直接入水,而是再下落到跳板上,用力踏跳板,第二次从跳板上跳起,再在空中做动作而入水。

很显然,运动员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起跳高度才这样做的。

假设跳板上下振动的固有周期为1.0秒,第二次起跳后的重心高度比第一次又升高了0.4m,试问,为了在相同力作用下产生好的效果,运动员第二次起跳过程中,对跳板施加作用力的时间不得大于多少?

如果按这个时间计算,运动员起跳的功率至少多大?

(设运动员质量为60kg)

分析:

可以把运动员与跳板的上下运动看作一种受迫振动,只有当运动员上下运动与板的上下振动合拍时,力作用产生的效果最好,又由于运动员对跳板施加作用力应该是在跳板向下运动的阶段,因此,这个作用时间不得大于半个周期,即0.5秒。

运动员做功的功率可以这样考虑,运动员上升的高度所增加的势能,就是运动员第二次起跳过程中所做的功,故为:

P=W/t=mgh/t=60×10×0.4/0.5=480(W)

探究4、跳水池中的水有多深?

跳水运动员从10m跳台上跳起0.5m,在空中完成一系列动作后成倒立入水,假设运动员的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运动员的手从接触水面开始,所受的各种阻力之和(包括水的浮力)与水面的深度成正比,并且当运动员的重心与水面相平时,他所受的各种阻力刚好等于他的重力。

试问,为保证运动员入水后手不碰到水底,水的深度至少要多少?

(空气阻力不计,运动员身长1.7m,运动员质量为60kg,且可看作质点处理。

分析:

可分二个阶段考虑。

先是空中下落,运动员从跳起到手刚接触水面,机械能守恒,设手接触水面时的速度为v,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即:

…………④

第二阶段,运动员在水中下落,设水的深度为X,运动员在水中所受的阻力为F=KX,即受到一个变力作用,故取力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利用功能原理可得:

…………⑤

又因为KX0=mg,将它代入到⑤式并化简得:

将X0=0.85m和v=14.5m/s代入并整理得:

X2―1.7X―17.85=0

可解得:

X=5.15(m)

即水的的深度至少为5.15m,运动员才不会碰到水底。

在实际运动中,由于空气阻力和人入水时的转身等原因,深度可以比它小些。

拓展:

我国优秀跳水运动员曾多次获得跳水世界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郭晶晶在一次10m跳台比赛中,从跳台上跳起最高点时,她的重心离跳台台面高度为1.5m,在下落过程中她向前翻腾二周半,转体一周,当下落到伸直双臂手触及水面时还做了一个翻掌后水花的动作,已知当手接触水面时她的重心离水面的距离是1.0m,她触水后由于水对她的阻力作用(这个阻力包括浮力和由于运动受到的水的阻碍作用),她将做减速运动,其重心下沉最大深度离水面4.5m,(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郭晶晶触水后到停止,下次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是变力,为方便用平均阻力f表示她所受到的阻力,请估算水对郭晶晶的平均阻力是他所受重力的几倍?

参考答案:

五.山地滑雪

滑雪运动是一项具有诗情画意的体育运动,它既有美丽的雪景为舞台,又有体育运动的惊险和激烈,无论观看现场比赛还是实况录像,都能给人一种享受。

然后,当我们在享受这美好画面的同时,联系到我们高中的物理内容,更是一种学习和应用物理的机会。

探究1:

跳台滑雪的滑道有多长?

跳台滑雪是指滑雪运动员在滑道上加速滑下,到达跳台,然后从跳台上滑出,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平稳落地。

一般比赛场地中,滑道为370的斜坡,平台出口有一小的仰角,约为100,跳台下面又是一坡度约为300的斜坡。

1976年在联邦德国的奥伯斯特德洛夫跳台举办的这种比赛中,奥地利运动员T.英瑙尔创造了176米的飞行距离。

现假设运动员滑板与雪地间的动磨擦因素为0.2,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其它阻力忽略不计,试问:

运动员必须在滑道上滑过多大的距离?

(假设运动员可看作质点处理,BC段的能量损失和速度大小变化不计。

分析:

这是一个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相结合的运动问题,可以分别对二段运动加以研究,第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二段匀变速曲线运动,并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飞出点速度。

先研究CD段,设运动员落坡点为D,CD长为s,则水平距离:

X=Scosθ=152(m),

另一方面,可由运动学规律得:

X=vcosαt;……⑴

-Y=vsinαt—gt2/2;……⑵

又因为:

tgθ=Y/X

由⑵/⑴式可得:

……⑶

可解得:

……⑷

将t代入⑴式可得:

v=33(m/s)

再研究AB段,运动员在滑道上的加速度为a=gsinβ—μgcosβ=4.4m/s2

则:

实际上,由于阻力等原因,滑道比这个值还要大些。

探究2:

滑雪运动员在空中为什么要向上倾斜?

根据跳台滑雪规则介绍,运动员从跳台上飞出后在空中飞行,为了减少阻力和增加升力,身体应与双滑雪板平行,与水平面成8°~10°的倾斜角并维持平稳,沿着抛物线轨迹向前飞落,试根据流体原理定性分析为什么要向上倾斜一定的角度?

分析:

我们画出运动员飞行时的空气流线如图所示,由于运动员向上倾斜,运动员下方空气流动的空间大,流线疏,流速小。

反之,运动员上方流线密,流速大,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流速大处压强小,反之亦然。

故运动员下方压强大,上方压强小,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运动员身上向上的升力。

另一方面,由于空气阻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又与正对面积有关,如果倾角太大,人与气流的正对面积增大,空气阻力也将增大,因此,只能倾斜一定的角度,才能达到既不增加阻力又产生升力的效果。

探究3:

雪地大回转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滑雪运动有一种比赛项目叫做大回转,它要求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必须绕过门旗(碰倒即犯规),即不断改变滑行的方向。

现假设门旗和运动员滑行的路径如下图中的实线所示。

门旗宽为50厘米,旗门宽2y=8米,现假设运动员以恒定的速率从A点出发,要绕过10面门旗而到达终点,试问运动员至少要用多长的时间?

(设运动员与雪地之间的动磨擦因素为0.2,运动员为了不碰倒门旗,重心至少离门旗20厘米,并设运动员绕旗行车的曲线是圆弧。

分析:

这是一个部分圆周运动问题,从表面上看,与运动时间有关的速率v和半径R都是未知的,但实际上,运动员作圆周运动的最大向心力是已知的:

f=μmg,由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可知,即运动速率与运动半径的关系是确定的。

另一方面,由于不碰门旗的要求,半径和旗门宽度之间也需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

根据题意,要求滑行的最短时间,即要解出运动员可滑行的最大速度和最短长度(弧长)。

由图可知,曲线的半径越大,弧长越短,因此,我们可以求出运动员不碰到门旗的最大滑行半径,结合图中的量,根据几何知识可得:

y×y=X×(0.2+0.25),(括号内为半个门旗宽加上运动员必须离开的距离)

将y=4m代入又可得:

X=35.55(m),

因此,R=X+(0.2+0.25)=36(m)。

……⑸

运动员经过一个旗门的弧长为:

S=R×α,

α也可以由几何关系求出:

即α=0.227(弧度),则S=8.17(m),总长则为:

L=81.7m。

(10个旗门)

运动员转弯时,运动员所受磨擦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

……⑹

最大半径在⑸式中已求出,因此,可以利用⑹式求出运动员的最大速度,

故得:

则最短时间:

由此可见,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要做到既不碰到门旗,又具有最短的时间是有很强的技巧的。

探究4:

怎样拍摄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跳台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它是利用山势特别建造的跳台进行的,运动员穿着专用滑雪板,不带雪杖的助滑路上取得高速后跳起,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地,这项运动极为壮观,一位撮影爱好者为了尽量体现这一运动的状观情景,希望拍摄到滑雪者距离雪地斜面最远处的瞬间情景,设一位运动员由点A沿水平方向跃起,到点B着地,测AB=40m,山坡倾角θ=30°,则摄影爱好者应在滑雪者跃起后多长时间按下快门,才能达到目的:

分析:

当滑雪者速度方向和雪地平行时,他距雪地的距离最远,这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面成θ角,由速度关系得飞行时间t=

,设运动员由A点到B点飞行时间为t0,

则有tsinθ=

lcosθ=v0t0

解得t0=

,t=

拓展:

运动员滑雪时为什么有时重心要下降,有时又要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