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名句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8443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名句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小学古诗名句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小学古诗名句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小学古诗名句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小学古诗名句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名句汇总.docx

《小学古诗名句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名句汇总.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古诗名句汇总.docx

小学古诗名句汇总

1.江南

【年代】:

【作者】:

汉无名氏

【体裁】:

乐府

【内容】: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

【年代】:

南北

【作者】:

无名

【类别】:

边塞

【内容】:

--------------------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年代】:

【作者】:

骆宾王

【体裁】:

五绝

【类别】:

动物

【内容】:

--------------------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作者小传】:

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

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

4.风

【年代】:

【作者】:

李峤

【体裁】:

五绝

【内容】: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赏析】:

--------------------

【注释】:

三秋:

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

早春,农历二月。

【简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

【年代】:

【作者】:

贺知章

【体裁】:

七绝

【类别】:

静物

【内容】: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年代】:

【作者】:

王之涣

【体裁】:

乐府

【类别】:

边塞

【内容】: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赏析】:

--------------------

【注释】:

凉州词:

又名《凉州歌》。

《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

凉州:

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

诗题又作《出塞》。

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

”羌笛:

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

杨柳:

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其音凄苦。

【简析】: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

“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这话是不错的。

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

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诗状凉州之险恶、荒寒,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虽是一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

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

《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

“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

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关于这首诗,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曾记载着这么一桩趣事:

开元中,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

一天,天寒微雪,三人一起到旗亭小饮。

适逢梨园伶官十多人会宴;席间,有四名美貌歌妓演唱,唱词都是当时著名诗人的作品。

三人私下相约说:

我们三人的诗名常常分不出高低,现在且看这些歌妓讴歌,“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

结果,第一人唱的是王昌龄的诗,第二人唱的是高适的诗,第三人唱的还是王昌龄的诗。

王之涣不服气,“自以得名已久”,就指着“诸妓之中最佳者”说:

“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

”四人中之“最佳者”结果果然唱了一首王之涣的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

”大家于是大笑。

四歌妓问明情况后竞拜。

并请“俯就筵席”,“三人从之,饮醉竟日”。

后明清戏剧家将此事编成剧本,其中以《旗亭记》为名的就有多本。

诗句中,“一片”为唐人习惯用语,常与“孤”连文,即今之“一座”。

“孤城”指玉门关。

将玉门关作“孤城”,显然与征人的离情别绪联结在一起。

仞,古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

“黄河远上”,也有作“黄河直上”的。

叶景葵认为:

“诗句有一字沿讹为后人所忽略者,为《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古今传诵之句也,前见北平图书馆新得铜活字本《万首唐人绝句》,‘黄河’作‘黄沙’,恍然有悟,向诵此诗,即疑‘黄河’两字与下三句皆不贯串,此诗之佳处不知何在!

若作‘黄沙’,则第二句‘万仞山’便有意义,而第二联亦字字皆有着落,第一联写出凉州荒寒萧索之象,实为第三句‘怨’字埋根,于是此诗全体灵活矣。

”《唐人绝句精华》也说:

“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

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

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

再加第二句写其空旷寥廓,愈觉难堪。

乃于此等境界之中忽闻羌笛吹《折杨柳》曲,不能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词。

”但今之不少学者仍认为,就诗意说,“黄河远上”比“黄河直上”要好。

理由是:

一,“黄河远上”意境开阔,莽莽苍苍,浩浩瀚瀚,如同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显得状美,而“黄沙直上”只是给人荒凉的感觉。

二,“黄河远上”句与下句“一片孤城”,一远一近,一动一静,互相映衬,有一种立体的感觉,而“黄沙直上”句画面比较单调。

至于黄河远距玉门关的问题,则认为,《凉州词》只是唐代的一种曲调,不一定只写凉州;有人还考证,认为王之涣的《凉州词》还有另一个题目:

《听玉门关吹笛》,由此认为是诗人在玉门关吹笛时写的,孤城是眼前景象,黄河是出关途径之处,诗人是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描写自然景物(见表行霈《中国文学史讲稿

7.登鹳雀楼

【年代】:

【作者】:

王之涣

【体裁】:

五绝

【类别】:

山水

【内容】: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

【注解】:

1、鹳雀楼:

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

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8.春晓

【年代】:

【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五绝

【类别】:

记时

【内容】: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

--------------------

注释:

  1.春晓:

春天的早晨。

  2.闻:

听。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

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

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作者小传】: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

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

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有《孟浩然集》。

9.凉州词

【年代】:

【作者】:

王翰

【体裁】:

七绝

【类别】:

记兵

【内容】: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

--------------------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

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

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

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

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

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

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

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

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

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凉州词

【年代】:

【作者】:

王翰

【体裁】:

七绝

【类别】:

记兵

【内容】: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

--------------------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

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

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

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

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

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

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

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

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

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10.出塞

【年代】:

【作者】:

王昌龄

【体裁】:

乐府

【类别】:

边塞

【内容】: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

--------------------

【注释】:

1、但使:

只要。

2、龙城:

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

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

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

“‘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

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

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

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

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

得从诗题说起。

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

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

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

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

?

独指

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

《乐府解题》说:

“关山月,伤离别也。

”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

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

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

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

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

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

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小传】: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

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

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

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

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11.芙蓉楼送辛渐

【年代】:

【作者】:

王昌龄

【体裁】:

七绝

【类别】:

送别

【内容】: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

--------------------

【注解】:

1、芙蓉楼:

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

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作者小传】: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

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

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

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

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芙蓉楼送辛渐

【年代】:

【作者】:

王昌龄

【体裁】:

七绝

【类别】:

送别

【内容】: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

--------------------

【注解】:

1、芙蓉楼:

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

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作者小传】: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

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

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

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

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12.鹿柴

【年代】:

【作者】:

王维

【体裁】:

五绝

【类别】:

山水

【内容】: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赏析】:

--------------------

【简析】:

<唐诗三百首>首二句见辋川中花木幽深,静中寓动.后二名有一派天机,动中喻静.诗意深隽,非静观不能自得.

【注解】:

1、鹿柴:

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景:

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

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

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作者小传】: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

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

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

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

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

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

13.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

【作者】:

王维

【体裁】:

七绝

【类别】:

送别

【内容】: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

【注释】:

渭城,即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汉高祖时曾改为新城,汉武帝时更名渭城。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这里送别,诗前两句写景。

请晨微雨,尘土不扬,柳色初绿,景色中已见离别之情。

后两句写饯行告别,表达出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全诗“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唐汝洵语)。

  苏轼曾评王维的诗画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的这后两句,确是一幅饯行图,只是诗人略去了饯别前后及饯行宴席上的种种情状,只剪取了宴终席散之际的一个细节,但正是这一最具表现力的细节。

既表达出浑长的情致,又显出其删繁就简的高妙。

更,再。

更尽一怀酒,再干了这杯酒。

阳关,汉代所置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为古代出塞之要道,当然也是诗人的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库车)的必经之地。

故人,老朋友。

西出阳关无故人,向西出了阳关,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唐诗别裁》:

“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

”诗句看是冲口道出,不作深语,却声情沁骨。

首先,分别在即,离愁满杯,往往会出现相对无言的场面。

在这种情况下,“功君更尽一杯酒”,也就打破了这一让人难以忍受的难堪。

其次,分别在即,依依难舍,但要说的话早已说过。

在这种情况下,“劝君更尽一杯酒”,也就自然地推迟了离别的时刻。

第三,西出阳关,瀚海戈壁,荒漠绝域,长途跋涉,其艰难困苦与孤单无助之情景可以想见,“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话,不仅蕴含着诗人殷重的忧虑,也蕴含对“故人”的诚挚期盼与良好祝愿:

前路珍重!

  《唐诗摘钞》评此诗云:

“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第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

”《瓯北诗话》云:

“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

如李太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上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

”此诗后被谱入乐府,作为送别歌曲,传唱不衰。

如刘禹锡《赠歌者何戡》:

“归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沉四著作》:

“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

”《对酒》:

“相逢且莫推辞醉,所唱《阳关》第四声,”(自注:

“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

”)李商隐《饮席喜赠同舍》:

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年代】:

【作者】:

王维

【体裁】:

七绝

【类别】:

羁旅

【内容】: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

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

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

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

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

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

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

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

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晋朝周处《风土记》说:

“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

”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

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

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15.静夜思

【年代】:

【作者】:

李白

【体裁】:

乐府

【类别】:

羁旅

【内容】: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

又作: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

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作者小传】: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