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
《唐山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山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山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唐山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各系(部):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管理、监控和评估的基础性文件。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对2008级、2009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现就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1、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次修订工作在2007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对本校各本科专业2008、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各系(部)应按本指导意见精神,对各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同时对200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后两年教学实际做适当调整。
2、各系(部)要高度重视此次修订工作,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教学副系主任具体组织、教研室主任直接参与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论证,高质量完成修订工作。
3、各系(部)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在认真总结2007级及以前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并修订2008、2009级各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标准和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培养方案的框架要求见附件一。
4、学分安排与计算
(1)培养计划四年制本科专业毕业课程总学分要求:
文科类:
教师教育专业195±10学分,非师专业180±10学分;
理工、艺术、外语类:
教师教育专业205±10学分,非师专业190±10学分;
(2)理论课教学满17学时计1学分;大学体育及上机、实验课等实践教学环节每34学时计1学分;素质拓展课满16学时计1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每1周计1学分,专业见习每1.5周计1学分,分散进行的实践教学满34学时计1学分;社会实践2周计1学分;形势政策课计2学分;就业指导课34学时,分两学期授课,计2学分。
入学教育、公益劳动不计学分。
学分最小计量单位为0.5。
5、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重点和核心,要通过课程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增强人才培养对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
各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体现教育部对于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又要兼顾本专业的内涵特点、学科优势和教学实际,在体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强调基础,关注学科前沿发展。
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课程构成的论证与重组,重视课程设置的先后衔接及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避免简单设课、重复设课,杜绝因人设课、因人不设课现象,构建科学、合理、先进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仍采用“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具体请见附件二。
6、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加强实践课程和课程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占总学分(学时)的比重不低于教育部教高(2007)2号文件的要求,即:
人文社科类不少于15%,理工类不少于25%。
实实在在做好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工作。
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由各专业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安排在第6学期下半段或第7学期上半段,实习时间统一为10周(包括校内试讲2周,实习总结1周)。
非教师教育专业的毕业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周,具体由各系(部)根据专业特点确定。
毕业论文原则上安排10周;特殊专业由所在系(部)提出意见,报教务处同意后确定。
7、凡开设两个及以上专业方向的本科专业,须按不同方向分别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进行修订。
8、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包括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品牌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所依托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贯彻落实“质量工程”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要求进行必要修订。
9、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和格式要求须严格按照教务处制作的模板和相关要求执行。
注意以下几点:
(1)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按附件一的规定自前往后按顺序排列。
(2)专业名称和授予学位门类须准确,以《唐山师范学院现设本科专业及授予学位一览表》(附件三)为准。
(3)教师教育专业必须开设所有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所有专业须分别按《唐山师范学院课程体系结构与设置要求》(附件二)、《唐山师范学院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表》(附件四)和《唐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教学计划表》(附件五)的要求和安排,开设通识教育基础课和教师教育必修课。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见附件六。
(4)各专业所设置的专业方向限选课课程模块不得少于2个,各模块间课程设置允许必要的重复,但各模块的学分数必须一致。
(5)各专业的各类平台课程的学分要求及其百分比须按附件七的格式进行统计;学分总数不能超出规定范围。
(6)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的格式须与规定格式要求一致,具体以教务处下发的电子模版为准。
(7)学分计算方法严格按本指导意见第4条第
(2)款规定执行。
(8)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学、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体育教育等专业,大学数学课可不做必修要求。
(9)课程编码要规范,具体按附件八执行。
(10)培养方案的字体及格式要求按附件九执行。
10、各本科专业(方向)审定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纸质文档由教学副系主任、系主任签名并加盖系(部)公章后,连同相同文件的word文档电子版(以教务处下发的模板为准!
)及填写完整的附件七一并于2010年3月31日前交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
在教务处完成格式审查之后,学校将于2010年4月16日至5月15日组织专家对2008、2009两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核。
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涉及的相关电子表格请从教务处主页下载。
附件:
一、唐山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
二、唐山师范学院课程体系结构与设置要求
三、唐山师范学院现设本科专业及授予学位一览表
四、唐山师范学院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表
五、唐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教学计划表
六、唐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选修课程(建议)一览表
七、唐山师范学院各专业(方向)各类课程的学分要求及其百分比
八、唐山师范学院课程编码规则
九、唐山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字体及格式要求
十、唐山师范学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及创新教育项目及赋予学分一览表
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一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
1.培养目标
2.培养基本规格及要求
3.学制与毕业要求
4.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5.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6.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
7.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
8.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9.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安排与要求
10.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附件二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体系结构与设置要求
一、课程体系结构
表1“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结构一栏表
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修读方式
课程构成
设置要求
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必修
1.思想政治理论课
2.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3.大学语文、大学数学、大学物理等
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类课程。
分层次设置,各专业设置须统一,但要求可以有所区别。
素质拓展课程
选修
分为三大类:
1.人文社科类
2.科技类
3.艺体类
按下述要求组织开设:
每位学生至少选修2类、非本专业6学分的课程,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另需修读至少6学分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理工科学生须选修至少2学分人文社科类课程,文科学生须选修至少2学分科技类课程,非艺术类学生须选修2学分艺术类课程。
学科基础平台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一级学科基础课
开设同一个一级学科中各专业均应修读的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二级学科基础课,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实践教学等。
开设同一专业所涉及二级学科中各专业方向学生都应修读的专业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限选
专业限选课:
专业方向模块1
专业方向模块2
…
同一专业须至少有两个方向模块,各模块学分数应一致。
任选
专业任选课:
拓宽、深化专业知识类课程
开设前三类专业教育平台课程的后续专业课程,包括一定数量的跨学科课程。
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课程等纳入该层次。
综合实践课程
必修
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见)习等
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10周;教育实习10周,非师专业毕业实习不少于12周,具体由各专业确定。
教师专业教育平台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必修
教育教学必备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类课程
全校统一开设,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必修。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选修
基础教育应具备的理论、技能素养拓展课程
全校统一开设,供学生选修。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至少修读6学分。
教务处组织相关系(部)设置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和教师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各系(部)负责设置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实行课程归口管理。
表2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师范类)
课程平台(学分)
课程模块、学分及比例
备注
课程
模块
学分及比例
文科
理科
学分
%
学分
%
通识教育
通识基础课程
51-57
29.23-32.31
60-66
32.20-35.12
包括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军训、社会实践
素质拓展课程
6+
6+
学科基础
学科基础课程
108-114
55.38-58.46
109-115
53.17-56.10
专业教育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包括教育实习、见习
教师专业教育
教育必修课程
18
12.31+
18
11.71
教育选修课程
6+
6+
合计
195±10
100
205±10
100
注:
1、“通识教育课程”一栏包括军事训练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2、通识教育基础课程设置详见附件四。
3、“综合实践课程”栏内除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外的其他综合实践课程,由各系根据专业(类)实际需要安排。
表3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非师范类)
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学分及比例
课程
模块
学分及比例
文科
理科
学分
%
学分
%
通识教育
通识基础课程
51-57
31.67-35.00
60-66
34.74-37.89
素质拓展课程
6+
6+
学科基础
学科基础课程
117-123
65.00-68.33
118-124
62.11-65.26
专业教育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合计
180±10
100
190±10
100
注:
1、“通识教育课程”一栏包括军事训练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2、通识教育基础课程设置详见附件四。
3、“综合实践课程”栏内除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外的其他综合实践课程,由各系根据专业(类)实际需要安排。
二、各平台课程构成与设置要求
(一)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
1.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执行教育部新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
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时的比重,加强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要制定各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同时修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考核办法。
表4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学期安排
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1
34
17
文1理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4
34
0
文4理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102
68
34
文3理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1
34
17
文2理1
形势与政策
2
1-8
合计
16
(2)大学外语
大学英语教学继续认真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除对于个别中学阶段学小语种的学生外,前四学期开设大学英语,高年级开设专业英语,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力争作到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
表5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期安排
说明
大学英语
(一)
5
75
1
上课15周
大学英语
(二)
5
85
2
大学英语(三)
5
85
3
大学英语(四)
5
85
4
合计
20
330
注:
各专业开设的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课程纳入专业课程。
(3)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基础分为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两个层次。
信息技术基础为全校各专业学生必修课。
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包括:
数据库应用、VB程序设计等。
除下表指明的专业必须修读规定的课程外,其他专业从数据库应用与VB程序设计中选择一门开设,具体由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确定。
学生通过河北省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一级考试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
表6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讲授
上机
学期安排
说明
信息技术基础
4
75
45
30
1
各专业必修
VB程序设计
3
68
34
34
2
理科必修
数据库应用
3
68
34
34
2
经济、管理类必修
计算机应用
各专业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开设,纳入专业任选课程。
(4)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课在第1-4学期开设,每学期周学时2、计1学分。
(5)大学生职业指导
表7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安排
说明
大学生职业规划
1
17
2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17
5
(6)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
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及公益劳动的安排如下表所示。
表8生产劳动、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
学分
实践周数
学期安排
说明
军事训练
1
1
1
社会实践
1
2
假期
公益劳动
0
1
文2理3
不计学分
(7)大学数学
全校大学数学课分为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B、高等数学C、文科数学和经济数学五个层级,其中经济数学又分为三个等次,具体如下表。
表9大学数学类课程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安排
周学时
开课对象
大学数学A
12
204
1、2
6、6
物理、电子信息、计算机、教育技术类等理科专业
大学数学B
9
153
1、2
5、4
化学类专业、经管类专业
地理类专业
大学数学C
6
102
1、2
4、2
生物类专业
文科数学
4
68
1*
4
**
经济数学一
(微积分)
6
90
1*
6
经济、管理类专业
经济数学二
(线性代数)
3
51
2*
3
经济、管理类专业
经济数学三
(概率统计)
2
34
3*
2
经济、管理类专业
注:
1.*相关专业可与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商定为它学期,但方案一经确定不得再变动;
2.**除表中所列专业须按要求开设相应等次的大学数学必修课外,其他专业可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选择开设;
3.各相关专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表中数学课程开课学期、学时做适当调整。
(8)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A、B、C三级在部分理科专业开设,相关专业根据需要选择。
表10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
学分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学期安排
开课对象
大学物理A
7
102
34
化学、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大学物理B
5
85
17
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
大学物理C
3
51
17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9)大学语文
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各专业均须开设大学语文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的教学重点须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上,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有关设课专业所在系与中文系商定。
表11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
学分
课内学时
实践学时
学期安排
备注
大学语文
3
45/51
文1/理2
(10)素质拓展课程
素质拓展课程分为人文社科类(简称“人文类”)、科技类和艺体类3个系列,为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每位学生须在其中选修至少2个系列、非本专业课程的至少6学分的课程,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另须修读至少6学分的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表12素质拓展课程修读要求
课程模块
系列
学生修读要求
素质拓展课程
人文类
理科专业学生至少修读2学分
科技类
文科专业学生至少修读2学分
艺体类
文理科专业学生至少修读2学分
除开设足够数量素质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外,学校将适时组织素质拓展系列讲座,以满足学生个性素质发展需要。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所获奖励学分可用来冲抵素质拓展课学分。
第二课堂活动不同成果赋予的奖励学分数详见《唐山师范学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及创新教育项目及赋予学分一览表》(附件十)。
修读足够数量的素质拓展课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二)学科基础平台
学科基础平台由同一个一级学科中各二级学科的部分基础课程构成,是该一级学科内各专业学生均应修读的课程,旨在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学科基础课程为必修课程,由各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在一级学科知识范围内选择各二级学科中构成该一级学科的公共基础知识进行设置,供同一一级学科内不同专业学生修读。
除上述学科基础课程外,各专业还应开设学科导论课程,介绍专业所在一级学科中相关二级学科的概况、发展趋势、专业课程简介、就业与深造趋向等内容,以便学生了解专业,指导进行专业和专业方向的选择。
该课程以讲座和咨询形式开设,最少0.5学分,最多不超过2学分。
不按大类招生的专业可将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打通。
(三)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构成。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建立在学科基础课程涵盖知识之上的、学科基础课程后续的基础课程,其涵盖的知识既是同一专业的基础知识,又是构成相关二级学科的(除学科基础课程涵盖的知识之外的)基础知识,为修读同一专业的不同专业方向课程所必需。
专业基础课程是为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设的必修课。
2.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类,课程的设置应以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原则。
(1)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
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按方向模块设置。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设置应既从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出发,又反映学生的志趣爱好和个性差异(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的方向模块课程应与用人单位咨询,广泛调研,根据需求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
每个专业至少设置两个专业方向模块,不同模块中的课程允许有重复,但每个模块学分数必须一致。
学生须通过限定选修的方式,按要求学完至少一个专业方向模块的选修课程并达到最低学分要求。
(2)专业方向任意选修课程
专业方向任意选修课程的开设旨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其中一部分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限选课的后续课程,另一部分是一定数量的跨学科课程(理论课或技能课)。
专业方向任意选修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兼顾学生个性专业发展的需要。
非师专业的专业任选课设置以及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选修课设置应努力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
(四)教师专业教育平台
教师专业教育平台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包括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和教师教育选修课程二个模块。
1.教师专业教育必修课程
教师专业教育必修课程分为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课程两个层次(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纳入专业教育平台的“综合实践课程”模块)。
教师专业教育必修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具体参见附件五。
2、教师专业教育选修课程
教师专业教育选修课程模块包括教育学科课程和教师技能课程两个层次。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应在教师专业教育选修课程中至少修读6学分,可在同一模块选修,也可在不同模块选修。
教师专业教育选修课程由教务处组织安排,具体参见附件六。
(五)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补充和拓展,旨在培养、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
实验、实习、专业见习、社会实践、军训、公益劳动、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等。
各专业应积极构建完整、有效、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集中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实习、社会实践、专业见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方案中应明确单列。
隐含在各门课程中的实验、见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应在课时安排中注明,并提出相应要求。
图1:
实践教学环节构成图
2.实验(实训)课程
实验(实训)课程包括实验、实训(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计算机上机等。
大学英语听说、大学体育、各专业技能训练等以训练为主的课程归为实训课程。
实验(实训)可根据其课程性质不同列入不同课程模块。
有实验环节的课程,实验学分应不低于0.5,并以0.5的整数倍设置。
满17学时或有6个实验的实验课单独设课。
各专业的实验教学项目原则上按基本实验(验证或操作性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设置,且应按要求对实验教学项目进行优化整合。
下表给出了理工类学科专业各层次实验的设置比例要求,其它专业根据本专业特点参照执行。
表13各层次实验设置比例要求
学科类型
实验项目类型
备注
基本
实验
提高型
实验
研究创新
型实验
理工类
50-70%
20-30%
10-20%
包括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等专业
3.公益劳动、军训和社会实践的安排及要求见“通识教育平台”。
4.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应按不同学科特点予以安排,按实习大纲实施。
具体按本指导意见第6条规定执行。
为保证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顺利进行,按大类招生的专业应在第3学期末完成专业分流工作。
5.专业见习
各专业应根据专业自身特点适时安排专业见习,通过见习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培养、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教育专业见习安排3周(计2学分),其它专业见习周数根据专业特点自行安排。
具体见习安排在第几学期由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确定。
6.论文与设计
论文与设计主要包括课程论文(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
毕业论文(设计):
获得实验数据周期较长的专业的选题工作最迟在第7学期第3周前完成,开题、前期实验在第7学期完成,撰写(调试)、答辩等环节集中在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