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题1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9114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题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题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题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题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题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题17.docx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题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题17.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题17.docx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题17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8·海南高考)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W)=3v(Z)       B.2v(X)=3v(Z)

C.2v(X)=v(Y)D.3v(W)=2v(X)

解析:

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之比,A项,v(W)=v(Z);B项,3v(X)=2v(Z);C项,2v(X)=v(Y);D项,2v(W)=3v(X).

答案:

C

2.(2018·安徽皖东十校一次模拟)对于反应N2+O2

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中能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压强不变充入He使体积增大

C.体积不变充入He使压强增大

D.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

解析:

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项正确;B项压强不变,体积增大导致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减小;C项对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无影响,反应速率不变;D项使c(NO)减小,逆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

A

3.(2018·泰州质检)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2HI(g)

H2(g)+I2(g).若c(HI)由0.1mol·L-1降到0.07mol·L-1时,需要15s,那么c(HI)由0.07mol·L-1时降到0.05mol·L-1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

A.等于5sB.等于10s

C.大于10sD.小于10s

解析:

c(HI)从0.1mol·L-1降到0.07mol·L-1过程中:

v(HI)=Δc/Δt=0.03mol·L-1÷15s=0.002mol·L-1.假设v(HI)不变,则c(HI)从0.07mol·L-1降到0.05mol·L-1时,Δt=Δc/v=0.02mol·L-1/0.002mol·L-1·s-1=10s.但反应速率受浓度变化的影响,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而0.07mol·L-1比0.1mol·L-1小,反应速率慢,所需反应时间大于10s.

答案:

C

4.(2018·哈师大附中一次月考)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低

解析:

增大O2浓度的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B正确、C错误;图Ⅲ中由斜率可知乙比甲的温度高.

答案:

B

5.(2018·佛山模拟)2SO2(g)+O2(g)

2SO3(g) ΔH<0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有效的催化剂能增大正反应速率并提高SO2的转化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

解析:

A项,选用有效的催化剂能增大正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改变SO2的转化率;B项,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物浓度不一定增大,所以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C项,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会使平衡正向移动,但是反应速率降低,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将变长;D项,无法确定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而v必须是正值.

答案:

B

6.利用反应2NO(g)+2CO(g)

2CO2(g)+N2(g) ΔH=-746.8kJ/mol,可净化汽车尾气,如果要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同时加催化剂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及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

解析: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NO的转化率,但会减慢反应速率;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速率和NO的转化率,加入催化剂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充入N2和升高温度都会使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及时移走反应的生成物虽然会提高NO的转化率,但不能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

B

7.(2018·福建高考)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A.2.5μmol·L-1·min-1和2.0μmol·L-1

B.2.5μmol·L-1·min-1和2.5μmol·L-1

C.3.0μmol·L-1·min-1和3.0μmol·L-1

D.5.0μmol·L-1·min-1和3.0μmol·L-1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和数据的处理能力.4~8min间化合物Bilirubin的浓度变化为Δc=10μmol·L-1,则v(Bilirubin)=

=2.5μmol·L-1·min-1;根据图示,每隔4min化合物Bilirubin的浓度减小一半,则16min时化合物Bilirubin的浓度为8min时浓度的1/4,故16min时其浓度为10μmol·L-1×1/4=2.5μmol·L-1,B项正确.

答案:

B

8.(2018·福建高考)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

CH3

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初始浓度c/mol·L-1

溴颜色消失

所需时间t/s

CH3COCH3

HCl

Br2

0.80

1.60

0.80

0.80

0.20

0.20

0.40

0.20

0.0010

0.0010

0.0010

0.0020

290

145

145

580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增大c(HCl),v(Br2)增大

D.增大c(Br2),v(Br2)增大

解析:

A项,由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增大c(CH3COCH3),反应时间变少,v(Br2)增大.B项,实验②和③反应时间相同,起始Br2的浓度相同,则v(Br2)相等.C项,比较实验①和③可知,增大c(HCl)时,反应时间缩短,v(Br2)增大.D项,比较实验①和④可知,增大c(Br2)时,v(Br2)相同,故选D.

答案:

D

9.

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

6A+2C

B.反应进行到1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s)

D.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解析:

A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Δn(A)∶Δn(B)∶Δn(C)∶Δn(D)=(1.2-0)mol∶(1.0-0.4)mol∶(1.0-0.2)mol∶(0.4-0)mol=6∶3∶4∶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B+4C

6A+2D,A错误;不论在什么时刻,用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B、D错误.

答案:

C

10.由烃制氢气的装置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改质器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CxHy+xH2O

xCO+(x+y/2)H2

B.移位反应器中CO(g)+H2O(g)

CO2(g)+H2(g) ΔH>0.温度越高,CO转化速率越大

C.净化器中装入氨水,则净化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有2个

D.从净化器出来的氢气不纯净

解析:

由图可知,CxHy和H2O通过改质器后,生成CO和H2,所以A正确.触媒在多高温度下活性最强,是实验测得的结果,高于或低于合适温度,催化活性都会降低或消失,B错.C项,CO2不足生成(NH4)2CO3,CO2足量生成NH4HCO3;D项,由于移位反应器中发生的是可逆反应,所经净化器出来的氢气中一定含有CO.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2分)在锌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锌的质量/g

锌的形状

温度/℃

完全溶于水的时间/s

A

2

薄片

5

400

B

2

薄片

15

200

C

2

薄片

25

100

D

2

薄片

35

t1

E

2

颗粒

15

t2

F

2

粉末

15

t3

G

2

薄片(含少量

杂质Cu)

35

t4

(1)t1=________s,画一幅以时间对温度的曲线图(纵轴表示时间,横轴表示温度).

(2)利用所画的曲线图,关于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________(填“>”或“<”)t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t2________t3(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该题要认真分析表中数据.由A、B、C总结规律,推出t1=50s,根据A、B、C、D四组实验的数据可画出温度—时间图.通过对图象的分析总结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找出规律.D、G组实验相比较,G中可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E、F组实验相比较,F中锌的表面积大,速率较快.

答案:

(1)50

如图所示:

(2)对于该溶液,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加快到原来的2倍 (3)> G组中可形成Cu-Zn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 > F组中锌为粉末状,表面积较大,反应速率较快

12.(12分)某化学反应:

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

编号

时间

浓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1中,反应在10~20min时间内A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mol/(L·min).

(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mol/L,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相同反应时间则v3________v1,且c3________1.0mol/L(填“>”、“=”“<”).

解析:

(1)v(A)=

=0.013mol/(L·min).

(2)对比实验2与实验1可知,反应温度相同,达平衡时A的浓度相同,说明是同一平衡状态,即c2=1.0mol/L,又因实验2反应的速率快,达平衡所需时间短,说明实验2中使用了催化剂.

(3)对比实验3与实验1可知,从10min到20min,实验1中A的浓度变化值为0.13mol/L,而实验3中A的浓度变化值为0.17mol/L,这就说明了v3>v1,又知从0min到10minA的浓度变化值应大于0.17min/L,即c3>(0.92+0.17)mol/L=1.09mol/L.

答案:

(1)0.013 

(2)1.0 使用催化剂 (3)> >

13.(12分)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HCOOCH3(l)+H2O(l)

HCOOH(l)+CH3OH(l) ΔH>0,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组分

HCOOCH3

H2O

HCOOH

CH3OH

物质的量/mol

1.00

1.99

0.01

0.52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下图: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反应时间范围/min

0~5

10~15

20~25

30~35

40~45

50~55

75~80

平均反应速率

/(10-3mol·min-1)

1.9

7.4

7.8

4.4

1.6

0.8

0.0

请计算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________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画出温度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解析:

(1)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15~20min内甲酸甲酯转化率提高了4.5%,利用转化率和速率的计算式计算.

(2)表格中平均反应速率的数据显示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因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排除温度升高的影响,则只能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物质对该反应起到催化作用.

(3)注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T2>T1,温度升高,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提高转化率.

答案:

(1)0.045 9.0×10-3

(2)该反应中甲酸具有催化作用.

①反应初期:

虽然甲酸甲酯量较大,但甲酸量很小,催化效果不明显,反应速率较慢;

②反应中期:

甲酸量逐渐增多,催化效果显著,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③反应后期:

甲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成为主导因素,特别是逆反应速率的增大,使总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零达到平衡状态.

(3)

14.(14分)(2010·全国卷Ⅰ,有改动)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1、c(B)=0.200mol·L-1及c(C)=0mol·L-1.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

(3)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

vB=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

vC=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析图象可知,①和②在平衡时刻A的浓度相等,且②的曲线斜率较大,说明反应速率较大,故是改变某一条件使反应加快,但平衡没有移动,故只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①和③相比较,平衡时刻③中A的浓度较小,曲线斜率较大,说明③的反应速率较大且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起始浓度相等,故只可能是升高温度.

(2)由起始到平衡时刻Δc(A)=0.100mol·L-1-0.060mol·L-1=0.040mol·L-1,故Δc(B)=0.080mol·L-1,则B的转化率为0.080÷0.200×100%=40%;实验③平衡时刻,c(C)=0.060mol·L-1.

(3)由

(1)可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那么该反应正反应方向要吸热,ΔH>0.

(4)观察图象可知,在第4.0min时,②中c(A)=0.072mol·L-1,③中c(A)=0.064mol·L-1.②中vA=(0.100mol·L-1-0.072mol·L-1)/4.0min=0.007mol·L-1·min-1,而vB=2vA=0.014mol·L-1·min-1.③中vA=(0.1mol·L-1-0.064mol·L-1)/4.0min=0.009mol·L-1·min-1,而vC=vA=0.009mol·L-1·min-1.

答案:

(1)加催化剂 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温度升高 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2)40%(或0.4) 0.060mol/L (3)> 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4)0.014mol·L-1·min-1 0.009mol·L-1·min-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