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绥师附小四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走遍千山万水
主备人
任盼
时间
3、5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它们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学
习
目
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6、通过专题阅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美文美读,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大量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重
难
点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3、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课
时
安
排
整体预习课1课时
精读引领课《古诗词三首》1课时
精读引领课《桂林山水》1课时
精读引领课课《记金华的双龙洞》1课时
略读提高课《七月的天山》1课时
群文阅读课2课时
拓展回顾1课时
习作指导2课时
主备
任盼
参研者
胡庆宁
课型
整体预习课
单元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明确单元主题及学习目标,整体预习第一单元四篇课文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
习
目
标
1.认识2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了解意思。
会写29个生字,能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说说读后感受。
4.交流相关资料。
。
重
难
点
重点:
正确读写并学习运用生字新词。
难点:
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资源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
学
预
设
教
学
预
设
共性设计
个性补充
一、研读导语明确目标
1、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和语用主题。
2、简介主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读检查。
3、重点段落朗读抽查。
学习生字
(1)汇集第一单元的生字(课件出示)
(2)识字过程
以第一课生字为例:
①看一看屏幕上的这5个字,哪个字最容易写错?
哪里最容易出错?
谁来提醒大家。
庭、潭、螺、谙
②哪个字的读音最容易出错?
谙
③指名给生字组词
⑤依照上面流程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学习词语
(1)指名读词语。
(2)识记易错的字。
(3)开火车读词语。
(4)集体读词语。
字词回句,巩固认读。
(1)学生找出含生字词的句子,练读。
(2)师出示个别句子进行检查。
(3)指名读。
(4)不同方式的赛读。
(分组赛读、男女赛读)
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1)熟悉生字,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
(2)按生字的结构,给生字分类
(3)师指导每种类型生字的书写,使学生掌握规律与方法。
(4)学生练写
三、读课文,知内容
1、推介读书方法:
学习默读课文:
a.要做到“三不”:
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
b.要敏捷地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
c.要结合插图感知课文;
d.边读文章边想象画面。
2、师生交流
课题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你喜欢的句子及理由
为了学好这篇文章,我们该做哪些准备
《古诗词三首》
《桂林山水》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七月的天山》
四、课堂小结
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本单元的单元专题,略读了这一组课文,学习了本单元的生字词,初步感受了祖国山河的秀美,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是心潮澎湃,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吧,相信这一单元的学习将是一次快乐之旅!
作业设计
完成小练习册字词部分习题
板书设计
主备
任盼
参研者
胡庆宁
课型
精读引领课
单元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
整合篇目:
《江南春》、《山居秋暝》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3、能感悟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重
难
点
重点:
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
能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资源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
学
预
设
教
学
预
设
共性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美不胜收。
这节课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跟随三位大诗人去欣赏江南美景,感受诗人的情怀。
(板书课题)
2、学习《独坐敬亭山》
1、我们要学习的第一首诗是古诗百花园中一朵清新、雅致的小花。
齐读题目,板书课题
2、介绍敬亭山
3、理解诗题的意思。
ppt出示图片:
这座山就是有“江南诗山”之称的敬亭山,山边的这个人肯定就是大诗人李白了。
诗人如此观望着敬亭山。
看着这幅画,请你再读一读课题
3、学读诗句
(1)师范读古诗
(2)生读古诗
同学们自己也轻声地吟诵两三遍,把它念到自己的心里去。
(学生试读古诗)
4、读懂
(1)这首诗一共20个字,古诗下面还有注解。
借助注解,请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
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
5、诵读
(1)介绍写作背景。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在公元753年,那时离李白被罢官逐出京城长安已整整10年的时间了,在10年期间,李白一直过着流离失所、颠簸不定的生活,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于是,某一天当他独自一人登上敬亭山时,心中就涌上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
谁再来读读前两句?
(生读)
6、体验
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他是不是想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呀?
敬亭山呀敬亭山,你这样久久地、静静地陪伴着李白,是不是有些话想对李白说呢?
拿出你的笔,把自己心中想说的写下来。
课件出示: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三、学习《望洞庭》
1、师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
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3、理解读,洞察美。
4、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重点研讨
(1)作者在什么时候望洞庭?
(2)刘禹锡是在哪儿望洞庭呢?
(3)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5、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6、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7、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8、总结: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学习《忆江南》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板书课题)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说)
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3、教师范读,播放古筝曲。
4、指导学法。
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交流:
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5、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分句理解诗句
7、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个性补充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2、读《江南春》、《山居秋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备
任盼
参研者
李娜
课型
精读引领课
单元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桂林山水》
主题阅读篇目《青岛海景》
学
习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重
难
点
重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资源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
学
预
设
教
学
预
设
共性设计
个性补充
一、谈话导人,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1、自由朗读课文,谈谈桂林山水给你留下的印象。
2、小结,并引读第一节。
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
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写法。
1.自由朗读。
要求:
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
"静"、"清"、"绿"。
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
请概括地说。
(板书:
静、清、绿)
3.对比句子,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4、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对比写法)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
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读读:
读第三节。
划划:
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
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
值得学习的写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7、主题阅读
读《青岛海景》(21页),积累好词好句。
作业设计
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排比句式先概括后具体地描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备
任盼
参研者
胡庆宁
课型
精读引领课
单元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
学
习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游览顺序,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
难
点
重点:
了解游览顺序,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资源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
学
预
设
教
学
预
设
共性设计
个性补充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到浙江金华去游玩,课题是——(板书:
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
2.简要回忆学过的游记,知道游记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写的(移步换景),如:
颐和园。
3.交流收集的有关双龙洞的资料。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再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画出游览线路图,简要概括出景物的特点。
三、默读课文,概括景物特点
1.默读4—7自然段,批注出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
2.交流:
洞口:
宽
外洞:
大、高
孔隙:
小、矮、窄
内洞:
黑、奇、大
四、总结全文,谈谈收获(3分)
总结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
预设:
写作顺序、过渡句、边读边想概括景物特点等。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备
任盼
参研者
胡庆宁
课型
略读提高课
单元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七月的天山》
学
习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
2.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
难
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
难点:
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资源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
学
预
设
教
学
预
设
共性设计
个性补充
一、谈话引入,进入情境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4课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新疆,骑马上天山。
在出发之前,我想先请收集到有关资料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情况。
(学生介绍有关新疆和天山的情况)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新疆和天山的风景图片,想看看吗?
那就让我们先睹为快!
(播放图片)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共同去感受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刚才的初读,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从文中你看了些什么?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发表看法,提出问题。
5.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初读的感受,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受
1.同学再读课文,在读中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可以用笔把这样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
2.谁出来把你画的词句读一读?
(明确作者的三个观察点:
进入天山——在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师:
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读一读,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组合成学习小组,一起学习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提示:
①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②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4.分小组汇报学习体会,在学生汇报时师适时进行点拨。
根据学习提示,先说说自己学习部分作者描写了哪些?
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5.汇报点拨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作者是怎样把天山的美表现出来的?
(修辞手法的运用,移步换景,条理清晰)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备
任盼
参研者
胡庆宁
课型
群文阅读课
单元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追寻美的足迹》第二章江山多娇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去欣赏祖国千山万水的多姿多彩,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遣词造句的艺术。
2.分享学生阅读的精彩内容,学习方法等,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重
难
点
重点:
分享学生阅读的精彩内容,学习方法等,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
资源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
学
预
设
教
学
预
设
共性设计
个性补充
一、导入谈话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腾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宽广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呀。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丛书中的第二组课文,再一次领略祖国的骄人身姿吧!
二、明确阅读文章
《故都的秋》《青岛海景》
《雄关赋》《枯叶蝴蝶》
三、阅读概览
1.师用多媒体出示阅读浏览表:
课文标题
主要内容
优美的句段或问题
《故都的秋》
《青岛海景》
《雄关赋》
《枯叶蝴蝶》
3.学生汇报主要内容。
可以用文中的词语简洁概括给你的印象。
四、片断赏析与精彩展示
(一)问题质疑
如:
《雄关赋》中,“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
《枯叶蝴蝶》你对蝴蝶还有哪些了解?
(二)精彩赏析
读了《追寻美的足迹》教材中的这四篇文章,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触动你的心弦,能读一读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
在汇报时,先说清楚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引导学按课前自主阅读时填写的浏览表交流)
(引导思路)重点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读,教师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只用非常简洁的语言点评,更加深入地走进祖国的千山万水,感受其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故都的秋》《青岛海景》《雄关赋》《枯叶蝴蝶》这几篇文章内容浅显,感情丰富,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点评。
1.交流状态。
2.交流时的交流质量。
3.交流时的交流思维方式。
4.交流时的情感体验。
5.交流时,交流的内容。
五、总结升华
这节课,通过丛书文章的整合阅读,我们更加深入地走进祖国的千山万水,感受了她的多姿多彩、如诗如画-----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老师把我们这节课的整合阅读成果汇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把它送给自己,更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因为我们的祖国是那样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打开多媒体课件,随着音乐师生同颂)
作业设计
积累好词好句,做读书笔记
教学反思
主备
任盼
参研者
胡庆宁
课型
群文阅读课
单元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主题阅读丛书《异域风情》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对一组略读课文和同步阅读课文的阅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文中追寻美的足迹。
2.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去欣赏祖国千山万水的多姿多彩,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遣词造句的艺术。
重
难
点
重点:
分享学生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
资源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
学
预
设
教
学
预
设
共性设计
个性补充
一、导入谈话
1、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走进祖国如画般的江山。
(出示课件)这是一棵知识树,一棵“千山万水之树”。
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智慧,一定会让这棵千山万水之树之树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二、主题回顾
同学们,从第一单元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古诗三首》(江南)《桂林山水》(如画)
《记金华的双龙洞》(神奇)《七月的天山》(奇特)
三、阅读概览
1.(过渡):
在主题丛书《追寻美的足迹》第一单元“异域风情”中,也选编了六篇描绘地球上千山万水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三篇(出示课件三篇文章题目)。
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地阅读,请同桌间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否更有创意、与众不同。
2.师用多媒体出示阅读浏览表:
课文标题
主要内容
优美的句段或问题
《田园诗情》
《地中海上的日出》
《森林和草原》
3.学生汇报主要内容。
可以用文中的词语简洁概括给你的印象。
(师生共同总结,相机完成知识树。
)
四、片断赏析与精彩展示
(一)读了《同步阅读》教材中的这四篇文章,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触动你的心弦,能读一读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
在汇报时,先说清楚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引导思路)重点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读,教师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只用非常简洁的语言点评,更加深入地走进祖国的千山万水,感受其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参考:
《田园诗情》《地中海上的日出》《地中海上的日出》这几篇文章内容浅显,感情丰富,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点评。
1.交流状态。
2.交流时的交流质量。
3.交流时的交流思维方式。
4.交流时的情感体验。
5.交流时,交流的内容。
(过渡):
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我们来看这棵“千山万水之树”,这上面结满了累累的硕果。
这些都是大家获得的收获。
在这些课文中,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打动你们的心,能读一读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
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按课交流)
2.结合朗读重点感受异域风情。
在分享中预想可能出现下面问题,重点关注其中的两至三个问题。
教学预设:
(二)《田园诗情》精彩片段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有的牛背上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1、读一读,悟一悟。
(品读课文,感悟牛儿姿态)
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奶牛们在草原上干什么呢?
赶快读一读看他们给你留下深感觉呢?
生读第二自然段。
预设:
多、姿态各异 、快乐自在、顽皮 严肃
师:
这些奶牛多么富有情趣啊!
你能把这种情趣读出来么?
可以挑选最喜欢的一句。
(生争先恐后的读)
2、看一看,练一练。
课件出示奶牛图片,这就是荷兰草原上的奶牛,谁来配上解说词。
根据提示练一练:
出示:
有的牛背上——( ),正在( );有的——( ),仿佛( )。
有的
-——( )牛犊——( ),活像( );老牛( ),好似( )。
3、想一想,说一说。
(展开想象,迁移拓展)
师:
还有一些奶牛等着你们去介绍呢,再仔细想一想看一看,用这样的句式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出示:
有的奶牛(牛犊)——————,活像(好似 仿佛)————。
预设1:
有的牛儿吃饱了在碧绿的草地上踱来踱去,好似优雅的绅士在悠闲的散步。
2:
有的牛儿在清澈见底的小河边转来转去,好像在美滋滋的照镜子呢!
3:
有的牛儿摇摇头,摆摆尾巴,扭扭屁股,好像在做减肥操。
4:
有的小牛犊吃得饱饱的,在柔软的草地上滚来滚去,活像一个花皮球。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 !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