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8974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docx

《第二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docx

第二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

无悔青春路

长江科学院 李珍

   我叫李珍,是长江科学院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向大家汇报我的思想和工作。

十多年来,在领导的教育和培养下,我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杰出青年。

我觉得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却能如此幸运,给予我这样的荣誉,我更觉得,这些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应当属于所有青年科技工作人员。

我深深感谢领导对我的培养和关心,感谢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借此机会,我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刻苦钻研,勇挑重担

   1996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我,带着对水利事业的热爱来到长江科学院新材料开发研究室工作。

当时的新材料室主要从事与水工建筑物有关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发研究,室里11名职工的专业覆盖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分析化学、岩土工程、环境工程、水土保持等,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的综合研究室。

刚分配到研究室时,面对将要从事的材料研究工作,有过迷茫,但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帮助下,我很快就调整了自己,不仅虚心向同事们请教,也注重锻炼和积累自己。

为了及时跟踪国内外自己相关专业的最新研究进展,努力拓展知识面,经常一大早带着干粮和水挤着公交车跑遍了武昌洪山广场附近的科技大厦、八一路的省专利局、凤凰山附近的省标准局,同时委图书馆、院图书室也是我常去的地方。

这一摞摞资料、一本本读书笔记和一点一滴的积累不仅为我承担一项项科研任务奠定了扎实基础,而且从中我学会了坚强与执着,锻炼了勇挑重担的胆识。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工程科研项目20余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水利部等公益性课题10余项。

   “李珍善于学习新知识,勇于开拓知识面”这是原长科院副总工刘崇熙老专家对我的评价,也是他老人家把我称为长江科学院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研究的“传力手”。

学习是使人进步的源泉,我很乐于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充实自己,也能从读书学习中领悟生活,我先后参加了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在单位领导的关怀下,先后赴法国、意大利等国考察和学习了国外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耐久性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但作为女人,结婚、怀孕、生子,在学习上必须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艰辛。

当别人在节假日带着孩子其乐融融享受快乐生活时,我只能在教室里冥思苦想学习。

即便失去了些许生活的快乐,却享受到了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几年来,在领导和老专家的言传身教下,先后发表论文近20篇,合作出版专著5部,主持编制行业标准1部。

   二、敢于创新,勇创品牌

   顾名思义,新材料开发就是应该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材料。

作为参与者也就必须具备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意识。

1997年,我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三峡施工科研项目“三峡工程F215断层破碎带灌浆材料室内试验研究”。

其中原材料的优选与合成需要做大量的试验,而且在化学合成过程中,经常散发出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因此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化学试验室要求通风,不能使用空调)站在高温加热设备前进行试验也是家常便饭的事。

记得当时我和一名工人正在合成一种原料,散发出来的刺鼻气味引起了楼上其他所职工的强烈不满。

当他们冲下来看到我一手捂着鼻子一手拿着搅拌棒专注于试验的情景,满腹的不满消失了,听到的是“李珍这个女孩子真不容易,真能干”声声赞叹声。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在全室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研制出了性能优良的CW化学灌浆材料。

该成果获得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1项,编写学术专著1部,编制行业标准1部。

目前该材料已在四川溪落渡、广西龙滩、贵州构皮滩等国内大型水电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前不久,水利部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水利先进技术推广会,CW系化学灌浆材料被列为水利部重点先进推广技术并颁发推广证书。

   在此基础上,自2003年担任新材料室主任以来,带领新材料开发研究团队先后参加并完成了多种新型材料的研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W系列新材料,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4项,创立了CW系水工新材料品牌,是近几年来长江科学院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最多的科研团队。

 

   三、勤奋工作,奉献自己 

   学习新知识,拓展知识面是工作之初必须要面临的新问题。

有时为了申请课题,往往要查阅大量的国内外资料,请教老专家、老同志,做一些相关的基础性研究,为此加班加点是常事。

当时孩子小,丈夫又为某部队军官,军务繁忙,平时很少回家,父母又在湖南老家,因此在搞好科研生产的同时,还得照顾小孩。

我记得每天早上将儿子送到幼儿园,儿子与我说得再多的话就是“妈妈,你今天一定要第一个来接我”。

更让我感到愧疚的是,2001年,我室开发研究的坡面生态工程技术(也就是中央七台、人民长江报等媒体宣传的石头上能长出草的技术)被广东番禺香江集团相中,准备应用于大型住宅小区的岩石坡面保护中。

这是一个施工项目,由于室里其他同事都有任务在身,商量之后任命我为项目经理。

当时我的儿子刚过两岁,丈夫在汉川部队,家里能帮得上我的只有保姆了。

接到任命后,我有过犹豫,但想到这是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也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到了。

于是把两岁的儿子交给保姆,带着几名技术工人前往广州番禺,经过2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施工,如质如期完成任务,受到开发商的高度赞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2年我父亲在湖南老家因车祸大脑严重受损,经全力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父亲现为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当时接到新疆希尼尔工程建设单位的电话,要求我必须立即赶到现场解决塑性混凝土有关技术难题,而当时父亲仍处于昏迷状态,但是为了工作我还是强忍悲痛,只身前往新疆,圆满地解决相关技术难题,受到业主好评。

   作为母亲,我欠儿子太多的童年记忆;作为女儿,我欠父母太多的照顾;但我相信,儿子会为妈妈付出的努力而高兴,爸爸妈妈会为女儿取得的进步而自豪。

   2003年长科院进行了科研体制改革,通过竞岗我担任新材料室主任,当时我是室里年龄最小的,心想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阻力吧!

但是凭着我对工作的热情和勤奋,不仅没有遇到阻力,反而成了推动我不断进取的动力。

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联系群众,善于调动全室职工的积极性,使每位职工都能在适应的岗位干最擅长的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我负责联系的科研项目大都分配给其他职工,让他们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获得较好的薪酬收入。

因为我崇尚的是“心底无私天地宽”,也正如我给儿子寄予过的“我们要时刻怀一颗感恩的心”,正是凭借自己这种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举动,使得新材料研究室这个集体成了一个团结协作、和谐发展、不断创新的先进集体。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勤勤恳恳的工作。

就这样,立足平凡岗位,立志为“和谐长江,健康长江”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脚踏实地 描绘美好青春篇章

汉江集团 郑玉民

   我来自汉江集团王甫洲公司,是汉江集团众多员工中的普通一员。

可以说滔滔汉水、滚滚长江孕育了多少优秀青年儿女,能被评为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我感到不胜荣幸。

   我是1998年由水院毕业到王甫洲公司参加工作的,回顾自己这十几年的成长历程,是与上级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们的帮助分不开的,成绩属于大家,我有幸在这里作为代表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的学习、工作和思想情况。

我汇报的题目是“脚踏实地 描绘美好青春篇章”。

   九层之台,起与垒土。

不断地学习就是为个人的成长垒土铺路,就是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我深知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阶段,也是针对实际工作继续学习的黄金时期。

参加工作以来,我时刻不忘继续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学习,注重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学习应用。

在不影响工作和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我还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在2003年9月~2006年6月完成了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后,又于2006年9月取得了武汉大学流体机械专业博士阶段的学习资格。

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可实际行动起来不知要比他人多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

这几年,我是一边工作一边求学,常常是星期五下午下班后从襄樊赶到武昌的学校,周六周日找老师要讲义、找同学要作业资料,两天的时间尽量把一周的学习内容补过来,星期天晚上又赶回单位迎接新一周的工作。

几年下来,往返于两地的车票积了厚厚一沓。

   参加工作以来我可以说是跟随王甫洲电厂一起成长。

我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参与了王甫洲电厂由奥地利引进的4台灯泡贯流式机组的安装调试工作,当时为了与时间抢进度,常常是几个月都不知休假的滋味,但是搀杂风沙的盒饭在工地确是吃了不少,最终创下了同年4台机全部投产的成绩。

   机组投产发电后,作为发电部总值长,我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以勤奋学习的韧劲,带领一帮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年轻人积极投入到机组运行管理工作中。

我作为主编组织这帮年轻人编写了王甫洲灯泡贯流式机组运行维护规程。

我们常常是白天在现场熟悉设备,晚间在宿舍里一起研究技术资料,通过刻苦钻研掌握机组的运行性能。

在没有外方人员指导的情况下,这帮年轻人仅经过3个月的集中培训就顺利接过电厂运行管理的重任,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2006年我被任命为电厂厂长,此时电厂的生产早已逐步步入正规,但是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给自己提出了“保安全、求效益、创一流”的更高要求。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我深知对于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水电厂,更要加强安全管理。

这方面我一是始终坚持“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动摇,根据安全生产实际,组织制定了《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考核细则》、《设备缺陷管理办法》等规定;二是以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深入扎实地举办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三是重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坚持开工前重点教育、施工时严格监督、结束后认真总结三个环节的跟踪管理。

通过这些工作,打开了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自2000年发电以来,我们创造了日发电268万千瓦时、月发电7770万千瓦时和年发电7.05亿千瓦时三个历史记录。

目前王甫洲电厂已实现了累计发电量近46亿千瓦时,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400天。

   效益是企业存在的基石。

我围绕王甫洲电厂发电效益最大化方面做了一些细致的研究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水库优化运行课题研究,通过合理保持运行水位,提高机组运行效率,使度电耗水率从发电初期的51.5m3/kWh降到现在的46.8m3/kWh,每年创造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二是优化发电机组运行方式,进行发电合理调度,保证电量峰平谷比例合格和减少水库弃水,几年来减少水库弃水1.2亿方、减少弃水电量728万千瓦时;三是通过加强维护管理,减少发供电设备的非计划停运次数,使平均每台机的非停次数由当初的6次/年下降到调度考核的2次/年,每年减少电量损失76.3万千瓦时。

   王甫洲电厂在湖北电网中担负调频、调峰重任,设备长期处于带负荷运行状态,加上设备老化较快,设备的可靠性水平是困扰我们生产的难题之一。

对此我迎难而上,把消除设备缺陷和安全隐患、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作为生产管理的重点。

近几年,我先后组织完成了发电机出口开关改造、机组压缩空气系统改造、发电机轴承密封改造、发电机转子滑环改造、机组监控系统投资350万元全面升级改造,其中进口贯流式机组发电机定子冷却器改造项目解决了外方专家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

正是这些具体工作的完成,使主设备的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完好率到达了100%。

   2007年5月,我负责王甫洲电厂参加了湖北电网鄂西北子系统黑启动试验工作。

这次试验模拟整个襄樊电网全部停电,由王甫洲电厂的机组靠蓄电池启动作为电源,进而启动襄樊电厂3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然后逐步恢复整个电网。

试验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作为电源点的王甫洲电厂能否顺利启动,套用省电力公司主管生产的领导的话就是“能否形成燎原之势,关键在于王甫洲的星星之火能否点燃”。

试验前我带领电厂的技术人员连续奋战3个昼夜,模拟处理了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把这些经验融汇到了试验方案里。

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也是湖北电网史上的首次真正意义上的黑启动成功试验,同时提升了王甫洲电厂在湖北电网的地位。

   也正是这些具体的技术管理工作,使我们的团队多次获得上级单位的嘉奖,我也有幸获得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取得什么,而应当看他贡献什么。

作为党员,我深知在基层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子,舞的好了可以带动一大片,舞不起来把一大片的积极性都打消了。

所以我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我本色,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关键的时候能够第一个冲上去。

   在王甫洲电厂机组抢修过程中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完成检修任务,几年来累计缩短检修工期95天,缩短工期就意味着减少弃水;在历年枢纽防汛抢险过程中,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日夜坚守在防汛一线,保证了汛期电厂的安全运行。

为了保证电厂的安全生产放弃的节假日不计其数,远在河北年迈的父母很少回去探望,我结婚的第二天因工作需要就取消休假跑到电厂上班,妻子生小孩时我在忙于机组检修。

我的小孩今年已经有四岁了,可由于我和我的妻子工作都比较忙,平时陪护小孩的时间很少,所以在我们小孩心目中最喜欢的人是我们已经请了五年的保姆阿姨。

记得有一次我和爱人一同出差几天,回来后急忙到阿姨家把小孩接回家,把带回的玩具和零食都给她拿出来,当时可高兴了,可到了晚上她却哭喊着非要回家,我和爱人都很奇怪,不是已经在家里了吗?

后来才搞清楚原来她要回阿姨家,在她心中那里才是她的家,我当时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自认为对于家庭确实心中有愧,但对于工作我能负得起肩上的责任。

   我觉得我只是做了些我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事,组织上却多次授予我“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文明职工”、“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荣誉是压力,更是鞭策。

荣誉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需要我好好把握。

时间易逝,青春易失,我将把今日的心潮涌动化成明日的激情澎湃,立足本职工作,不懈努力、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泼洒青春的汗水,用实际行动描绘更加美好的篇章!

 

 

母亲河长江的水质“哨兵”

水保局 刘辉

   我是刘辉,2000年从武汉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后进入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工作,是众多水环境监测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今天能有机会在此向大家汇报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我深感荣幸,在此,我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培养,感谢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全力支持。

   曾记否,一首《长江之歌》唱响了祖国大地,唱进了亿万人民的心田: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因为这首歌的昭示,我选择了水资源保护事业;因为这首歌的召唤,使我荣幸地成为长江水利委员会从事水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因为这首歌唱出了母亲长江的心声,使我获得了为保护长江而奋斗终生的力量源泉。

   知识是力量的根基,根基越深,树就长得越高;知识是心灵的翅膀,翅膀越强大,心灵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从初出校门的学生转换为科技工作者,我站到了全新的起点上,书山有路勤为径,要使成长的坐标曲线延伸得又快又高,唯一的办法是加强学习、不断积累。

   我勤奋地学习水质监测的专业知识,翻阅大量的工作资料,注意向老同志请教,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较快地适应了工作要求。

2006年,我以优异的工作表现和长江委雅思选拔考试第一名的成绩,作为长江委第三批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赴荷兰UNESCO-IHE学习。

   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留荷期间,不但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还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研究能力,经过层层选拔和面试,争取到了赴瑞士联邦水科学研究所参与瑞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研究的资格,成为UNESCO-IHE推荐赴瑞士的两个人中的一员,也是唯一的一名中国人。

   在瑞士短短半年的学习研究时间内,我克服了生活孤单、饮食不适等诸多困难,刻苦钻研,努力工作,为及时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整个项目组工作进度,我曾多次连续四、五天在图书室查阅相关资料直至凌晨2、3点。

付出就有收获,我在该项目中较好地完成了垂直扩散系数的计算以及水质模型的模拟和校正工作,工作表现及成果质量得到了项目组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基于该项工作完成的论文经专家组答辩获得8.5分(满分为10分)的优异成绩。

   回国后,我参与了“武汉城市水环境综合生物监测项目”的工作。

该项目是水保局、意大利都灵大学和英国可持续发展协会共同合作的欧盟技术援助基金项目,我作为该项目中方主要技术骨干,项目实施过程中除较好地完成了自身的工作任务外,还主动承担了与外方的交流与沟通工作,促进了项目三方的良好合作,确保了该项工作顺利完成,为生物综合技术在长江流域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我还作为中方主要代表,促成了监测中心与美国地质调查局之间合作意向书的签订,为双方在水生态监测、水质远程监控、水质综合诊断技术以及其他共同感兴趣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是工具,只有创新地使用知识,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加工作9年来,我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业务骨干完成重大监测及研究项目20余项,项目范围涉及长江干支流主要江段及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重点敏感区域。

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8篇,完成技术报告30余份。

   三峡水库的水环境质量,一直是倍受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水库蓄水对水环境的影响,2003年三峡水库135米蓄水期间,监测中心在库区主要干支流开展了大规模的水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目的是掌握蓄水初期库区的水环境变化状况,为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我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该项工作从实施方案制定,项目实施直至技术报告的全过程工作。

众所周知,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项目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由于该项目是国内首次对大型水库蓄水全过程的水环境变化状况进行大规模的实时动态监测,因此,没有成熟和完整的范例可供参考。

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克服了畏难情绪,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和我中心的监测能力状况,制定了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项目成果经专家验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得到三建委、三峡总公司等单位的应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决策起到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作用。

   此外,由我作为主要技术骨干负责完成的“长江干流主要城市近岸水域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研究”项目中,在对长江干流攀枝花到上海长达3600公里的40个大中城市江段的近岸水域水质状况实施监测的基础上,测算得出的长江干流近岸水域600余公里污染带的结论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料被社会广泛引用。

   近年来,我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并高质量地完成了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武汉市水源地等水域的水质监测,以及专项项目项目申报、专项技术报告编制、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定额测算等近40项工作。

   水环境监测中心经常到江河上开展监测,工作艰苦,任务繁重。

作为年轻人,我爱岗敬业,处处以大局为重,以工作需要为先,努力发挥“不怕苦,不怕累、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地完成我主持或参加的各项工作。

无论是在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重点水域,还是在长江流域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现场,哪里需要,我一定会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

为了完成紧急工作,我经常在节假日里加班,2006年9月,我主动放弃婚假,新婚的第三天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

妻子到现在还常半开玩笑的说,我一辈子都欠她一个蜜月。

   “饮用水安全应急监测规划”项目对加快解决当前我国饮用水安全应急监测网络体系尚不完备、应急监测能力相对薄弱等突出问题,保障应急监测工作有效、有序开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至关重要。

我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接受任务时,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相关资料非常缺乏等不利因素,工作难度很大。

面对挑战,我化压力为动力,带领编制组全体成员,连续奋战30天,不分昼夜,克服许多困难,按时保质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水利部相关部门的好评。

由于报告编制过程中的过度劳累,我在成果提交的第二天就病倒住进了医院,尽管如此,我心里甚感欣慰。

   三峡水库135米蓄水期水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从2003年4月开始,7月结束,历时4个月。

我作为技术骨干,全程参与了该项工作。

2003年4月,正是“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经请示上级同意,三峡蓄水监测如期开展。

出于防御“非典”的需要,此次的监测过程必须采取隔离措施,监测船不能靠岸,人员不能离开船。

我们经常吃不到新鲜食物和蔬菜,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6月份开始蓄水过程监测,因蓄水计划时有变化,为能准确、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监测工作常要持续到深夜2~3点。

7月份监测时,平均气温40℃左右,部分天数的气温高达42℃,监测船上的温度更是高达50多度,酷热难当。

尽管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在为期四个月的监测中,我始终奋战在工作一线,努力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克服多重困难,与同事们一道,圆满完成了任务,为三峡水库蓄水期的水质安全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我才工作9年,所做的奉献是微不足道的,但组织上却给予我许多珍贵的荣誉:

水保局的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长江委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3月,任命我为水保局监测中心副总工程师。

   这是殷切的鼓励,这是有力的鞭策。

我非常感激,感激组织的关心和培养,感激同志们的全力支持;我将加倍报答,向母亲长江报以更丰硕的工作成果,向伟大的党、亲爱的祖国报以更加赤诚的奉献!

   当我的汇报即将结束之时,我又想起了《长江之歌》: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这首歌将鼓舞我继续前进,为了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了确保长江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为了确保长江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将与同志们一道奋发努力,做好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于我们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

 

 

青春,在治江事业中闪光

设计院 李双平

   我是设计院空间公司的李双平,1996年毕业于河海大学。

由于大学期间的优异表现,毕业时我经过层层选拔入选水利部第五期青年干部班继续学习。

1997年8月青干班毕业后分配到长江委工作,现为设计院空间公司安全监测公司设计研发部主任,公司党支部委员,武汉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安全监测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努力学习工程安全监测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不懈地努力,逐渐成长为一名安全监测业务骨干。

多年来,我参与或负责完成了“三峡工程”、“长江堤防隐蔽工程”、“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工程”等大小工程的安全监测设计、施工项目30余项,所有项目均被评为优质工程。

完成了国家948项目“大坝及滑坡自动化监测系统”、“长江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监测技术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多个项目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曾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长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先进工作者”,“长江委青年岗位能手”,“长江委设计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我带领的设计研发部也荣获“长江委青年文明号”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领导的关怀、指导以及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我多年的勤奋学习、无私奉献、刻苦钻研。

   一、刻苦钻研业务精,勤奋学习促发展

   学习是不断进步的源泉。

自走上工作岗位以来,无论工作多繁忙,我都未曾中断过自己的学习,即使是在野外勘测爬山涉水,缺水缺电条件下,也不曾放弃,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