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教师用书文档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8766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教师用书文档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教师用书文档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教师用书文档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教师用书文档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版《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教师用书文档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教师用书文档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docx

《版《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教师用书文档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教师用书文档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教师用书文档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docx

版《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教师用书文档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

第2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纲要求】

1.“顺乎世界之潮流”:

(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

(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

2.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

考点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知识梳理]

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

1.林则徐

(1)主要思想:

“睁眼看世界”(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主要事迹:

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了解西方。

2.魏源

(1)主要事迹:

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2)主要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所谓“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所谓“制夷”,就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3)影响:

成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成为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基础。

精微点拔 在魏源看来,“师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制夷”。

如果说“师夷”体现的是魏源思想的开放性,那么,“制夷”体现的则是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二、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

1.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1)康有为

①1898年,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②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

(2)梁启超

①发表《变法通议》等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②认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③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主张育人才,开学校,废科举,变官制。

(3)谭嗣同:

大胆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冲破封建罗网,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

①翻译《天演论》,指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

②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

2.维新主张的共同点

(1)思想上:

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反思洋务运动。

(2)政治上:

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救亡图存。

(3)经济上:

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3.影响

(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爱国性:

提出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3)进步性:

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4)启蒙性:

维新思想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5)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巧学妙用]

1.“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①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②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注】 ①作者的核心思想。

“夷”是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

②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技术。

材料一反映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抗外来威胁,维护清政府。

思考 结合材料二说明章太炎的主要思想主张。

答案 极力宣传革命思想,认为革命是“明公理”、“去旧俗”的良药。

主张以革命方式来改变旧秩序。

2.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材料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答案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应用提升]

一、选择题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下图著作是林则徐第六代嫡孙、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林岷女士耗时13年写成,在书中写到的内容不可能有(  )

A.林0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了解西方

B.林则徐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富国强兵

C.林则徐主张整顿水师,抵抗外国侵略

D.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解析 题图著作是《林则徐与中国图录》,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但没有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高度,故B项错误;A、C、D三项符合史实。

答案 B

2.书评:

“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  )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D.《新青年》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要想抵御列强的侵略,就必须先了解外国形势,而在题目中的四部著作中,只有《海国图志》体现了“了解西方的形势,抵御西方的侵略”这一思想。

答案 A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

3.(2014·浙江学考)近代中国某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证明孔子是一位维新派,并用孔子来支持自己的变法主张。

这位思想家是(  )

A.魏源B.康有为

C.严复D.谭嗣同

解析 根据题干所述这部著作应是《孔子改制考》,其作者是康有为。

故选B项。

答案 B

4.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

据此判断他是(  )

A.顾炎武B.林则徐C.李鸿章D.严复

解析 “惟适之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5.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编号

人物

速写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著有《新学伪经考》一书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新青年》的创办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四位代表人物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四个派别。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所代表的派别。

编号②________;编号③________。

(2)概述编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主张。

(3)编号②③④所代表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答案 

(1)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2)主张:

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地主阶级先进人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19世纪9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或主张实行三民主义)

(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①救亡图存是学习西方的主题,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着这样的轨迹:

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化层次。

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知识梳理]

一、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b)

1.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

指导思想

基本内容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民主和

科学

提倡科学与

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1)陈独秀:

①科学与民主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②从历史进化观点,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2)李大钊:

①指出妄想复辟帝制的人都是国家公敌。

②指出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3)共同:

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陈独秀:

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2)鲁迅:

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共同:

重点批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陈独秀:

发表《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3)共同:

提出“文学革命”口号,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精微点拔 康有为尊孔与陈独秀“打倒孔家店”的本质是一致的:

康有为借用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陈独秀通过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民主、科学”,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三、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积极影响

(1)思想解放:

(前期)民主和科学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后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也开始在中国传播,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民众觉醒:

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为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3)文化转型: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的使用就是最显著的一个例子。

思想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发展。

2.消极影响: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

(1)初步认识

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②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2)系统介绍

①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月革命学习。

②1919年5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深入影响: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巧学妙用]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影响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①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

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

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

②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自觉的女子》(1919年)

【注】 ①指民主和科学。

②体现了对婚姻自由的追求。

材料一指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与科学。

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思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后期在主流思想的宣传上出现了怎样的转变?

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 转变:

由民主与科学到马克思主义。

主要因素: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推动。

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与特征

材料 《青年杂志》封面

【注】 ①法语:

青年。

②“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

思考 《青年杂志》封面上的上述两点显示新文化运动怎样的性质与特征?

答案 图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是深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宣扬励志实干精神及致力于思想启蒙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应用提升]

一、选择题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内容和影响

1.(2014·浙江学考)1918年,中国一位先进知识分子指出:

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

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也是劳工主义的胜利。

这位知识分子是(  )                   

A.陈独秀B.鲁迅C.胡适D.李大钊

解析 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最早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

答案 D

2.下图是某画册封面,下列言论与其内容主旨一致的是(  )

A.“尊孔复古”

B.“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

C.“打倒孔家店”

D.“孔子穿上了西装”

解析 由图示可知该画册的主旨主要是对孔子的批判,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彻底批判封建旧道德,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答案 C

3.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民众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这个意义特别表现在(  )

A.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高涨

B.国内中小学全部使用白话文教材

C.广大妇女获得了解放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激增

解析 注意题干强调民众关注国家政治事务,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最能体现这一意义。

答案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下列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

红色中华

刘大白(民国7年)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

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

——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

由近东卷到远东。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 “红”象征着革命,“北极”指的是“苏俄”,由此可知该诗的背景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5.(2015·浙江学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

英国与印度的信件经海路往返需要两年时间

19世纪50年代

英国伦敦到印度孟买之间的信件经海路往返只需四个月

1870年

海底电缆使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信息传递时间缩短到五小时

——根椐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二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枯骨。

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

……凡此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维科学。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发表于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

(1)指出材料一所示的主要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信技术进步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提倡科学的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年杂志》创办的意义。

答案 

(1)现象:

英国与印度之间信息传递所需时间越来越短。

影响:

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人们的联系大为便利,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2)理由:

科学是使欧洲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因素;科学是根治中国迷信落后的良方。

意义:

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次新觉醒。

第22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重大成果

【考纲要求】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b)。

(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c)。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b)。

(2)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b)。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b)。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知识梳理]

一、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b)

1.提出

(1)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2)同年11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首次解释为“三民主义”。

2.内容

名称

内容

意义

方式

民族主义(前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核心)

“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发展)

“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

社会革命

3.影响

(1)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

(2)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3)三民主义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结束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

(4)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易错提醒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

共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c)

1.提出:

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主要内容(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

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只是抽象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只有“平均地权”

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生活

3.影响:

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巧学妙用]

1.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材料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一、驱除①鞑虏。

今之满洲,……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

二、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②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材料二

【注】 ①满州贵族统治。

②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在《民报》(刊物)上阐发的“三民主义”。

思考 材料反映出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案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具有明显的民族狭隘性(有大汉族主义倾向)。

2.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联系

材料 

【注】 ①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纲领的前途上有本质区别。

思考 

(1)图示体现新三民主义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相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2)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答案 

(1)反帝反封建。

(2)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和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不可混为一谈。

[应用提升]

一、选择题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1.下图是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

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

C.民权主义是“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D.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

答案 C

新三民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2.(2015·浙江学考)“……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辅而行之性质者,皆当努力以求其实现。

”这主要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自由主义

解析 材料体现其关注贫苦工农的内容,应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答案 C

3.1924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

A.是接受英美帮助的结果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D.标志着孙中山阶级立场的改变

解析 新三民主义是在苏联和共产国际帮助下提出的,A错误;新三民主义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B;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孙中山思想的巨大改变,但并不意味着其阶级立场的变化,D错误。

新三民主义由于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

答案 C

4.(2014·浙江学考)新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

其中,在民生主义方面的进步有(  )

A.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B.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C.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D.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

解析 新三民主义在民生方面突出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思想,提出“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5.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2016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

阅读下列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有人说:

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

结合图一,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孙中山的思想吸收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容?

(3)结合图二,你认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4)结合图三,指出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革命发展作出的贡献。

答案 

(1)提出了“三民主义”。

(2)欧美启蒙思想: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4)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到来。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知识梳理]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b)

(1)实践:

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的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

(2)理论: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标志: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2.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b)

(1)确立: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影响:

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易错提醒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共同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的思想包含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两部分,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而错误的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仍然束缚人们的思想。

(2)内容:

1978年12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