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金字塔优秀教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8366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金字塔优秀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金字塔优秀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金字塔优秀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金字塔优秀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金字塔优秀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金字塔优秀教案2.docx

《人教部编版金字塔优秀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金字塔优秀教案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金字塔优秀教案2.docx

人教部编版金字塔优秀教案2

20*金字塔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3.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利用词卡式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梳理信息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提问:

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著名的古代建筑?

你还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古代建筑?

预设:

(1)中国著名古建筑:

故宫、长城、布达拉宫……

(2)世界著名古建筑:

埃及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柬埔寨吴哥窟……

2.揭示课题,出示金字塔图片,了解学情:

你对埃及的金字塔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提取信息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默读课文,说说自己对金字塔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用横线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填写词卡,贴到黑板上。

2.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词卡,梳理信息。

预设:

(1)《金字塔夕照》:

①看到的,如金色、尼罗河、三座金山等;②感觉到的,如古老、神秘等。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①胡夫金字塔,涉及重量、面积、体积、高度、建造时间、建造材料、建造工艺等;②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涉及天文历法、造船技术、建筑成就等。

二、利用表格式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比较阅读

1.引导:

刚才从两篇短文中,大家了解了很多有关埃及金字塔的重要信息。

请大家再次仔细阅读这两篇短文,想一想,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哪一种?

将课文中的内容或自己提炼的关键词,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不同之处:

课文具体内容

语言风格

《金字塔夕照》语言生动优美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胡夫金字塔及古埃及的成就

我喜欢《______》的介绍方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

(1)文章内容不同:

《金字塔夕照》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下的美景及作者的遐想;《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胡夫金字塔及古埃及的成就。

(2)语言风格不同:

《金字塔夕照》语言生动优美,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语言简洁客观,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3)文章体裁不同:

《金字塔夕照》是一篇由段落组成的写景散文,知识性弱;《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由文字、数据等组成的说明文,知识性强——简要介绍非连续性文本。

(4)表达方法不同:

《金字塔夕照》主要运用静态描写、反复渲染等描写方法;《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引导:

两篇短文虽然表现方式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之处。

阅读时可以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相互印证,让我们对埃及金字塔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请找出两篇短文相互印证的地方,分别填写在鱼骨图中的上下括号里。

三、利用导图式学习支架,鼓励学生大胆推测

1.引导学生思考:

仔细阅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短文旁的批注,四人小组选择其中一个疑问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知识大胆推测,用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你们的推测过程及结论,把小组学习的思维导图贴在黑板上。

2.交流各小组的思维导图,讨论推测是否有依据。

预设(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3.小结:

课文中提出的问题,有些已被破解,有些至今仍是一个谜,课后大家可以围绕感兴趣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对金字塔做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板书]

20*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写景散文)

金色美景丰富联想

古老神秘静态描写反复渲染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非连续性文本)

文字+图片+数据问题注重说明

客观介绍—产生疑问—猜想推测

[教学反思]

略读课文教学重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大板块设计、整体性教学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有关信息,随机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有关金字塔的信息,我充分利用了词卡式学习支架。

在信息提取、归类、梳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展开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二教学环节则充分利用表格式学习支架,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语言风格、文章体裁、表达方法等方面对两个文本进行比较,抓关键词填写不同之处,指导学生了解由文字、数据、图片等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介绍方式;其次,用鱼骨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提炼要点,感受两个不同表现形式的文本各自的价值。

在读文、填表、比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关联、分析和评价等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第三环节我充分利用短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批注中的疑问,借用导图式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及课外积累进行大胆推测,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积极性。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0*课 金字塔

1.认识13个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这两篇风格迥异的文章,更全面、更丰富地了解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这两篇风格迥异的文章,更全面、更丰富地了解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课时

课件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播放《金字塔》片段,在这部短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金字塔)

2.谈谈你对金字塔的了解。

3.金字塔:

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斐斯一带最为集中。

吉萨南郊8千米处利比亚沙漠中的3座尤为著名,称吉萨金字塔。

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建于公元前27世纪,高146.5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底边各长230米,由230万块重约2.5吨的大石块叠成,占地53900平方米。

塔内有走廊、阶梯、厅室及各种贵重装饰品。

全部工程历时30余年。

塔东南有巨大的狮身人面像。

(板书:

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课件出示:

译 愧 熠 遐 埃 菲 黏 刃 滥 淤 湛

多音字:

澄dèng(黄澄澄) chéng(澄清)

着zhuó(黏着物) zháo(着急)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名接力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

师生随机纠错,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

4.再读课文,思考:

金字塔夕照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5.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三、研读《金字塔夕照》,认识金字塔。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提出研读专题:

为什么说“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呢?

(1)播放《金字塔夕照》多媒体课件。

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

这一部分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

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读后让人感觉这三座金字塔就是三座金山,似乎是一切金色的来源,所以说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2.分组合作,研读三、四自然段。

(1)提出研读专题:

①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是怎么来的?

②面对夕照下的金字塔,作者感情很复杂,说说在本文中作者抒发了哪些感情?

(2)学生分组自学。

(3)汇报交流。

(4)小结:

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既象形,又会意,说它象形,你看它多像一个汉文的“金”字;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世界历史上,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是绝妙的。

面对夕照下的金字塔,无限感慨,思绪万千,抒发了自己对夕照下雄浑壮丽的金字塔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再探金字塔。

1.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表格。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建成时间

塔的重量

塔的体积

塔底面积

原塔高

现塔高

用石

石块重

(2)学生自学。

(3)学生交流。

2.研读课文。

学生研读课文,并提出研读专题:

为什么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金字塔真是不可思议呢?

以“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和“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为主题,分小组选题后合作研读,再在班上汇报交流。

(1)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

①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前,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这说明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技术领先世界4000多年)

②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

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说明,让我们把遥远的金字塔和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对金字塔的雄伟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

③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

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如此精湛的工艺,如此伟大的工匠,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④塔高的10亿倍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从塔底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正好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从“10亿倍”“正好”“相等”这几个词我们可以体会到金字塔建造的神奇,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⑤因为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了肥沃的淤泥。

金字塔就建在了尼罗河的西岸。

⑥金字塔、天文历法、造船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都是古埃及人民的文明成就。

3.拓展提升。

(1)建造金字塔是一项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数的。

假如你是当初建造金字塔的一个体力劳动者,你会有什么想法?

(2)假如你是当初金字塔的设计者,你会怎么想?

五、布置作业。

1.搜集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2.世界上还有许多像金字塔这样的文化遗产,课后找一找,交流。

金字塔夕照

壮丽景色(1—2)

雄浑神奇

作者感慨(3—4)

《金字塔》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由两篇不同文体的文章组成。

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

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基于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介绍金字塔夕照的雄浑之美和作者的感慨上,对于介绍胡夫金字塔的特点和古埃及的文明成就,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首先学生自由朗读,然后交流,概括,最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多次与文本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会金字塔的宏伟、神奇。

理解了这些以后,再融入感情去读,使学生真正懂得埃及金字塔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而加深学生对埃及人民产生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对金字塔的探究兴趣。

黄崖洞九年制学校导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课题

20.金字塔

主备人

张俊杰

课时

2

辅备人

【学习目标】

1.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2.初步了解非连续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关键】

1.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2.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两篇短文,了解金字塔的样子,并获取信息大胆推测,交流对金字塔的新认识。

【课前预设】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借助插图,对比阅读文本,并结合非连续文本的特点自主阅读,课内课外获取信息,交流对金字塔的了解。

学习流程(第二课时)

【课上生成】

【自主学习】

一、自主阅读《金字塔夕照》,体会作者情感。

1.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①思考:

短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学法提示:

引导学生顺着短文“由远及近”的表达顺序,思考作者在这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中看到了什么,“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时想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想象画面,感受金字塔的壮观美景,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

二、自主阅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体会作者情感。

1.集中注意力,快速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完成表格。

小标题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表达方式

获取信息

推测

表达方式

获取信息

推测

地标指示图

文字说明

立体图

地图

文字说明

照片

批注

批注

泡泡

2.思考:

围绕“不可思议”从各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金字塔,并大胆、合理推论。

3.总结对胡夫金字塔的新认识,以及非连续文本的特点。

【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非连续文本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①地标指示图:

“开罗郊外”地标指示图点明了胡夫金字塔的大致位置;

②立体图:

呈现塔高和塔基边长,并配以文字说明;

③文字:

罗列了胡夫金字塔的重量、塔基面积和体积;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年代、规模、建造工艺等;描述尼罗河泛滥的情况,古埃及在科学、造船、建筑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尼罗河上游的采石信息;

④地图:

呈现胡夫金字塔附近的地貌;

⑤照片:

表现古埃及在雕塑、绘画、数学等方面的成就;

⑥批注:

针对文本内容提出的六个问题,前四个问题是由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之处引发的疑问,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后两个问题是由文本内容引发的思考,引导学生获取文本信息,合理推测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2.合作探究非连续文本的特点。

比对两篇短文,引导学生认识两篇短文最主要的交际功能差异:

《金字塔夕照》侧重帮助读者通过语句想象画面,直接体会对事物的情感;《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侧重为读者提供丰富而明细的信息。

【展示交流】

交流自己对胡夫金字塔产生的新认识:

1.阅读两篇短文

2.认识角度:

地理位置、景观外形、建造历史、不可思议之处……

3.大胆猜想金字塔的建成:

引导学生借助由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之处引发的前四个问题进行大胆猜想。

如胡夫金字塔的精湛工艺、一些超乎想象的信息、几千年都没被超过的高度……

4.合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

引导学生思考由文本内容引发的后两个问题,获取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测。

说话训练:

“从短文提到的____,从中可以推测:

____。

①从短文提到的古埃及人在科学、造船、建筑等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从中可以推测:

古埃及人已经掌握了很高的建筑技术,完全能够建造金字塔这样宏伟的建筑。

②从短文提到的在尼罗河的上游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址,从中可以推测:

古埃及人很可能是利用船只,从尼罗河上游将石材运到下游建造胡夫金字塔的。

【达标检测】

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金字塔夕照》,努力读出“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以及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

2.阅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梳理不同的表达方式所获取的不同信息。

①整合图示、文字、数据信息,说一说胡夫金字塔的概貌。

②整合地图、文字描述等信息,说一说尼罗河基本情况、古埃及人的文明成就。

附:

板书设计

20.金字塔

壮观—不可思议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