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管理》作业集答案刘波商务专本科函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1659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绩效管理》作业集答案刘波商务专本科函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政府绩效管理》作业集答案刘波商务专本科函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政府绩效管理》作业集答案刘波商务专本科函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政府绩效管理》作业集答案刘波商务专本科函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政府绩效管理》作业集答案刘波商务专本科函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绩效管理》作业集答案刘波商务专本科函授.docx

《《政府绩效管理》作业集答案刘波商务专本科函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绩效管理》作业集答案刘波商务专本科函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绩效管理》作业集答案刘波商务专本科函授.docx

《政府绩效管理》作业集答案刘波商务专本科函授

(2)社会制度是全体居民选择的结果;

(3)政府是在社会改革中前进的,也就是说,政府所代表的社会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在不违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将通过具体制度变革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促进其发展。

2.

(1)政府,尤其是现代政府,其成员来自政党,而政党是一定阶级利益的统治代表;

(2)所谓统治阶级,是指掌握着生产资料统治权的那个阶级,政府要发展经济,必然要依靠这一阶级的支持。

而通过政府,统治阶级也就获得了对国家的统治权;

(3)政府的赋税虽然最终由所有的社会成员来负担,但毕竟最初是由统治阶级的成员缴纳的,因此,从获得财政收入来说,政府也必然具有阶级性;

(4)最后,政府的公共服务对象是公民或居民,而在历史上,公民并非指所有的人,而是仅仅是由一定财产、地位的人,从这些方面,我们不难理解政府的阶级性。

3.

(1)政府的阶级性与公共性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是,多数情况下,政府的阶级性和公共性是可以统一的。

①首先,统治阶级同时也是居民,政府为普通居民提供的服务,往往他们会获得更大利益。

②其次,政府的阶级性也指它所体现和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

 

参考答案

第一章政府、公共利益与公共财政

一、填空题

1.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权力

2.政治职能、社会职能、文化教育职能、经济管理职能

3.私人性、可分割性、利益的内部性

4.社会性、公共性、不可分割性、外溢性

二、名词解释

1.政府是由一定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权利机关。

2.共同利益是随着组织而产生的,在组织范围内,在个人利益之上,属于所有成员共有的利益。

3.公共利益是指在私人社会里,在家庭和企业利益之上,社会无法细化和分割的,属于全体居民共同的利益。

4.公共事务是指在私人社会里,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不能做、做不了,但却又是经济和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那些事务,体现了全体居民的利益。

5.政治职能是指维持和巩固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制度要求的政治秩序。

6.社会职能是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企业、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功能,是政府一切职能的基础。

7.政府行政是指实现公共决策,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8.财政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以实现政府职能为目的的公共理财活动。

9.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用于公共用途的社会产品。

三、问答题

1.

(1)政府代表了某种社会制度,无论是法律,还是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政府机构,其功能都是维护既定的社会制度;

(2)社会制度是全体居民选择的结果;

(3)政府是在社会改革中前进的,也就是说,政府所代表的社会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在不违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将通过具体制度变革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促进其发展。

2.

(1)政府,尤其是现代政府,其成员来自政党,而政党是一定阶级利益的统治代表;

(2)所谓统治阶级,是指掌握着生产资料统治权的那个阶级,政府要发展经济,必然要依靠这一阶级的支持。

而通过政府,统治阶级也就获得了对国家的统治权;

(3)政府的赋税虽然最终由所有的社会成员来负担,但毕竟最初是由统治阶级的成员缴纳的,因此,从获得财政收入来说,政府也必然具有阶级性;

(4)最后,政府的公共服务对象是公民或居民,而在历史上,公民并非指所有的人,而是仅仅是由一定财产、地位的人,从这些方面,我们不难理解政府的阶级性。

3.

(1)政府的阶级性与公共性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是,多数情况下,政府的阶级性和公共性是可以统一的。

①首先,统治阶级同时也是居民,政府为普通居民提供的服务,往往他们会获得更大利益。

②其次,政府的阶级性也指它所体现和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一旦阶级中个别人危机整个阶级的利益,政府照样会绳之以法。

(2)因此,政府的阶级性与公共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当然,一旦公共利益与阶级利益发生冲突,政府就会牺牲公共利益而服从于阶级利益。

4.

(1)公共权力是建立在私人权利之上的,是保护私人权利的权力。

(2)公共权力的本质是像人民提供日益广泛的公共服务。

5.公共性;劳务性;专属性。

6.

(1)防务,维护国家安全;

(2)外交及对外关系,保护本国侨民的利益;

(3)治安,保护人民的财产和人身权利,防止犯罪和违法行为;

(4)司法,建立法律和司法秩序;

(5)建立户籍制度;

(6)确定与宗教的关系,保持与宗教机构的联系。

7.

(1)城市规划和住房方面,建设新住宅,对现有住房的再分配。

(2)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

(3)健康和卫生方面;

(4)就业和保障方面;

(5)搞好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

(6)从事交通运输管理,建立交通、运输管理体系;

(6)防洪工程建设与维护。

8.

(1)性质:

①政府行政是指政府执行公共决策的作为;

②政府行政是执行决策,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③政府行政是一种非市场行为;

④政府行政是政府活动的基本环节。

(2)一般特点:

①公共性和强制性;

②垄断性;

③非营利性;

④分级管理。

9.

(1)依法行政和依行政程序办事;

(2)科层结构和专业管理制;

(3)公文主义;

(4)体制管理;

(5)永业性。

10.

(1)行政程序是保证政府正常行使职能的需要;

(2)行政程序也是为了分清部门责任;

(3)合理的行政程序也是政治民主化,办事公开化的要求。

可以监督个人,防止个人权利膨胀。

11.

(1)财政是一种政府理财活动;

(2)财政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特点的理财活动。

(3)财政活动的目的是实现政府职能;

12.

(1)按消费性质,社会产品可分为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和混合产品;

(2)按提供方式,产品可分为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提供;

(3)按生产方式,分为公共生产和私人生产。

13.

(1)重新界定政府的支出范围,采取多种形式管理公共支出;

(2)采取灵活的公共产品生产方式。

第二章财政效率与政府改革

一、填空题

1.经济效率

2.经常性支出效率、项目性支出效率、政策性支出效率

3.财政效率

二、名词解释

1.效率 是相对于支出而言,通过投入产出比较来全面测定效果的方法。

2.资源稀缺 是指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资源是有限的,与人们的无限需求相比它是稀缺的。

3.经济效率 是指经济活动中的有效性。

4.行政效率 是指以行政强制力为基础,基于科层模式下的行政行为的有效性。

5.财政效率 是指通过公共效果与公共资源投入相比而确定或评价的政府活动的有效性。

6.服务型政府 是与传统的统治性政府向度应的,以管理好公共事务,服务于企业和个人为宗旨的政府形态。

三、问答题

1.

(1)市场势力的存在,使得竞争无法展开,或者无法充分展开,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

(2)外部性,要消除外部性,必须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但市场经济本身对此是无能为力的。

或者说,如果政府不介入,则市场经济是无法克服外部性缺陷的;

(3)信息不对称;

(4)公共活动的非市场性,公共活动是指着政府活动和社会活动,市场对这类非市场活动无能为力的,但它对市场经济发生重要影响,导致市场失灵。

(5)社会原因,如收入分配不公平,个人偏好不合理等。

2.

(1)企业性,经济效率是以企业为中心展开的;

(2)以利润为中心,多项指标配合;

(3)使用货币指标来表达投入-产出效果;

3.

(1)以行政强制力为基础,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

(2)以行政目标为依据,强调行政过程;

(3)具有注意过程和目标达成,不计成本等资源投入的特点。

4.

(1)优点:

①行政效率能运用政府权威,在短期内动员达成目标所需的社会资源;

②行政效率在矫正社会分配不公平方面起重要作用;

③建立政令畅通的,行政效率高的政府体系,在保证国家安全,防止国家分裂,稳定社会,推进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起着重要保证作用。

(2)缺点:

①行政效率是一种观念上的效率,难以量化,因而我们也无法对效率状况作出定量判断,进行科学管理;

②行政效率注重产出,不计投入成本的特点决定了政府日常管理将是一种高投入,低财政效率模式。

③由于行政效率是通过由上而下方式来贯彻的,这就会产生公务人员“对上”而不是“对下”负责的问题。

5.

(1)财政效率属于外部性效率,即个人、企业主要通过间接方式收益;

(2)财政效率属于公共支出效率;

(3)财政效率既有共性,又有行业性特点,将不同部门的财政效率与部门管理结合起来。

6.

(1)原则:

①公共偏好原则:

财政效率的指标应当体现公共需求;

②多目标合成原则:

是指必须通过多项可计量的目标来描述财政效率;

③评价原则:

是指财政效率应当由外部评价来确定;

投入产出匹配原则:

是指效率指标的设计应当与投入相匹配。

(2)意义:

①财政效率是政府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②提高财政效率是建设高效率政府的重要途径;

7.

(1)在执政目的上,强调政府服务人民;

(2)在公共行政上强调政府官员的办实事精神;

(3)对建设高效政府态度不同。

8.

(1)服务型政府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

(2)它是实现国家腾飞的要求;

(3)开放的市场经济也要求我国政府快速转型。

9.

(1)“低财政效率难题”的原因:

①政府行政“科层制结构+专业管理”模式导致低财政效率;

②公文主义也是低财政效率的重要原因;

③政府追求行政效率原则也造成了形式主义和财政低效率。

(2)在解决“低财政效率难题上”,与行政效率、经济效率相比,财政效率更有效,这是因为:

①财政效率有利于转变行政观念,解决“低财政效率难题”;

②财政效率有利于促进政府工作,为民办实事。

10.

(1)逆向选择,,即监督人与执行人信息不兑成,,因此对于受贿等犯罪发现案件、查处案件的成本很高;

(2)道德危机,对于贪污受贿问题,我国的群体犯罪趋势表明,廉政建设已经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个威胁到国家制度的巩固的市场经济的重大问题。

(3)激励不相容,由于监督成本很高,或者失去有效监督。

第三章公共预算原理和公共理财观

一、填空题

1.收入、支出

二、名词解释

1.公共预算是指由各级政府编的,包括预算指导思想、预算编制原则、方法,并在此指导下形成的公共资金的收支计划。

2.公共管理论认为公共预算是公共委托-代理的产物,人们将公共事务委托公共部门管理更加有效,能够节省全社会的资源。

三、问答题

1.

(1)公共预算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特点;

(2)有许多对预算结果有不同优先偏好的不同权利的预算行动者;

(3)在公共预算中,民选官员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为此需建立公共协商机制;

(4)政府需要通过预算文件来说明公共预算的可靠性;

(5)公共预算在年度执行过程中缺乏弹性,它不可能像私人预算那样及时调整;

(6)公共预算存在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诸多约束条件。

2.

(1)它是对于公共预算认识的回归;

(2)公共管理论也是现代公共财政功能扩充的必然要求;

(3)公共预算方法论的突破使之具备了相应条件。

3.

(1)公共预算的指标背后反映出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所做出的选择;

(2)公共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

(3)公共预算是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妥协;

(4)公共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具体的公共产品及其成本。

4.

(1)预算编制;

(2)预算审查和通过;

(3)预算执行;

(4)年度决算和审计。

5.含义:

(1)科学的理财观是建立在科学的价值观之上的;

(2)科学的理财观是价值观转变,而不是具体的工作计划;

(3)科学的理财观是实现科学理财的理论指导。

内容:

科学理财观的内容包括五个观念:

服务型政府观;花钱买效果的支出观;绩效理财观;有效供给观;公平观。

6.

(1)部门自行其是,一些事关国民经济大局的重大政策缺乏研究和协调机制;

(2)无人对财政效率负责,这样,政府的财政效率处于“真空”状态。

7.

(1)公共经济管理缺失带来了约束力的减弱;

(2)公共经济管理确实造成了部门利益的强化;

(3)公共经济管理确实也会引发道德危机。

8.

(1)花钱养机构,花钱养人;

(2)过程管理和投入预算;

(3)按要素来管理预算;

(4)合规性审计。

9.

(1)重新认识财政公平与财政效率的关系;

(2)合理地确立公平目标。

第四章政府绩效管理原理

一、填空题

1.政府、公共支出

2.单位绩效、项目绩效

3.目标、核算、区分度、时间

二、名词解释

1.政府绩效管理是指政府根据财政效率原则及其方法论,以绩效目标的建立、实施、评价反馈为基本环节的公共资金管理制度。

2.绩效是指可以用量化的指标来描述和测定的,已经实现的事业目标或事业效果。

3.绩效目标是指以若干可量化的特征值指标来描述的事业效果。

4.绩效项目 是可以单独考量的支出事项。

5.事业成本 是指公共部门达到预定绩效目标必须支付的货币价值。

6.绩效预算 是指按绩效目标和成本计算的政府资金供给计划。

7.项目预算 是按项目预定的目标设定或者计算的资金供给计划。

8.委托-代理制 

9.绩效评价 是指委托人一方与委托人进行工作的人为另一方,通过契约方式,将某一方面的工作或事物授权其管理,并支付相应费用的制度。

三、问答题

1.

(1)将公共资金的管理分为绩效指标建立、绩效预算和绩效评价三个基本环节,这一点与企业的绩效管理是不同的;

(2)在方法论上多种管理模式并存;

(3)绩效预算的编制与绩效评价必须根据不同行业的“特征值”进行;

(4)在公共支出评价上,针对不同性质的支出,存在着绩效评价和项目评价两种方式。

2.

(1)过程管理容易造成“拍脑袋”、“瞎指挥”等决策失误;

(2)过程管理不利于财政资金效率的提高;

3.

(1)明确了政府服务目标,使为民服务具体化;

(2)“为顾客服务”为我们设定绩效目标指标,计算事业成本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去掉公共部门累赘、无效率的服务项目。

(3)“为顾客服务”也为我国的财政资金由供给保障转向“有效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

4.

(1)采用绩效目标设定、绩效拨款和绩效评价等三环节管理;

(2)以财政效率为核心,以“顾客”为对象;

(3)公共服务的多目标量化管理;

(4)追求有效供给,而不是“省钱”。

5.

(1)国有企业私有化,将大量的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化和拍卖等方式,转为私营企业;

(2)改革政府,克服政府管理中的官僚主义,提高政府威信。

6.

(1)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原因;

(2)国内经济和政治矛盾的推动;

①传统官僚主义管理方式的失败;

②财政危机;

③政府危机;

(3)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兴起;

①目标管理在西方的兴起;

②从目标管理到绩效管理;

第五章政府绩效管理与中国公共预算改革

一、填空题

1.财政、预算单位

2.制度外收入

二、名词解释

1.预算收入 是指纳入国库管理,通过预算程序安排支出的政府收入。

2.预算外收入 是各种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公共收入的总称。

3.基本支出预算 是指行政机构的经常性支出预算,包括人员经费预算和公用经费预算两部分。

4.零基预算 通过项目的方式,将办事与财政拨款挂钩,要求政府各部门所有支出按“项目”方式来编制预算,项目必须通过有关部门审查和评价后,才能拨款。

5.“三位一体”模式 包括公共资金的分配、管理和监督三个环节,并根据各个环节的特点和特殊要求,以财政效率为核心,经整合而成的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五项核心制度组成的公共财政模式。

三、问答题

1.

(1)以预算单位为基础,实行财政、预算单位两级管理制;

(2)以费用论为依据,资金分配以人员经供给为主;

(3)把公共资金分成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两套制度,两种管理模式;

(4)单位预算由“基数”和“本年增长数”两部分组成;

(5)以合规性为主的审计和监督制度。

2.

(1)采用过程管理,违背了财政效率原则,责任不清;

(2)拨款与效果脱节,导致政府机构膨胀;

(3)无偿资金、无偿供给,导致公共支出低效率。

3.

(1)确立部门预算概念和部门的预算管理职能;

(2)将公共支出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3)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的统一管理;

(4)建立申报审核程序和项目库,将部门发展规划与当年预算编制结合起来;

(5)建立跟踪问效制度。

4.

(1)发挥了公共预算的管理作用,有利于控制政府的机构、人员膨胀;

(2)采用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的思路,有利于解决预算外资金问题;

(3)部门预算体现了“整体政府论”,有利于强化政府职能;

(4)采用部门预算公式,有利于解决预算编制的技术难题;

(5)对项目预算支出采用项目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支出效率。

6.

(1)它没有解决拨款与效果脱节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员经费膨胀;

(2)它没有解决“无偿资金,无偿供给”问题,难以控制项目支出预算;

(3)它没有解决事业费的预算问题。

7.

(1)朝“零基预算”,即项目管理的方向发展;

(2)朝政府绩效管理方向发展。

8.

(1)绩效指标设计复杂、困难;

(2)绩效评价有一定困难;

(3)建立评价标准困难;

(4)克服社会习俗的困难;

(5)政府绩效管理的困难。

第六章绩效预算与绩效评价原理

一、填空题

1.政府、财政部门

2.绩效拨款、绩效评价

3.基本条件指标、投入指标、产出与结果指标

二、名词解释

1.绩效预算管理是指政府和财政部门根据政府绩效管理原理,对负有公共事务受托责任的部门,就其经常性拨款采用的绩效拨款和绩效评价制度。

2.逻辑分析法 在对预算的对象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按其投入、产出、效果三类来设定绩效指标。

3.样本基准法 在企业绩效评价中,是指尽可能把企业最强的竞争对手或同行业领先的最有名望企业的关键业绩作为对照分析样本基准,进行评价和比较,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促进企业持续改进方法。

4.关键因素法 是基于社会的远景、战略与核心价值观,对特定的公共服务行业的若干关键要素进行提炼与归纳,从而建立企业关键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管理系统的程序和方法。

5.平衡记分法 是用于部门或单位内部,分解和落实绩效评价指标,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6.政府绩效评价 是政府和财政部门按某种规则和绩效目标指标,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议和估价的制度。

7.项目的前期评价 是指借助于各种实证主义方法,对于项目和政策的可行性和预期绩效做出评价,从而为立项提供决策依据。

8.项目支出的后评价 是指按公共支出效率原则和项目的既定目标,对项目实施后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具备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的评价。

三、问答题

1.

(1)绩效预算管理的主体包括委托人、受托人两个方面;

(2)绩效预算管理的委托人是政府和财政部门,这是因为,各级政府是公共资金的所有人,而财政是政府理财部门,是公共资金所有人代表和公共财货的经理人,对公共资金的效率负有责任。

(3)绩效预算管理的另一方是支出部门,这是因为,支出部门是政府具体公共职能的受托人,也是公共资金的使用人,因而他们对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负有责任。

2.

(1)绩效预算管理由绩效指标设计、绩效拨款和绩效评价等三个环节组成。

(2)绩效指标设计要注意反复测量和综合平衡才能确定最后的指标体系; 

(3)在制定绩效拨款计划中,应考虑到预算内外不同资金的不同性质;

(4)绩效评价通常以年度为周期进行,绩效评价的结果,应当按规定正式向政府和人大报告;

(5)绩效预算管理的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循环,而绩效指标和事业成本始终处于这一循环的核心地位。

3.绩效预算管理的对象是政府的经常性支出:

一是实现政府经常性职能的支出;

二是公共资金中用于经常性支出的部分。

4.逻辑分析法;样本基准法;关键因素法;平衡记分法。

5.

(1)调整管理体制模式,深化政府改革的必要性。

绩效预算管理必然触及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这是符合建设廉洁高效政府要求的;

(2)“本级职能由本级政府管”——调整县乡两级政府职能的重要原则。

6.

(1)评价是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改善政府管理,纠正目标与实际的偏差提供依据;

(2)政府绩效评价是政府绩效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通过借助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向政府和人民提供一个说得清的资金使用的效果。

 

7.

(1)财政效率原则,要求政府用财政效率来重新审视政府支出,以及与此相关的行政行为;

(2)价值中立原则,要求评价不应当把个人的价值标准带入到绩效评价中去;

(3)公开、透明原则,要求评价过程公开,尊重事实。

 

(4)回避原则,即有利害关系的人必须回避。

8.

(1)设置、补充和完善绩效目标指标;

(2)设定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

(3)核实和审定基础资料;

(4)确定各指标的系数,统一评价标准,给定各指标的评分;

(5)撰写评价报告。

第七章绩效预算案例分析(上)

——卫生、行政、与文化的绩效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医疗卫生的内部性是指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在接触了病人的身体疾患,延长了省民,提高了个人质量的同时,也收取与成本相适应的费用。

2.医疗卫生的外部性是指通过医疗卫生的宣传和治疗,提高了人民健康知识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

二、问答题

1.

(1)医疗卫生产品具有内部性,也具有外部性,因此我们应当应用公共产品理论,对不同的医疗卫生产品采取不同的拨款政策;

(2)医疗卫生上的信息不对称性,医疗卫生上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

(3)医疗服务具有单个性;

2.

(1)从宏观上讲,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不合理,主要集中于城市,乡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

(2)医疗机构改革存在着方向性失误,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质量下降、药品高价和小病大处方等三个主要问题上;

(3)医疗科研水平还不高,卫生机构的防病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3.

(1)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

(2)行政部门是按“一级政府,一级机构”的原则设置的;

(3)管理公共事务,提供纯公共产品;

(4)行政部门资金的无偿供给特点。

 

4.

(1)行政部门提供的是纯公共产品,其利益全部向社会散发;

(2)部门间的业务区分度小;

(3)行政部门的设置过于法砸,关系没有理顺。

第八章绩效预算案例分析(下)

——教育、农业与林业的绩效管理

一、问答题

1.

(1)教育经费苦乐不均,农村经费短缺严重;

①基础教育经费供给上地区间差异太大;

②农村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突出;

(2)基础教育质量概念模糊,农村教育质量低下;

①缺乏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信息严重地步堆成;

②农村教育质量过低;

(3)西方基础教育改革及成果启示我们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改革。

2.

(1)转变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能,建立基础教育绩效预算管理制度;

(2)完善义务教育县级办学制度;

(3)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对学校实行绩效管理;

(4)调整教育支出结构,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

(5)建立贫困家庭学生的救助制度。

3.

(1)农业技术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即可复制性,因为不属于私人产品,加上其效果具有之户型,因此农民一般不会花钱购买技术;

(2)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政府的自身需要,当前我国政府既面临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致富的压力又面临着人口增长的农产品短缺压力;

(3)我国小生产农业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必须无偿地搞好农技推广。

第九章项目绩效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管理

第十章绩效分析方法

一、填空题

1.基本的逻辑分析法、绩效逻辑分析法

二、名词解释

1.绩效分析方法 是指在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