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0189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docx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docx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D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斗争性

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C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5.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7.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8.生产方式是D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

A.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1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C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1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1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14.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C.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15.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1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20.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D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

D.实践标准具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21.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A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发展的

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D.有用的就是真理

2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C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C

A.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B.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24.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C

A.普遍联系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具体分析法

25.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

这是一种D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B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2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2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B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2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3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3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3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3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A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3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3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

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3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39."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B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40.发展的实质是D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2.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C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4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44."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45."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点是:

C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宿命论的观点

46.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4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48.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D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4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0.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