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9580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

A.秦灭六国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D.元灭南宋

2.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B.涿郡

C.余杭D.洛阳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体现出大运河的作用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4.有唐朝官员说:

“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确立于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  )

A.隋文帝B.隋炀帝

C.唐太宗D.唐玄宗

5.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开通大运河B.统治者的酷虐残暴

C.农民起义的打击D.修建国家粮库

6.在美国学者迈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排行第82位。

下列哪些内容是隋文帝入选的原因(  )

①他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②他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国力强盛 ③他下诏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④他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

确立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隋朝时,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大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是(  )

①通济渠 ②邗沟 ③江南河 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B.④①②C.①②③D.①②

8.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

“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

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

”下列对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削弱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9.有人说: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D.大运河开通

10.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请结合下图指出大运河的中心是()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短命的隋朝,两位帝王让后人记忆尤深。

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是全世界公认的明君,在位期间大有作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大定元年二月,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后来统一全国。

隋炀帝杨广,虽荒淫,但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1)“大定元年”是哪一年?

隋朝建都于哪一座城市?

杨坚于哪一年灭掉哪一政权统一全国?

 

(2)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说说杨坚给隋朝和后世留下了哪些宝贵的遗产。

 

材料二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一》

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二》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的所作所为?

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导致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三中的“此河”指的是哪一水利工程?

皮日休对这一水利工程的评价是否恰当?

请说明理由。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政治自隋唐之后可以说由门阀政治进入官僚政治,中国社会由门第社会迈入科举社会……科举之门对所有人都是敞开的……只要努力了,都有可能考取功名,获得官员身份。

原来的白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甚至位至高官,那么他的家庭地位就会发生非常大的转换,从社会底层上升到社会上层。

——中国科举博物馆解说词

(1)“门阀政治”集团的子弟失去了什么?

“原来的白丁”得到了什么?

“由门第社会迈入科举社会”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什么影响?

 

(2)请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它的受益者是谁?

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是谁?

答案

1.C 2.D 3.C4.B 5.B 6.A 7.C 8.C9.A10B 

11.

(1)581年。

长安。

589年,灭掉陈朝。

(2)物质:

采取一系列措施(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精神:

隋文帝厉行节俭,曾教训太子说:

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

(3)隋炀帝。

南征北战耗尽民力;残暴统治失去民心。

(4)隋朝大运河。

恰当。

因为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大运河的开凿也为南北交通的发展和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12

(1)门阀子弟:

失去了不经选拔就可以做官的捷径,他们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白丁:

获得了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进入仕途的资格。

影响:

改变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考试的受益者是中下层有才学的读书人和统治者,其中最高统治者——皇帝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孟宪实教授说: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魅力的一个朝代。

”唐朝的建立者是(  )

A.李世民B.杨坚C.李渊D.李隆基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被唐太宗喻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房玄龄B.魏征C.姚崇D.杜如晦

3.“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

”这句话介绍的是(  )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

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5.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D.“文景之治”

6.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  )

A.仁政爱民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

7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

他曾对群臣说:

“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

8.“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治世局面。

下面对这一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繁荣局面出现的基础

9《旧唐书》称武则天:

“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

“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10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下列对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上留心理道”中的“上”即唐玄宗 ②“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 ③“河清海晏”指唐朝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④“革去弊讹”指唐太宗革除前朝弊病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②③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根据材料,概述唐太宗的执政思想。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2)唐太宗以其辉煌的政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请列举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措施。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历史学家郭沫若评价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郭沫若这样评价武则天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这首诗描述了什么景象?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13本课主要学习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帝王的功绩,请你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们治国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如果让你评价这三位帝王,正确评价的方法是什么?

 

(3)这三位帝王的哪些治国经验可以为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提供借鉴?

1.C2.B 3.B 4.C 5.A6.A 7.B8.C 9.D 10.C

11

(1)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认为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人民。

“贞观之治”。

(2)治国思想:

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

②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③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治国措施:

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12.

(1)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描述了“开元盛世”的景象。

(3)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府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统治者重用人才;等等。

13

(1)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强中央集权。

(2)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3)得民心者得天下,要以民为本;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要重视农业生产;人才是国家兴旺的前提,要重用贤才;等等。

第3课 盛唐气象

1.右图所示工具的主要用途是(  )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2.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下图反映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  )

A.壮族B.羌C.吐蕃D.苗族

3.下面均是唐朝时期的艺术作品,如果为这些作品命名一个主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融洽的民族关系B.开放的社会风气C.繁荣的商业发展D.豪迈的尚武风气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特征,被人们称为“诗史”。

“他”是(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房玄龄

4.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下列关于当时日常生活情景的表述,你不可能经历的是(  )

A.使用曲辕犁耕地B.在越窑买到最好的白瓷制品

C.看到妇女骑马、射箭D.欣赏《步辇图》

5“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大诗人白居易对唐都长安城的描写。

从这一诗句中我们可以提炼的有效信息是(  )

①长安人口众多 ②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③长安街道整齐划一 ④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

中心

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

6.小明想写一篇以“唐朝的社会风气”为主题的小论文,他可以查询的关键词包括(  )

①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②风气开放,充满活力 ③兼容并包,尚武风气盛行 ④闭关保守,封闭落后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7.下列唐朝艺术家与其艺术特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柳公权—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C.阎立本—擅长风俗画

D.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8.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对渝州有这样的描述:

登高远眺,万家井邑出现,两江之中舟船济济,水国乡民舟中行商,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王维的描述直接反映了渝州()

A.政治清明B.经济繁荣C.民族团结D.文教昌盛

9.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绘的是()

A.贞观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10.“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出现于()

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1.“四方丰稳(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这一材料描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2.他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他是()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李清照B.花木兰C.慈禧太后D.武则天

14.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a)、图(b)是唐朝时期发明的重要生产工具,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并写出图(b)的用途及优点。

 

材料二

(2)请分别写出生产图(c)和图(d)的瓷窑。

图(e)是唐朝闻名中外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品的名称是什么?

有何特点?

 

材料三

(3)从图(f)这本诗集中我们会了解到唐代哪三位著名诗人的诗歌?

请分别写出他们的诗歌特点。

 

(4)在图(g)这本书法卷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晋代和唐代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任举三位即可)他们的书法分别有何特点?

 

(5)根据以上图片及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时期文化艺术呈现繁荣景象的原因。

(任答两项即可)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三彩始见于唐高宗时期,开元年间极为盛行,器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到天宝以后数量逐渐减少,是唐朝盛世的重要表现。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封建社会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C 2.C3.B 4.B 5.B6.C7.B 8.C 9B10C11B12C13D

14.

(1)图(a)是曲辕犁,图(b)是筒车。

用途:

灌溉。

优点:

节省人力。

(2)图(c):

越窑。

图(d):

邢窑。

唐三彩。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

其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杜甫:

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白居易: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4)①东晋王羲之;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唐朝颜真卿;他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③唐朝柳公权;他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5)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对内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往频繁;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任答两项即可)

15①继承性因素:

前朝或前几任统治者统治时期为盛世局面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安定。

③政治因素:

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④经济政策因素:

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⑤经济交往因素:

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⑥群众作用:

人民的辛勤劳动。

⑦生产力(科技)因素:

生产技术革新,水利的兴修。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

2.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

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

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

3.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将朝鲜半岛的音乐引入中国

4.七年级

(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5.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题名”。

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

6.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

“久早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行省制C.科举制D.分封制

7.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

()

A.金榜题名B.连中三元C.名落孙山D.卧薪尝胆

8.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9.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

这些主要说明()

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

10.“日本前后共任命19次遣唐使节团,成行15次。

另外还有10次非正式的日本使者,唐朝也10次派使节团访问日本。

遣唐使节团成员早期20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人。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A.唐朝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辐射邻近国家

B.唐朝时中日交流频繁

C.日本遣唐使团次数多,规模大

D.日本吸收盛唐先进文化,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1.“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

A.中国广州 尼泊尔

B.中国北京 印度那烂陀寺

C.中国新疆 巴基斯坦

D.中国西安 印度那烂陀寺

12.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文献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D.《资治通鉴》

1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被日本人民尊称为“律宗之祖”“文化恩人”。

为了纪念鉴真东渡,2016年,原创史诗歌剧《鉴真东渡》在日本东京奥查德剧场成功举行首演。

歌剧歌颂了鉴真慈悲普度的悲悯情怀、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

材料二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一行四人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1)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日本人民为什么把鉴真尊称为“律宗之祖”“文化恩人”?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高僧有哪些共同之处?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旧大陆文明中心所有城市中最具世界意义的城市,在这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君士坦丁堡,唐帝国和中国文明不仅为朝鲜,而且为更远的日本所赞赏和效仿,这显示了中国的威望。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1)列举一例“唐帝国和中国文明”为日本所效仿的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唐朝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往来的原因。

 

材料二 玄奘西行是世界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笔,玄奘用其开放的胸怀吸纳异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早已超越了时间、地理和宗教的限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材料三 瘦西湖景区精心打造的《鉴真东渡禅茶秀》展现了鉴真大师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品质,传达了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扬州精神。

(3)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作出了哪些贡献?

他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二 琵琶拨尽昭君泣,芦叶吹残蔡琰啼。

归见林逋烦说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郑惠真《送水云归吴》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A2.D 3.B 4.A 5D6C7D8B9C10.D 11.D12.B13.D 

14.

(1)唐玄宗。

原因:

鉴真6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都具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都拥有高深的学问、渊博的知识;都为密切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5.

(1)日本派遣了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唐朝前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给对外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唐朝制度先进,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际声望很高,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唐朝政府对外采取开放的政策;等等。

(3)玄奘:

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

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鉴真:

东渡日本后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方式:

玄奘是把天竺的文化带回唐朝,鉴真是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4)一个国家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开放有利于发展,保守导致落后;等等。

16①我们必须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  )

A.李林甫B.杨国忠C.安禄山D.史思明

2.下列哪一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

A.鉴真东渡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

3.“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这句话描述的是(  )

A.绿林赤眉起义B.黄巢起义

C.黄巾起义D.大泽乡起义

4.他原是农民起义军将领,后因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并于907年建立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他和他建立的政权分别是(  )

A.朱温 后梁B.朱温 后唐

C.黄巢 后梁D.黄巢 后唐

5.唐朝灭亡后,“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材料描述的是(  )

A.黄巾起义B.安史之乱

C.五代十国的更迭D.黄巢起义

6.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

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安史之乱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