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濮阳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docx
《届河南省濮阳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濮阳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濮阳市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濮阳市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19.2
1.C(A项属曲解文意。
原文“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只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选项中的“不是”改变原意。
B项混淆正然与未然。
原文有限定“可以预期”“会日渐增多”。
D项信息有误。
原文信息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3分)
2.C(对论据作用理解失误。
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意在证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3分)
3.A(“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的说法绝对化了。
原文第二段的表述为“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
)(3分)
4.D(错在“平实质朴”。
)(3分)
5.(6分)①勇敢顽强。
团长率队伍突出重围。
②细心谨慎。
发现水源,不急着饮水,而想办法试水。
③大公无私。
他抢先试水,不忍让别的战士冒险,却允许儿子试水。
④严厉慈爱。
对儿子既严厉又慈爱。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6分。
意思对即可)
6.(6分)①身体方面原因:
每个人喝足了水、吃饱了草根,因此有了劲。
②精神方面原因:
一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每个人都甘愿牺牲自己;二是感动的心情,被团长父子感动,深受鼓舞;三是团结的力量,有团长的带领,大家团结一心定能战胜困难。
(第一点2分,第二点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
7.D(说“……三台谱仪综合性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错,原文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分)
8.B(原文只是举例子,且说“只有散裂中子源的中子能够穿过”)(3分)
9.(6分)
(1)报道重点:
①材料一侧重对散裂中子源的理论介绍和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②材料二侧重报道陈和生及其团队在研制中的努力和贡献。
③材料三侧重报道科研人员在研制中的技术创新。
(3分。
每点1分,意合即可)
(2)成功原因:
①国家重视,确立其为国家重大科技实验课题。
②领导及团队长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③科研人员坚持攻坚创新。
(3分。
每点1分,意合即可)
10.A(3分)
11.B(“在大臣家中厅堂上召问臣下”错。
)(3分)
12.C(“考中博学鸿词科”错。
原文说“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意思是他被推举参加博学鸿词,但没有参加。
)(3分)
13.(10分)
(1)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爱抚百姓如同一家人。
(5分)(译对“周”、“咨”、“煦妪”各1分,译对大意2分,共5分。
)
(2)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职守,(你们这样做)必将会压制执法的正气,使办事的人灰心。
(5分)(译对“发”、“侵”、“灰”各1分,译对大意2分,共5分。
)
14.A(A项错在“谆谆告诫:
做官勿忘孝顺家中父母”,最后两句说的是希望朋友创造良好政绩来告慰父母,并非让他不忘孝顺父母。
)(3分)
15.(6分)①对朋友的祝贺与赞美之情。
“腰垂新绶色”写朋友新官赴任,字里行间透露出欣慰之意。
②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关怀之情。
“客程关外长”写朋友赴任路途遥远,隐含牵挂之意。
③对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勉励之情。
最后两句写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以慰父母,表明了作者的希望与鼓励。
(每点2分,共6分)
16.(6分)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
17.D(大相径庭: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泾渭分明: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语境说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及文化这两者之间相差很远,所以应选用“大相径庭”。
抽丝剥茧:
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鞭辟入里:
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语境说的是“从孔孟、老庄,到中国的程朱、陆王等,他们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并不层层追问,所以应选用“抽丝剥茧”。
直截了当:
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直言不讳:
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知行合一:
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样。
语境说的是“从孔孟、老庄,到中国的程朱、陆王等,他们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而是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
这里强调的是“直截了当”。
由“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可知选用“知行合一”。
)(3分)
18.C(划线句子的语病有:
语序不当,根据语境,“中国”应放在句首;主语不当,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其学说”;关联词错误,应该用“虽然”,不用“即使”。
“虽然”表示既成事实,“即使”表假设。
)(3分)
19.B(B项,是指智者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
其他三项都强调“知行合一”的“实用理性”精神,恰当。
)(3分)
20.(5分)“苦逼”改为“刻苦”;“惠存”政为“珍藏”;“刺激”改为“启发”;“大限”改为“之期”或直接去掉;“一定要”改为“最好”。
(找出并修改正确1处得1分,共5分。
只找出某处错而未做修改或修改错了该处不得分。
其他改法如合情理亦可给分。
)
(本题说明:
“苦逼”属于网络口语,不规范;“惠存”是敬词,用在表述对对方的尊重,不能用于自己;“刺激”是口语,且感情色彩不恰当;“大限”只能用在表示人生终点将至;“一定要”含有命令语气,不合语境。
)
21.(6分)(示例)如果说“中国如果反对美方发起的贸易战,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就会损害两国贸易往来,所以中国应该停止相关应对措施”是对的,那么面对他国入侵,我们也不应该应战,因为应战会带给人民伤害,会带来经济衰退。
(3分)可是,如果不应战,我们的国家就会灭亡,人民的安康、经济的发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所以,不能因为害怕损害两国贸易往来,就停止相关应对措施。
(3分)
(本题说明:
由例句可以看出,“归谬法”即先假设对方观点正确,然后联系与前面错误观点类似的情况,注意所选的类似情况要常见,然后按照错误观点的逻辑来分析该情况,指出错误逻辑下的错误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
22.(60分)参照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
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
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朝廷策对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之费用。
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
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到官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
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
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
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对此感觉很方便。
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
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爱抚百姓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
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
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
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
总督石琳下令琼州总兵会同审讯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书中说:
“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职守,(你们这样做)必将会压制执法的正气,让办事的人灰心。
我应当放弃官职来保全政体,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让州县蒙羞。
”当初审讯这场官司时,黄镇中命令甲士一百多人佩刀闯入崖州官署,元淳按着桌案怒叱到:
“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务,守备竟敢命令甲士劫持,这是藐视国法。
”黄镇中的气焰被震慑下去,急忙命令甲士撤去,最终审判定罪,依法判处黄镇中、余虎有罪。
崖州人因此说:
“崖州虽有余虎,却敌不过陶公一怒。
”总督最终因为元淳性情倔强,就以不认真考查,审理不合实情为由将其治罪,恰好赶上大赦而被免罪。
总督又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他,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曰:
“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
”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元淳生活非常节俭,为官时每日只需供应一束韭菜。
元淳喜欢接交读书人,常常讲学论道到深夜也不疲倦。
元淳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没被允许,最终因积劳成疾而死在官任上。
昌化规定的田地数目是四百多顷,但一半沦陷于海中,赋税不到二千,而超额的田赋占到三之一,百姓十分困窘。
元淳对超过的田赋做了考核,多次向上级官吏请示,请求免除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此事。
乾隆三年,元淳的儿子陶正靖做了御史,上疏把这件事报告了朝廷,最终得到皇上旨意,免除了这些超额的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