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学教案剖析.docx
《五上科学教案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科学教案剖析.docx(1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科学教案剖析
一、生物与环境
⒈种子发芽实验
(一)
一、教材简析:
教科书共3页,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在三年级种过凤仙花,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有所了解。
他们认为的种子发芽条件往往指的是种子生长的条件。
如果引导学生思考“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时,学生之间不同的猜测会引起矛盾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测,科学探究活动就开始了。
第二部分: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在本活动环节中,学生要解决的是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体现对比实验设计中的公平性,教材提供范例,通过水对种子发芽影响的实验设计,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
对其他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提出了适合研究的问题。
第三部分:
种子的发芽实验
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种子发芽前的状况,并把它们画下来,用词汇描述它们。
然后配备实验装置,书上的图表达了配备实验装置的过程。
教科书通过卡通人物对话提示学生:
“别忘了与对照组比较。
”“别忘了给种子编号。
”目的是提出实验的科学性,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方法步骤后,再开始动手做实验。
实验做好后就是一个观察的问题了,教科书中出示了一张实验记录表,目的是提示学生要坚持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同时也是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录。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五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学生开始关注种子发芽的条件。
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
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的研究。
所以这节课就从讨论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开始。
在本课中,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
教材第一次明确提出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开展研究,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在学生讨论实验时,要提示他们注意实验的公平性。
学生还要交流实验设计,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完善、调整自己的实验计划。
三、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词汇:
种子、发芽、环境。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
2.按照自己的对比实验计划开展实验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科学方法:
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
2.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核心价值观:
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难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说明与提醒
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杯、6粒绿豆种子、两块纸巾、两张标签、相关的图片
每组:
一个盛有潮湿土壤的桶、两支滴管、一些水、实验记录单、四颗绿豆种子、两个塑料杯、纸巾、四张标签
教学流程
讨论阳光、水对种子发芽的实验计划
种子是否需要土壤,制定实验计划
各组实验操作完成,并对之保留观察记录
猜测种子发芽条件
基础设计
个性设计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复习回顾
(1)(大屏幕出示图片:
《凤仙花的一生》)
从这组照片中知道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说说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板书:
种子发芽)
2.自由交流
(教学预设: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说到种子发芽需要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摘要板书。
)
3.质疑思考
(拿出几颗绿豆种子,在视频下投放):
同学们请看,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绿豆发芽,刚才大家说的哪些条件是必需的呢?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设疑
黑板上的条件并不是统统需要。
也就是说有些要,有些不要。
那么又如何辨别绿豆发芽哪些条件是必须的,而哪些又不是必须的呢?
我们不能随意猜测,要有科学的结论,怎样的实验办法可行呢?
2.以“种子发芽需要土壤”为例进行研讨
(1)就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
做个表决。
(屏幕出示:
问题:
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呢?
)学生出现两个阵营。
(屏幕出示:
推测一:
需要土壤。
推测二:
不需要土壤。
)
(2)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呢?
大家给出出实验的方法。
(3)学生讨论控制哪些相同的条件和不同的条件
(4)出示实验计划表
我们提出的问题
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
我们的推测
推测一:
需要土壤。
推测二:
不需要土壤。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实验方法
(5)最后呈现:
实验计划表
我们提出的问题
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
我们的推测
推测一:
需要土壤。
推测二:
不需要土壤。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空气水相同数量的绿豆温度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土
实验方法
让一组绿豆种子在土壤的环境下发芽,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实验组;而另一组绿豆种子没有没有土壤,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对照组。
(6)指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含义。
3.归纳小结
把这种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实验,最后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的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要注意对照组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
(在“实验方法”下板书:
对比实验)
4.独立设计
(1)依据上面实验计划表进行实验,观察绿豆发芽到底需不需要土壤,与你的猜测是不是一致。
(2)绿豆发芽必需哪些条件还有哪些呢?
阳光需要吗?
水需要吗?
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完成一张实验计划表。
5.分组汇报交流
依次交流“阳光”组、“温度”组,师生补充完善实验计划。
三、种子的发芽实验
1.自我阅读教材P4的实验具体操作方法指南。
2.交流讨论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事项(1、每个盒内要有2粒以上的绿豆。
2、给盒子和豆子标好编号。
)
3.学生领取材料,按要求进行观察,并按照小组选定的试验方案进行对比实验。
教师巡视了解各组的实验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4.提醒学生课外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及时记录在科学书第4页的记录表中。
板
书
设
计
种子发芽实验
(一)
猜测种子发芽的条件:
水合适的温度土壤阳光空气
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
课外活动
对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生成预见
1.学生可能还会认为种子的发芽需要其他条件。
而对其他因素产生怀疑。
2.学生可能无法顺利设计对比实验,需要作进一步的指导。
课堂评估
是否能正确设计对比实验并按照实验设计操作。
教学反思
课后小记:
⒉种子发芽实验
(二)
一、教材简析:
科学探究经历的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认真对待观察的结果和数据,并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再得出结论,做出科学的解释。
教材在设计上,着重发展了学生“整理收集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结论”方面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教科书中以“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吗?
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来引发学生产生一个共同的话题,关注交流种子的发芽情况。
教科书提示学生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从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并要求学生收集做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整理在教科书的表格中,统计出种子发芽和未发芽的数量,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从中解释种子发芽与什么条件有关。
第二部分:
交流实验信息。
教科书要求每种实验都要汇报,同时要求认真听取不同实验的小组的介绍。
交流和倾听不仅是获得更多信息的方法,而且是相互质疑的一个过程。
这里要求学生听清每一组学生实验结果,思考他的可靠性,弄清学生是怎样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如果实验结果和预测不同,还要反思试验过程或对先前的预测进行质疑。
最后一定要在全班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作出一个肯定的结论。
第三部分:
种植绿豆芽。
这个活动是一个探索植物生长需要条件的活动。
可以将移植活动放在课后,在这里教师一定要讲述移植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做这个事情。
这个活动也为学习下一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做准备。
二、教学背景:
这一课,学生们将在前一课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
另外,学生在整理自己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还要与做同一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发现不是所有的种子都会发芽,有些种子不发芽可能是由于外界条件不具备,也有可能是由于种子本身的原因。
由于每个学生只研究了一个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是别人研究的,所以对于自己没有研究的问题就需要倾听别人的汇报了。
另外,学生还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顾绿豆芽的过程。
这个活动的设计将引发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研究过程。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科学词汇:
种子发芽,水,温度,空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2.通过交流实验信息,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培养听、说能力。
科学方法:
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对比试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按照持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的能力。
核心价值观:
乐于交流,认真倾听,尊重他人,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和整理分析数据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说明
多媒体课件。
在光、空气、温度、水不同条件下培育的绿豆种子。
(备用)
每组:
发芽的绿豆种子、一个花盆、一把铲子、泥土。
实验观察记录单。
备用是为了对第一和第二课的衔接,及有些同学实验种子的丢失,应先准备,同时培育的种子需分实验组和对比组。
教学流程
种植绿豆芽
交流信息,用数据解释实验结果
汇报、整理并分析实验信息
活动过程
基础设计
个性设计
一、导入新课,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
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2.观察种植的绿豆种子,并让学生拿出实验数据准备交流。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整理实验信息
教师: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做了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也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
下面我们全班交流各组种子的发芽情况,收集相同小组的实验信息,填写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的实验记录
组
号
种子
总数量
已发芽量
未发芽量
我们的
解释
1
实验组
对照组
2
实验组
对照组
3
实验组
对照组
4
实验组
对照组
(1)各小组汇报数据,各组收集整理数据
学生汇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子发芽情况,学生收集整理相同实验小组的数据。
教师检查学生实验,保证数据真实,同时根据学生汇报在黑板或PPT相应表格输入汇报数据。
(2)各组分析数据,思考这个条件与种子发芽的关系
教师:
收集了实验数据,我们就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请大家在组内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②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种子发芽是否需要这个条件?
③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学生在各个小组内活动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几个小组,了解学生的思考情况,以便作出相应的指导。
三、交流实验信息
1.交流实验信息
(1)学生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同时对实验开始时的实验设计进行修正和完善。
(2)在听取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其他不同组实验中的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如空气条件)
2.小结归纳
教师根据板书归纳: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不需要土壤和阳光。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
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移栽绿豆芽:
教师示范把绿豆芽种植到花盆中。
然后各个小组利用花盆、泥土和铲子将发芽的种子种植好。
要求各组学生把花盆放到合适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那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记录。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中作业。
板书设计
2种子发芽实验
(二)
水分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阳光
土壤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
课外
活动
1.持续观察记录在花盆中绿豆芽的生长情况。
生成
预见
1.在做改变空气条件的两组实验,可能很多学生的结论是绿豆种子发芽都不需要空气,实际上是需要的,因此,在实验方法上应该让学生注意控制空气的做法,可用试管或集气瓶代替种子发芽实验盒。
2.学生在做对比实验时,不注重科学探究的严谨性,时常会出现主观的臆测,从而忽视实验的公平性,要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数据和持续观察。
课堂
评估
1.学生能否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2.在本课整理分析和交流实验信息环节中,关注学生是否乐于交流,并在交流活动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及时收集整理这些数据,思考种子发芽的条件。
在发言时能否做到表述清晰,能否利用实验数据来得出实验结果。
教
学
反
思
课
后
小
记
⒊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一、教材简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并能尝试设计对比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
本课中,继续以绿豆芽为观察对象,研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以及植物适应环境方面的例子。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围绕这一问题,设计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对比实验。
这个实验需要学生课外进行,教科书中的记录表对学生如何去观察以及观察什么的指导。
在上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看对他们的研究是有帮助的。
第二部分是观察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这个活动建议由老师来做,让学生来观察实验结果。
所以在上课前教师要提前几天把这个实验准备好。
这个实验现象是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体现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三部分则是讨论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环境。
教科书通过呈现香蕉、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在不同环境的生长情况,让学生思考“这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
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希望学生明白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
教科书鼓励学生“我们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收集更多有关植物与环境关系的信息。
二、教学背景: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先对上一节课种植的绿豆芽的生长进行观察。
细心地学生会发现,并不是种到土壤中的绿豆芽都长得一样好。
这就意味着学生又将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
另外,学生将要研究一个比较“特殊”的实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这个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能力。
然后分析自然界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例子,进一步建立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2.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科学词汇:
植物,环境,适应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科学方法:
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意识到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他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核心价值观: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
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坚持观察,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意识到生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说明与提醒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的实验,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图片。
放大镜,绿豆芽生长是否需阳光实验记录表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需要提前3天左右开始准备。
教学流程
设计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对比试验,明确对比实验要点
演示实验:
观察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
讨论:
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能力
基础设计
个性设计
一、谈话引入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么样了?
2.让我们先来观察下同学们的绿豆芽(板书: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同学间相互观察,比比自己的绿豆芽和其他同学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
3.试着说说看,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绿豆芽的生长。
(阳光,水,土壤等)
二、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之前的课中我们知道绿豆种子的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么?
2.全班讨论,学生对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做出自己的猜测。
3.通过讨论同学应该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但这只是同学们的猜测还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
4.设计对比试验。
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研究?
在设计实验的时候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老师这有几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参考这几个问题来设计你们的实验:
a我们怎样来研究?
b可以设计几组对比实验?
c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
d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嘛?
e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f温馨提示:
设计实验中可参考课本第7页中的研究计划格式。
5.小组讨论,完成对比试验计划。
6.全班交流汇报,对于研究计划进行修改。
7.讨论实验记录要求:
一个星期后,观察两个花盆里的绿豆芽,做好记录,记录在教科书第7页的记录表上,再进行研究。
8.小结:
希望同学们能坚持观察,并且做好记录。
三、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老师在几天前也种了5个绿豆种子,但是和同学们的种法不同: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小组讨论:
和同学们的绿豆种子相比,这5个绿豆种子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环境对绿豆芽的生长会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
3.全班交流
4.(教师出示实验结果)仔细观察,是不是和我们的推测结果一致?
5.从这个实验中,你有什么收获?
6.小结: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不同的植物生长需要不同的环境
1.绿豆芽会因为环境不同而适应不同的环境,这几种植物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
(出示松树、香蕉树、仙人掌图片)
2.全班交流:
这些植物长在什么地方?
它们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五、延伸和拓展
1.植物会适应不同的环境,那么动物是不是也跟植物一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呢?
课外查查资料,搜集一些证据。
2.完成作业本中作业。
板书
设计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植物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课外活动
1.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
生成预见
1.学生可能无法顺利设计对比实验,需要作进一步的指导。
2.对于生活中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学生回答时要完整,你的依据是什么?
课堂评估
1.是否能正确设计对比实验
课
后
反
思
课
后
小
记
⒋蚯蚓的选择
一、教材简析:
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学生将经历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第二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条件都一样,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学生可以发现蚯蚓需要黑暗、潮湿的环境。
二、教学背景:
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植物的生存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课,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蚯蚓为例,研究动物生活是否也和植物一样需要合适的环境。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对比实验的要领,但还不够熟练,因此训练学生能够正确地设计对比实验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主要考虑到课堂上的时间问题,本课的两个实验,我打算一个让学生分组,另一个教师演示,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汇报。
三、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科学词汇:
阴暗、潮湿、一定的环境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并学会设计。
科学方法:
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核心价值观: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设计对比实验。
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说明与提醒
方形纸盒一个、调羹一个、镊子一把、湿土和干土、蚯蚓若干、相关视频
每组:
黑色纸盒一个、5条蚯蚓、一把镊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流程
分组实验:
蚯蚓喜欢阴暗的环境
演示实验:
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讨论:
动物生存需要合适的环境
明确对比实验要点
基础设计
个性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图片:
仙人掌针叶和香蕉树阔叶)
为什么这两种植物的叶子有如此大的区别?
2、每种植物都有它喜欢的生活环境,动物呢?
今天我们就以蚯蚓为研究对象,来学习《蚯蚓的选择》。
(板书课题)
3、你们找到过蚯蚓吗?
在什么样的地方找到的?
(板书:
黑暗、潮湿)
二、蚯蚓与环境
(一)演示实验: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潮湿这个条件。
我们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胡老师这里有这些材料供你选择(逐一出示):
干燥的土壤、潮湿的土壤、培养皿
(在培养皿两侧分别放上干燥的土壤和潮湿的土壤,然后在中间放上蚯蚓,观察它们爬向什么方向)
2、这样的设计好不好?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光照条件要一样,泥土多少要一样,实验要多做几遍,多几条蚯蚓,注意卫生等)
3、实验
①第一遍:
教师演示
②交流:
(板书记录数据)你能得出结论了吗?
这个结论可靠吗?
(只做了一遍,证据还不充分,结论不一定可靠,在“潮湿”一词旁打个问号)
③第二遍:
(板书记录数据)抽取一位实验员,一位小帮手,其它同学做观察员,进行演示实验。
④交流:
现在能把问号擦去了吗?
(擦去问号)
4、总结:
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二)分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