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及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081 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1200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照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及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081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日照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及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081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日照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及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081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日照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及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081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日照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及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081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照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及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081 doc.docx

《日照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及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081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照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及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081 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照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及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081 doc.docx

日照开发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及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081doc

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及和谐社区

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

日照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

(2007年8月)

一、日照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日照经济开发区是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于1991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先后被国务院特区办列为全国省级开发区特别联系点,被省政府列为全省8个重点扶持的省级开发区。

开发区辖区面积110平方公里,现辖2个街道办事处,1个社区,86个行政村,农村总人口8.2万人。

其中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村居23个,失地农民3万多人,占全区农民人口总数的38%。

近年来,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先建经济大区,再建经济强区,抢进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这一目标,积极实施“基础先行、膨胀总量、提升效益”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递增,进入了经济蓬勃发展、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的最好时期。

开发区已经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先进开发区,并被省政府列为全省12个“发展快的开发区”之一。

在加快开发建设的同时,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人民享受发展成果,积极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就业问题,城乡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

(一)建立失地农民充分就业机制,让农民“失地不失业”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服务网络。

2004年党工委、管委会专门成立了由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日照经济开发区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就业再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培训、安置、优待优惠政策。

2007年又出台《日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日照经济开发区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及《日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意见》。

党工委、管委会与各有关部门、街道签订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目标责任书,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又与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签订了具体指标落实责任书。

各街道与各村居也都根据实际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形成了区、街道、村三级转移工作系统管理网络,做到了机制健全,管理规范。

建立起了上下贯通、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合力。

二是全面实施劳动预备制度。

建立了专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对全区劳动力资源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控制。

86个村居村村配备1-2名劳务信息员,建起了村级劳动力情况台帐,对16-45周岁的劳动力逐人按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技术专长、就业愿望及月薪要求进行了登记,为农村劳动力建立初始“劳动档案”,准确掌握在乡人员情况和外出人员情况,实现了区、街道信息资源共享。

自2004年始,区人劳局不断把单位用工信息、劳动保障政策宣传信息、春风卡、务工指南等宣传材料下发到两个街道及86个村居。

平均每年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4次大型招聘会,使村民们能够在家门口得到最新就业信息,及时选择合适工作。

三年来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500余人。

三是开展失地农民技能培训。

投资150多万元建起了两处高标准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区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对18至35周岁的失地农民实行免费“订单式”培训,已培训和安置就业4500余人,被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日照经济开发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日照经济开发区馨泉美容培训中心两处培训基地业已挂牌开展培训,年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880人。

四是推动自主创业。

在各村居设立了创业帮扶基金,对因年龄、技能等原因缺乏谋生手段、不能及时就业的农民,提供信息指导、资金扶持和帮助上项目,并在工商、税收、房屋租赁、工程承揽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村民自主创业。

现已提供创业帮扶资金200万元,培植发展了330家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私营业户。

在环山路、大连路等道路建设中,还把技术要求不高的植树造林、粉刷墙壁、土石运输等项目发包给沿路村居,使19个村居2300多名村民收益,在项目建设中得到实惠。

五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

2007年我区将尽快建设区级人力资源市场,辐射带动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现已选址在开发区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楼一楼,争取今年10月份挂牌启用。

同时以“创建2007公共就业服务品牌”为契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实现全面使用“劳动99三版”软件办理就业业务,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把就业信息网络延伸到街道、社区,在全区形成全方位、一体化、多功能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使失地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就业信息。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也是城乡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载体”。

城乡在城市化进程中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和就业致富问题,才能保证工业化、城市化顺利进行,从而妥善协调好加快发展与维护农民利益的关系,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农民利益的“三赢”。

下一步继续完善就业扶持机制,与征地单位签订提供一定数量或一定比例就业岗位的协议,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被征用村的劳动力。

重点加强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失地农民就业能力。

充分发挥区、街道劳动就业培训基地的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专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增强就业本领。

逐步建立完善劳动力市场网络,完备就业服务、职业技术培训、就业援助体系,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功能,解决劳动就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就业信息网络终端延伸到社区和行政村,使更多的城乡劳动力通过一流就业服务实现就业。

(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让农民“失地不失利”

一是出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本制度。

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作为我区的一项民心工程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本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工作态度,以服务全区经济建设为宗旨,立足保障广大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于2007年5月最终确定了开发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

开发区对政府补贴、村集体和被征地农民交费上作了大胆的尝试:

政府补贴严格按政策办,依据省厅[2003]115号文件的规定,补贴不低于175元每月(2005年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30%。

即每人每月补贴52.5元。

这个补贴我们不是平均分配到每个人身上,而是采取最低30元每人每月,再根据年龄由低到高、依次递增进行分配的办法,例如:

60岁的参保农民每月补贴30元,61岁的参保农民每月补贴32元,80岁的参保农民每月补贴70元,平均每年的月领取标准增加2元。

这样平均起来正好是52.6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实施的养老保险办法对老年人的保障。

村集体和被征地农民交费我们采取设定最低缴费年限和交费标准、不用一次性全部交纳养老金、依据村(居)不同情况按不同标准缴纳养老金的办法来收缴养老金。

其中:

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最低交费标准是,个人每月最低10元、集体每月最低50元。

这样就解决了村(居)经济状况不平衡、政府补贴高低不一对参保的制约。

我区出台的办法中政府补贴是参保农民达到领取年龄时才能享受,这样既让农民和集体在经济负担不重的情况下有序地完成个人账户的积累,又能让参保农民达到领取年龄时充分体会政府补贴带来的实惠。

《细则》制定以后,我们在奎山街道朱家村开展了业务试点,受到了广大被征地农民和村(居)的普遍欢迎,他们说“从来没有想到我们农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领取养老金”。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是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按照“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保障适度、农民得实惠”的原则,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区、街道两级财政用于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资金达51.2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占到全区农民96%以上,有558人获得医疗费报销,累计报销支出61万元,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民“大病返贫”的问题。

三是建立困难家庭救助体系。

坚持“来访有回音、特困有救助”原则,对360名特困、困难家庭逐一建档立卡,发放救助资金150多万元。

筹集困难学生救助基金108万元,救助了785名失学、辍学儿童和49名新录取的大学生。

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

一方面,农民被征地被征地后,就业观念差。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观念淡薄。

2、社会保险执行力度小,开展业务遇到的困难多。

从调查摸底情况看,一是村民对补助对象的条件、要求持有不同意见。

二是各村(居)经济发展不一样,给《细则》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下一步工作思路: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

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2、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

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最大程度地化解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影响,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全面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3、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宣传,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参保意识。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上门宣传动员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广大被征地农民特别是村(居)基层领导干部的参保意识,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推进扫除思想上的障碍,加快“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进步伐。

三、和谐社区建设情况

(一)贴近居民,夯实基础,服务更具人性化

郑州路社区自2004年经市政府批复设立,面积2.5平方公里,住户4500户、1.6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1万人。

社区居委会自设立以来,社区是劳动保障管理服务功能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载体。

为夯实工作基础,社区根据上级要求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6名,并在每个居民区挑选配备了1名协理员。

同时,还专门制订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制度》以及就业培训、求职登记、职业介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11项业务流程,有力地保障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

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亲民、为民、知民的原则,对辖区内居民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分类管理,分别建立了下岗失业职工、新成长劳动力、社会失业人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台帐,做到人员信息清、底子明,每户居民家庭状况清晰登记在册,为社区居民实施针对性、人性化再就业援助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依靠政府,创新服务,落实就业政策更全面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是政府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

为有效落实就业政策,我们积极加大宣传力度,把各项优惠政策印成明白纸,做成宣传栏,让社区居民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了各项扶持政策。

目前,社区居民切身感受政府关怀、量身运用扶持政策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在工作中,我们依靠市、区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及财力扶持,积极与上级加强衔接联络,面向全体居民提供面对面、一条龙、全方位服务,认真帮助符合条件居民落实扶持政策,实现了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良好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共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59人,并全部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自主创业75人;累计落实税费减免15余万元,为灵活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7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8万元;提供职业介绍补贴、就业培训补贴18余万元;为社区居民灵活就业人员实施就业备案、参加社会保险907人;对28户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各级提供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了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体系,配备了各种文体娱乐设施。

社区内120名退休人员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成为参与社区建设、繁荣社区文化、维护社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三)服务企业,双向推介,就业、招工“两难”逐步破解

在“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中,我们立足开发区招商引资企业多、三产项目多、新增就业岗位多的特点,与辖区内企业建立了固定的岗位信息传递渠道,并积极发挥社区与各级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优势,内引外联,双向推介,采取向辖区内企业推荐安置一批、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消化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向辖区外企业输出一批的办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社区民民的就业问题,还极大地缓解了辖区企业用工紧张的问题。

几年来,我们共向社会提供岗位信息5000余个,推荐社区居民及外地劳动力3000余人在辖区内企业就业。

在社区岗位开发中,我们利用辖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有利契机,重点开发家政、托幼等社区岗位,并将社区绿化、保洁、物业管理等列为公益性岗位。

几年来,共开发社区岗位500余个,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1人。

新世界小区陈秀丽2006年失业后因为年龄偏大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了解到她家中生活不富裕且父母年高,特地安排她在居民区从事保洁工作,并确定了灵活的上班时间,让她有时间照顾家人。

(四)联合培训机构,提升技能,实现素质就业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劳动年龄内人口的就业技能,我们充分利用开发区免费培训、财政买单的优惠政策,联合区、街道再就业培训中心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办学,积极组织居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2007年起,我们又对社区内初中、高中毕业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实行区财政补贴、学校减免的办法,全部推荐送入各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对提升社区劳动年龄人口职业技能素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几年来,已开展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班5期,共培训社区居民500余人,居民培训后就业率达到100%,创业成功率达到80%以上。

社区居民李宗玲从区水产实业公司失业后,情绪一度非常低落。

对此我们上门开导,并动员她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创业培训,培训后李守玲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解除了过去“铁饭碗”的思维定势,转变了就业观念,创业积极性明显提高。

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李宗玲创办了香海旅行社,经过两年的打拼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吸纳安置4名失业职工,不仅香海旅行社被同程同行全国旅游行业协会授予“诚信旅行社”荣誉称号,她本人也被授予“山东省再就业明星”。

今后我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推动社区就业实现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