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权益保障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2700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人权益保障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老人权益保障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老人权益保障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老人权益保障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老人权益保障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人权益保障1.docx

《老人权益保障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人权益保障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人权益保障1.docx

老人权益保障1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空巢老人权益保障研究

姓名____周杨___________学号__10554088____

院系文法系专业法学

指导教师王亚萍职称讲师

 

中国·合肥

二o一四年六月

摘要

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务工,留下老人独自在农村生活。

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农村独身子女日趋增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安徽部分农村老人养老状况,进行数据分析,从多个层面剖析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从身体健康、精神慰藉、经济负担、权益保障四个方面反映了安徽部分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养老真实状况。

最终从多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政府必须继续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确立农村养老保险法规,积极调整政策维护空巢老人权益。

另外社区互助服务有待健全,积极提高子女意识也是重中之重。

空巢老人权益保障研究对社会和谐稳定和整个民族的价值观走向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老龄化;空巢老人;保障体制;养老意识

Abstract

Recently,theeconomicstructurechangesalot.alargenumberofruralyoungworkersgointothecities,leavingtheoldpeoplealoneinruralareas.Inrecentyears,thefamilyplanningpolicybecomespopulaiandmanyoldpeoplehaveonlyonechildinrural.Theseoldpeopleoftenlivealone,theproblemofruralendowmentemptynesterscausedwidespreadconcerninthecommunity.ThispapersurveysthesituationinAnhuiRuralAged,thesedataanalysisaretrue.Emptynestersreflectsmanypensionprobleminruralareas,suchashealthy,spiritualsolace,economicburden,rightsprotection.Wehavetotakestepstosolvetheproblen.Thegovernmentmustcontinuetoimprovetheruralold-ageprotectionsystem,establishingruralendowmentinsuranceregulations.What’smore,communitycareservicesshouldbeimproved.Thelastbutnottheleast,weshouldimprovetheawarenessofchildren’spension.Theresearchofemptynestersisgoodtosocialharmonyandstability,andithas​​far-reachingsignificancetotheentirenation’svalue.

Keywords:

Aging,emptynesters,securitysystem,pensionawareness

空巢老人权益保障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安徽农村是相对中国大陆很多地方来说,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生活也比较幸福的地区,但是对于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来说,老人的养老问题依然值得关注。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的加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愈来愈突出。

一提到空巢老人,很多人都自然而然的想到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外出打工、外出求学等原因造成的空巢现象,然后这一问题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安徽地区依然存在。

并且这些问题俨然已经影响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研究本地区的空巢老人问题对本地区的社会安定和谐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对空巢老人问题的成因进行研究,通过调查数据真实反映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并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概念界定

“空巢”,是指子女外出劳作,留父母独自住在家中。

就像原本的鸟巢因雏鸟长大后飞走留下空空的巢穴。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存在多种不同的定义。

本研究所指的空巢老人通常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不与子女共同居住或者没有子女的老人们。

2、资料收集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的,同时一些实地调查了一些老人,研究结果很具有真实性。

在问卷调查中,主要委托安徽农村籍同学在所在村庄就近发放问卷。

池州、滁州、安庆、马鞍山、阜阳每地发放问卷60份,共收集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在95%以上。

3、样本的基本特征

在被调查的286位农村空巢老人中,男性137人,占47.9%;女性149人,占52.1%。

年龄在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的比列分别是40.2%、42.6%、17.2%,平均年龄72岁。

文化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空巢老人占89.6%,初中文化程度的空巢老人占7.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6%,由此可见,安徽农村空巢老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三、安徽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微观层面

从微观角度来讲,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的发展,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展变化,这对传统的农村大家庭产生很大影响。

愈来愈多的年轻人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纷纷涌向城市,留年长的父母独自在农村。

这其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进城务工的年轻人想要将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但父母考虑子女的经济状况,为了减轻子女负担,并且对城市的生活并不适应,便选择待在农村;另一种,老人的子女有经济能力,可以赡养却逃避赡养义务,这种空巢老人甚至比前者生活条件更差。

这两种类型的空巢老人可以称为被迫空巢。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建设欣欣向荣,国家落实“三农”政策,农村的发展日益现代化,条件越来越好,相关的保障设施也算比较健全,能够接触到的娱乐设施也很多。

可以说,部分地区农村的老人生活的不错,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他们理解儿女并且支持儿女去城里寻求更好的机会,支持儿女追求自己的事业。

自愿决定留在农村生活,自由自在乐在其中。

自愿空巢的老人大多经济条件比较好,并且性格乐观开朗。

2、中观层面

从中观角度来讲,主要是从邻里关系来讲,年轻人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来到城市发展,发展好的便在城市安家落户,很多人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便将老人从农村接到城市。

而城市生活或城镇生活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乡土生活的生活方式,他们很难接受城市邻里之间生疏的关系,到处林立的高楼大厦让他们无所适从。

这让许多曾今久居在农村的老人感到生疏或不习惯。

再加上农村老人知识水平有限,对陌生的城市文化往往有排斥心理。

因为陌生而排斥,因为排斥便选择重新回到农村。

并且老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子,习惯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和待人处事的态度。

老人们习惯于邻里间走门串户,快乐的事情可以相互分享,遇到麻烦可以互帮互助。

农村的生活方式才让他们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老人最终选择回到农村,独自生活。

3、宏观层面

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全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人口的生育率有明显的下降,安徽农村也逐渐接受了优生优育的观念,原本农村的大家庭也逐渐演化成核心小家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投资理念,大家庭的传统生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小户型的生活方式被普遍接受。

功能分化动摇了传统大家庭的家庭的基础,在形式上传统的联合家庭逐渐被核心小家庭取代,空巢家庭是伴随着现代化发展而产生的,可以说空巢家庭是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的标志。

另外,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发展也突飞猛进,促进了乡村工业的发展,乡村工业促进了农村的迅速城镇化并且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产生了一种“离土不离乡”的说法,年轻人们在城镇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大批年轻人走出乡村进入城镇,独自留在家中的老人便也成了空巢老人。

四、安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

(一)、身体健康方面

安徽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是令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老人们年龄逐渐增大,不可避免的身体素质逐渐变差,免疫力差易患病。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有70.4%的农村空巢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或肢体残疾等,其中39.1%的老人患有高血压,14.9%的老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7.5%的老人患有心脏病,8.9%的老人患有糖尿病,其他依次为白内障、中风和慢性肺病等,还有38%的空巢老人患有其他疾病如胃病等。

老人身体状况之差决定了他们不得不去医院治疗。

在安徽地区,绝大多数村民都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减轻了医疗负担。

应付小病还行,遇到大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赔偿力度远远不够的。

很多老人遇到大病都有拖延治疗的心理,一方面医疗保障不够健全,老人们看病不够方便,宁愿吃点止痛药认为挺过去就好了。

昂贵的医疗收费是老人们考虑得重要因素,农村老人并没有经济基础,面对高昂的医疗开销自然就打了退堂鼓。

儿女们不在身边不方便照料,不想给子女添麻烦也是重要原因。

对于那些慢性病患者,新农合在对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有3000元的补贴,但是获取这项补贴必须在市直定点医院长期住院或就诊,所以很多老人望而止步。

长期的医疗费和药费使经济条件不佳的老人望而却步,往往为了考虑生计而放弃治疗,毕竟保得了药丸就保不了饭碗。

病情恶化而突然发病,最终将会导致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反而为儿女增添了更大的麻烦。

(二)、精神慰藉方面

安徽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也令人担忧。

俗话说老年人能够子孙满堂、儿女绕膝便是最大的幸福。

有些空巢老人虽无衣食之忧,但缺乏子女的陪伴多少会感到落寞。

虽然说“远亲不如近邻”,在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有邻里的陪伴可以在生活上互帮互助,也可以相互倾诉情感,但是邻里之间的感情怎么能代替浓浓的亲情呢,没有子女的关心和交流,必定会觉得空洞和落寞,缺乏安全感和精神慰藉。

调查数据显示,在259位空巢老人中,子女通过打电话和亲自回家看望方式,这两种方式方别占96.8%和46.4%。

子女回家看望的情形下,一天一次(29.1%)、一周一次(34.0%)和一个月以上一次(32.2%),按照此数据来看,三者是差不多的;子女通过打电话与父母沟通分几种情况,以一周一次的居多(56.8%),一个月一两次的占27.7%,更长的时间打电话与父母沟通或者打电话不固定的占7.1%。

数据显示,空巢老人和子女的联系相当密切。

有了子女的关心,空巢老人才会感到精神上的满足,至亲至爱的子女才是老人的精神依靠。

所以,在选择烦心事的倾诉对象时,49.5%的空巢老人选择向子女倾诉,然后才是老伴,占46.4%。

有少数子女极其没有养老观念,既不是因为忙不去看望老人,又不打电话关心老人。

这些老人实际上和那些没有子女的空巢老人相类似,这两类老人占全部被调查老人6.2%。

这些空巢老人们的精神状况必须得到重视,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爱。

另外调查发现,闲暇活动是填补老人精神空缺的重点,就空闲时候的活动来说,安徽农村空巢老人兴趣爱好最普遍的分别是听广播/看电视(64.2%)、听戏(37.9%)和散步(35.3%),除此之外,棋牌麻将、读报看书也是部分老人所喜欢的。

只有很少一部分的老人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占全部被调查对象的5.2%。

可以看出,兴趣爱好缺乏的老人精神生活质量比较差。

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的286位空巢老人中,有大约七成的老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充实,没有孤独感;其余三成的老人则表示经常会感到孤独。

此数据表明,存在不少空巢老人在精神生活上很空缺,因远离子女而孤独或是没有融入老年群体中,长期下来,对此类老人的身心健康严重不利。

对极其孤独的老人给予关爱十分重要,此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三)、经济负担方面

在经济供给方面,本次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缘故老人们生活负担普遍比较重。

因为农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去外地劳务,因而空巢老人就承担了抚养孙辈和家庭劳务的负担。

孩子的抚养教育费用是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的青年们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外出打工,一般是去往离家很远的大型城市,自然在老人照料和小孩抚养上很难提供帮助。

外出劳作的青年人本身生活都很艰苦,自然做不到携老带幼。

外出劳作的青年人将养育子女的重任交给了父辈,本应该安享晚年的老人们背负了很重的经济负担。

与城市老人收入和养老条件自然不能相比,城市老人普遍享有社会养老保险和退休金,而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养老补贴和自己的劳动收入,征地补偿和子女资助等。

这些收入与农村负担留守儿童养育责任的老人来说,是极其微薄的。

就老人的劳作收入来说,由于农业生产效益并不高,并且具有不稳定性,因此老人们的劳动收入通常来说是比较低的。

农村劳作依靠的是体力,随着青壮年外出劳动和老人们年龄增长,空巢老人的劳动能力在下降,因此通过农村劳作获得收入越来越难了。

子女资助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进城劳作的农民工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高消费水平让他们也倍感压力。

因此为家里老小提供资助并没有保障,老人们的收入处在高风险的状态。

在安徽地区,部分八十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享受200元的生活补助;而部分六十周岁以上的老人仅仅可以领取到150元补助。

征地补偿平均每人每月470元,未被征地的可以通过自己出租或者种植获得一定的收入。

可以看出,安徽农村空巢老人月收入平均在五百元左右,调查显示大约一半的老人觉得收入仅仅够用并不丰裕,低于25%的老人觉得收入充足完全能够满足生活需求,剩余的空巢老人则表示生活相当困难收入根本不够用,部分老人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

解决好特困老人的生活问题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四)、权益保障方面

1、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农民养老更难保障。

自古至今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依靠耕作获得收入是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方式。

农民的养老实质是依靠土地来实现的,土地收入的多少影响农民的温饱水平和养老水平。

传统农村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从本质上来看便是土地养老,土地的收入是传统大家庭收入根本来源,影响到全家人的温饱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我国发达地区农业正从传统向现代转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村逐渐发展起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我国人多地少,国土资源紧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进展,企业用地和住房用地的需求增多,农用土地自然逐年减少,农民收入岌岌可危。

现有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发展,普通农民只拥有极少的田地维持生存。

今年来农产品生产成本升高,土地效益并不客观,农民的土地收入极低。

通过对没有被征地的老人的调查显示,如今除了依靠土地耕作获得收入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方式来获得收入,并且老人们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每况日下,从事繁重的种植耕作越来越难,极低的土地收入根本赶不上物质生活水平。

因此,依靠土地收入来生存的老人负担很重。

2、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逐步推行,出生率大大降低,然而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让老人寿命延长。

久而久之,人口老龄化是必然趋势,出现了“四、二、一”的倒金子塔的人口结构。

若是两位独身子女组成家庭,双方老人都健在的话,两个人要承担赡养四人的责任,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年轻人承担着诸多压力,想要对老人方方面面都照顾到没有那么容易。

当今社会,由于存在“代际倾斜”我们可以明显感到“重老轻幼”现象普遍存在。

大部分人给予不了老人周全的生活照料,甚至表现为恶意遗弃,严重侵犯了老人的权益,此种做法不合法更不合理。

改革开放为中国市场增添了活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价值观念。

核心小家庭日益为人们所接受,进而渐渐忽略了原本大家庭中老人需要关心和照料。

当代青年人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抚养教育,为独身子女投入太多时间、财力和精力。

这本没有不好,但忽视了对老年人基本的关心和爱护是不对的,这就是所谓的“重老轻幼”现象。

不照料和不关心损害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

城乡体制各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养老保险体制也体现出了二元体制的特点。

受制度设计、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险体制并不像表面所看到的那样,只是在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实际运行中的却并非如此,还有很多老人出于多种原因没能收益。

众多老人出于不信任养老保险政策或是养老保险政策不契合显示生活等多种原因,没有参与保险,仍然依靠曾今的土地收入勉强维持生存。

如今随着社会转型,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家庭保障功能弱化,若不完善农村保险制度,那么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就完全得不到保障。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期和农村养老模式转型期,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并且将它落到实处,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

4、互助机制不健全、社区养老机制薄弱。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农村是很典型的熟人社会,邻里之间的互助是空巢老人养老的重要补充。

然而当下农村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人进城打工带动整个亲戚群组或者整个区域的人进城打工。

随着熟人邻里、家族亲戚的整体外流,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严重的老龄化和空心化。

原本邻里之间组成的整体变得支离破碎,邻里之间互助养老难以实现,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难以解决。

虽然部分社区组建了农村医务室,提供测量血压等基本服务,或是免费体检服务;但是这些服务项目并没有普及,调查显示,只有5.3%的老人知道有这些服务。

此类农村医疗服务并没有落到实处发挥实际效用,在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的农村地区,对老人的医疗服务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难题。

总之,这样的社区服务体制远远满足补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急待更新和完善。

五、对策建议

尽管国家对农村发展极度重视,推行“三农”政策和一系列农村补贴措施,然而在空巢老人养老体制方面做得不够细致入微,或是不契合农村现状或是没有落到实处,很多方面有待改善和提高。

从农村家庭内部来说,子女提高养老意识,积极履行赡养义务也是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根本之策。

针对上文分析的安徽农村空巢老人现状,下文提出切实有效地对策:

(一)、制度和保障体制层面

1、健全和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养老保障是极其不容忽视的,因此必须确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法规。

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却存在一些缺陷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农民就对养老保险缺乏信任进而只有少部分人选择购买。

事实上,在安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是有购买能力的,然而大部分却对此并不信任持观望态度。

我们国家关于养老保险的推行依据的是政府的政策,并没有切实的法律保障,这对于空巢老人的权益保障是不利的。

因此,建立农民《养老保险法》是大势所趋,必须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农村养老的具体事宜,把参保人的权利切实地写入法条,避免农村老人购买保险后,政府不履行相关义务侵害参保人的权益。

此外,政府应对农民参与养老保险进行政策扶持,必须在当地政府组织下有序进行。

由社保机构直接经办,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对其程序进行监督避免越权或者不作为。

为了确保充足的资金,应当从乡镇企业利润、乡村公益基金中抽取部分资金进行补助。

政府确定具体的标准,以此来调动农民参与保险的积极性。

最后,提高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的意识也很重要。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媒体宣传、养老保障讲座、上门宣传等,积极宣传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使农民认识到依靠保险养老是安全可靠的养老方式。

2、政府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政府对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应该为缩小城乡差距作出贡献。

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招商引资,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致富之道,这么做是为了让年轻人么在当地即可就业,这便可以从根本上缓解空巢老人的困境。

当地政府应根据财政收入情况,积极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完善涉及农村老人养老方面的法律法规。

积极建设完善敬老院,在养老环境、服务设施方面都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老年人的体育设施,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都不容忽视。

另外,建立空巢老人的信息登记。

不同年龄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同,对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应该提供更高水平的保护,扩大保障的范围,提高保险的标准。

为了让空巢老人在老年拥有好的生活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大物质保障。

其次,以社区或者村委会为单位,对该辖区内的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和子女的联系方式进行调查登记,记录成档案并且列入到重点管理。

经常上门慰问老人,提醒老人注意用电用火的安全,积极帮助老人排查家中的火灾隐患。

再者,为空巢老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设立法律咨询的工作站,为老人维权提供法律指导,必要的时候提供代写文书服务或是帮助调解民事纠纷。

针对子女拒不赡养老人的情况,法律援助工作站有义务进行调解,必要时司法部门介入进行教育和调解。

最后,政府为提高养老育幼的传统美德,培养互助互爱的社会风气,积极深入社区进行宣传活动。

利用养老敬老的事例教育群众,着重宣传年轻人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的重要性。

父母养育需回报,这是千百年来基本的道德要求,中华儿女唯有不丢弃传统美德的精髓,社会才能永续发展。

(二)、养老意识层面

为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需加强传统孝文化的弘扬。

就安徽农村空巢老人目前的状况而言,在经济供养方面,存在社会养老、家庭养老、自我养老三种方式。

新型的社会养老正在发展完善当中,众所周知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并不完善,目前还不可能替代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

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很多子女对自家老人的经济扶助并不够;自我养老就是老人们通过自己的劳作而获得的收入。

然而现实情况是,老人们仅仅靠养老补贴生活下去是远远不够的,并且自我养老的能力并不是所有空巢老人都具有的。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因素。

众多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人,他们或许怀揣着拼搏奋斗、报效父母的感恩之心,又或许只是图自己享乐而忘记了远在农村的生养父母。

对于后者社会不能对之不管不问,必须积极引导,否则这样一个逐渐老龄化的社会必定不会和谐。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华民族一定不能丢弃这样的优秀文化传统。

所以,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必须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子女积极主动养老的意识,增加她们赡养的责任感,要求子女不仅在经济上予以照料,而且要在照顾到老人的精神方面,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照料才能让老人安享晚年。

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以使老人能够过一种相对有质量的生活。

利用媒体的传播功能,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多种方式弘扬传统养老美德,将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散播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青年在学习工作之余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为空巢老人养老贡献一份力量,例如组成青年志愿者为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陪伴聊天。

法律对于养老意识的提高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通常关于社会成员、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受到道德的约束,很少会涉及法律。

千百年来赡养老人、孝敬父母通常受到道德的引导,“长幼有序”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任然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古人所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深刻体现了对生养父母浓浓的感恩之情。

但当今社会依然会有些道德沦丧的青年人对父母不管不问甚至是狠心遗弃。

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帮助老人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至少要利用法律的强制力,让不赡养父母的青年人意识到自己不能做违法的事情,重新建立养老意识和观念。

老人们常常会对子女赡养问题妥协,认为自己老了成为了累赘,面对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得过且过,然而问题严重涉及到生存和温饱,就应该寻求帮助通过行使诉讼权利让子女改过自新。

农村地区的老龄办和社区可以组织关于新《老年法》的宣传学习活动,利用法律来约束有赡养义务的子女,提高其养老意识。

新《老年法》内容例如:

“赡养人应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对这些实实在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